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基因編輯治療人類罕見遺傳病,「輝大基因」獲得逾億元A輪融資

2020-12-05 36氪

據悉,基因編輯與基因治療公司「輝大基因」,宣布獲得逾億元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的領投方為辰德資本,跟投方為藥明康德、惠每資本、雅惠資本,老股東夏爾巴投資繼續跟投。本輪資金將主要用於核心臨床管線的推進,組建研發與臨床前研究團隊以及開展GMP級生產車間的建設。

2018年11月,輝大基因在成立初期完成了夏爾巴投資的3000萬元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

輝大基因是一家基於基因治療藥物研發的轉化型生物科技企業,主要做人類罕見遺傳疾病及其他疑難疾病的新型治療技術及藥物的研究與開發。

作為基因治療領域的新銳公司,輝大基因最初是通過一篇高水平的Science,引起了產業界的關注。

這篇論文名為《胞嘧啶單鹼基編輯會導致大量單核苷酸突變的脫靶》,由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靈長類疾病模型研究組主導,中科院計算生物學研究所和斯坦福基因技術中心配合完成。

該研究建立了一種被命名為GOTI(Genome-wide Off-target analysis by Two-cell embryo Injection)的新型脫靶檢測技術,並使用該技術發現: 近年來興起的單鹼基編輯技術有可能導致大量無法預測的脫靶,因而存在嚴重的安全風險。

此研究顯著提高了基因編輯技術脫靶檢測的敏感性,並且可以在不藉助於任何脫靶位點預測技術的情況下發現之前的脫靶檢測手段無法發現的完全隨機的脫靶位點,為基因編輯工具的安全性評估帶來了突破性的新工具,有望成為新的行業檢測標準。

GOTI脫靶檢測技術,正是由中科院神經所的楊輝組與合作者建立的。輝大基因創始人楊輝博士現任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他與姚璇博士、施霖宇博士共同創建了輝大基因。

目前,輝大基因已建成500平方米的基因治療研發實驗室(BSL-2),涵蓋基因編輯技術平臺、AAV技術平臺、疾病模型動物平臺和工藝轉化及生產平臺,二期5000平方米的基因治療生產車間正在規劃建設中。該公司掌握CRISPR/Cas9等基因編輯、病毒包裝生產純化、動物疾病模型建立等世界領先技術。

