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基因檢測嗎?中山醫院精準醫學中心專家為您解讀基因檢測報告!

2020-11-23 澎湃新聞

腫瘤基因檢測

腫瘤與腫瘤間的異質性以及單個腫瘤內的異質性是目前腫瘤治療的瓶頸之一。具體包括個體的異質性、不同腫瘤細胞類型的異質性、同一腫瘤細胞內的異質性等。腫瘤異質性會妨礙正確的腫瘤治療。如果治療僅僅關注於一小部分特異性的細胞,那就會很容易導致腫瘤的復發。通常,因為腫瘤異質性的存在,針對腫瘤一個受體的治療往往不會有明顯的療效。同時,腫瘤的異質性不只是有多個腫瘤亞克隆,腫瘤的微環境也存在異質性,這導致腫瘤治療的困難。

目前,腫瘤治療已進入分子靶點的個體化醫療時代,腫瘤的治療已逐漸從以病理為主轉變為病理與驅動基因共同決定選擇的時代。腫瘤發生機制的複雜性也提示臨床醫生在選擇治療藥物前,若能進行基因檢測及分析,對於治療的用藥指導非常重要。具體來說,可針對患者基因分型來精確的推薦合適的靶向藥物,對患者的重要變異基因進行解析,並針對靶向藥物及化療藥物進行用藥提示。同時,一些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常常會存在耐藥問題,而耐藥機制眾多,只有明確耐藥原因才能選擇進一步的治療方案。基因檢測即可針對複雜耐藥進展患者,分析耐藥機制和進展原因,為進一步調整用藥提供指導方案。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精準醫學中心開展精準醫學MDT診療諮詢

免費幫患者解讀基因檢測報告

一、 活動開展時間:

7.21(周二)14:00 – 15:00

二、地點

15號樓1樓

三、聯繫電話

精準醫學中心:64041990-7320/7324

腫瘤基因檢測常見問題Q&A

01 基因檢測在腫瘤治療上如何應用?

基因檢測目前在腫瘤治療上的應用主要有如下三點:1)腫瘤遺傳易感基因檢測。腫瘤的發生發展與遺傳具有重要的聯繫,很多基因突變會在家系中遺傳,攜帶這些突變基因的人群,患腫瘤的風險更高。基因檢測可以預測相應腫瘤的發生風險,進行積極的健康管理。2)腫瘤的篩查,主要是液體活檢技術,通過對游離DNA的測序,實現癌症的早期篩查,目前基因檢測在腫瘤篩查上比較成熟的是癌症的復發篩查檢測。3)腫瘤的靶向藥物治療,通過對患者腫瘤組織DNA和全血DNA的比對,發現潛在的基因突變,通過目前的指南和藥物研發尋找靶向藥物治療,比如對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目前可實現多代靶向藥物的連續治療,一代二代的吉非替尼等用於一線治療,如出現TKI耐藥的EGFR T790M突變患者可使用三代奧希替尼進行後續治療,為患者獲益。4)基因檢測還可用於腫瘤侵襲與轉移的檢測,通過對轉移灶和原位灶的基因檢測,尋找是否有關鍵基因驅使腫瘤的發生,是否有相應靶向藥物治療。

02 肺癌患者靶向治療關注哪些基因?有哪些靶向藥物可以應用?

對於肺癌的靶向治療現在主要關注EGFR,ALK,KRAS,BRAF,ROS1,MET,RET和HER2基因。EGFR基因突變的靶向藥物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阿法替尼等;ALK基因突變的靶向藥物有克唑替尼,色瑞替尼,蘿拉替尼等;KRAS基因突變的靶向藥物為Selumetinib+多西他賽;BRAF基因突變的靶向藥物為Vemurafenib,Dabrafenib等;ROS1基因突變的靶向藥物為克唑替尼;MET基因突變的靶向藥物為克唑替尼和Capmatinib;RET基因突變的靶向藥物為Cabozantinib和Vandetanib;HER2基因突變的靶向藥物為阿法替尼等TKI單藥或者曲妥珠單抗加化療。

03 同一種腫瘤,為什麼會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腫瘤是一種基因病,當細胞中一個或多個基因發生突變時,就可能導致腫瘤的發生。腫瘤千差萬別,即使是同一個部位的腫瘤,其原發灶的基因突變位點和類型也不盡相同。如果腫瘤發生了轉移,其原發灶和轉移灶的基因突變信息也可能是不同的。另外,腫瘤的基因突變在藥物、免疫系統、內部競爭壓力等環境因素影響下,會隨機發生多種變異。因此,每個腫瘤患者的疾病都是不同的,而且,同一個腫瘤患者,其病情也會發生進展。隨著基因組學和基因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革新,給精準醫療提供了工具和基礎。在腫瘤的治療中,同病異治,因病而異,才能為患者帶來最大的獲益。

