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需要基因療法

2021-01-17 騰訊網

寫在前面

近年來,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取得超乎預想的進展,基因測序、RNA-seq等技術的突飛猛進,基因療法(gene therapy)的熱度在迅速提高,我們看到一級市場融資升溫,單筆投資額加大,我們也看到clinical trials上登記的試驗數量也快速增加。已經有不少專業的公眾號關注到基因療法這一領域,寫出了很多高質量的文章,很多是碎片化的介紹。筆者開設本專欄的目的,是希望能系統地向讀者進行介紹,由淺入深,由整體到細分,在此過程中和各位共同進步。

這個專欄將儘可能用最簡單的語言說清楚基因治療這個領域。筆者不才,如有遺漏或錯誤,還請批評指正! 在第一期中,我們將結合NEJM等期刊的幾篇綜述,初步了解基因療法。

基因療法的簡介

人體疾病的發生主要是由生命活動過程中重要物質代謝失衡或對應信號通路調節失衡所引起,其中,部分疾病是基因表達缺陷造成的對應代謝功能缺失造成。

目前的各種療法中,不論是物理、化學或生物學的方法,都是通過重要物質的補入或信號通路的控制,將人體恢復平衡狀態,或建立起新的平衡,以期減少疾病症狀和延長患者壽命。常見的小分子化藥和大分子抗體類藥物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這些藥物的發展也面臨著很多困境,比如小分子化藥有著組織分布、親和力等等難題,而抗體類藥物的作用靶點多位於膜表面,對於胞內靶點甚至是染色體上的核酸靶點束手無策,且為了維持人體穩態,往往需要長期輸入治療性蛋白質,工藝複雜、開發難度大。對於很多患者來說,終身注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因此,基因療法作為一種可以實現治療性蛋白的長期表達和組織特異性表達的治療方法應運而生,以實現治療傳統藥物不能治療的疾病,或大幅改善治療疾病的方式。同時,由於可以靶向異常的基因,在一些疾病中,基因療法也被看作能從根源上治癒疾病。

圖片1:全球已批准的基因療法藥物一覽

(近日,Gilead的Tecartus獲FDA加速批准,成為第三款上市的CAR-T藥物,由於原文獻制表時此藥並未獲批,因此未加入其中)

基因療法的原理

狹義上的基因療法是指將功能基因遞送到患者體內,以矯正或置換治病基因的一種治療方法。在這種治療方法中,目的基因被導入到靶細胞(target cells)內,他們或與宿主細胞(host cell)染色體整合成為宿主遺傳物質的一部分,或不與染色體整合而位於染色體外,但都能在細胞中得到表達,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廣義上來講,凡是採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和原理,在核酸水平上開展的疾病治療方法都可稱為基因治療。因此,RNA藥物也可以算作基因療法。

目前,基因療法作用原理可以分為以下5種:

基因修飾(gene augmentation):又稱基因增補,將外源基因導入病變細胞或其它細胞,外源基因的表達產物能修飾缺陷細胞的功能或使原有的某些功能得以加強,是目前已上市和實驗中的基因療法最主要的作用原理之一。在這種治療方法中,缺陷基因仍然存在於細胞內。在這一原理下,利用基因療法具有長期表達和組織特異性表達治療性蛋白的特點,有兩種藥物設計思路:(1)將基因療法作為長效的給藥方式,基於治療性蛋白反向設計基因序列,完成藥物設計,例如在wAMD中的應用;(2)將基因療法作為一種全新的治療方式,針對過去無法治療或難以治療的疾病,從基因出發設計藥物,例如Luxtuma、Zolgensma。

圖片2:Luxtuma的治療原理

基因置換(gene replacement)/基因修復(gene correction)用正常的基因原位替換病變細胞內的致病基因,或定點導入外源正常基因替代缺陷基因(點特異性修復),使細胞內的DNA完全恢復正常狀態。這種治療方法在設計上最為理想,但技術上仍未突破,操作難度也極大,且用於生殖細胞時倫理爭議極大。目前單鹼基編輯技術(Base Editing)是該領域的寵兒,但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圖片3:基於Cas9的基因編輯舉例

基因失活(gene inactivation)利用反義技術、核酶技術或基因敲除技術(knock-out)特異地封閉基因表達特性,抑制有害基因的表達。如反義RNA、核酶或RNAi等藥物,有望在非一過性病毒感染及神經系統疾病中取得突破進展。

圖片4:miRNA(a)和siRNA(b)作用原理

免疫調節(immune adjustment)將抗體、抗原或細胞因子的基因導入病人體內,改變病人免疫狀態,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可從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兩個維度設計藥物,例如CAR-T。

