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檢測增長迅猛,「微基因」突破「芯」技術,構建基因+健康管理生態

2020-10-23 36氪

作為新時代的「生物黑科技」,基因檢測已經入選 MIT 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

這項獨特的技術,可以解讀每個人身上獨一無二的「健康密碼」,了解自身的疾病風險、遺傳病攜帶、營養需求等方面特質。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好萊塢明星安吉麗娜·朱莉,她通過基因檢測發現自己的乳腺癌風險高達 87%,經過理性考慮,最終選擇了預防性雙側乳腺切除。

經過接近十年的市場教育,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基因檢測的價值。在美國,近幾年個人基因檢測服務市場增速極快,以健康管理為核心的 23andMe、主打祖源服務的 AncestryDNA 等公司,檢測人數已超過 2500 萬。而在我國,大眾市場對基因檢測的接受度也開始提高。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接受個人基因組檢測的消費者只有100萬,而預測到2022年人數會逼近2000萬,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

在這條增長迅猛的賽道中,「微基因」是受到資本追捧的早期入局者。36氪獲悉,微基因做出了突破性的進展,自主研發了專為中國人定製的CGA 科研級基因晶片——WeGene 3.0。

檢測技術持續升級,重「芯」定義基因檢測

橫向來看整體市場,玩家們普遍有兩條技術路線,一是基因捕獲測序技術,這是一種對特定基因組進行抓取並檢測的技術;另一種方式是採取高通量全定製基因晶片技術,這是一次性檢測數十萬代表性位點用於解讀的技術,微基因正是應用這項技術的典型代表。

經過近幾年的國內市場探索和競爭,晶片檢測技術已成為個人基因組檢測服務領域應用最主流的檢測方法。相比基因捕獲測序技術,高通量基因晶片檢測具有多種優勢,包括準確性高、檢測通量高、檢測成本低等。

高通量基因晶片,是一種技術門檻相對更高的檢測方式。那麼,為什麼微基因一直堅持做高通量全定製基因晶片呢?微基因創始人鄭強向36氪表示:「微基因希望向消費者提供的是長期健康管理服務,這不是檢測一兩個位點就可以給用戶答案的,只有更為全面的數據才能支撐長期可持續的健康管理。」

基因檢測公司選擇基因晶片時,通常採購普通商業晶片,或者自己定製晶片。一般普通商業晶片由晶片製造商提供,如 Illumina 和 Affymetrix 等;而為了提升自身檢測能力和後續對基因組數據的挖掘能力,有足夠技術儲備的檢測公司往往會選擇自己定製晶片。

微基因在短短6年間多次定製升級晶片,完成了從定製晶片到自主研發的跨越。從一開始的 Affymetrix 全定製晶片,到用自有算法重新設計 GSA 晶片骨架的 illumina 進口晶片,再到最近上新的 WeGene 3.0——針對中國人群自主研發的 CGA 科研級基因晶片。

WeGene 3.0所用到的CGA晶片模塊設計

相比於市面上的其他晶片,WeGene 3.0最大的特點是專為中國人定製的基因檢測。這是因為不同人群在某些疾病上的患病率是不同的。比方說大約九成的黃色人種對乳糖不耐受,又比方說亞洲人群喝酒臉紅的概率比較大,俗稱「亞洲紅」。「人類基因組擁有大約32億對鹼基,而現有的晶片技術只能檢測70-80萬個位點,因此如何基於中國人群的差異化信息,在有限的檢測位點中篩選最適合中國人群的位點,是提升晶片價值的關鍵,這也是WeGene 3.0的優勢所在。」

據微基因的晶片骨架設計者表示,WeGene 3.0 擁有針對中國人的 14 萬新代表性位點覆蓋、更優質的擴展數據質量,自研算法歷經百億次計算,全方位支持前沿科研領域所需數據。對消費者來說,這款晶片內容更豐富、升級潛力更大,未來可解鎖更多實用的解讀項目。

另外,WeGene 3.0 使用的 CGA 晶片納入了更多具有臨床價值的位點,將有已知臨床價值的位點佔比突破性地提升到 18%,約 6 萬位點來自於臨床基因組資料庫 ClinVar,4000 位點來自於藥物基因組資料庫 PharmGKB,1.3 萬位點來自於 NHGRI-EBI GWAS catalog,顯著提升了 WeGene 3.0 的健康服務拓展價值。