輝大基因目前已經推進的核心管線,覆蓋了神經退行性疾病、視覺障礙以及聽力障礙三大領域。

核心團隊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等國內外知名學府及藥企,並擁有5-10年新型藥物轉化研發、工藝設計和生產管理經驗。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與治療企業輝大基因完成逾億元A輪融資
    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12月2日消息,據動脈網報導,基因編輯與基因治療新銳企業輝大(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輝大基因)宣布完成逾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由辰德資本領投,新投資方藥明康德、惠每資本、雅惠資本以及原有投資方夏爾巴投資四家機構跟投。
  • 國內基因治療公司輝大基因完成逾億元A輪融資,助力臨床落地
    12月2日,澎湃新聞從國內基因治療新銳輝大(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輝大基因」)官網獲悉,輝大基因宣布完成逾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由辰德資本領投,新投資方藥明康德、惠每資本、雅惠資本以及原有投資方夏爾巴投資四家機構跟投。
  • 瞄準細胞與基因治療藥物,「普瑞金生物」完成1.4億元B輪融資
    據悉,「普瑞金生物」宣布完成1.4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並啟動港股IPO進程。本輪融資由海爾醫療領投,其他投資方還包括華邦生命健康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健康養老產業投資基金等,以及現有股東國科嘉和繼續參投。「普瑞金生物」是一家全球細胞與基因治療創新藥物研發企業,可以為CAR-T領域的客戶提供質粒、重組慢病毒、CAR-T以及質量研究和管理體系等CMO/CDMO服務。公司產品管線包括TCR-T、CAR-T、幹細胞等多個領域產品。
  • 基因編輯療法再獲資本青睞,「博雅輯因」完成4.5億元B輪融資
    據悉,生物技術公司「博雅輯因」今日宣布完成4.5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三正健康投資領投,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雅惠投資、崑崙資本跟投,公司現有投資者IDG資本、禮來亞洲基金、華蓋資本、松禾資本跟投。 截至目前,博雅輯因具有以基因編輯技術為中心的四個平臺:針對造血幹細胞和T細胞的體外細胞基因編輯治療平臺,基於RNA單鹼基編輯技術的體內基因編輯治療平臺,以及從事靶向藥物研發的高通量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 該公司正在基於這四個平臺,推動針對遺傳疾病和腫瘤的研發項目進入臨床。
  • 融資丨攻克「鹼基基因編輯」核心技術,「正序生物」獲4000萬天使輪...
    來源:創業邦創業邦獲悉,致力於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治療人類疾病的正序(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序生物),近日完成了4,000萬元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萬物資本、聯新資本共同領投,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泰福資本跟投,並與上海科技大學籤署總金額逾1.7億元人民幣的專利組合全球獨家永久授權協議。
  • 攻克「鹼基基因編輯」核心技術,「正序生物」要為遺傳病患者提供...
    近年來,隨著基因治療時代的來臨,基因編輯技術目前在臨床I期中已經展現出積極的療效。然後,現有的基因編輯技術,例如CRISPR、ZFN、TALEN,通過在DNA中產生靶向的雙鏈斷裂,然後依靠細胞自身修復機制來完成編輯過程,從而有效地破壞基因表達。然而,它們缺乏對編輯結果的控制,脫靶效應以及對DNA雙鏈斷裂的依賴,可能導致基因編輯後的細胞出現不可預期的混亂。
  • 36氪首發 | 「Genebox基因寶」獲近億元A輪融資,大鉦資本加碼大...
    36氪獨家獲悉,健康管理平臺「Genebox基因寶」近日完成近億元 A 輪融資,本輪由大鉦資本領投。公司曾獲3600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上市公司連鎖藥房大參林。 我們曾報導過「Genebox基因寶」,這家公司成立於2018年5月,18年底上線消費級基因檢測產品基因寶,差異化在於側重檢測報告的實用性,比如與股東大參林藥房合作開發的藥物掃碼功能,用戶可以結合檢測報告查看藥品的個體適用性。 經過一段時間的業務探索,Genebox基因寶及時作出調整迭代。
  • 醫療健康行業周報 | 「金匙醫學」獲2.3億元A輪融資;「網際網路+醫療...
    據悉,「金匙醫學」已於近日完成2.3億元C輪融資。本輪融資投資方為華蓋資本、杏澤資本和元生創投,A輪投資方君聯資本第三次追加投資,華興資本擔任本次交易獨家財務顧問。「金匙醫學」全稱北京金匙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8月,是一家基因檢測醫學診斷服務商。
  • 紅杉積極布局基因編輯技術 諾貝爾化學獎或引領基因編輯站上風口
    >基因組編輯技術提供商「博雅輯因」獲4.5億元B輪融資 博雅輯因(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4.5億元B輪融資。公司目前具有以基因編輯技術為中心的四個平臺:針對造血幹細胞和T細胞的體外細胞基因編輯治療平臺,基於RNA單鹼基編輯技術的體內基因編輯治療平臺,以及從事靶向藥物研發的高通量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
  • 36氪首發|克隆讓動物「重生」,「希曼基因」獲得數百萬元天使投資
