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逆轉衰老基因療法臨床試驗獲批

2021-02-28 基因治療領域
Libella Gene Therapeutics, LLC (Libella)近日宣布該公司的抗衰老基因療法已通過哥倫比亞IRB的臨床試驗審批,公司宣稱此基因療法可以逆轉衰老,使人年輕20歲。傳統上,衰老被視為自然過程,這種觀點已經改變,現在科學家認為衰老應被視為一種疾病。一些研究人員認為:人類衰老的關鍵是我們端粒的縮短。端粒是人體的生物鐘。每當細胞分裂時,端粒就會縮短,隨著端粒的縮短我們的細胞再次分裂的效率就會降低。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變老。大量的科學研究已經證實了這一點。一些動物實驗研究表明,只要延長端粒,就能逆轉實際的年齡。 

Libella公司的首席科學官Bill Andrews博士已經開發出一種旨在延長端粒的基因療法。在約200項臨床試驗中,Andrews博士的基因治療遞送系統已被證明相對安全,具有最低不良反應。Andrews博士在Geron Corporation領導的研究中進行了20多年的研究,該研究首次發現了人類端粒酶。 Libella的臨床試驗以AAV為基因載體將端粒酶逆轉錄酶基因(hTERT)導入人體,旨在延長端粒。Libella認為,延長端粒是治療並可能治癒衰老的關鍵。 關於為何決定在美國以外進行項目的計劃,利貝拉總統傑夫·馬蒂斯(Jeff Mathis)博士說:「美國的傳統臨床試驗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數百萬美元,甚至數十億美元。在哥倫比亞,我們也具備足夠的資源條件(科學家,技術,醫師和實驗室合作夥伴),可以更快,更輕鬆地完成此試驗。」Libella的此療法臨床試驗已發布在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的Clinicaltrials.gov資料庫(NCT04133649)。Libella是全球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將逆轉衰老基因治療臨床試驗發布在Clinicaltrials.gov上的基因治療公司。

以病毒為載體基因治療藥物研究進展

基因治療受捧,本土式創新崛起

2019年6月基因編輯技術CRISPR最新研究進展

基因治療發展歷程概述與展望

基因治療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藍鳥生物β地中海貧血基因療法Zynteglo獲批上市

