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療法首次治癒常見遺傳病

2021-01-11 人民網

原標題:基因療法首次治癒常見遺傳病

  科技日報北京3月2日電 (記者聶翠蓉)法國研究人員在2日出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基因療法成功治癒身患鐮狀細胞貧血的15歲男孩,該療法在其他7位患者身上也顯示出驚人療效。這是基因療法首次用於治療常見遺傳病。

  基因療法概念已經提出30年,首要目標是用來治療極罕見疾病。2012年,首個基因藥物Glubera獲得上市許可,可治療嚴重威脅生命的胰腺炎,第一次被判斷為「對人類臨床使用安全有效」;2016年,另一種治療兒童嚴重免疫性失調的基因藥物獲準商業應用。

  全世界鐮狀細胞貧血患者達數百萬之多,僅美國就有10萬人深受其苦。該病因患者體內負責β珠蛋白合成的基因發生變異,造成血紅蛋白不能正常完成運氧功能,而是堆積起來,使得紅細胞扭曲成鐮狀並將全身血管堵塞。目前常用輸血療法可清除讓人疼痛難忍的血塊和預防再次堵塞。骨髓移植也能治療該病,但只有10%病患能找到匹配捐獻者。

  這次研究中,巴黎內克爾兒童醫院瑪麗娜·卡瓦扎納帶領的研究團隊證明,基因療法或可用來治療所有鐮狀細胞貧血患者。他們在被治癒男孩13歲時取出其骨髓幹細胞,向幹細胞中嵌入能編碼β珠蛋白的基因片段,β珠蛋白能干擾錯誤蛋白形成,從而阻止其在血管內堆積。當將經過基因處理的幹細胞重新輸回男孩體內3個月後,大量功能正常的血紅蛋白開始形成。兩年來,他已經停止之前所有常規治療,因血管堵塞造成的疼痛狀況也基本緩解,阿片類止痛藥也停止服用。所有血檢結果表明,該男孩已被成功治癒,另7名患者也在同期治療中顯示出驚人效果。

  新研究顯示出治療常見性疾病的潛力,一旦大規模臨床試驗獲得成功,其應用領域將大大拓寬。

  總編輯圈點

  早在幾十年前,基因療法就被認為能治癒包括癌症和囊腫型纖維化等幾乎所有疾病,但直到最近幾年,才開始一點點「兌現承諾」。但他們都是針對罕見性病變研發的,只有少數罕見病患者從中受益。卡瓦扎納團隊的新研究意味著,基因療法成為治癒常見遺傳性疾病的主流手段,也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

(責編:魏豔、趙竹青)

推薦閱讀

「天神任務」等同時入選全球和中國十大航天新聞2016年全球十大航天新聞和中國十大航天新聞評選結果揭曉。「墨子號」、「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任務」以及「長徵五號」成為2016年度熱點,同時入選全球十大航天新聞和中國十大航天新聞。【詳細】

中國民營商業航天大熱 「首單」花落誰家?在「國家隊」為主的商業航天市場中,民營組織正在快速進場,包括運載火箭、衛星研製等領域的一大批民營企業,期望儘快佔領「國家隊」以外仍舊廣闊的市場份額。……【詳細】

