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人體內基因編輯臨床試驗啟動

2021-02-20 生物醫學中文摘要

Sangamo於11月15號公布啟動全球第一例人體基因編輯臨床試驗,其藥物SB-913是基於第一代編輯技術ZFN的AAV基因治療藥物。

 

SB-913針對的是溶酶體堆積疾病(LSD)中的MPS II (Hunter 綜合症) 。MPSII是一種由於IDS酶(iduronate-2-sulfatase)缺陷導致葡糖胺葡聚糖無法降解、從而堆積在溶酶體、導致溶酶體功能異常的X染色體隱形遺傳性疾病,人群發病率為1/100,000,全美據估計有500個病人。MPSII發病於嬰兒期,病症表現為腰型駝背、關節強直、寬手、胸部畸形、侏儒;角膜渾濁、面容粗獷、肝脾腫大;智力遲鈍及耳聾。病情進行性加重,常死於呼吸道感染及心力衰竭。

 

Sangamo公司是基因療法領域的領導者,公司主要基於ZFN的基因編輯平臺達到對遺傳性疾病的治療。其在血友病、溶酶體堆積症、神經退行性疾病、HIV等領域均有布局,目前已經啟動血友病B,MPS I(Hurler症候群)和MPS II(亨特綜合症)三個體內基因組編輯臨床試驗。其中針對MPS II(亨特綜合症)的SB-913是Sangamo公司啟動的全球首例基於基因編輯治療的嘗試。Sangamo公司通過設計針對病人肝臟albumin 基因位的一對ZFN來特異性切割,進而在IDS同源模板存在的情況下引發同源重組,使IDS整合到albumin基因位上,可以在albumin的強啟動子驅動下表達一個albumin修飾的IDS蛋白(圖1,示意圖,圖中示意是hF9和hF8目的基因),進而分泌到血液發揮生理功能。

圖1 Sangamo基因編輯原理示意圖(來源於參考文獻2)

小編觀點

●  SB-913是全球第一例人體(內)基因編輯試驗。相對於2016年秋成都華西醫院第一次上臨床的CRISPR,SB-913是首例真正的在體(in vivo)編輯試驗,相比較CRISPR可以說前進了一大步。因為全球第一例基於CRISPR的基因編輯臨床編輯的對象是病人的免疫細胞(T細胞),屬於相對安全ex vivo的療法,而SB-913則是直接把病毒通過靜脈注入病人體內,使之在肝臟發生編輯、重組;病毒進入人體,一切都不再可控了,所以說這是一個極大的進步;

●  為了增加感染效率,SB-913利用的是重組腺病毒AAV6,而不是sangamo之前在小鼠體內用的AAV8.可能是基於專利的考慮,也或者是進一步降低免疫反應的考慮;

●  SB-913包括三種AAV6病毒:ZFN左臂元件,ZFN右臂元件,目的基因的同源重組模板。由於AAV包裝容量的限制,sagamo使用了三合一病毒混合物遞送;ZFN左臂與右臂必須配對識別基因組才能發生編輯事件,這進一步提高了編輯的特異性;

●  為了限制AAV6介導的編輯蛋白質組分只在病人的肝臟中表達,sagamo公司使用了肝臟特異的啟動子albumin promoter來驅動。好處是防止基因編輯ZFN元件到處亂切,進一步降低脫靶概率;

●  效果。小鼠實驗表明目的基因可以正確整合到albumin基因位,而且可以分泌到血液發揮功能。某些分泌酶的活性是對照組的將近40倍;

●  脫靶效應。雖然ZFN配對一家肝臟特異性啟動子等來進一步提高了編輯的特異性,但脫靶效應可能還是不能忽略。至少sangamo的小鼠實驗標明檢測到了顯著的脫靶效應(二代測序驗證,靶點效率34%,脫靶位點最高的一處效率1.92%,檢測拖靶位點總的脫靶概率5.99%);

我們期待參與Sangamo的SB-913項目的患者早日獲得健康,並對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參考文獻:

1、Sangamo官網;

2、Sharma, R., et al. (2015). "In vivo genome editing of thealbumin locus as a platform for protein replacement therapy." Blood126(15): 1777-1784.