    36氪獲悉,商業化寵物克隆企業「希曼基因」,宣布獲得數百萬元天使投資,投資方為武盾保安、趣品科技。希曼基因是從事動物基因科技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了從動物基因檢測、基因編輯、細胞治療到動物克隆的動物生命周期管理閉環。
  • 基因治療公司Encoded Therapeutics完成1.04億美元的C輪融資
    從外媒獲悉,美國當地時間6月26日,基因治療公司Encoded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1.04億美元的C輪融資,融資所得將用於推進Dravet綜合症相關的研發管線,以及利用其平臺開發能夠治療嚴重遺傳疾病的新療法。
  • 創投日報|「Exegenesis Bio」獲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歐卡智能」獲...
    近期,引起36氪關注的是一款由深圳賦之科技研發的新產品「Ebo寵物陪伴機器人」,它能通過聲音、光線、運動等方式與寵物互動……(查看更多請點這裡)醫療融資披露:專注革新感染性疾病檢測,「傑毅生物」獲千萬級別A輪投資據悉,「傑毅生物」獲得辰德資本千萬級別投資,正式完成A輪融資。
  • 將單細胞大數據用於藥物研發,「百奧智匯」完成A+輪融資
    據悉,「百奧智匯」已於近日完成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軟銀中國資本領投,IDG資本、杏澤資本跟投,這是該公司繼2019年獲得IDG資本A輪投資後的又一輪融資。所募集資金將用於「百奧智匯」進一步擴大和加速單細胞大數據及單細胞數據分析平臺在創新藥物研發領域的轉化應用,推進其單細胞大數據和分析系統在藥物新靶標挖掘、生物免疫學驗證、抗體開發、生物標誌物發現、基礎科研及臨床研究等方面建立起市場優勢;同時進一步擴大國內外商業化布局。
  • Genebox基因寶獲近億元A輪融資,中國基因測序市場前景明朗
    艾媒網獲悉,近日健康管理平臺「Genebox基因寶」完成近億元 A 輪融資,本輪由大鉦資本領投。公司曾獲3600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上市公司連鎖藥房大參林。基於此,其業務升級體現在兩個大的方向,前端獲客和後續的服務。近年來,中國生物技術科研研發實力厚積薄發,特別是科創板推動了基因測序市場的進一步升溫,越來越多的生物創業公司在創業初期已獲得高額融資。 目前,中國基因測序行業已經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上中下遊產業鏈。上遊為生物實驗基礎配備供應商,擁有核心專利,限制下遊市場議價能力。
  • 數位化健康管理平臺Genebox基因寶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
    數位化健康管理平臺「Genebox基因寶」近日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大鉦資本領投。公司曾獲3600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主要為A股上市連鎖藥房大參林。基因寶成立於2018年5月,以基因檢測為入口,為消費者提供以家庭為單位的、定製化的健康管理服務。
  • 聚焦核酸幹擾(RNAi)藥物,「聖諾製藥」完成7.3億元人民幣D輪融資
    據悉,專注於應用核酸幹擾技術(RNAi)進行新藥創製的「聖諾製藥」(Sirnaomics, Inc.)完成了1.05億美元(約7.3億元人民幣)的D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原有股東旋石資本、新進投資機構沃森生物和陽光融匯資本共同領投,原有股東仙瞳資本和新進投資機構隆門資本、弘陶資本和中源資本共同參與投資,華興資本擔任本輪融資財務顧問。
  • 36氪首發|基因治療達商業化臨界點,「Exegenesis Bio」獲數千萬...
    來源:36氪36氪獲悉,基因療法公司Exegenesis Bio Inc(以下簡稱「Exegenesis」)已完成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君聯資本領投,博遠資本、泰福資本和上一輪老股東險峰旗雲、凱泰資本跟投,浩悅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
  • 「Genebox基因寶」獲數千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
    「Genebox基因寶」獲數千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 北京拉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因寶)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A
  • 聚焦基因工程疫苗研發,「瑞科生物」完成超1億美元B輪融資
    36氪獲悉,「瑞科生物」已於近日完成超1億美元B輪融資,其中包含人民幣和美元的雙幣投資。本輪融資由君聯資本、濟峰資本、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祥峰投資、海通開元、基石資本、元生創投、清松資本、光大控股等機構聯合投資,上輪投資人東方富海旗下基金、深圳沃盈投資旗下基金、寧波浩金致同繼續投資。
  • 2017 年基因編輯療法盤點 | 人類成功「敲除」突變致死基因,並向...
    人類醫療實踐新突破基因剪輯給「泡泡男孩」換皮(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給小男孩移植正常的新皮膚 圖|連線)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 (簡稱 SCID) 是一種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由於患此病的多為年幼的男孩,而且他們身上往往會長滿會腐爛的水泡,因此患者又被稱為「泡泡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