04 什麼是腫瘤早篩?有什麼作用呢?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定義,腫瘤早篩是指「在尚無症狀時,檢查身體是否有癌症存在」。現代醫學對腫瘤晚期患者的治療手段非常有限,腫瘤真正事半功倍的辦法,是「早診早治」。多數腫瘤,如果早期得到診斷,並進行規範的治療和健康管理,基本可以實現治癒。某權威腫瘤醫院發布的生存數據顯示:早期宮頸癌、大腸癌患者經過規範治療,五年生存率均可以達到90%以上;早期乳腺癌甚至可以達到97%以上。需要進行腫瘤早期篩查的重點人群包括:45歲以上;腫瘤家族史(3代以內近親有癌症病史);工作性質長期接觸(粉塵、苯、鉛等)有害物質;慢性病病人(各類癌前病變等),等等。

05 腫瘤患者做基因檢測,應該使用腫瘤組織還是血液做樣本呢?

目前,腫瘤患者以治療和監測為目的的基因檢測,常用樣本有兩種,腫瘤組織和血液。取腫瘤組織做成病理切片用於基因檢測,準確度高,是腫瘤基因檢測的金標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優先選擇組織樣本。並非所有腫瘤患者的基因突變都可以在血液中檢出,特別是在腫瘤早期,陽性檢出率更低。但是,對於腫瘤晚期、無法取得到組織、或組織標本時間較長的患者,可以考慮用血液檢測代替組織。2018年12月的《中華病理學雜誌》上發表的《液體活檢在臨床病理相關腫瘤診治中的應用現狀及展望》中,提到了應用血液ctDNA做活檢的檢測優勢:相對於常規組織活檢具有非侵入性、患者依從性好、異質性低、可反覆取材等優勢,其在靶向藥物伴隨診斷中具有很大的優勢。推薦的樣本優劣順序為:

新進手術或穿刺取得的組織標本>1-2年內的組織標本>新進血液標本>2年以上的舊組織標本。

06 如何能知道,自己的腫瘤是否會遺傳給子女呢?如果腫瘤具有遺傳性,如何讓子女防控腫瘤的發生呢?

腫瘤是一種基因病,由於某些基因發生變異,進而生長失控,從而導致腫瘤的發生。某些基因的突變具有遺傳性,這些帶有遺傳易感基因的人群,罹患腫瘤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很多。由於遺傳易感基因導致的腫瘤,佔所有腫瘤的5-10%。具有明顯遺傳傾向的腫瘤有20餘種,比較常見的包括:卵巢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胃癌等。遺傳易感基因,可以通過胚系基因檢測檢出。如腫瘤患者查出具有遺傳易感基因,應儘快讓其子女進行相關基因的檢測。對於攜帶遺傳易感基因的健康人群,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早期治療和健康管理,可有效延緩甚至避免腫瘤的發生。

07 腫瘤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是否需要重新進行基因檢測呢?

腫瘤組織內的基因,持續不斷的發生著變異,而且突變過程是完全隨機的。有效的治療手段,會影響突變發生的頻率,減少有害突變發生的機率。

因此,治療一段時間以後,在發生耐藥、疾病進展的情況下,可以再進行基因檢測,以發現是否有新的基因突變,進而採取新的治療手段。

08 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PD-1、PD-L1,為何也要做基因檢測呢?

TMB(腫瘤突變負荷)高的腫瘤患者,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獲益更高,更適合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進行治療。攜帶PBRM1、POLE基因突變的患者,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獲益更高。攜帶JAK1、JAK2、BM2、HLA、STK11等基因突變的腫瘤患者,可能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耐藥,所以要提前檢測一下。攜帶EGFR突變、MDM2擴增的腫瘤患者,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能使腫瘤發生進展。因此,在選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之前,做基因檢測,很有意義。

09 腫瘤患者檢測出有基因突變,是否一定有靶向藥物可以使用?

基因突變存在著非常多的類型,而且,很多突變,尚不明確是否與腫瘤的發生有關。有些已確認與腫瘤發生相關的基因突變(如P53突變、MYC擴增等),目前尚無已上市的靶向藥物。