相關焦點

  • 人類首次進行體內基因編輯實驗 遺傳病將有望治癒
    11月13日,患有亨特氏症候群的馬德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貝尼奧夫兒童醫院接受了一次大膽的治療:體內基因編輯。這是世界上首次通過體內基因編輯,治療遺傳疾病。據外媒報導,和CAR-T等將患者細胞取出改造後回輸、或是用AAV導入cDNA進行體內功能性蛋白表達的基因治療不同,馬德這一次的治療更為徹底,他的基因組信息將永久性改變。
  • 基因編輯技術治癒三名遺傳病患者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6月15日電 (記者劉霞)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近日報導,在歐洲血液學協會召開的一次視頻會議上,美國研究人員宣布,他們用CRISPR技術對患者的骨髓幹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後,兩名β地中海貧血患者和一名鐮狀細胞疾病患者不再需要輸血
  • 基因編輯胚胎「治癒」遺傳病?
    廣醫三院醫學團隊全球首次將基因編輯技術運用於人類二倍體胚胎修復遺傳性缺陷基因如果在生命最初始階段的胚胎就進行基因編輯,將錯誤的基因片段加以修復,是否意味著可以糾正這些疾病?父母攜帶的遺傳病能夠得以阻斷呢?近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劉見橋教授研究團隊,通過對蠶豆病、地貧基因兩種遺傳病的研究,在胚胎階段就對明確缺失、錯漏的基因加以修復後,均得到了不含這些疾病遺傳信息的胚胎。
  • 達成治癒患者的夢想,血友病基因療法還需要克服哪些挑戰?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對於每一個嚴重疾病患者來說,獲得治癒都是他們最終的夢想! 血友病患者也不例外,當控制凝血的級聯反應在1964年被澄清時,人們樂觀地認為,治癒血友病的目標將在5年內實現。
  • 基因療法:為治癒鐮刀狀細胞貧血帶來新希望
    鐮刀形細胞貧血症(sickle cell disease,簡稱SCD)是一種隱性基因遺傳病:患病者的血液紅細胞表現為鐮刀狀,其攜帶氧的功能只有正常紅細胞的一半。在美國,鐮刀狀細胞嚴重影響非裔美國人(每500個新生兒中有1個患有該疾病),第二個患病率最高的人群是西班牙裔美國人,每3.6萬新生兒中有1個患有該疾病。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給兩位科學家,治癒遺傳病的夢想終會成真
    諾貝爾大會讚揚了這兩位科學家的發現,並指出,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珍妮弗·安妮·道德納已經啟用了新的癌症治療方法的臨床試驗,並補充說這些基因剪刀「可能使治癒遺傳病的夢想成真」。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正在為新的癌症療法做出貢獻,並可能使治癒遺傳性疾病的夢想成真。而以往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又做出了哪些貢獻呢?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給兩位科學家,治癒遺傳病的夢想終會成真!
    諾貝爾大會讚揚了這兩位科學家的發現,並指出,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珍妮弗·安妮·道德納已經啟用了新的癌症治療方法的臨床試驗,並補充說這些基因剪刀「可能使治癒遺傳病的夢想成真」。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正在為新的癌症療法做出貢獻,並可能使治癒遺傳性疾病的夢想成真。而以往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又做出了哪些貢獻呢?
  • 《科學》年度突破:「希望的疫苗」問世基因編輯治癒遺傳病
    其他年度突破包括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首次臨床治癒遺傳性血液疾病、科學界呼籲關注種族歧視問題等其他九項年度突破則分別是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首次臨床治癒遺傳性血液疾病、科學界呼籲關注種族歧視問題、人類對全球變暖的預測更加清晰、首次發現快速射電暴來源、洞穴壁畫描繪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狩獵場景、人工智慧預測蛋白質結構、一些愛滋病病毒如何實現長久躲在人體內、首次實現室溫超導,以及研究發現鳥類的聰明程度超出想像。95%的有效性,這是任何人都不敢預期的數字。
  • 我們為什麼需要基因療法
    目前的各種療法中,不論是物理、化學或生物學的方法,都是通過重要物質的補入或信號通路的控制,將人體恢復平衡狀態,或建立起新的平衡,以期減少疾病症狀和延長患者壽命。常見的小分子化藥和大分子抗體類藥物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 美國第一個針對遺傳病的基因療法有望上市:為失明者揭開黑布
    對10月中旬,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FDA)諮詢委員會面前做術後陳述的幾位萊伯先天性黑蒙症患者來說,他們大多不會後悔自己選擇接受了一個基因療法的臨床試驗,來對抗失明的到臨。Carper姐弟倆都患有萊伯先天性黑蒙症,他們都接受了基因治療的臨床試驗。來源:《金融時報》若成功上市,這將是美國第一款針對遺傳病的正式基因療法,雖然2016年9月美國FDA快速通道在有爭議的情況下有限度地批准了美國Sarepta公司治療杜氏肌營養不良的基因治療藥物Exondys 51。
