用CRISPR技術殺死新冠病毒?《細胞》刊登斯坦福亓磊團隊最新研究

2020-11-25 騰訊網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除了隔離、藥物和疫苗,面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起的COVID-19大流行,我們還有什麼新的應對工具?常被稱為「基因魔剪」的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正在展現重要的潛力。

最近,史丹福大學的亓磊教授與其合作者,提出了一種基於CRISPR系統對抗新冠病毒的新策略。他們日前發表在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上的論文表明,這種新策略可以在實驗中識別並瓦解人體細胞內的新冠病毒核酸分子,起到抑制病毒複製的作用

《細胞》以「提前公開」的形式在線發表了尚未排版的論文全文,以便讀者儘快看到這項研究的具體內容,

基因魔剪露鋒芒

近年來,CRISPR基因編輯無疑是最引人關注的前沿技術之一。對於一些無藥可醫的遺傳疾病,它開啟了全新的治療方向。而隨著新冠病毒疫情突然爆發,CRISPR在傳染病領域的應用也迅速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基於其精確靶向核酸序列的能力,已經有幾支科研團隊開發了快速檢測新冠病毒的技術。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製圖

亓磊教授是開發CRISPR工具的一名先驅,他合作領銜的這支研究團隊設想開發一種新工具,利用CRISPR瞄準新冠病毒進行攻擊,找到病毒基因組並將其摧毀。

從原理上講,和所有CRISPR系統一樣,這套系統由兩部分組成:一種酶和一條給酶指路的嚮導RNA。這裡用到的酶是Cas13d,當嚮導RNA鎖定到新冠病毒基因組的特定片段,這把基因魔剪就開始切碎病毒RNA。

掃除病毒的「吃豆人」

亓磊教授把這項抗病毒工具命名為PAC-MAN,與電子遊戲「吃豆人」同名,全稱是「ProphylacticAntiviralCRISPR in huMANcells」。

「我喜歡這個電子遊戲,」亓磊教授解釋說,「吃豆人吃豆子的同時被小鬼追。當它吃到特殊的能量豆——在我們這裡就是CRISPR Cas13的設計,突然它就變得很強大,可以反過來把小鬼吃掉,清除整個戰場。」

不過,「能量豆」的設計有很大的挑戰。新冠病毒的基因組RNA長約30000個核苷酸,而嚮導RNA只能靶向所要切割的22個核苷酸的區域。因此,為了找到最佳的攻擊點,研究人員進行了大量的生物信息學計算和實驗。

▲PAC-MAN靶向新冠病毒基因組和基因組產物進行幹擾的示意圖(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在對47株新冠病毒的基因組序列進行分析後,研究人員選出了2個高度保守的區域作為攻擊目標,一是RNA依賴的RNA聚合酶(RdRP)基因所在的區域,一是編碼核衣殼蛋白(nucleocapsid,N)的區域,這兩個蛋白質對於新冠病毒的複製和功能必不可缺。因此,PAC-MAN可以同時起到兩種作用,「一是減少人體細胞內病毒基因組的濃度,二是阻止病毒蛋白的生產。」亓磊教授說。

把冠狀病毒一網打盡?

研究作者在論文中表示,目前看來新冠病毒主要影響呼吸道,因此他們以人的肺上皮細胞進行實驗,初步檢驗了PAC-MAN的可行性。

在這項實驗中,作者強調由於條件所限,他們無法用活的新冠病毒對人體細胞進行感染,目前只用化學合成的病毒RNA片段進行了測試。「使用冠狀病毒片段的實驗結果表明,我們可以靶向某些關鍵區域進行幹擾。」第一作者、博士生Tim Abbott介紹。

作為概念驗證,研究團隊在另一組實驗中,用另一種影響呼吸道的RNA病毒,流感病毒H1N1,感染肺上皮細胞。並且,針對流感病毒關鍵蛋白設計的嚮導RNA,讓PAC-MAN有效抑制了流感病毒在人體細胞中的複製。

研究作者指出,根據生物信息學的分析,篩選出的6條嚮導RNA,將可以靶向90%已知序列冠狀病毒。因此PAC-MAN可以作為一種有潛力的抗病毒方法,抑制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多種病毒。

總結

不過,研究作者強調,儘管CRISPR技術顯示了巨大的潛力,這項新工具「在可以用於臨床之前,還需要克服諸多障礙」。

基因編輯領域的另一位華人科學家張鋒教授,日前在藥明康德舉辦的COVID-19論壇上也曾談到CRISPR技術在治療新冠病毒上的應用。張鋒教授指出,用CRISPR技術進行治療,遞送是一個挑戰,也就是怎麼把酶、嚮導RNA有效且安全地送到正確的細胞裡

在這項研究中,亓磊教授同樣強調,要將這種方法應用於臨床,找到合適的遞送方式是最大的挑戰,儘管有一些潛在的選項。他在一項採訪中表示,也許已經有人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這是我們如此迅速地發表論文的原因之一」。

新的CRISPR技術是否可以發揮更大的抗病毒作用,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1] Timothy R. Abbott et a., (2020) Development of CRISPR as an antiviral strategy to combat SARS-CoV-2 and influenza. Cell. DOI: 10.1016/j.cell.2020.04.020

