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可阻止細胞感染新冠病毒,甚至對病毒有滅活作用?

2020-12-01 騰訊網

來 源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南華早報

記 者 | Stephen Chen

《母乳餵養自然之美》— 2018年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母乳餵養視覺創意作品徵集活動」攝影組一等獎。

根據中國科學家一項最新研究顯示,

母乳可以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

北京化工大學童貽剛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測試了母乳對暴露於Sars-CoV-2(新冠病毒)的細胞的影響。用於測試的母乳是在2017年收集的,遠早於新冠疫情爆發。測試的細胞類型種類繁多,從動物腎臟細胞到年輕的人類肺部、腸道細胞等。

結果發現,論病毒感染哪種類型的細胞,大多數活毒株都被殺死了

該研究團隊於9月25日在biorxiv.org上發表的兩篇論文[1]表示,幾乎沒有病毒與這些細胞結合或進入細胞,而且這種方式還阻止了病毒在已經感染的細胞中進行複製。因此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母乳可以抑制感染Sars-CoV-2

圖片來源 | United Nations

但是,此前母乳餵養曾被認為會增加新冠病毒的傳播風險

根據國內2月份報導情況來看,在武漢,(醫院將)新冠測試結果呈陽性的母親和她們剛剛誕下的新生兒進行了隔離,並且僅通過配方奶進行餵養。美國疾病控制中心也警告說,由懷疑或確認攜帶新冠病毒的母親進行母乳餵養的嬰兒也應被視為「潛在」病毒攜帶者。

隨後,世界衛生組織(後稱「世衛組織」)提出官方建議,若母親確診或疑似患有新冠肺炎,在健康狀況允許的情況下,母親也應在做好清潔工作的同時繼續母乳餵養。此次研究結果也從科學角度支持了世衛組織所給出的官方建議。(閱讀世衛組織官方建議請點擊 《世衛組織最新發布:解鎖疫情期間母乳餵養指南》)

圖片 | 世衛組織發布的有關疫情之下的「母乳餵養決策樹」

今年6月,世衛組織在多個國家跟蹤了46名由感染新冠肺炎的母親堅持進行母乳餵養的兒童。其中,3位母親的乳汁中檢測到了病毒基因,但沒有感染的證據。只有1名兒童檢測呈陽性,不過不能排除通過其他途徑傳播的可能性。

童教授及研究組成員在母乳中混入了健康的細胞,然後將母乳「洗去」並將細胞暴露在新冠病毒中。他們發現幾乎沒有病毒結合或進入這些細胞。此外,已受感染細胞的病毒複製也停止了

因此,童貽剛團隊認為母乳可以抑制(病毒的)感染。實際上,母乳對細菌和病毒有抑制作用的秘密早已被揭開,例如對愛滋病病毒的抑制作用。

童教授及研究組成員最初懷疑Sars-CoV-2對乳汁中一些著名的抗病毒蛋白質(如乳鐵蛋白)敏感,但發現這些蛋白質的作用並未像預期那樣產生功效。

相反,結果表明最能抑制病毒的成分是乳清,乳清含有幾種不同的蛋白質。此外,研究進一步發現,奶牛和山羊的乳清對Sars-CoV-2的滅活功效達到70%。相較之下,人類乳清的功效近100%。因此,從實驗可以看出,母乳能夠在更廣泛的細胞類型中消除新冠病毒。研究人員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差異。

童教授團隊進一步表示,母乳在殺死病毒的過程中同時促進了細胞增殖,此外並未發現母乳造成了任何損害

如今,有些家庭會使用捐贈的母乳來進行餵養,並在餵養前對母乳進行巴氏消毒。但是,研究小組發現,若將母乳加熱至90度10分鐘便會使乳清蛋白失活,從而使母乳對冠狀病毒的防護率降至20%以下

冷藏和冷凍的母乳怎麼加熱?

