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基因重「芯」定義基因檢測,賦能精準健康管理

2020-11-22 網易新聞

(原標題:微基因重「芯」定義基因檢測,賦能精準健康管理)

摘要:基因檢測行業新突破,微基因打造「基因+健康管理」生態

作為新時代的生物黑科技,基因檢測已經入選 MIT 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讓普通人也可以了解自身的疾病風險、遺傳病攜帶、營養需求等方面特質。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好萊塢明星安吉麗娜·朱莉,她通過基因檢測發現自己的乳腺癌風險高達87%,經過理性考慮,最終選擇了預防性雙側乳腺切除。

在美國,近幾年個人基因檢測服務市場增速極快,以健康管理為核心的23andMe、主打祖源服務的 AncestryDNA 等公司,檢測人數已超過2500萬。

選擇預防性乳腺切除的安吉麗娜·朱莉

而在我國,自2014年微基因(WeGene)等基因檢測公司成立以來,大眾市場對基因檢測的接受度也開始提高,越來越多基因檢測服務商推出了個人基因檢測服務。

一開始,大多基因檢測服務公司使用基因捕獲測序技術(一種對特定基因組進行抓取並檢測的技術),如23魔方、水母基因;而少部分則採取高通量全定製基因晶片技術(一次性檢測數十萬代表性位點用於解讀的技術),如微基因。

對比基因捕獲測序技術,高通量基因晶片檢測具有多種優勢,包括準確性高、檢測通量高、檢測成本低等。國際上各種大規模人群研究都是採用晶片檢測技術,像英國迄今以來規模最大、最為雄心勃勃的健康研究項目之一——英國生物樣本庫(U.K.Biobank),收集的超過50萬份志願者全進行基因晶片檢測。

經過近幾年的國內市場探索和競爭,晶片檢測技術也已成為個人基因組檢測服務領域應用最主流的檢測方法。

檢測技術持續升級,重「芯」定義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公司選擇基因晶片時,通常採購普通商業晶片,或者自己定製晶片。一般普通商業晶片由晶片製造商提供,如 Illumina 和 Affymetrix 等;而為了提升自身檢測能力和後續對基因組數據的挖掘能力,有足夠技術儲備的檢測公司往往會選擇自己定製晶片。

像基因檢測行業的先驅者——23andMe,成立十四年以來,從 V1的 HumanHap550+ 晶片,到 V5的 Global Screening Array (GSA),共使用了五個版本檢測晶片。

與23andMe 一樣聚焦基因健康領域的微基因,在晶片更新換代中也不遺餘力,短短6年間多次定製升級晶片。從一開始的 Affymetrix 全定製晶片,到用自有算法重新設計 GSA 晶片骨架的 illumina 進口晶片,再到最近上新的 WeGene 3.0——針對中國人群自主研發的 CGA 科研級基因晶片。

WeGene 3.0所用到的CGA晶片模塊設計

據微基因的晶片骨架設計者表示,WeGene 3.0是一款專為中國人定製的基因檢測,擁有針對中國人的14萬新代表性位點覆蓋、更優質的擴展數據質量,自研算法歷經百億次計算,全方位支持前沿科研領域所需數據。對消費者來說,這款晶片內容更豐富、升級潛力更大,未來可解鎖更多實用的解讀項目。

另外,WeGene 3.0使用的 CGA 晶片納入了更多具有臨床價值的位點,將有已知臨床價值的位點佔比史無前例地提升到18%,約6萬位點來自於臨床基因組資料庫 ClinVar,4000位點來自於藥物基因組資料庫 PharmGKB,1.3萬位點來自於 NHGRI-EBI GWAS catalog,顯著提升了 WeGene 3.0的健康服務拓展價值。

與此同時,基於豐富的基因晶片生產和質量控制經驗,微基因在 V3.0中完善了複雜位點的分型優化,保障更高的檢出率,和更可控的批次差異(batch effect),使得解讀項目的結果更加精準。WeGene CEO 陳鋼還表示,他們將進一步開發和升級晶片的 imputation 參考數據集,這個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 V2.0晶片結果解讀中,隨著更好的參考數據集誕生,V3.0的潛能將會進一步被發掘,用戶在相同的檢測費用下,可以擁有更多、更準確的解讀位點。