圖片5:CAR-T細胞輸入患者體內後運輸至腫瘤並增殖

自殺基因的應用某些基因的表達產物(酶)能將無毒、或低毒的核苷酸類化合物代謝成特殊中間產物,並進一步生成細胞毒性物而導致細胞死亡。如向腫瘤細胞中導入單純皰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然後給予病人無毒性環氧丙苷(gancidovir,GCV)藥物,由於只有含HSV-TK基因的細胞才能將GCV轉化成有毒的藥物。因而腫瘤細胞被殺死,而對正常細胞無影響。

基因療法的適應範圍

前文已經說到了基因療法的各種原理,相較於傳統藥物是直接補充人體所需的重要物質(蛋白質、無機物、多肽等等)或調節信號通路中的蛋白靶點,基因療法的作用位點更「上遊」,在核酸水平上開展治療。根據中心法則,理論上由蛋白質異常導致的疾病,都可以通過核酸的作用來治療,基於此,基因療法可治療的領域非常廣泛,一些過去無法治療的疾病有了解決方案,一些給藥痛苦且頻繁的疾病有了改善方案,重點體現在以下三類疾病:

1、遺傳性疾病:受限於技術,目前主要應用領域還是單基因遺傳病,如SCID、鐮刀狀貧血、血友病、地中海貧血、苯丙酮尿症等。治療原理是基因修飾,由於單基因突變的存在,靶細胞會產生異常蛋白或不產生正常蛋白,基因療法通過病毒載體將外源基因導入到靶細胞內,以表達正常蛋白,達到治療目的。

2、惡性腫瘤:治療原理包括基因失活、免疫調節、自殺基因,進展最靠前的是免疫調節,包含3個已上市的CAR-T藥物,通過對T細胞表面的識別蛋白進行改造,從而激活細胞免疫。

3、需長效作用的疾病:這裡特指非遺傳但治療過程中需要長效作用的疾病,比如wAMD、乾眼,應用基因轉導長效分泌蛋白質,達到一次給要長期有效,大幅減輕給藥痛苦,也有減少總治療費用的可能。

圖片6:我國目前臨床階段的基因療法

結語

在小分子化藥時代,大分子抗體的出現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讓藥物能觸達更多的靶點,治療更多疾病,顯著提升人類壽命。在當下的時代,基因療法的出現也為人們打開了另一扇大門,無論是激活細胞免疫的CAR-T、通過遞送核酸讓細胞長效表達所需蛋白的AAV藥物,還是作用於靶基因和靶mRNA的RNA藥物,它們或讓患遺傳病的孩童不再夭折恢復正常,或讓身患絕症的患者拓展生存期,都為人們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案,為人類壽命的延長和生存率的提高提供了無限可能

很多事情都是聽起來很美好,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基因療法也不例外。從藥物設計、到臨床試驗、到工業化、再到商業化,每一步都異常艱難,因為面對的是全新的、空白的領域。在往後的篇章,我們將詳細分析基因療法的每一步中的困難和希望。

總結來說,基因療法為許多迄今無法治癒的疾病帶來了令人興奮的新治療機會,也給予了研究者一個全新的設計藥物的思路。然而,要克服這類新型藥物帶來的挑戰並實現其全部治療潛力,我們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但就像抗體藥物在這20年間的突飛猛進一樣,我們有理由相信,基因療法有望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突破。

在下一期,我們將對基於基因修飾這一原理的基因療法進行詳細討論,下次見。

參考文獻:

1)Hu B , Zhong L , Weng Y , et al. TherapeuticsiRNA: state of the art[J].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doi:10.1038/s41392-020-0207-x (2020).

2)Wang D , Wang K , Cai Y . An overview ofdevelopment in gene therapeutics in China[J]. Gene Therapy,doi:10.1038/s41434-020-0163-7 (2020).

3)High, K. A. & Roncarolo, M. G. GeneTherap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1, 455-464, doi: 10.1056 /NEJMra1706910 (2019).

4)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Zolgensma.2019 (https://www.fda.gov/vaccines-blood-biologics/zolgensmaopens in new tab).

5)June, C. H. & Sadelain, M. ChimericAntigen Receptor Therapy.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9, 64-73,doi:10.1056/NEJMra1706169 (2018).

6)Dunbar C E , High K A , Joung J K , et al.Gene therapy comes of age[J]. ence, 359(6372), doi:10.1126/science.aan4672(2018).