母乳的加熱可以將其放在溫水中,有研究表明將乳汁放在微波爐中加熱會使受熱不均勻。微波爐加熱能夠減少乳汁中的有害細菌,但是同時會殺滅母乳中的抗感染的因子,因此不建議使用微波爐加熱

冷凍的母乳可以放在冷藏中解凍,24小時內需要食用。也可以用流動溫水解凍。冷凍的母乳不可以室溫解凍。冷凍後冷藏解凍的母乳放到室溫中,需要在數小時內飲用,否則容易滋生細菌。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巴氏殺菌法可安全滅活母乳中的新冠病毒,低溫冷藏沒有效果
    研究發現:巴氏殺菌法可安全滅活母乳中的新冠病毒,低溫冷藏沒有效果  Evelyn Zhang • 2020-08-12 09
  • 外媒:科學家研發出合成納米抗體 可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體
    新華社北京11月9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以羊駝和駱駝體內存在的納米抗體為基礎研發出一種合成納米抗體,可通過其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細胞的功能來對抗新冠。據埃菲社柏林11月4日報導,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4日宣布,這種納米抗體被稱為「sybody 23」,科學家在體外試驗中已證實它能夠滅活新冠病毒。
  • 新研究:巴氏殺菌法適用於受新冠病毒汙染的母乳
    新華社雪梨8月14日電 雖然現在科學界尚無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可通過母乳傳播,但疫情之下總有人擔心。對此,澳大利亞一項新研究說,在實驗室中讓新冠病毒汙染母乳後,通過巴氏殺菌法可以有效滅活母乳中的新冠病毒。
  • 西媒:科學家研發出合成納米抗體 可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體
    西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以羊駝和駱駝體內存在的納米抗體為基礎研發出一種合成納米抗體,可通過其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細胞的功能來對抗新冠。據埃菲社柏林11月4日報導,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4日宣布,這種納米抗體被稱為「sybody 23」,科學家在體外試驗中已證實它能夠滅活新冠病毒。
  • 新研究:巴氏殺菌法適用於受新冠病毒汙染的母乳—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雪梨8月14日電(記者郝亞琳)雖然現在科學界尚無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可通過母乳傳播,但疫情之下總有人擔心。
  • 較真| 有研究從母乳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母乳餵養還能繼續嗎?
    2母乳中有某種病毒不是「不能母乳餵養」的直接證據,只有經過更多的研究,證實母乳餵養嬰兒的患病率大於人工餵養嬰兒,才能說明母乳餵養是新冠病毒母嬰傳播的危險因素。 3新冠病毒十分脆弱,想要通過母乳感染嬰兒並不容易。
  • 研究: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他們研究出一種利用細胞納米海綿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策略。動物實驗表明,這種策略不僅能很好地抑制病毒的感染性,而且從理論上講,在病毒發生突變的情況下仍會起作用。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加班加點地尋找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療方法。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是通過刺突蛋白與人類細胞表面的ACE2和CD147兩種蛋白結合來感染人類細胞的,阻止這種相互作用就會阻止病毒感染細胞,所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成為了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
  • 新冠病毒的「弱點」終於找到了!這種物質可有效阻止病毒複製
    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等機構科研人員日前報告,他們發現了新冠病毒的一個「弱點」,有助於加快研發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資料圖 方非 攝法蘭克福大學14日發表公報說,科研人員最近開發出的一種質譜分析法可分析細胞內蛋白質情況。
  • 母乳中檢測到新冠病毒?三類疾病可通過母乳餵養傳播
    近日,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刊發的一項來自德國的研究結果顯示:母乳中能檢測到新冠病毒RNA。由此,許多人開始質疑母乳餵養的安全性,擔心母乳中存在具有傳染性的新冠病毒。但醫生表示,目前尚無研究證實新冠病毒可通過母乳進行傳播。那麼,女性在哺乳期間應如何做好飲食搭配和個人衛生,以確保母乳營養和哺乳安全呢?
  • 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理論上能應對病毒突變