與此同時,基於豐富的基因晶片生產和質量控制經驗,微基因在 V3.0 中完善了複雜位點的分型優化,保障更高的檢出率,和更可控的批次差異(batch effect),使得解讀項目的結果更加精準。微基因CEO陳鋼表示,他們將進一步開發和升級晶片的 imputation 參考數據集,這個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 V2.0 晶片結果解讀中,隨著更好的參考數據集誕生,V3.0 的潛能將會進一步被發掘,用戶在相同的檢測費用下,可以擁有更多、更準確的解讀位點。

持續升級大健康服務,快速拓展臨床診斷研究

對於個人基因檢測行業而言,微基因認為,最關鍵的能力是檢測分析能力和應用場景拓展能力。事實上,這兩點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分析能力過硬,受到合作方認可,才能拓展更多應用場景。

從2015年開始,在積累了 50W+ 基因數據後,微基因持續升級大健康服務,已經在體檢、營養、保險方面形成了合作生態。

  • 基因+體檢:體檢結合基因數據,可以綜合內因外因,系統精準地進行健康管理。比如微基因用戶上傳體檢單數據,能夠預測體檢指標隨年齡的變化趨勢,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生活行為調整。

  • 基因+營養:營養均衡是健康的基石,但很多人在未了解自身狀況下盲目選購保健品,得不償失。通過基因報告中的營養代謝結果,就可以了解自身維生素、礦物質等需求,不僅能指導調整日常膳食,個性化定製營養計劃,還有助於選購適合個體所需的保健品,精準補充。

  • 基因+保險:買重疾險能轉移風險、未雨綢繆,可惜絕大部分人在多個保險產品間選花了眼。為了解決這個痛點,微基因利用基因數據(重大疾病遺傳傾向性)計算重疾險的需求指數,免費推薦個性化、高性價比的保險方案,大大提高保險的配置效能。

據透露,微基因最近還會全面升級藥物指南板塊,指導國民精準化用藥。用戶打開微基因官方 App,掃一掃藥物條形碼,就能獲知其主要有效成分以及個性化用藥信息,涵蓋藥物有效性、毒性、用量建議、藥物互相作用等。

微基因體檢分析助手結果頁面

不僅是面向C端消費者的大健康服務,微基因還在憑藉專業的檢測分析能力,進行臨床診斷相關研究,中期目標是推出輔助診斷的IVD產品。

目前,微基因已經與數家國內一線醫院建立了臨床合作,包括天壇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醫、中山醫院、中山附醫、華西醫院等等。具體而言,微基因與天壇醫院合作研究認知障礙與阿爾茲海默症,與中日友好醫院合作研究vte肺靜脈栓塞,與北醫合作研究腎病,此外還有一些針對罕見病、心腦血管疾病的研究正在推進中。

對於這種基於個人基因檢測技術而形成的IVD產品,微基因屬於行業先驅,因為這類產品在市面上是非常新穎的。當前微基因已經向FDA提交申報,在國內已經與NMPA展開前期溝通,開啟了醫療器械資質申報的道路。

