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專家:基因編輯做人體實驗 危害不明太不謹慎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臨床專家:基因編輯做人體實驗 危害不明太不謹慎
2018-11-27 08:34:47來源:錢江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雨薇

2018年11月27日 08:34 來源:錢江晚報

參與互動 

  這是人體實驗,副作用不明,太不謹慎

  臨床專家們是怎麼看待世界首例愛滋病免疫基因編輯嬰兒的?

  錢江晚報記者為此採訪了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常委、浙江省醫學會計劃生育與生殖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副院長兼婦產科主任、生殖中心主任張松英教授。

  「在我們業內,今天一直在討論這個話題。大家對這一技術應用於編輯人類胚胎整體持批評態度。」張松英說,她將「中國生殖生物學」微信群裡的觀點做了匯總:

  1)基因編輯技術在不能保證100%不出錯(或者脫靶問題)之前,倫理上是不可以用於人的;

  2)對健康胚胎進行CCR5編輯是不理智的、不道德的,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中國人的CCR5是可以完全缺失的;

  3)CCR5對人體免疫細胞的功能是重要的,基因編輯後續是否產生免疫功能異常或者其他器官功能異常並不可知;

  4)由於愛滋病毒的高變性,還有其它的受體可以結合,CCR5基因敲除,也無法完全阻斷愛滋病毒感染;

  5)現在母嬰阻斷技術非常有效,高達98%以上,可以阻止新生兒不被愛滋感染;

  6)HIV感染的父親,和健康的母親,100%可以生個健康和可愛的孩子,根本無需進行CCR5編輯。

  「這不是動物實驗,這是人體實驗,在沒有確保有效控制副作用的情況下進行這樣的實驗,不謹慎!」張松英說,在目前廣泛運用的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上,也可以通過「人工幹預」的方法使得下一代寶寶擁有健康基因,但這並不是進行基因編輯,況且它是在技術成熟、國際認可且沒有副作用的情況下進行的。