原標題:《腫瘤患者要做基因檢測嗎?中山醫院精準醫學中心專家為您解讀基因檢測報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腫瘤患者要做基因檢測嗎?中山醫院精準醫學中心專家為您解讀基因...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精準醫學中心開展精準醫學MDT診療諮詢免費幫患者解讀基因檢測報告一、 活動開展時間:7.21(周二)14:00 – 15:00二、地點15號樓1樓三、聯繫電話精準醫學中心:64041990-7320/7324腫瘤基因檢測常見問題Q&A01 基因檢測在腫瘤治療上如何應用?
  • 華大基因:公司為精準醫學檢測綜合解決方案的落地建立了一支涵蓋...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4月30日訊,有投資者向華大基因提問, 請問茜總,國家要求醫院大力建設三級實驗室,這對華大的精準醫療綜合解決方案是不是一個重大機遇?下一步公司將從採取哪些措施把握這個歷史性重大機會?公司回答表示,感謝您對華大基因的關注。
  • 為什麼癌症要做基因檢測,怎麼做?上海瑞金醫院主任來告訴你
    隨著靶向用藥進入2.0時代,基因檢測將伴隨患者用藥的各個階段:初治患者通過基因檢測進行分型,以選擇精準靶點的靶向藥;靶向治療耐藥患者需要再一次做基因檢測分析耐藥機制,以及時更換靶向藥;靶向治療療效較差的患者,可考慮全面基因分析,以及時更改方案或聯合其他治療方案;罕見突變的患者更需要通過全面基因檢測得到篩選,以參加相關最新臨床試驗。
  • 癌症為什麼要做基因檢測,怎麼做?上海瑞金醫院主任告訴你
    本期圓桌派特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呼吸科項軼教授、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長海醫院)胸外科趙鐵軍教授以及上海市肺科醫院腫瘤科李雪飛教授,從不同角度探討基因檢測在腫瘤診療中的臨床應用。隨著靶向用藥進入2.0時代,基因檢測將伴隨患者用藥的各個階段:初治患者通過基因檢測進行分型,以選擇精準靶點的靶向藥;靶向治療耐藥患者需要再一次做基因檢測分析耐藥機制,以及時更換靶向藥;靶向治療療效較差的患者,可考慮全面基因分析,以及時更改方案或聯合其他治療方案;罕見突變的患者更需要通過全面基因檢測得到篩選,以參加相關最新臨床試驗。
  • 基因檢測靠譜嗎 壹基因創始人王軍一博士為你深層解讀
    與此同時,有的機構動輒檢測需要萬元,而有的網上店鋪幾百元就能做個檢測,看似同樣的檢測項目價格差距卻很大;而相當一部分人對於厚厚的檢測報告,猶如看「天書」,顯然並不是很明白檢測報告內容。為此,人們不禁產生疑問,基因檢測真的靠譜嗎?對此,我們請來了壹基因創始人王軍一博士,讓專業人士為大家深層解讀基因檢測,解決大家以上的困惑。
  • 罕見病基因檢測,結果解讀更重要
    在精準醫學時代,先進檢測技術的發展為罕見病的診治提供了新希望。
  • 邁向精準醫學,服務惠州百姓!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中心實驗室精準...
    惠州三院一定可以充分利用好這個平臺,同步做好醫、教、研工作,通過科研帶動臨床業務邁上更新的臺階,力爭打造惠州地區一流的精準醫學中心和臨床轉化創新中心,為轄區群眾健康保駕護航,為「健康惠州」貢獻力量!柯尊富教授指出,精準醫學是當今醫療模式的革命性變革,惠州三院中心實驗室率先在惠州成立第一家精準醫學檢測中心,該中心的成立將為區域老百姓帶來疾病診療的新模式,廣大民眾讓市民不出惠州就能享受前沿基因組學技術帶來的精準醫學健康管理服務,為助力地區醫療衛生健康服務提供強有力的技術和平臺支撐。
  • 基因檢測進醫院,為何那麼難?
    因為縱觀國內基因檢測市場,普通人對基因檢測的認知度低,行業內公司參差不齊,有些銷售代表為了獲取客戶,甚至會誇大效果,神化基因檢測,最重要的是,普通人最信任的各家醫院,除了給孕婦設置的無創基因檢測外,其他基因檢測產品難覓身影。今天的基因濤略就來講一講,正規的基因檢測產品要進入醫院,通常要過幾道關。
  • 簡化NGS流程自動生成報告,鵾遠基因讓檢測在醫院完成
    近兩年來,基因檢測市場的火爆有目共睹。繼2015年美國宣布精準醫療計劃後,中國也出臺了精準醫療的系列政策,推動其發展。遺傳疾病、慢性疾病和腫瘤的預警、幹預和治療都是精準醫療的目標,這也為基因檢測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據預測,未來五年基因檢測市場規模將達百億級。
  • 華大基因與長治市人民醫院籤訂聯合精準醫學中心戰略合作協議
    圖為:胡文慶代表長治市人民醫院與華大基因劉娜總裁籤署協議華大基因是全球技術先進的基因組學中心和生物信息中心,在跨組學研究領域是行業的領跑者,擁有世界領先的基因測序和生物信息分析能力,一直致力於推動全球前沿基因組學技術在臨床診療中的轉化及應用,科研實力雄厚,目前已逐步形成貫穿生命周期的基因組醫學體系,精準醫學診療技術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健康醫療管理、臨床大數據科研以及生命技術創新
  • 明都教育科技做一次基因檢測,需要多少錢?基因檢測有哪些項目?
    測序成本和數據解讀成本。基因檢測的流程大致為客戶登記→樣本採集→樣本運輸→建庫測序→信息分析→報告出具→報告解讀。簡化一下,核心流程有2步:基因組測序和數據解讀,這是基因檢測成本的關鍵組成部分。而如今很多基因檢測價格參差不齊,主要也是在數據解讀方面,因為成本,拉開了服務的價格。全部樣本送往國外,由世界最權威的科學家來解讀,肯定是要比樣本在國內解讀,價格相對要高。