其實,基因檢測服務商總是熱衷於更新晶片和服務版本,不僅因為他們有這個能力,還因為用戶們迫切需要。

微基因聚焦精準健康管理,打造大健康服務

隨著大數據資訊時代的到來,現代人健康意識增強,越來越多人不滿足於常規的健康管理,更傾向於追求個性化的精準服務。

而海量基因數據的積累與分析,不僅能預測健康風險和提供科學預防建議,更為精準健康的實現提供了無限可能性,如指導科學減肥、慢病管理等場景。

作為一家專注提供基因檢測服務的公司,微基因持續致力於讓中國人受益於知道和理解自己的基因組數據,在積累了50W+ 基因數據後,近兩年努力打造「基因+健康」生態圈,目前已進行「基因+體檢」「基因+營養」「基因+保險」等多元化的嘗試,儘量滿足現代人的日常生活所需。

「基因+體檢」

體檢是監測健康狀況、未病先防的重要手段,如果結合基因數據,可以綜合內因外因,系統精準地進行健康管理。比如微基因用戶上傳體檢單數據,能夠預測體檢指標隨年齡的變化趨勢,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生活行為調整。

微基因體檢分析助手結果頁面

「基因+營養」

營養均衡是健康的基石,但很多人在未了解自身狀況下盲目選購保健品,得不償失。通過基因報告中的營養代謝結果,就可以了解自身維生素、礦物質等需求,不僅能指導調整日常膳食,個性化定製營養計劃,還有助於選購適合個體所需的保健品,精準補充。

「基因+保險」

買重疾險能轉移風險、未雨綢繆,可惜絕大部分人在多個保險產品間選花了眼。為了解決這個痛點,微基因利用基因數據(重大疾病遺傳傾向性)計算重疾險的需求指數,免費推薦個性化、高性價比的保險方案。對於大眾來說,這相當於打開上帝視角,大大提高保險的配置效能。

據透露,微基因最近還會全面升級「藥物指南」板塊,指導國民精準化用藥。

用戶只要打開微基因官方 App,掃一掃已購買藥物的條形碼,就能獲知其主要有效成分以及個性化用藥信息,涵蓋藥物有效性、毒性、用量建議、藥物互相作用等。對於未購買的藥物,也可以按照藥物分類或有效成分進行查詢,提前獲知自己的用藥建議,選擇合適的藥物。