未來,伴隨基因檢測的技術進步,微基因的產品將有望在臨床輔助診斷上發揮功效,相信未來還會應用於更多大健康場景,構建精準健康管理生態。

相關焦點

  • 基因檢測增長迅猛,「微基因」突破「芯」技術,構建基因+健康管理生態
    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接受個人基因組檢測的消費者只有100萬,而預測到2022年人數會逼近2000萬,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在這條增長迅猛的賽道中,「微基因」是受到資本追捧的早期入局者。36氪獲悉,微基因做出了突破性的進展,自主研發了專為中國人定製的CGA 科研級基因晶片——WeGene 3.0。
  • 微基因重「芯」定義基因檢測,賦能精準健康管理
    (原標題:微基因重「芯」定義基因檢測,賦能精準健康管理) 摘要:基因檢測行業新突破
  • 微基因探索「基因+保險」服務場景,跨界合作實現三方共贏
    (喝了它,你就是肚裡有墨水的英雄)就連生物科技行業也不例外,一種新的基因服務模式——基因檢測+保險應運而生。「基因+保險」:實現合作共贏隨著基因測序技術蓬勃發展、成本不斷降低,越來越多基因檢測公司在提供基因檢測服務的基礎上,開始挖掘基因數據的服務場景和健康管理價值。而微基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免費祖源基因檢測培育市場「23魔方」蓄力打造國內最大基因資料庫
    邁入新世紀,基因學的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基因技術已經不再是停留在生化實驗室裡的研究項目,而是成為了一門真正可以服務以人類健康的實用型技術。從全球範圍來看,2010-2017年,消費級基因測序市場規模逐年擴張,年均複合增速高達22.79%。2018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仍繼續保持增長,保守估計市場規模在117億美元左右。
  • 數位化健康管理平臺Genebox基因寶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
    數位化健康管理平臺「Genebox基因寶」近日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大鉦資本領投。公司曾獲3600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主要為A股上市連鎖藥房大參林。基因寶成立於2018年5月,以基因檢測為入口,為消費者提供以家庭為單位的、定製化的健康管理服務。
  • 36氪首發|自主研發高密度基因晶片,「Genebox基因寶」獲數千萬元...
    拉索生物通過「Genebox基因寶」品牌為消費者提供全數位化體驗的個人基因檢測產品和服務。此外,公司還和萬孚生物(股票代碼:300482)全資子公司萬德康聯合研發並提供寵物基因檢測產品和服務。公司在廣州擁有1200平米的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在蘇州擁有2000平米的基因晶片研發生產GMP車間。A+輪融資主要用於公司在蘇州基因晶片GMP車間的工業化量產,以及其他產品的研發。
  • 基因檢測,是健康管理的起點
    基因檢測在全世界的普及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面向全國的演講中預測:「未來十二年,基因晶片技術將為我們每一個人的疾病預防指點迷津。」2002年英國開始實施一套全面的基因篩檢制度。2003年,歐盟已有70多萬人進行了基因檢測實驗。在加拿大,針對部分腫瘤的基因檢測已成為常規檢測手段,而全部費用由國家支付。業內專家預計,中國在未來五到十年內認識到基因檢測重要性的人數將達到總人口數的15%-20%。也就是說,到時候,基因檢測可能會像普通體檢一樣普及。
  • 閱微基因完成C輪融資,推動基因檢測在精準醫療等領域的普及
    關注商道創投網,創投路上不迷茫↑↑↑ 商道創投網12月30日官方獲悉:基因聯檢檢測產品及整體解決方案商「閱微基因」近日宣布完成C輪融資,投資方是盈科資本。促進基因科技提升產業競爭力  閱微基因是一家致力於基因檢測技術產品化的生命科學機構。
  • 23魔方CEO周坤:讓基因檢測維護健康中國的優質基因
    成都2016年3月4日電 /美通社/ -- 到美國做體檢、到日本接受基因檢測,到臺灣看醫就診……傳統的旅遊、購物之外,中國式出境消費已開始涉足更廣泛的健康市場。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裡,健康中國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而中國的中產人數即將突破2億;消費升級尤其是健康消費的升級,已是大勢所趨。
  • 36氪首發|克隆讓動物「重生」,「希曼基因」獲得數百萬元天使投資
    36氪獲悉,商業化寵物克隆企業「希曼基因」,宣布獲得數百萬元天使投資,投資方為武盾保安、趣品科技。希曼基因是從事動物基因科技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了從動物基因檢測、基因編輯、細胞治療到動物克隆的動物生命周期管理閉環。
  • 紅杉積極布局基因編輯技術 諾貝爾化學獎或引領基因編輯站上風口
    公司目前具有以基因編輯技術為中心的四個平臺:針對造血幹細胞和T細胞的體外細胞基因編輯治療平臺,基於RNA單鹼基編輯技術的體內基因編輯治療平臺,以及從事靶向藥物研發的高通量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 路演君點評:以CRISPR-Cas9為代表的基因編輯技術為生命醫學帶來革命性變化,人們對基因編輯、基因治療等新技術寄予厚望,期待其在臨床治療方面大放異彩、攻克頑疾難症。