基因治療藥物Zolgensma®獲FDA批准上市

基因治療:趨勢與風險

相關焦點

  • 全球首例人體內基因編輯臨床試驗啟動
    Sangamo於11月15號公布啟動全球第一例人體基因編輯臨床試驗,其藥物SB-913是基於第一代編輯技術ZFN的AAV基因治療藥物。
  • DMD基因療法首個3期臨床試驗完成第一例患者給藥
    輝瑞公司(Pfizer)今日宣布,其治療杜氏肌營養不良(DMD)的在研基因療法PF-06939926完成3期臨床試驗的首例患者給藥。這一名為CIFFREO的3期臨床試驗預期在15個國家的55個臨床試驗中心入組99例4-7歲的非臥床男性患者。
  • 世界首個返老還童臨床試驗獲批
    美國Libella基因治療公司近日宣布獲得了哥倫比亞倫理委員會的批准,允許其在當地進行逆轉衰老的收費臨床試驗。目前,該臨床試驗招募已經被收錄在美國臨床試驗資料庫(ClinicalTrials.gov)。計劃招募5位45周歲以上的參與者。
  • 科學家嘗試用一種革命性的新療法「從基因層面逆轉衰老」
    據外媒BGR報導,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新療法,他們稱這種療法實際上可以從基因層面逆轉衰老。通過讓參與者每周五天在高壓氧艙中呼吸純氧三個月,該團隊能夠有效逆轉染色體端粒的年齡。在這個領域顯然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但目前的結果是有希望的。
  • 火石研究院 │ 國內又一CAR-T臨床試驗獲批 全球CAR-T細胞療法臨床...
    6月27日,CNDA批准明聚生物CAR-T產品JWCAR029的IND申請,這是國內首個獲準臨床的CD19靶向CAR-T產品。藉此機會,筆者簡單梳理了當前CAR-T療法的臨床試驗情況。
  • 臨床試驗 | 十月下旬七大臨床進展你知道哪些?
    該藥於 2020 年 9 月 24 日首次獲批臨床。10月30日,諾華公司(Novartis)宣布,其突破性CAR-T療法CTL019(tisagenlecleucel, Kymriah)繼去年在中國獲批臨床試驗之後,已在2020年9月成功入組第一位中國受試者。根據公開資料,Kymriah是一種CD19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免疫療法,是全球首款獲批的CAR-T療法。
  • 全球首例基因編輯人體臨床試驗數據...
    順著這個思路,CAR-T 免疫療法(嵌合抗原受體 T 細胞免疫療法)便問世了。2010 年,世界「CAR-T 之父」、權威癌症免疫專家 Carl H. June 開始了 CAR-T 治療的臨床研究;2011 年,Carl H. June 團隊更是利用這項技術從死神手中救回急性白血病復發的小女孩,這位世界首例 CAR-T 臨床病人至今健康地生活著。
  • 溶酶體貯積症基因治療ABO-202獲批臨床試驗
    (IND)申請,即將進行臨床試驗以評估用於治療CLN1疾病。Miller博士表示ABO-202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並在臨床前研究中顯示出顯著的療效,在臨床前研究中,ABO-202能夠有效地將PPT1基因的功能性拷貝遞送至中樞神經系統和外周器官,ABO-202能夠使CLN1動物模型的存活正常化並介導神經功能的改善。同時,靜脈內和鞘內組合給藥比單獨的給藥途徑增加有效性,因此可以增強該基因療法的治療潛力」。
  • 首次非藥物臨床試驗證明:逆轉衰老,或許僅需換換氧
    這項研究是作為以色列綜合研究計劃的一部分進行的,該計劃將衰老作為一種可逆的條件。報告指出,在一個老齡化群體中,每天接受高壓氧療法能夠阻止細胞衰老並逆轉衰老過程,具體而言,參與者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端粒長度增加20%以上,衰老細胞數減少10-37%。
  • i-Family | 中國首個基因編輯療法臨床試驗申請獲批,博雅輯因帶來更多治療選擇
    ET-01的臨床試驗申請。這是國內首個獲國家藥監局批准開展臨床試驗的基因編輯療法產品和造血幹細胞產品。IDG資本是博雅輯因最早的投資方之一,在A輪和Pre B2輪領投,並在多輪持續下注,目前是最大的機構股東。
  • 四款抗癌靶向新藥獲批臨床試驗
    Capivasertib的分子結構式(圖片來源:維基百科)此次capivasertib在中國獲批臨床,擬開發適應症為該藥聯合紫杉醇用於晚期或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成人患者的一線治療。目前,該藥已在全球進入3期臨床試驗,治療三陰性乳腺癌和前列腺癌。
  • 全球最大樣本眼科基因治療臨床試驗積極數據公布
    這一疾病由德國眼科醫生 Theodor Leber於1871年首先發現,目前全球患者約67.5萬人,其中中國12.6萬人。通過基因測序檢測發現,這一疾病通常由細胞內的線粒體DNA 11778G>A位點突變所導致,突變基因為NADH脫氫酶亞基-4(ND4)。由於該突變使線粒體生物呼吸鏈受損,造成ATP缺乏,使患者視神經節細胞產生氧化應激,導致細胞凋亡。
  • 國內首個基因編輯療法臨床試驗申請獲受理 有望造福3000萬人
    近日,中關村企業博雅輯因宣布,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已受理其針對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的基因編輯療法創新藥ET-01,即CRISPR/Cas9基因修飾BCL11A紅系增強子的自體CD34+造血幹祖細胞注射液的臨床試驗申請。
  • 邦耀生物:非病毒CART療法在臨床試驗取得重大進展
    上海2020年9月25日 /美通社/ -- 2020年9月25日,聚焦於基因治療和細胞藥物研發公司上海邦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邦耀生物」)宣布,首次對外公布了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合作開展的「PD1敲除非病毒定點整合CD19-CART細胞治療復發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臨床試驗」取得突破性成果。
  • 羅氏、強生等產品獲批上市;恆瑞、復星等產品獲批臨床
    原研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於2017年12月獲批進入中國,商品名為瑞弗蘭。2019年瑞弗蘭全球銷售額為14.16億美元。根據PDB資料庫,國內樣本醫院2019年銷售額119萬元。江蘇奧賽康藥業有限公司是國內第一家完成了臨床生物等效性研究遞交生產註冊申請的企業。
  • 破局血友病,首款基因療法獲批受阻之際的思考
    從沒有任何治療選擇、到能夠控制病情的替代療法的出現,技術的爆發給患者帶來了治療選擇,但大部分患者依然需要頻繁輸注凝血因子來控制病情。由此,具有「一針治癒」潛力的基因療法是眾多患者的期待,而BioMarin公司開發的血友病A基因療法valocococogene roxaparvovec更是業界關注的焦點,它被認為有望成為首款獲批治療血友病的基因療法。
  • 西達本胺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III期臨床試驗 完成首例受試者入組
    深圳2020年5月22日 /美通社/ -- 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西達本胺針對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關鍵性III期臨床試驗(DEB研究)於2020年5月21日完成首例受試者入組,分別在北京腫瘤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各完成1例受試者隨機入組。
  • 解藥|藥監局受理首個基因編輯臨床試驗 CRISPR技術來了?
    導讀ET-01療法採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該臨床試驗計劃在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患者中評價ET-01單次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已受理其針對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的基因編輯療法產品ET-01的臨床試驗申請。
  • 【新藥】索元生物全球三期臨床ENGINE研究首例受試者入選
    精準醫療領軍企業索元生物今日宣布其關鍵性全球三期臨床試驗ENGINE研究日前已在中美兩國多家研究中心啟動,首例受試者正式入組,此受試者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已開始接受研究藥物治療。索元生物的ENGINE研究,是一項國際性、隨機、雙盲、III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DB102聯合R-CHOP對比R-CHOP在攜帶全新基因生物標記物DGM1的初治高危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受試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研究於2017年10月在中美兩國獲得藥物監管機構批准,新藥臨床試驗將在兩國共約60家研究中心進行,目前ENGINE研究在中美各研究中心同步開展。
  • GSK寡核苷酸療法在中國首次獲批臨床 或「功能性治癒」慢性B肝
    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公示顯示,葛蘭素史克(GSK)的1類新藥GSK3228836注射液獲得一項臨床試驗默示許可,適應症為「慢性B型肝炎」。GSK3228836是一款反義寡核苷酸(ASOs)藥物,全球2a期臨床試驗結果表明該在研藥具有抑制B肝病毒的潛力。本次是其首次在中國獲批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