伴隨基因檢測的技術進步,相信更多大健康應用場景將得以實現,精準健康管理新時代全面開啟,造福更多注重健康人群。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基因檢測增長迅猛,「微基因」突破「芯」技術,構建基因+健康管理生態
    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接受個人基因組檢測的消費者只有100萬,而預測到2022年人數會逼近2000萬,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在這條增長迅猛的賽道中,「微基因」是受到資本追捧的早期入局者。36氪獲悉,微基因做出了突破性的進展,自主研發了專為中國人定製的CGA 科研級基因晶片——WeGene 3.0。
  • 基因檢測增長迅猛,「微基因」突破「芯」技術,構建基因+健康管理生態
    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接受個人基因組檢測的消費者只有100萬,而預測到2022年人數會逼近2000萬,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在這條增長迅猛的賽道中,「微基因」是受到資本追捧的早期入局者。36氪獲悉,微基因做出了突破性的進展,自主研發了專為中國人定製的CGA 科研級基因晶片——WeGene 3.0。
  • 微基因探索「基因+保險」服務場景,跨界合作實現三方共贏
    (喝了它,你就是肚裡有墨水的英雄)就連生物科技行業也不例外,一種新的基因服務模式——基因檢測+保險應運而生。「基因+保險」:實現合作共贏隨著基因測序技術蓬勃發展、成本不斷降低,越來越多基因檢測公司在提供基因檢測服務的基礎上,開始挖掘基因數據的服務場景和健康管理價值。而微基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識因大健康管理平臺:從基因檢測到精準健康管理
    識因大健康管理平臺的出現,有望改變人們管理健康的方式——防病於未然、個體健康預測、全身抗衰管理、預防疾病、防治癌症、健康管理規劃等。識因大健康管理平臺本著大健康和預防為主的理念,將基因檢測、精準醫療、移動醫療、健康管理及其他醫療健康服務有效結合,著力為用戶提供移動互聯、中西醫結合、預防為主,關愛健康的一體化醫療健康服務。
  • 基因檢測,是健康管理的起點
    上世紀80年代,家裡有部電話,都是件能讓人拿出來炫耀的事情;上世紀90年代,手持一部大哥大,那就是富有、尊貴、體面的象徵;本世紀初,網際網路逐漸普及,還在家玩卡帶遊戲,你就跟不上時代啦;2002年英國開始實施一套全面的基因篩檢制度。2003年,歐盟已有70多萬人進行了基因檢測實驗。在加拿大,針對部分腫瘤的基因檢測已成為常規檢測手段,而全部費用由國家支付。業內專家預計,中國在未來五到十年內認識到基因檢測重要性的人數將達到總人口數的15%-20%。也就是說,到時候,基因檢測可能會像普通體檢一樣普及。
  • 閱微基因完成C輪融資,推動基因檢測在精準醫療等領域的普及
    關注商道創投網,創投路上不迷茫↑↑↑ 商道創投網12月30日官方獲悉:基因聯檢檢測產品及整體解決方案商「閱微基因」近日宣布完成C輪融資,投資方是盈科資本。促進基因科技提升產業競爭力  閱微基因是一家致力於基因檢測技術產品化的生命科學機構。
  • 免費祖源基因檢測培育市場「23魔方」蓄力打造國內最大基因資料庫
    目前,「23魔方」的消費級基因檢測服務可以對九大類遺傳指標進行檢測,採集手段主要是通過使用「23魔方」提供的專業唾液採集樣盒,將用戶的唾液樣本回寄到「23魔方」檢測中心,待檢測結果出爐後,用戶只需要登錄「23魔方」的APP就可以拿到自己的基因檢測報告了。
  • ​36氪首發 | 聚焦基因修飾的腸道微生物與代謝類疾病研究,「一...
    36氪獲悉,專注於提供腸道微生物領域解決方案的生物科技公司「一兮生物」已完成了千萬級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薪資通聯合創始人王鑫。接下來,「一兮生物」將聚焦於通過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健康機制的研究,腸道微生態與腸道免疫微環境互作機制及疾病幹預策略的研究,研發用於解決腸道微生物相關疾病的替代治療方案、合成生物菌株和藥物。
  • 精準醫療有多遠?WeGene通過基因檢測能告訴你健康風險和遺傳性疾病
    WeGene通過基因檢測能告訴你健康風險和遺傳性疾病 創業邦|http://www.cyzone.cn
  • 數位化健康管理平臺Genebox基因寶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
