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鹼基基因編輯」核心技術,「正序生物」要為遺傳病患者提供...

2021-01-09 36氪

近年來,隨著基因治療時代的來臨,基因編輯技術目前在臨床I期中已經展現出積極的療效。

然後,現有的基因編輯技術,例如CRISPR、ZFN、TALEN,通過在DNA中產生靶向的雙鏈斷裂,然後依靠細胞自身修復機制來完成編輯過程,從而有效地破壞基因表達。然而,它們缺乏對編輯結果的控制,脫靶效應以及對DNA雙鏈斷裂的依賴,可能導致基因編輯後的細胞出現不可預期的混亂。

這一過程中,許多基因組突變發生在單個鹼基中,為使基因編輯更加精確,鹼基基因編輯技術應運而生。它旨在針對這些單一的鹼基錯誤(即點突變),而不會在DNA中造成雙鏈斷裂,可以對DNA進行精確的鹼基修復,相較於現有其它基因編輯技術,鹼基基因編輯技術有望實現更高的編輯效率和更好的安全性。

36氪近期了解到的正序(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序生物)便是一家專注於利用新一代基因編輯技術(以鹼基編輯為基礎)治療人類遺傳病/罕見病的初創公司,近日它已完成4000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由萬物資本、聯新資本共同領投,紅杉資本、泰福資本跟投,並與上海科技大學籤署總金額逾1.7億元人民幣的專利組合全球獨家永久授權協議。

36氪了解到。目前已知超過75,000種基因突變會導致人類疾病,如地中海貧血、杜興氏肌肉營養不良症等。絕大部分由基因突變所導致的遺傳性疾病無藥可醫,而對於其中小部分病種,患者往往需要終生服藥,並承受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和心理壓力。其中,遺傳性疾病中約一半是由單鹼基突變導致,這類突變難以利用傳統的基因編輯工具進行修復。

對此,正序生物的鹼基編輯技術不僅能夠在龐大的基因組中精準、永久地改變單個鹼基對,還可以根據不同疾病的突變位點對其進行自由組合,為點突變引起的遺傳性疾病的治癒以及癌症的免疫治療提供了新的可能。

據悉,正序生物與上海科技大學已經就多個鹼基編輯系統底層平臺性自主專利籤訂了全球獨家永久授權協議,其包含:具有高產物純度的增強型鹼基編輯器(enhanced BE, Cell Res, 2017)、可在基因組A/T富集區域內開展有效編輯的Cpf1鹼基編輯器(dCpf1-BE, Nat Biotechnol, 2018a)、可在G/C富集區域和高甲基化區域內開展高效編輯的普適型鹼基編輯器(hA3A-BE, Nat Biotechnol, 2018b)和不激活DNA損傷響應通路的Cas12a鹼基編輯器(BEACON, Cell Rep, 2020)等,正序生物將利用這些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鹼基編輯系統創建新型疾病治療方法。

放眼整個全球,目前國際上將鹼基編輯技術商業化的公司十分稀缺,只有Beam Therapeutics、新芽基因等少數幾家公司,也都處於發展早期。正序生物也想藉此依靠團隊的研發力量,填補中國在基因編輯領域內利用新型鹼基編輯系統開展基因治療的空白。

核心團隊介紹

正序生物由上海科技大學生命學院陳佳教授、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楊力教授、武漢大學醫學研究院殷昊教授與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楊貝教授聯合創立。