    原標題: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來源:科技日報美國一研究小組6月17日在《納米快報》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研究出一種利用細胞納米海綿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策略。動物實驗表明,這種策略不僅能很好地抑制病毒的感染性,而且從理論上講,在病毒發生突變的情況下仍會起作用。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加班加點地尋找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療方法。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是通過刺突蛋白與人類細胞表面的ACE2和CD147兩種蛋白結合來感染人類細胞的,阻止這種相互作用就會阻止病毒感染細胞,所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成為了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
  • 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理論上能應對病毒突變
    美國一研究小組6月17日在《納米快報》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研究出一種利用細胞納米海綿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策略。動物實驗表明,這種策略不僅能很好地抑制病毒的感染性,而且從理論上講,在病毒發生突變的情況下仍會起作用。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加班加點地尋找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療方法。
  • 首次發現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新受體AXL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特殊的戰役裡,病毒毒株分離鑑定、感染機理、快速檢測、診療方案、抗病毒藥物的篩選以及疫苗研製都在被積極推進,科研人員功不可沒。  非常明確的是,新冠病毒SARS-CoV-2通過Spike蛋白與宿主ACE2受體結合,介導膜融合和病毒侵入。
  • 北裡大學驗證並公開各種消毒劑對新冠病毒的滅活效果
    ,對市場上銷售的準藥品和雜貨以及醫療現場使用的消毒劑實施了新冠病毒滅活驗證試驗,調查並發布了滅活效果。不過,厚生勞動省推薦的0.05(500ppm)濃度的水溶液,即使處理10分鐘也無法充分消毒,存活下來的病毒導致細胞死亡。由此確認,要想在1分鐘內徹底消滅病毒,需要使用0.15%(1500ppm)濃度的次氯酸鈉水溶液。3.表面活性劑的SARS-CoV-2滅活效果新冠病毒表面的病毒包膜被破壞後就會失去感染性。
  • 【新冠疫情】科學前沿首次發現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新受體AXL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特殊的戰役裡,病毒毒株分離鑑定、感染機理、快速檢測、診療方案、抗病毒藥物的篩選以及疫苗研製都在被積極推進,科研人員功不可沒。   非常明確的是,新冠病毒SARS-CoV-2通過Spike蛋白與宿主ACE2受體結合,介導膜融合和病毒侵入。
  • 溶酶體是新冠病毒「逃離」細胞的關鍵
    2020-11-03 05:14:40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實習記者張佳欣)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官網10月28日最新消息,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新冠病毒退出細胞的生物途徑,即病毒可通過溶酶體從受感染的細胞中分離出來。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能感染人腦細胞並可以在腦組織中複製
    已有臨床報告,在新冠肺炎疫情早期階段,有些患者會表現出神經症狀,但對於新冠病毒是否會感染人腦細胞,科學家並不清楚。近日,發表在《ALTEX:動物實驗替代品》上的研究表明,大腦類器官可以被新冠病毒感染。這意味著,新冠病毒是可以感染人腦細胞的。
  • 感染新冠病毒後癌症神奇消失?是新冠病毒的作用嗎?
    圖片來源:《BJ Haem》官網 下面圖片可以看到比較清晰對比,在感染新冠病毒前,影像學資料如下左圖所示,圖中的黑色區域就是淋巴瘤轉移的區域,而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後
  • 科學家使用等離子體30秒滅活新冠病毒
    這就是為什麼飛沫和氣溶膠傳播是新冠病毒的主要風險,衛生專家堅持認為前者是新冠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落在表面的飛沫在理論上是一種威脅。根據室溫和光照的不同,病毒在特定的材料上可以存活28天。觸摸可能被汙染的表面然後再觸摸自己的臉是存在感染風險的。這就是洗手液和勤洗手的作用所在。
  • 新冠病毒可利用細胞內在膽固醇代謝增強感染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的鐘輝及其同事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能利用細胞的內在膽固醇代謝增強感染。
  • 新冠病毒長這樣!我國科研人員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近日,浙大一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合作,揭示了全球首個解析真實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這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該研究成果已於9月14日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細胞》在線發表。科研人員成功從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體內分離得到病毒株,並將其在體外大量培養、有效滅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