  「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是獲取夫婦的精子和卵子,受精後結合成胚胎,培養至囊胚階段,吸取數個滋養外胚層細胞進行遺傳學檢測,選擇合適的胚胎植入子宮腔內。」張松英說,該技術並沒有對胚胎基因進行幹預,而是針對特定遺傳性狀進行檢測篩選出目前認為適宜妊娠的胚胎,因此在倫理角度和技術層面沒有問題。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人類刷屏,人體實驗還是人類福音?100名科學家強烈譴責
    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  這項由研究人員率先口頭髮表的成果目前尚未以論文形式正式發表,也未由領域內其他專家審核。但該消息目前已引發全球譁然,賓夕法尼亞大學基因編輯專家Kiran Musunuru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表示,「這是不合理的。」
  • 基因編輯嬰兒爭議核心:人體實驗需滿足9大關鍵條件
    「任何閱讀過中國基因編輯雙胞胎出生報導的人都應牢記9個標準,用以評估這個實驗」。2018年11月26日,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夕,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據稱在中國誕生。Alta Charo在接受澎湃新聞關於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實驗的採訪時提出,在進行基因編輯人體實驗之前必須滿足的9大關鍵條件:1.迫切需要預防、治療一種嚴重的疾病或病症2.缺乏現有的、可用的幹預措施作為合理替代方案3.對規程進行嚴格、獨立的分析(包括招募參與者)
  • 世界基因編輯裡程碑事件,「CRISPR」首次直接用於人體臨床實驗
    近日,前沿技術基因編輯CRISPR,迎來了它的裡程碑事件——全球首項體內基因編輯CRISPR臨床實驗,宣布完成了第一例患者給藥,也就是說世界上第一項直接用於人體內的基因編輯藥物研究。發布這則重磅消息的,則是國際製藥公司艾爾建,以及基因編輯CRISPR Cas9技術發明人張峰所創辦的Editas Medicine。兩家公司共同宣布,在研藥物AGN-151587(EDIT-101),在治療Leber先天性黑朦10(一種罕見的、導致失明的基因疾病)的 I / II 期臨床實驗中,完成了首例患者給藥。
  • 美科學家在人體內進行了基因編輯實驗
    美國科學家首次在人體內通過剪切 DNA 鏈修改基因編碼,成功的話將推動患者疾病的治療。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現有的醫療水平較之前有了很大提高。不過,仍有一些疑難雜症困擾著我們,尤其是遺傳性疾病。為了攻克這些「老大難」的問題,科學家們已在尋求一種新的醫療手段——基因編輯,修改人體的基因編碼。
  • 全球首例人體內基因編輯臨床試驗啟動
    Sangamo於11月15號公布啟動全球第一例人體基因編輯臨床試驗,其藥物SB-913是基於第一代編輯技術ZFN的AAV基因治療藥物。
  • 基因編輯技術會帶來三大危害
    其實轉基因也是基因編輯,你去華大基因食堂吃的都是基因編輯技術培養出來的蔬菜。當轉基因食品和反轉基因打嘴仗的時候,偶爾我們也插個嘴:「世界都基因編輯時代了,談上世紀的技術有意義嗎?」然而,出人意料的,有人直接跨越植物和動物到人類胚胎,人體基因編輯技術迅速從科幻變為現實。
  • 全球首例基因編輯人體臨床試驗數據...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自興起以來,曾被認為是凌駕於人類倫理之上的科技界「禁忌」,也一次次做出突破,讓不可能成為可能。2016 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腫瘤中心胸部腫瘤科主任盧鈾教授團隊使用 CRISPR 技術編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T 細胞 PD-1 基因的首個人類 I 期臨床試驗開始。
  • 基因編輯人體臨床試驗將在美國啟動
    美國一家基因編輯公司近日宣布,將啟動一項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某種遺傳性眼疾的臨床試驗(視覺中國/圖)美國一家基因編輯公司近日宣布,將啟動一項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某種遺傳性眼疾的臨床試驗,相關申請已被美國監管部門接受。據悉,在這一臨床試驗中,基因編輯的對象是先天性黑朦病患者眼睛裡的感光細胞,這是一種體細胞,而非生殖細胞。體細胞的遺傳信息不會遺傳給下一代,所以不涉及倫理道德問題。
  • 華西盧鈾教授:「基因編輯」技術抗癌!中國人在基因編輯上跌了跤...
    基因編輯有個別稱叫做「基因魔剪」,形容的正是它具備的神奇魔力。如此重要的技術,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都在卯足了勁加快研究速度,中國當然也不例外。然而,就在基因編輯技術研發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刻,一位來自中國的「瘋狂科學家」擅自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並誕下兩位「基因編輯」的胎兒。
  • 科學家宣布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中國誕生 專家:給人類帶來風險