陳佳博士是基因編輯工具開發專家、國家優青、上海市浦江人才、中科院分子細胞卓越中心青年骨幹,在Cell, Nat Biotechnol, Nat Struct Mol Biol, Trends Biochem Sci等期刊發表多篇論文,並受到Cell等雜誌的專訪,主要負責持續性研發新型基因編輯工具,同時也是正序底層平臺性自主專利的核心發明人之一。楊力博士是生物信息學專家、上海科技大學特聘教授、國家傑青、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在Cell, Science, Nat Biotechnol, Nat Struct Mol Biol, Mol Cell, Genome Res等期刊發表多篇論文,主要負責新型基因治療靶點的探索以及鹼基編輯工具在全基因組範圍內的安全性驗證,同時也使用大數據分析為正序研發新管線提供技術指導。殷昊博士是藥物遞送專家、國家高層次海外引進人才,曾在知名跨國藥企Vertex Pharmaceuticals和Alnylam Pharmaceuticals擔任研究員,在Nature, Nat Biotechnol, Nat Biomed Eng, Nat Rev Drug Disc等期刊發表多篇論文,主要負責鹼基編輯工具的遞送和後續的臨床實驗研究。楊貝博士是蛋白質工程專家、上海市浦江人才,曾在Nat Struct Mol Biol, PNAS, Sci Adv等雜誌發表論文,主要負責鹼基編輯工具中關鍵組分的結構和功能的研究,並通過蛋白質工程方法提高編輯效率以及為後續的遞送提供更多可能。