  • 23魔方·基因檢測
    為什麼人一生要做一次基因檢測?通過基因檢測,我們能發現自身對哪些疾病易感,從而通過及早預防達到阻斷疾病發生的目的。就跟血型發現後人人都要檢測血型一樣,基因檢測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是精準健康管理的基礎和入口。
  • 又一家基因檢測公司獲投千萬元 已與200+三甲醫院合作
    在2.9億心血管患者中,約有4000萬的單基因遺傳性心血管疾病,其中2/3致病基因明確,可以進行精準預測、精準診斷、精準預防、精準治療,甚至進行生育選擇。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單基因高血壓、與猝死有關的心肌病、心臟離子通道病、急性主動脈症候群、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等疾病均屬此類。 基因檢測行業可分為三大細分領域,即科研級基因檢測、臨床級基因檢測、消費級基因檢測。
  • 武漢解封 燃石醫學聯合中國抗癌協會攜腫瘤基因檢測接棒火速馳援
    基因檢測無償援助計劃介紹 活動時間:2020年4月8日至2020年4月22日活動對象:湖北籍、病理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的患者,2020年1月1日起的石蠟組織樣本(蠟塊、切片、蠟卷)參與流程:經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湖北省腫瘤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6家醫院內副主任醫師及以上職稱專家評估為有檢測必要
  • 基因檢測市場「萬能」陷阱 不得不防
    美國知名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因檢測出癌症基因切除乳腺和卵巢,基因檢測瞬間變得廣為人知。全國各地各類基因檢測的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業內人士認為,「基因大健康時代」已經到來,但是眼下這一市場還處於泥沙俱下的局面。基因技術如何更好地為我們的健康提供幫助?普通百姓和基因檢測又該如何發生關聯?如何避免基因檢測市場的陷阱?
  • 恩施州精準醫學檢測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恩施州精準醫學檢測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發布時間:2020年12月29日 15:44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29日電 (鐵強 侯丹丹)12月28日,恩施州精準醫學檢測中心啟用儀式在恩施州中心醫院舉行。
  • 重口味第二波:便便基因檢測
    現在,那些雖然有便血,但是害怕得腸癌,而且還害怕做腸鏡的小夥伴們,別擔心了~因為,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由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主辦的中山大學胃腸病學研究所(廣東省胃腸病學研究所)開發出的一種新型篩查手段,通過檢測糞便基因即可排查你有無腸癌風險,當特異性為93%時,對I、II期腸癌的檢測敏感性甚至可達91%,其性能指標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合肥一醫學檢驗所開設「基因門診」 7類人適合做基因檢測
    人體內有2萬多個基因,其中已找到和疾病相關聯的基因達上千個。如今,只要採集唾液、血液,就能檢測出你患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機率,可找出人體內存在的「定時炸彈」,能預知患病風險,及時進行幹預,起到防治作用。日前,合肥一家醫學檢驗所在合肥市高新區開設了「基因門診」,為市民提供人類疾病相關基因檢測和遺傳諮詢服務。基因檢測,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 解碼生命 看基因檢測如何「大戰」腫瘤
    4月15日,中國抗癌協會、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等在這一天發起了多個宣傳周主題活動,通過公益贈書、專家解讀、健康環湖走、中國癌症防控高峰論壇等方式,提升公眾對癌症的認知和重視。  在這一屆的腫瘤防治宣傳周上,基因檢測對腫瘤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成為熱點話題。
  • 吸金超200億,醫院外風靡、醫院內艱難,基因檢測憑什麼?
    精準醫療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加之基因檢測技術落地成本斷崖式下降,基因檢測在臨床上的應用已經覆蓋早期篩查、疾病診斷、精準用藥、精細研發、精確隨訪的多點位、全鏈式場景。眼下正在做的,便是提升基因檢測在各個應用場景下的滲透率。在基因檢測的上一個年度盤點中,動脈網嘗試將基因檢測的落地模式區分為院內和院外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