7)J. D. Sander, J. K. Joung, CRISPR-Cassystems for editing,regulating and targeting genomes. Nat.Biotechnol.32,347–355, doi: 10.1038/nbt.2842 (2014).

8)封面圖片:Pinterest

【cell-裡程碑 】見過小分子共價藥物,見過蛋白共價藥物麼?

2020-07-06

Angew綜述||看藥物化學家如何重啟「死亡獵手」---蛋白酶體(proteasome)

2020-08-05

【藥化經典】PI3K抑制劑:綜述和新的開發策略

2020-06-26

人人學懂免疫學:第五期

2020-07-30

人人學懂免疫學:第四期

2020-07-21

藥學類的考研TIPs:關於院校選擇、初試科目與備考經驗

2020-08-03

編輯:AKATSUKI

相關焦點

  • 遺傳性失明新療法——基因療法
    一項新研究利用基因療法,成功地改善了幾十位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患者的視力。
  • 基因療法,從不缺新技術|基因療法|細胞|病毒|-健康界
    作者丨白頭翁隨著基因載體的改進、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的興起和基因組編輯技術的突破,在過去半個世紀裡,基因療法迅速吸納了幾乎所有生物技術的成果,它為腫瘤和遺傳病等疾病的臨床治療帶來了新的選擇。
  • 達成治癒患者的夢想,血友病基因療法還需要克服哪些挑戰?
    BioMarin公司開發的治療血友病A的基因療法valoctocogene roxaparvovec在今夏可能獲得FDA批准,成為首款治療血友病A的上市基因療法。它能夠為某些血友病患者提供顯著的保護作用,並且達到功能性治癒的效果。
  • 基因療法和活細胞療法
    基因療法和活細胞療法人體大約有10萬個基因,它們保證了人體的正常運轉,一旦基因出現缺陷就會導致人得病。基因缺陷是造成百分之二十五的生理缺陷、百分之三十的兒童死亡和百分之六十的成人疾病的病因,與人類的健康有密切的關係。
  • 全球首例逆轉衰老基因療法臨床試驗獲批
    Libella Gene Therapeutics, LLC (Libella)近日宣布該公司的抗衰老基因療法已通過哥倫比亞IRB的臨床試驗審批,公司宣稱此基因療法可以逆轉衰老
  • 羅氏獲DMD基因療法授權
    DMD患者的肌無力症狀在2-3歲時就很明顯,隨著肌肉組織和功能的不斷丟失,在12歲時通常只能靠輪椅行動,20歲時需要輔助呼吸,在30-40歲時因為呼吸或心力衰竭而早夭。羅氏與Sarepta的授權許可創下了單項基因療法資產授權許可的紀錄。這一重磅交易的背後又傳達了什麼樣的信息?對AAVrh74病毒載體安全性的信心使用基因療法治療DMD需要克服的關鍵性挑戰之一是療法的安全性。
  • 自體幹細胞基因療法!Aruvant胎兒血紅蛋白基因療法ARU-1801獲美國...
    2020年01月09日訊 /生物谷BIOON/ --Roivant Sciences旗下公司Aruvant Sciences是一家臨床階段的生物製藥公司,專注於開發和商業化變革性療法,用於嚴重血液疾病的治療。
  • 基因療法解題①:格爾辛基之死到CRISPR,失望與希望
    隨著科學研究的進展,特別是基因組學的爆發,與這類疾病相關基因的名單在不斷變長,而生理機制的研究往往相對滯後。目前一般認為這類疾病無法在基因層面治療。基因療法最有前景的領域,是所謂的單基因疾病,這類疾病的因果關係清晰,理論上一個問題基因修復起來也最簡單。但從這個想法出現,到成為正式上市的療法,用了超過三十年的時間。為什麼一個簡單的邏輯實現起來會需要這麼久呢?
  • RNA可以簡化基因療法的發展嗎?
    因此,適當設計的基於RNA的療法可以以可控和有針對性的方式調節遺傳信息,從而有效地充當基因療法的載體。與基於DNA質粒的療法相比,它們還具有一些優勢。但是,RNA鏈本身不穩定,並且在血液中迅速降解。遞送至特定的靶向細胞是基於RNA的基因療法的開發人員如今所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 Brain:基因療法能夠促進神經元再生
    2019年1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來自荷蘭神經科學研究所(NIN)和萊頓大學醫學中心(LUMC)的研究人員表明,使用基因療法治療可以在神經損傷後更快恢復。通過將手術修復程序與基因治療相結合,首次刺激了神經細胞的存活和長距離神經纖維的再生。發表在《Brain》雜誌上的這一發現是朝著為神經損傷患者開發新療法邁出的重要一步。