    數位化健康管理平臺「Genebox基因寶」近日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大鉦資本領投。公司曾獲3600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主要為A股上市連鎖藥房大參林。基因寶成立於2018年5月,以基因檢測為入口,為消費者提供以家庭為單位的、定製化的健康管理服務。
  • ...要做基因檢測嗎?中山醫院精準醫學中心專家為您解讀基因檢測報告!
    同時,腫瘤的異質性不只是有多個腫瘤亞克隆,腫瘤的微環境也存在異質性,這導致腫瘤治療的困難。目前,腫瘤治療已進入分子靶點的個體化醫療時代,腫瘤的治療已逐漸從以病理為主轉變為病理與驅動基因共同決定選擇的時代。腫瘤發生機制的複雜性也提示臨床醫生在選擇治療藥物前,若能進行基因檢測及分析,對於治療的用藥指導非常重要。
  • 以體外分子診斷推動精準醫學發展,「豪仕醫學」正在行動
    癌症,橫亙在人類健康道路的一座大山。 「腫瘤用藥是個複雜的問題,過去腫瘤治療一般採取的是循證醫學模式,即患者可能會用多種腫瘤治療藥物驗證療效和副作用以期找到適合患者的藥品,療效難以保證而且耽誤治療,萬一產生不良反應的話,那就麻煩了。」「豪仕醫學」總經理廖敏告訴36氪南昌。
  • 基因檢測值得做嗎?有啥用?
    基因檢測有什麼用?對我來說,首先是能滿足我的好奇心,我需要了解自己身體的遺傳信息。比如祖源分析,能夠大致告訴我,我從哪裡來。通過分析,我有 58.23% 的成份是北方漢族,更詳細的信息我就不說了,我還帶有超過 2% 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奇怪,其實,我相信你也有尼安德特人基因。
  • 23魔方CEO周坤:讓基因檢測維護健康中國的優質基因
    基因檢測,就是解密個體的基因特性,翻譯出每個人的生命密碼,以此為每個人量身定製個性化的預防與治療方案。幫助人們有效遠離腫瘤與疾病,包括預防和提前幹預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高發慢性病,了解自身是否攜帶遺傳疾病;全面了解減肥、營養代謝、脫髮等大多數人關心的體質特徵。 事實上,基因檢測在歐洲、美國、日韓等國家地區,是非常成熟和普及的檢測服務;在英國的健康超市裡甚至能買到基因檢測服務。
  • 36氪首發|自主研發高密度基因晶片,「Genebox基因寶」獲數千萬元...
    拉索生物通過「Genebox基因寶」品牌為消費者提供全數位化體驗的個人基因檢測產品和服務。此外,公司還和萬孚生物(股票代碼:300482)全資子公司萬德康聯合研發並提供寵物基因檢測產品和服務。公司在廣州擁有1200平米的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在蘇州擁有2000平米的基因晶片研發生產GMP車間。A+輪融資主要用於公司在蘇州基因晶片GMP車間的工業化量產,以及其他產品的研發。
  • 腫瘤患者要做基因檢測嗎?中山醫院精準醫學中心專家為您解讀基因...
    同時,腫瘤的異質性不只是有多個腫瘤亞克隆,腫瘤的微環境也存在異質性,這導致腫瘤治療的困難。目前,腫瘤治療已進入分子靶點的個體化醫療時代,腫瘤的治療已逐漸從以病理為主轉變為病理與驅動基因共同決定選擇的時代。腫瘤發生機制的複雜性也提示臨床醫生在選擇治療藥物前,若能進行基因檢測及分析,對於治療的用藥指導非常重要。
  • 半年入局兩家上市公司,「潛龍」微醫打造醫療界亞馬遜
    以「微醫雲」為核心支撐平臺,面向政府、消費端和微醫會員三箭齊發,構成微醫主營業務陣容,作為行業開放平臺,微醫的工程師隊伍超過1200名。在投資條線,微醫則加快醫療科技產業布局的步伐,規劃出一體兩翼的新格局。一體,即微醫的主體業務,以科技賦能醫療為使命,打造國內最大的數字醫療網絡。
  • 華大基因遺傳病篩查檢測助力精準醫療
    華大基因遺傳病篩查檢測助力精準醫療 2019年06月03日 14:39作者:網絡編輯:宏偉   近日,華大基因與百餘位來自國內致力於出生缺陷防控的臨床工作者,圍繞孕/產前篩查、遺傳病臨床科研進展與發展、實驗室建設與規範等方向展開了專題討論和案例交流,希望通過學術交流的平臺,促進臨床篩診水平的提高和新技術的發展,讓千萬家庭遠離出生缺陷,為人民健康保駕護航。
  • 基因檢測靠譜嗎?基因檢測服務是精準醫療還是「現代算命」?
    ­  基因檢測靠譜嗎?基因檢測服務是精準醫療還是「現代算命」?  好萊塢影星安吉麗娜·朱莉讓很多人第一次聽說了基因檢測。因為被檢測出遺傳了產生突變的癌症基因BRCA1,她進行了預防性雙側乳腺切除手術。
  • 基因定序 打造精準醫療基礎
    基因定序 打造精準醫療基礎 來源:工商時報   發布者:亦云   日期:2015-07-24   今日/總瀏覽:1/2512 精準醫療引領新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