    聲明稱,這項所謂研究的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形同虛設,直接進行人體實驗,只能用瘋狂形容。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脫靶問題不解決,直接進行人胚胎改造並試圖產生嬰兒的任何嘗試都存在巨大風險。此項技術早就可以做,沒有任何創新,但全球的生物醫學科學家們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為脫靶的不確定性、其他巨大風險以及更重要的倫理。這些不確定性的可遺傳的遺傳物質改造,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沒有人能預知。
  • 人類基因編輯實驗的法律規制
    〔1�〕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在11月29日發表組委會聲明,強調在現階段不應允許生殖細胞編輯的臨床試驗,任何這樣的行為都是不負責任的。〔2�〕在此事件之前,在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的實驗先例中,被編輯的生殖細胞都沒有用於生殖臨床。
  • 廈大專家點評「基因編輯」事件:突破的是倫理學底線
    研究沒有必要且弊大於利  在馬永慧看來,此次「基因編輯嬰兒」的實驗並不具有足夠的必要性。  因為愛滋病並不是遺傳性疾病,其母嬰阻斷成功率達99%,所以,大家對研究者的動機提出質疑:為什麼選擇一個非遺傳性疾病,且完全可以通過其他辦法99%阻斷的疾病去做這種基因編輯,這一科學研究的必要性在哪裡?
  • "基因編輯嬰兒"被明令禁止 律師:或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
    專家表示,這種行為若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律師表示,此種行為可能涉嫌觸犯刑法中的危害公共安全罪、非法行醫罪、或醫療事故罪等。  基因編輯嬰兒雖非人體試驗 行為違規違法   11月26日,據媒體報導,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中國誕生首個基因編輯嬰兒!這恰恰是霍金的擔心!
    創始人Jennifer Doudna呼籲全球暫停CRISPR/Cas9技術在人體胚胎中臨床應用使用基因編輯技術來「改造人類」,在倫理上,目前全世界醫學都還持十分謹慎的態度。此外,不少倫理學家和社會團體擔心,經基因編輯的人類胚胎會引向「設計嬰兒」,加劇社會不公平。上述報告也明確補充,基因編輯技術不應該用於增強人類智能等非治療性目的。11月26日下午, 122位科學家發布聯合聲明,對於在現階段不經嚴格倫理和安全性審查,貿然嘗試做可遺傳的人體胚胎基因編輯的任何嘗試,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 「基因編輯嬰兒」傳聞引發巨大爭議!122位科學家聯名譴責!浙大學者...
    不過,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既沒做倫理審查也沒參與實驗。這個事件還在調查中,但可以肯定的是孩子不是在我們醫院出生的,這個實驗也不是我們這邊做的。我們對這個事件還在調查中。因為也不可能現在就讓嬰兒接觸愛滋病傳染,這是有悖倫理道德的。如果這對雙胞胎一生都沒有經歷過可能感染愛滋病的環境或行為,又如何證明她們天然抵抗愛滋病?對試管嬰兒進行基因編輯是否有悖倫理道德,經過什麼部門審批?一個民營醫院就能做這樣的實驗嗎?此前我國有沒有過基因編輯手段用於人體的實驗?
  • 剛剛,賀建奎因「基因編輯嬰兒」被判三年有期徒刑
    判決依據據新華社報導,法院審理查明,2016年以來,南方科技大學原副教授賀建奎認識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獲得商業利益,即與廣東省某醫療機構張仁禮,深圳市某醫療機構覃金洲共謀,在明知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和醫學臨床的情況下,仍以通過編輯人類正確的CCR5基因可以培育免疫癌症的嬰兒為名,將安全性,有效性未經嚴格驗證的人類遺傳基因編輯技術用於輔助生殖醫療
  • 基因編輯事件後成立委員會重拳出擊基因編輯人體實驗
    這些建議在9月3日的由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和英國皇家學會召集的十個國家的專家報告中提出。文件加入了近年來編寫的大量報告,這些報告反對在研究人員能夠解決安全隱患之前,禁止在診所使用基因編輯,並且公眾有機會就道德和社會問題發表評論。
  • 法學專家: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涉嫌違反多項醫療法規
    編輯基因到底是什麼技術,它可以用在哪些方面?用於人體的編輯嬰兒其主要問題是什麼?在倫理上和法律上又面臨哪些問題?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基因標記技術本身有廣泛的研究應用前景,但目前用於人體還有很大的技術風險,其次,事件中選擇編輯CCR5基因也非常不科學,很可能造成嬰兒其他方面的免疫力下降。法律專家也表示,此舉涉嫌違反與醫學倫理審查相關的多項法規。
  • 基因編輯嬰兒涉及哪些法律問題?法學專家全面解讀
    據中青報調查,賀建奎企業有南科大股份,臨床試驗獲註冊;超百位科學家聯合聲明:危害不可估量,強烈譴責;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度重視,立即要求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認真調查核實。這是截至11月27日13時左右,相關關聯方對首例人類基因編輯嬰兒誕生事件的回應。
  • 「關注」「基因編輯嬰兒」震驚全網 科學家聯名譴責:早有此技術,無...
    因為也不可能現在就讓嬰兒接觸愛滋病傳染,這是有悖倫理道德的。如果這對雙胞胎一生都沒有經歷過可能感染愛滋病的環境或行為,又如何證明她們天然抵抗愛滋病?3.對試管嬰兒進行基因編輯是否有悖倫理道德,經過什麼部門審批?一個民營醫院就能做這樣的實驗嗎?4.此前我國有沒有過基因編輯手段用於人體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