相關焦點

  • 融資丨攻克「鹼基基因編輯」核心技術,「正序生物」獲4000萬天使輪...
    正序生物將以新一代基因編輯系統——鹼基編輯為基礎,開發針對遺傳病的突破性療法,以期攻克疾病,造福人類健康。正序生物將依靠上海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和武漢大學共同搭建的研究平臺,凝聚並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為遺傳病/罕見病患者提供更多元、更有效、更實惠的新型治療方法。
  • 開創國內鹼基編輯新賽道 正序生物探索基因編輯治療新路徑
    近年來,以CRISPR/Cas9為代表的基因編輯技術為生命醫學帶來革命性變化,人們對基因編輯、基因治療等新技術寄予厚望,期待在臨床治療方面大放異彩、攻克頑疾難症。而這把「基因剪刀」正是撬動基因治療產業這一千億級市場的一把鑰匙。  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著無數科研團隊與公司經營者投身其中。成立於2020年8月18日的正序生物,是這一賽道的新星。
  • 開創國內鹼基編輯新賽道,正序生物探索基因編輯治療新路徑
    近年來,以CRISPR/Cas9為代表的基因編輯技術為生命醫學帶來革命性變化,人們對基因編輯、基因治療等新技術寄予厚望,期待在臨床治療方面大放異彩、攻克頑疾難症。而這把「基因剪刀」正是撬動基因治療產業這一千億級市場的一把鑰匙。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著無數科研團隊與公司經營者投身其中。成立於2020年8月18日的正序生物,是這一賽道的新星。
  • 2017 年基因編輯療法盤點 | 人類成功「敲除」突變致死基因,並向...
    人類醫療實踐新突破基因剪輯給「泡泡男孩」換皮(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給小男孩移植正常的新皮膚 圖|連線)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 (簡稱 SCID) 是一種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由於患此病的多為年幼的男孩,而且他們身上往往會長滿會腐爛的水泡,因此患者又被稱為「泡泡男孩」。
  • 用基因編輯治療人類罕見遺傳病,「輝大基因」獲得逾億元A輪融資
    據悉,基因編輯與基因治療公司「輝大基因」,宣布獲得逾億元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的領投方為辰德資本,跟投方為藥明康德、惠每資本、雅惠資本,老股東夏爾巴投資繼續跟投。本輪資金將主要用於核心臨床管線的推進,組建研發與臨床前研究團隊以及開展GMP級生產車間的建設。
  • 紅杉積極布局基因編輯技術 諾貝爾化學獎或引領基因編輯站上風口
    「博雅輯因」獲4.5億元B輪融資 博雅輯因(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4.5億元B輪融資。 博雅輯因是一家致力於通過國際前沿的基因組編輯技術,為多種遺傳疾病和癌症加速藥物研究以及開發創新療法的生物醫藥企業。公司目前具有以基因編輯技術為中心的四個平臺:針對造血幹細胞和T細胞的體外細胞基因編輯治療平臺,基於RNA單鹼基編輯技術的體內基因編輯治療平臺,以及從事靶向藥物研發的高通量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
  • 我們為什麼擔憂「基因編輯」?
    當人生產出「複製人」的時候,人是「複製人」的上帝,「複製人」必須忠誠於、服務於自己的上帝——「人」。當複製人擁有生育能力之後,人就從「神」的高處跌落,複製人不再是被創造者,他們開始擁有了與「人」同等的地位,他們成為自己的上帝,無需成為人的奴僕。而當人可以修改自身基因的時候,一個問題便自然出現——人類中的「誰」扮演了上帝的角色,他們又何以成為造物主支配其他人的命運?誰給了他們這個權力?
  • 利用新一代TILs療法治療實體瘤,「勁風生物」完成一千萬美元Pre-A...
    據悉,「勁風生物」已於近日完成一千萬美元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投資方主要為翰頤資本和弘勵創投,所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勁風生物」技術平臺的升級、專利池的構建以及相關團隊建設。 「勁風生物」是一家腫瘤細胞治療產品研發商,致力於通過結合無創腫瘤檢測篩查在精準細胞治療領域的研發及應用、利用生物信息技術及人工智慧技術深度挖掘腫瘤多組學數據,優化細胞治療策略,提高腫瘤治療有效性。該公司的天使投資人是美國科學院院士、貝勒醫學院遺傳系系主任Brendan Lee教授,目前Brendan Lee教授也在擔任「勁風生物」的科學顧問。
  • 楊輝:探索基因編輯技術,致力於罕見病治療
    為此,建立更為高效、安全的基因編輯工具,開發更為靈敏的脫靶檢測技術,成為了全球研究的熱點。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靈長類疾病模型研究組組長楊輝多年來專攻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對基因編輯中的脫靶安全性檢測以及使用該技術建立動物模型和探索基因治療方面獲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果。楊輝建立的更高精度的單鹼基編輯工具,為單鹼基編輯技術進入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 專訪楊輝研究員:探索基因編輯技術,致力於罕見病治療