  • 耳聾的新型基因療法
    其中大約有一半耳聾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目前與遺傳性耳聾有關的基因大約有100種。論文作者、TAU薩克勒醫學院人類分子遺傳學和生物化學系的Karen Avraham教授報告:「在這項研究中,我們關注的是由SYNE4基因突變引起的遺傳性耳聾。
  • 破局血友病,首款基因療法獲批受阻之際的思考
    從沒有任何治療選擇、到能夠控制病情的替代療法的出現,技術的爆發給患者帶來了治療選擇,但大部分患者依然需要頻繁輸注凝血因子來控制病情。由此,具有「一針治癒」潛力的基因療法是眾多患者的期待,而BioMarin公司開發的血友病A基因療法valocococogene roxaparvovec更是業界關注的焦點,它被認為有望成為首款獲批治療血友病的基因療法。
  • 遺傳性疾病的基因療法:在子宮中治療胎兒的遺傳病
    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裡的情節,但這類治療對人類來說可能就在不遙遠的將來,在我們實現這樣的操作之前,我們還需要弄清楚什麼?雖然在出生前治療一種疾病是很振奮人心的一步,但在我們人類胎兒上嘗試這種方法之前之前,我們還有很多需要東西弄清楚。The Verge雜誌採訪了紐約大學的生物倫理學家Arthur Caplan,採訪談論了這個實驗,這個基因治療的挑戰,以及為倫理委員想要仔細探討這個療法的原因。為了清晰起見,這次採訪經過了一些簡單的編輯。
  • 基因療法有望治療因HBB基因突變導致的多項血液疾病
    鐮刀細胞貧血症(sickle cell anemia)和β-地中海貧血(β-thalassemia)都是由於編碼成人血紅蛋白β亞基的HBB基因上出現突變而導致的遺傳性貧血症。這些疾病患者可能終生需要接受輸血或者其它療法的治療。已有研究表明,在成人中重新表達胎兒血紅蛋白可以起到緩解貧血症狀的作用。但是編碼胎兒血紅蛋白的基因在胎兒出生之後就停止表達了。
  • 近期基因療法研究領域重要成果!
    JCI:新技術提高基因療法治療視力的效果 doi:10.1172/JCI129085 在以大鼠,豬和猴子為模型的實驗中,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挽救視力的基因療法。
  • 基因療法治好耳聾
    得益於世界上首次治療耳聾的基因療法試驗,2014年6月,一群深度失聰的人終於聽到了久違了的聲音。這些志願者是因疾病或外傷失去聽力的。他們的耳朵中被注射了一種無害的病毒之後,病毒含有的一個基因使耳內的聽覺感受器重新長了出來。
  • 數據盤點近10年基因療法發展趨勢
    一方面,這些領域的未竟需求很大,另一方面,基因療法也可能更為適合治療這些領域的疾病。比如,很多遺傳性眼科疾病是由於單基因突變而造成的,眼睛又是解剖學上相對隔離的器官,使用基因療法脫靶風險較小。這讓遺傳性眼科疾病成為非常適於使用基因療法治療的疾病之一。
  • 盤點| 2020年FDA叫停的基因療法|凝血因子|FDA|B型血|療法|基因|...
    然而在2020年備受關注的基因療法卻折戟了不少。A型血友病基因療法valrox以及B型血友病基因療法AMT-061被FDA按下暫停鍵。Voyager Therapeutics的亨廷頓舞蹈症基因治療(VY-HTT01)IND申請由於CMC問題也被FDA拒之門外。
  • 一文看懂基因編輯和基因療法七大最新進展
    血友病基因療法效果顯著Spark Therapeutics宣布,12名甲型血友病患者在接受基因療法SPK-8011治療後,緩解率達到97%。Spark研發的SPK-8011是一種使用Spark200衣殼且含有密碼子優化的人源因子VIII基因的新型生物工程腺相關病毒(AAV)載體。
  • 當眼睛遇上基因療法,能否碰撞出光明的未來?
    科學家們通過人體試驗完成了對基因療法的概念驗證,證明了基因治療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鼓舞了更多的臨床試驗開展起來。但短暫的輝煌並沒有持續太久,1999年,首位在基因療法中死亡的患者出現。在接受基因治療後,這位患者出現了致命的免疫應答。 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從狂熱到冷靜,科學界開始重新審視所取得的勝利。原來我們距離真正駕馭基因療法,還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