  • 基因寶:用商業閉環升級消費級基因檢測的價格混戰
    2017年,國內頭部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23魔方將原價999元「祖源+遺傳健康」的基因檢測產品降至499元。隨後,其競爭對手微基因應聲而動,腰斬原本999元的基因檢測產品價格至499元。一年後,23魔方再次發布降價公告,從499元降至299元,產品定價已經無限接近製造成本。
  • ​36氪首發 | 聚焦基因修飾的腸道微生物與代謝類疾病研究,「一...
    36氪獲悉,專注於提供腸道微生物領域解決方案的生物科技公司「一兮生物」已完成了千萬級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薪資通聯合創始人王鑫。接下來,「一兮生物」將聚焦於通過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健康機制的研究,腸道微生態與腸道免疫微環境互作機制及疾病幹預策略的研究,研發用於解決腸道微生物相關疾病的替代治療方案、合成生物菌株和藥物。
  • 基因檢測值得做嗎?有啥用?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東亞人體內的尼安德特人 DNA 最多,大約有 2.3% 到 2.6%」,這是科學,並非我信口胡說。我需要發現我身體的一些遺傳特質。比如通過報告,我知道自己明確的乳糖代謝能力弱,也就是說,要儘量避免空腹喝牛奶。我知道了自己咖啡代謝能力強,如果需要喝咖啡提神,我可以不停的喝,而不用擔心晚上影響睡眠。我喝酒會上頭,俗稱的「Asian flush」。
  • 2017 年基因編輯療法盤點 | 人類成功「敲除」突變致死基因,並向...
    人類醫療實踐新突破基因剪輯給「泡泡男孩」換皮(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給小男孩移植正常的新皮膚 圖|連線)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 (簡稱 SCID) 是一種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由於患此病的多為年幼的男孩,而且他們身上往往會長滿會腐爛的水泡,因此患者又被稱為「泡泡男孩」。
  • 《健康保險管理辦法》首次「大修」 明確基因檢測資料不能作為核保...
    如今,健康保險已成為增長最快、最受市場關注的險種之一,也是國家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我國健康險保費收入5677億元,同比增長31%,佔人身保險市場的22%。經過多年發展,健康保險產品結構、服務內涵、保障人群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為強化監管,滿足公眾對健康保障的需求,新修訂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以下簡稱新《辦法》)將於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這是其自2006年發布以來的首次大修。新《辦法》將醫療意外險納入健康保險範疇,明令禁止非法搜集基因檢測資料,允許對長期健康險費率進行調整等。
  • 我們為什麼擔憂「基因編輯」?
    當人生產出「複製人」的時候,人是「複製人」的上帝,「複製人」必須忠誠於、服務於自己的上帝——「人」。當複製人擁有生育能力之後,人就從「神」的高處跌落,複製人不再是被創造者,他們開始擁有了與「人」同等的地位,他們成為自己的上帝,無需成為人的奴僕。而當人可以修改自身基因的時候,一個問題便自然出現——人類中的「誰」扮演了上帝的角色,他們又何以成為造物主支配其他人的命運?誰給了他們這個權力?
  • 識因大健康管理平臺:從基因檢測到精準健康管理
    識因大健康管理平臺的出現,有望改變人們管理健康的方式——防病於未然、個體健康預測、全身抗衰管理、預防疾病、防治癌症、健康管理規劃等。識因大健康管理平臺本著大健康和預防為主的理念,將基因檢測、精準醫療、移動醫療、健康管理及其他醫療健康服務有效結合,著力為用戶提供移動互聯、中西醫結合、預防為主,關愛健康的一體化醫療健康服務。
  • 36 氪首發 | 時隔兩月,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23魔方」再獲 6200...
    國內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已經進入了快速增長期,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未來五年我國基因檢測複合增速在 35% 左右,2020 年有望突破三百億。據統計,2017 年,國內基因檢測領域融資總額超過 10 億美元。3 月份,36 氪曾報導過 23 魔方獲經緯領投的 1 億元人民幣 B+ 輪,其融資輪次較為密集。
  • 2019年消費基因檢測行業白皮書
    商業模式:中國消費基因商業模式仍在探索中,艾瑞認為企業的核心價值在於基因行為等健康類多維資料庫的構建以及應用場景的探索。核心競爭力:在數據積累階段,評估企業競爭力將圍繞運營、產品、財務、技術、品牌等指標。當行業進入到後流量階段,資料庫、資源、財務等指標權重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