    楊輝建立的更高精度的單鹼基編輯工具,為單鹼基編輯技術進入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近日公布的2019年第十三屆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中,楊輝憑藉改進基因編輯技術和脫靶安全檢測手段,榮膺傑出成就獎。2017年,楊輝研究組和合作者發現CRISRP/Cas9不僅僅可以編輯單個基因,還可以敲除染色體,為唐氏綜合症治療提供了新思路。楊輝本以為故事到此為止,卻意外地收到許多唐氏患者家屬的來信和郵件,或鼓勵他們繼續開展研究,或詢問他們的方法何時上臨床。「這些家屬的反饋給我觸動非常大,讓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自己做的基礎科研與臨床應用僅有一步之遙。」
  • 微基因重「芯」定義基因檢測,賦能精準健康管理
    ,微基因打造「基因+健康管理」生態作為新時代的生物黑科技,基因檢測已經入選 MIT 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讓普通人也可以了解自身的疾病風險、遺傳病攜帶、營養需求等方面特質。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好萊塢明星安吉麗娜·朱莉,她通過基因檢測發現自己的乳腺癌風險高達87%,經過理性考慮,最終選擇了預防性雙側乳腺切除。在美國,近幾年個人基因檢測服務市場增速極快,以健康管理為核心的23andMe、主打祖源服務的 AncestryDNA 等公司,檢測人數已超過2500萬。
  • 藥物發展簡史:從柳樹皮到「上帝的手術刀」
    坐標系的縱軸叫「生物學上的風險」,橫軸是「技術的風險」。用通俗的話來說,縱軸越靠上,意味著生物學上的因果關係越不確定,也就是到底能不能治療疾病不好說,當然風險越大。橫軸越靠右,意味著技術上實現起來越困難,要解決的問題越多,挑戰越大,當然風險也越高。Moderna 公司自己的產品管線怎麼布局呢?
  • 瞄準千億美元級抗體藥市場,「仁源欣生」開發基因組人源化小鼠平臺
    36氪近日接觸的「仁源欣生」就專注於開發基因組人源化小鼠平臺,是一家基於全新分子細胞生物學技術平臺的高科技公司。與競品相比,該公司的核心優勢是專注於大片段基因編輯技術的底層開發,這項技術能夠顯著減少基因組人源化動物模型產生的時間和成本,從而建立具有極高醫藥研發價值的動物模型平臺。
  • 創投日報|「Exegenesis Bio」獲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歐卡智能」獲...
    近期,引起36氪關注的是一款由深圳賦之科技研發的新產品「Ebo寵物陪伴機器人」,它能通過聲音、光線、運動等方式與寵物互動……(查看更多請點這裡)醫療融資披露:專注革新感染性疾病檢測,「傑毅生物」獲千萬級別A輪投資據悉,「傑毅生物」獲得辰德資本千萬級別投資,正式完成A輪融資。
  • 基因編輯療法再獲資本青睞,「博雅輯因」完成4.5億元B輪融資
    據悉,生物技術公司「博雅輯因」今日宣布完成4.5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三正健康投資領投,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雅惠投資、崑崙資本跟投,公司現有投資者IDG資本、禮來亞洲基金、華蓋資本、松禾資本跟投。 博雅輯因是36氪持續關注的生物技術公司,該公司是基因編輯領域的頭部企業,以基因組編輯技術為基礎,針對多種遺傳疾病和癌症,加速藥物研究並開發創新療法。
  • 基因編輯,是未來,還是災難?
    愛滋病患者的「救命稻草」 基因編輯嬰兒的消息公布後,得到的幾乎全部是批判的聲音,但對於願意做基因編輯「小白鼠」的愛滋病患者,他們關心的,更多的是如何治癒疾病,至於方法,根本管不了那麼多。
  • 36氪首發|克隆讓動物「重生」,「希曼基因」獲得數百萬元天使投資
    36氪獲悉,商業化寵物克隆企業「希曼基因」,宣布獲得數百萬元天使投資,投資方為武盾保安、趣品科技。希曼基因是從事動物基因科技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了從動物基因檢測、基因編輯、細胞治療到動物克隆的動物生命周期管理閉環。
  • 瞄準細胞與基因治療藥物,「普瑞金生物」完成1.4億元B輪融資
    「普瑞金生物」董事長兼CEO慄紅建表示,本輪融資將助力公司正在開展的多項新藥臨床試驗,同時也將迅速豐富產品管線,推進我們包括歐洲、美國在內的國際化布局,儘早實現產品上市。「普瑞金生物」是一家全球細胞與基因治療創新藥物研發企業,可以為CAR-T領域的客戶提供質粒、重組慢病毒、CAR-T以及質量研究和管理體系等CMO/CDMO服務。公司產品管線包括TCR-T、CAR-T、幹細胞等多個領域產品。
  • 免費祖源基因檢測培育市場「23魔方」蓄力打造國內最大基因資料庫
    目前,「23魔方」的消費級基因檢測服務可以對九大類遺傳指標進行檢測,採集手段主要是通過使用「23魔方」提供的專業唾液採集樣盒,將用戶的唾液樣本回寄到「23魔方」檢測中心,待檢測結果出爐後,用戶只需要登錄「23魔方」的APP就可以拿到自己的基因檢測報告了。
  • 基因編輯可光控!華東師大團隊歷時 5 年:解決「脫靶」、抑制腫瘤
    如果說要實現上述所有結果只能用一項黑科技,這項技術必然是「基因編輯」——對目標基因進行定點「編輯」的新興基因工程技術。有了工具是好事,重要的是如何運用,最好是能實現精準的智能控制。基因編輯脫靶怎麼辦?實際上,將智能光控與「基因剪刀」相結合,源於基因編輯技術的潛在缺陷。雷鋒網了解到,CRISPR-Cas9 技術的原理主要是通過 Cas9 酶在特定目標位點切割 DNA 序列。但在錯誤位置剪切的「脫靶」情況(off-target mutations)也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