漢恒生物:專業的慢病毒、腺病毒、腺相關病毒包裝服務

漢恆預付款年終回饋,豪禮送不停~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人體臨床試驗將在美國啟動
    美國一家基因編輯公司近日宣布,將啟動一項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某種遺傳性眼疾的臨床試驗(視覺中國/圖)美國一家基因編輯公司近日宣布,將啟動一項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某種遺傳性眼疾的臨床試驗,相關申請已被美國監管部門接受。據悉,在這一臨床試驗中,基因編輯的對象是先天性黑朦病患者眼睛裡的感光細胞,這是一種體細胞,而非生殖細胞。體細胞的遺傳信息不會遺傳給下一代,所以不涉及倫理道德問題。
  • 全球首例基因編輯人體臨床試驗數據...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自興起以來,曾被認為是凌駕於人類倫理之上的科技界「禁忌」,也一次次做出突破,讓不可能成為可能。2016 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腫瘤中心胸部腫瘤科主任盧鈾教授團隊使用 CRISPR 技術編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T 細胞 PD-1 基因的首個人類 I 期臨床試驗開始。
  • 基因編輯人體臨床試驗將在美啟動 美監管部門已接受申請
    新華社華盛頓12月3日電(記者周舟)美國一家基因編輯公司近日宣布,將啟動一項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某種遺傳性眼疾的臨床試驗,相關申請已被美國監管部門接受。
  • 全球首例逆轉衰老基因療法臨床試驗獲批
    Libella Gene Therapeutics, LLC (Libella)近日宣布該公司的抗衰老基因療法已通過哥倫比亞IRB的臨床試驗審批,公司宣稱此基因療法可以逆轉衰老
  • 未來10年科技預測之十一-基因編輯將廣泛應用人體試驗
    第10,基因編輯將廣泛應用人體試驗在過去的十年中,人類基因編輯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遭受了嚴重的倫理道德問題。隨著CRISPR和基因編輯工具進入2020年代,這些人體試驗將繼續在美國和世界各地廣泛應用。儘管基因編輯的未來前景廣闊,但直到2018年,美國才開始招募此類臨床試驗的參與者。
  • 美國開展首例CRISPR基因編輯人體試驗 兩名患者皆為標準治療無效
    美國開展首例CRISPR基因編輯人體試驗 兩名患者皆為標準治療無效  Emma Chou • 2019-04-17 11:
  • 全球最大樣本眼科基因治療臨床試驗積極數據公布
    這一疾病由德國眼科醫生 Theodor Leber於1871年首先發現,目前全球患者約67.5萬人,其中中國12.6萬人。通過基因測序檢測發現,這一疾病通常由細胞內的線粒體DNA 11778G>A位點突變所導致,突變基因為NADH脫氫酶亞基-4(ND4)。由於該突變使線粒體生物呼吸鏈受損,造成ATP缺乏,使患者視神經節細胞產生氧化應激,導致細胞凋亡。
  • 治癌新路:中國將進行全球首個CRISPR基因編輯人體試驗
    治癌新路:中國將進行全球首個CRISPR基因編輯人體試驗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王盈穎 2016-07-22 19:53 來源:澎湃新聞
  • 首例!美科學家在人體內進行了基因編輯實驗
    美國科學家首次在人體內通過剪切 DNA 鏈修改基因編碼,成功的話將推動患者疾病的治療。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現有的醫療水平較之前有了很大提高。不過,仍有一些疑難雜症困擾著我們,尤其是遺傳性疾病。為了攻克這些「老大難」的問題,科學家們已在尋求一種新的醫療手段——基因編輯,修改人體的基因編碼。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床試驗在上海啟動,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
    6月5日,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單位共同開發的重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注射液(以下簡稱「JS016」)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進入Ⅰ期臨床試驗階段。6月7日上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完成了首例受試者給藥。
  • 基因編輯裡程碑!首個 CRISPR 療法患者體內給藥完成
    當地時間 2020 年 3 月 4 日,跨國製藥公司 Allergan(艾爾建)和全球領先的基因組編輯公司 Editas Medicine 聯合宣布,CRISPR 療法 AGN-151587(EDIT-101)治療萊伯氏先天性黑蒙症 10 型(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 10,LCA 10)的 I/II 期臨床試驗已完成首例患者給藥。
  • 世界基因編輯裡程碑事件,「CRISPR」首次直接用於人體臨床實驗