[2] Could CRISPR Be Humanity's Next Virus Killer? Retrieved Apr. 20, 2020, from https://www.wired.com/story/could-crispr-be-the-next-virus-killer/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微信團隊,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謝絕轉載到其他平臺。如有開設白名單需求,請在「學術經緯」公眾號主頁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繫wuxi_media@wuxiapptec.com。

新冠病毒專題

癌症突破

智慧之光

熱門前沿

相關焦點

  • 學術頭條:新冠病毒出現致病性突變,雙語環境改變大腦發育,高校可退...
    該論文指出,新冠病毒已經出現了能夠切實影響致病性的突變,它的變異和多樣性或被大大低估;不同變異毒株在細胞病變效應和病毒載量方面差異可達270倍。此外,檢測到 33 個突變,其中 19 個是首次發現的新突變。
  • 張鋒教授團隊推出新一代新冠病毒CRISPR檢測技術,讓即時檢測更便捷
    今年2月,張鋒教授和他的合作夥伴曾經開發出一項基於CRISPR的新冠病毒檢測技術,不需要複雜的設備, ,就能檢查出新冠病毒RNA的存在。  這款最新的檢測手段比2月份的檢測技術更進一步,檢測過程中不需要從患者樣本中純化RNA,並且將檢測新冠病毒所需的化學反應步驟在一個試管中完成。
  • 張鋒團隊推出新冠病毒CRISPR檢測技術
    今年2月,張鋒教授和他的合作夥伴曾經開發出一項基於CRISPR的新冠病毒檢測技術,不需要複雜的設備,三步檢測僅需約1個小時,就能檢查出新冠病毒RNA的存在。這款最新的檢測手段比2月份的檢測技術更進一步,檢測過程中不需要從患者樣本中純化RNA,並且將檢測新冠病毒所需的化學反應步驟在一個試管中完成。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能「劫持」人體免疫細胞
    參考消息網4月13日報導境外媒體稱,科學家警告說,新冠病毒能殺死強大的人體免疫細胞,而這些免疫細胞本應殺死病毒。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4月12日報導,由上海和紐約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團隊意外地發現了這一點,而這剛好符合一線醫生的觀察結果,即新冠病毒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報導稱,上海復旦大學和紐約血液中心的研究人員把活性新冠病毒置入實驗室培養的T淋巴細胞系。
  • 新冠病毒殺死腫瘤細胞,這波「神操作」能複製嗎?
    有學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新冠病毒殺死腫瘤細胞」也可能是個巧合。巧合的點可能是「小段肽」 。t細胞特異性殺傷是經過新冠病毒的「介紹」才認出腫瘤來了。  這個過程正是人體內的獲得性免疫。新冠病毒蛋白外殼上的小段肽或者細胞感染後釋放的小段肽,如果正好和腫瘤細胞表面的抗原相似,前者激發獲得性免疫產生的殺傷性t細胞就能夠也識別後者。
  • 母乳可阻止細胞感染新冠病毒,甚至對病毒有滅活作用?
    根據中國科學家一項最新研究顯示, 母乳可以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 北京化工大學童貽剛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測試了母乳對暴露於Sars-CoV-2(新冠病毒)的細胞的影響。
  • 香港大學最新研究推斷新冠病毒源於蝙蝠
    人民網香港5月15日電(記者陳然)由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日表示,經最新研究證實,新型冠狀病毒能感染人類和中華菊頭蝠的腸道細胞,並保持強大的複製能力,研究結果支持新冠病毒很可能源於蝙蝠,人類腸道亦可能是另一種病毒傳播途徑。
  • 新冠病毒可能令健康人患糖尿病 新冠病毒會破壞人體產生胰島素細胞
    新冠病毒可能令健康人患糖尿病,科學家建糖尿病監測資料庫越來越多的學術研究和新冠患者的臨床證據表明,新冠病毒病毒會破壞人體產生胰島素的細胞,從而令健康人患上糖尿病。同時,新冠病毒實際上可能促使正常人成為新發糖尿病患者。事實上,此前的科學發現表明:各種病毒,包括SARS-CoV,都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如1型糖尿病。許多參與控制血糖的器官都富含一種叫做ACE2(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的蛋白,這也是SARS-CoV-2用來感染細胞的受體。
  •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報告一種人類肺培養系統問世,它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多分化潛能及自我複製能力的早期未分化細胞。而肺部幹細胞可以再生肺部組織,因此有潛力能形成實驗室肺培養模型,用於研究肺病、癌症和感染。但是,肺部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肺臟自近端到遠端包括氣管、支氣管、小支氣管和肺泡等結構,對氣體交換和抵禦病原體入侵至關重要,由數十種不同細胞的協同工作保證了其正常功能的進行。
  • 俄羅斯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新弱點,室溫水能殺死新冠病毒?