  • 遺傳性疾病的基因療法:在子宮中治療胎兒的遺傳病
    遺傳性疾病的基因療法:在子宮中治療胎兒的遺傳病  Frieza77 • 2018-07-31 17:55:17
  • 此病細胞似鐮刀,基因療法攻破它勢在必行!
    鐮狀細胞病(SCD)鐮狀細胞病(SCD),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因編碼血紅蛋白的基因中發生了A到T的單鹼基突變,導致血紅蛋白β-肽鏈第6位胺基酸穀氨酸變成纈氨酸,構成鐮狀血紅蛋白,取代了正常血紅蛋白。只攜帶一個拷貝基因突變的人,並不會發病,但是攜帶兩個基因純和突變患者病情嚴重,通常活不到成年。
  • GSK寡核苷酸療法在中國首次獲批臨床 或「功能性治癒」慢性B肝
    本次是其首次在中國獲批臨床。截圖來源:CDE官網B肝病毒(HBV)感染是世界上最常見的嚴重肝臟感染。目前的核苷酸/核苷類似物(NUCs)抗病毒療法雖然能夠抑制HBV的複製,但患者需要終身服藥。因此,實現B肝的「功能性治癒」成為了科學家們追逐的目標。根據GSK的新聞稿,功能性治癒是指病毒沒有完全消除但水平很低,可以通過免疫系統控制而無需藥物。GSK3228836(GSK『836)是GSK公司與Ionis Pharmaceuticals聯合開發的一款反義寡核苷酸藥物。反義寡核苷酸是一種小的、合成的具有不同化學性質的單鏈核酸聚合物,可通過多種機制調控基因表達。
  • 多基因遺傳病
    大家對多基因遺傳病一定並不陌生,但是大家對多基因遺傳病有多少了解呢?這裡小編就來普及下有關多基因遺傳病的相關知識。  與單基因遺傳病相比,多基因遺傳病不是只由遺傳因素決定,而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共同起作用。多基因遺傳病一般有家族性傾向,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近親中發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出數倍,與患者血緣關係越近,患病率越高。
  • CRISPR基因編輯療法獲FDA再生醫學先進療法認定
    )資格,CTX001 是一種研究性,自體基因編輯的造血幹細胞療法,將用於治療嚴重的嚴重鐮刀型細胞貧血病(SCD)和輸血依賴性β地中海貧血(TDT)。鐮刀型細胞貧血發病的臨床表現有貧血、黃疸、肝脾腫大以及感染,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癒方法。而β地中海貧血(TDT)是由於β珠蛋白基因(HBB)缺陷所致的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世界範圍內約 1.5% 的人口攜帶該病基因,中國南方地區(廣東、廣西、福建、湖南、雲南、貴州、四川等)屬於高發地區,平均患病率約為 2%。
  • 這種活不過30歲的遺傳病,即將被基因治療攻克,已開啟臨床試驗
    >FDA批准上市,用於治療先天性黑蒙症,成為首款在美國獲批的「體內給藥型」基因療法,開創了基因療法的新篇章。達農病(Danon Disease),是一種X連鎖顯性遺傳病,該疾病極其罕見,1981年國際上首次報導,2012年我國發現首個病例。患者由於溶酶體相關膜蛋白2(LAMP2)基因突變,導致骨骼肌和心肌減弱,以致多器官障礙,最終因嚴重心力衰竭死亡。該病一般幼年起病,20歲以前發病,一般會在30歲之前死亡,以男性患者較為多見。
  • 遺傳病幹預不等於基因編輯
    近日,基因編輯事件引起廣泛關注。很多人不明白,基因編輯跟遺傳病治療有什麼區別?目前的胚胎診斷是不是基因編輯?對此,本報特別邀請生殖醫學專家解惑答疑。人類基因是長期進化、不斷演變的產物,目前人類還不完全具備辨別好基因、壞基因的能力。
  • Nature:延長小鼠壽命,基因編輯技術帶來治癒早衰的希望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 Broad 研究所 David Liu 博士研究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他們利用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首次在小鼠體內實現了衰老逆轉。(來源:Nature)對於這一研究結果,論文作者之一 Leslie Gordon 博士表示,「這一研究將為早衰兒童的新療法提供令人興奮的新的可能治癒的方案。」比衰老更難以接受的早衰早衰症又名哈金森-吉爾福德早衰症候群(簡稱 HGPS),是一種導致兒童加速衰老的罕見的、致命性遺傳病,發病率約 400~800 萬分之一。
  • 基因療法可能有助於預防遺傳性眼病導致的視力下降
    愛爾蘭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基因療法,或許能夠挽救一種可能導致失明的遺傳病患者的視力。這種疾病被稱為顯性視神經萎縮(DOA),目前沒有預防或治癒的方法,但在小鼠和人類細胞的測試中,該團隊能夠減緩疾病的進展。
  • 幹細胞基因療法有望用於治療鐮刀型貧血
    2015年3月10日訊/生物谷BIOON/--UCLA的幹細胞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新型的幹細胞基因治療方法可以一次性地,持久地治療鐮刀型細胞貧血症。這種貧血症是國內最常見的遺傳性血液疾病。來自UCLA Eli and Edythe Broad 再生醫學和幹細胞研究中心的Donald Kohn博士,在3月2號的《Blood》雜誌上發表了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以糾正引起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的突變基因。這是首次利用基因修正的方法,來生成正常的紅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