    近日,前沿技術基因編輯CRISPR,迎來了它的裡程碑事件——全球首項體內基因編輯CRISPR臨床實驗,宣布完成了第一例患者給藥,也就是說世界上第一項直接用於人體內的基因編輯藥物研究。發布這則重磅消息的,則是國際製藥公司艾爾建,以及基因編輯CRISPR Cas9技術發明人張峰所創辦的Editas Medicine。兩家公司共同宣布,在研藥物AGN-151587(EDIT-101),在治療Leber先天性黑朦10(一種罕見的、導致失明的基因疾病)的 I / II 期臨床實驗中,完成了首例患者給藥。
  • 解藥|藥監局受理首個基因編輯臨床試驗 CRISPR技術來了?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已受理其針對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的基因編輯療法產品ET-01的臨床試驗申請。這是中國首個獲得受理的基因編輯療法臨床試驗申請,根據國家藥監局規定,還須經過60個工作日默示許可,方為正式獲批臨床試驗。目前具體臨床試驗方案,包括納入患者數量、治療時間、試驗地點等尚未披露。該臨床試驗計劃在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患者中評價ET-01單次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基因編輯人類刷屏,人體實驗還是人類福音?100名科學家強烈譴責
    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  據人民網11月26日報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雙胞胎姐妹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這對雙胞胎姐妹尚處於胚胎未植入母親子宮時,其中一個基因(CCR5)經過基因編輯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 基因編輯技術發明人譴責基因編輯嬰兒試驗濫用技術
    中青在線北京11月27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夢影 實習生袁文幻)針對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26日宣布的「世界上首例基因編輯嬰兒」 誕生一事,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兩位共同發明人——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與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系教授詹妮弗·杜德娜和華人生物學家
  • 基因編輯嬰兒,你們這群瘋子
    接下來你將會看到:1.不要一棍子打死基因編輯技術,它本身其實是一項有益的科學技術;2.本次問題的核心是在健康的人體胚胎上進行基因編輯,且讓孩子在毫無監管的狀況下出生;3.大多數人並不知道,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領域的研究速度冠絕全球。
  • 【新藥】索元生物全球三期臨床ENGINE研究首例受試者入選
    精準醫療領軍企業索元生物今日宣布其關鍵性全球三期臨床試驗ENGINE研究日前已在中美兩國多家研究中心啟動,首例受試者正式入組,此受試者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已開始接受研究藥物治療。索元生物的ENGINE研究,是一項國際性、隨機、雙盲、III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DB102聯合R-CHOP對比R-CHOP在攜帶全新基因生物標記物DGM1的初治高危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受試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研究於2017年10月在中美兩國獲得藥物監管機構批准,新藥臨床試驗將在兩國共約60家研究中心進行,目前ENGINE研究在中美各研究中心同步開展。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震驚社會,官方啟動倫理調查
    據人民網報導,「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出生了。報導稱,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 臨床專家:基因編輯做人體實驗 危害不明太不謹慎
    臨床專家:基因編輯做人體實驗 危害不明太不謹慎 2018-11-27 08:34:47來源:錢江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執「上帝之剪」改造生命 中國科學家將開展人類基因改造臨床試驗
    據悉,這是世界首個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進行的人體臨床試驗。 基因編輯技術可以對特定基因進行插入、敲除、替換等精準操作,使得細菌到高等動物等生物體的各項性狀發生改變。目前有3種基因編輯技術,包括鋅指核糖核酸酶技術(ZFN)、TALEN技術以及CRISPR—Cas9技術,都可以實現對DNA序列的精準識別與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