    新弱點,室溫水能殺死新冠病毒?(VECTOR)近日對外分享了一項新冠病毒新研究,在這項研究中提到了一種極其簡單的殺死跟新冠病毒有關顆粒的方法。「被室溫水殺死」涉及所有病毒共同的「弱點」,但並非新聞中說的那麼弱因為,我們知道,不僅是新冠病毒,所有病毒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並非經典的生命體,只有在進入特定宿主細胞後才會劫持宿主細胞的細胞器進行自我複製繁殖,表現出部分生命特徵。
  • 新冠病毒殺死腫瘤細胞 這波「神操作」能複製嗎
    視覺中國供圖一位惡性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後,體內的腫瘤在未給予激素治療、化療、免疫治療的情況下大面積消失。人體免疫系統經常會把腫瘤細胞當成正常細胞,此時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就成了「睡獅」。專家認為,新冠病毒的入侵,可能叫醒了「睡獅」,激發了人體特異性免疫或廣譜免疫,從而把腫瘤細胞和其他病毒等一併幹掉。
  • 基於CRISPR的新冠病毒快速診斷技術出現
    》雜誌16日公開的一項生物醫學研究,美國科學家報告了一種基於CRISPR的診斷工具可以快速檢測出新冠病毒。然而,目前的新冠病毒檢測方法往往需要幾小時甚至幾天才能出結果。  此次,美國加州大學研究人員邱華彥及其同事報導了一種基於CRISPR–Cas12的測試方法,可以從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呼吸道拭子提取的RNA中鑑定出新冠病毒。這個測試名為「新冠病毒的DNA內切酶靶向CRISPR反式報告系統」。測試需要先取得樣本RNA,然後將其逆轉錄到DNA中,再通過一種名為等溫擴增的技術進行擴增。
  • 用納米海綿「吸走」新冠病毒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的張良方教授團隊聯合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的Anthony Griffiths教授團隊,在納米領域的頂尖期刊Nano Letters上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結果——該聯合團隊開發了一種納米海綿,已在細胞實驗中證實可以
  • 茶葉可以殺死新冠病毒?平臺闢謠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宋沛珊 整理報導一則「奈良醫科大學研究發現:茶葉可以殺死新冠病毒」的信息在自媒體裡快速傳播,圖為該信息配圖。近日,不少自媒體摘選了一則亞洲太平洋通訊社的信息,該快訊表示,用一般市場銷售的茶葉飲料,就可以殺死新冠病毒,讓新冠病毒變得無害化。這一項試驗是由該校的微生物感染症學教授矢野壽一帶領的研究小組實施的。該研究小組從超市裡購買了10種茶葉飲料,然後在試管裡混入新冠病毒,發現1分鐘後,病毒會失去最多99%的感染力。
  • 斯坦福研究新冠病毒:生物信息學+論文+推薦信
    你是否也感到疑惑,曾經的SARS和MERS(中東呼吸綜合症)都未曾像新冠病毒一樣給各國社會帶來如此漫長且嚴重的衝擊?為什麼新冠病毒具有如此兇猛的感染性和傳播性,它的生物信息和SARS和MERS相比有什麼異同,是否有可能是它們變異的結果,又如何藉助生物信息工具找到蝙蝠等野生動物體內的新冠病毒和人類宿主的病毒的差異?
  • 最新研發的納米材料或可殺死新冠病毒,未來用處廣泛
    打開APP 最新研發的納米材料或可殺死新冠病毒,未來用處廣泛 佚名 發表於 2020-04-12 15:02:19 (文章來源:快科技)        目前保護醫生和護士免受新冠病毒感染的口罩只能起到防護作用,但來自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研究人員正在研製一種保護塗層,其中包括一種新型的口罩材料,這種材料能在幾秒鐘內阻止並殺死病毒。
  • 美國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新冠病毒能讓血腦屏障出現「漏洞」
    新冠病毒感染症狀多樣,呼吸道症狀是其主要表現,還有一些患者症狀指向血管炎症。一個美國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新冠病毒還能讓血腦屏障出現「漏洞」,潛在破壞大腦神經網絡。新華社資料圖先前已知新冠病毒主要通過其表面刺突蛋白與人體細胞上的「
  • 最新研究:細胞代謝壓力或使新冠病毒毒力變弱
    11月7日,記者從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與香港大學生物醫學院等團隊合作的一項研究,對上述問題給出了「可能的答案」。研究顯示,細胞代謝壓力或使新冠病毒毒力變弱。目前,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基因組生物學與進化》。
  • 新冠病毒如何侵入人體細胞?專家最新成果揭曉答案
    此前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要想侵入人體細胞,必須藉助它表面的S蛋白抓住人體細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並與之結合,才能進入人體細胞為非作歹。那麼,S蛋白是如何抓住ACE2蛋白的?ACE2蛋白長的什麼樣?兩者結合的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 李蘭娟團隊最新研究:新冠病毒複製和感染能力發生顯著變化
    李蘭娟院士團隊從浙江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新冠患者中鑑定到11個SARS-CoV-2病毒株,發現鑑定出的突變會直接影響新冠病毒的滴度和感染能力,差異最多可達1500倍。該研究提供了直接證據,表明新冠病毒的自然突變會嚴重影響病毒的複製和感染能力,並影響感染者的病情嚴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