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活不過30歲的遺傳病,即將被基因治療攻克,已開啟臨床試驗

2021-01-11 網易新聞

近年來,基因治療領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2017年底,著名基因治療公司Spark Therapeutics開發的基於AAV病毒的基因療法Luxturna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用於治療先天性黑蒙症,成為首款在美國獲批的「體內給藥型」基因療法,開創了基因療法的新篇章

達農病(Danon Disease),是一種X連鎖顯性遺傳病,該疾病極其罕見,1981年國際上首次報導,2012年我國發現首個病例。

患者由於溶酶體相關膜蛋白2(LAMP2)基因突變,導致骨骼肌和心肌減弱,以致多器官障礙,最終因嚴重心力衰竭死亡。

該病一般幼年起病,20歲以前發病,一般會在30歲之前死亡,以男性患者較為多見。但該疾病至今尚無有效治療方法,國外有報導通過心臟移植維持生命的治療手段。然而,達農病危及器官並非只有心臟,且心臟移植難度大,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並不現實。

達農病屬於遺傳病,基因治療才是徹底攻克達農病的終極方法。

3月18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Science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發表了題為:Systemic AAV9.LAMP2B injection reverses metabolic and physiologic multiorgan dysfunction in a murine model of Danon disease 的研究論文。

研究人員首先構建了敲除LAMP2基因的小鼠模型,然後通過腺相關病毒9型AAV9)將LAMP2B基因遞送到小鼠全身,全身注射AAV9.LAMP2B可以恢復小鼠多個器官的蛋白表達,改善代謝異常和心臟功能,並提高存活率

這一結果表明,基因治療遞送LAMP2B可能是治療達農病患者的治療選擇

達農病是由於溶酶體相關膜蛋白2(LAMP2)基因突變所致,該疾病會導致心肌、骨骼肌、肝臟等多個器官嚴重障礙,患者通常在20多歲時死於心力衰竭。

LAMP2具有三種同工型:LAMP2A,LAMP2B和LAMP2C,其中LAMP2B是在心肌細胞中表達的主要同工型。

腺相關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是目前發現的一類結構最簡單的單鏈DNA缺陷型病毒。而重組腺相關病毒載體(rAAV) 源於非致病的野生型腺相關病毒,具有安全性好、宿主細胞範圍廣和在體內表達時間長等特點,因此成為目前最有前景的基因治療載體

AAV基因療法通過AAV病毒將治療性基因輸送到特定的組織和器官中,這些治療性基因在這些非分裂細胞中以游離體形式穩定存在並表達,從而有效治療單基因遺傳病,例如先天性黑蒙症血友病家族性漸凍症等。

研究人員為了評估通過AAV病毒遞送人類LAMP2B基因的安全性和功效,首先構建了LAMP2基因敲除(KO)的達農病小鼠模型。

然後使用攜帶人LAMP2B基因的重組腺相關病毒9型(AAV9.LAMP2B)對模型小鼠進行注射治療。分別注射治療2個月和6個月大的雄性模型小鼠中,以評估該療法在青少年和成人表型中的功效。

與未接受基因治療的達農病小鼠相比較,接受基因治療的達農病小鼠模型心臟,肝臟和骨骼肌組織均表現出計量依賴的人類LAMP2B蛋白表達。2個月和6個月大的兩組治療小鼠的所有組織都消除了自噬通量受損。

此外,這些經過基因治療的模型小鼠心臟功能也得到改善,轉氨酶減少,表明基因治療對心臟和肝臟具有良好的作用。

接受高劑量的成年小鼠的生存率也更高,在接受AAV9.LAMP2B基因治療的小鼠中未檢測到抗LAMP2抗體。

總之,LAMP2B基因治療改善了達農病小鼠模型的代謝和生理功能,表明類似的治療方法可能有效治療這種嚴重的遺傳疾病。

據悉,該研究團隊已開始進行針對達農病的人類臨床試驗,這也是首次使用基因療法來治療遺傳性心臟疾病的試驗,目前有三名患者正在接受治療。

https://stm.sciencemag.org/content/12/535/eaax174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遺傳病幹預不等於基因編輯
    遺傳病的基因治療已經起航遺傳性疾病的病因是遺傳物質發生改變,可分為因染色體數目或結構遺傳導致的染色體疾病,以及由基因突變引起的單基因/多基因遺傳病。目前已發現的單基因遺傳病有7000多種,涉及基因3000多個,如脊肌萎縮症、亨廷頓舞蹈病、杜氏肌營養不良等。
  • 基因編輯人體臨床試驗將在美啟動 美監管部門已接受申請
    新華社華盛頓12月3日電(記者周舟)美國一家基因編輯公司近日宣布,將啟動一項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某種遺傳性眼疾的臨床試驗,相關申請已被美國監管部門接受。
  • 基因編輯人體臨床試驗將在美國啟動
    美國一家基因編輯公司近日宣布,將啟動一項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某種遺傳性眼疾的臨床試驗,相關申請已被美國監管部門接受。
  • AAV基因治療致5歲患者死亡,已是今年第四例死亡
    Lysogene公司表示對這名小女孩的去世深感難過,並對其家庭深表同情,公司將繼續致力於LYS-SAF302開發計劃和粘多糖貯積症的治療研究。也將認真研究已接受臨床試驗的其他18名患者。臨床試驗患者死亡的消息公布後,Lysogene公司的股價已下跌21%,Lysogene是一家專注於針對中樞神經系統(CNS)疾病的基因治療的生物製藥公司。
  • 聚焦「眼科罕見病」研發基因治療藥物,「紐福斯」想讓千萬眼遺傳病...
    迄今為止,人們就已發現了700多個導致眼病的突變基因,其中任何一個基因突變都可能引起視神經萎縮、漸進性視力喪失,甚至失明。有數據顯示,全球僅因此類遺傳病致盲的人數就有1500萬,佔總人口0.02%左右。
  • 溶酶體貯積症基因治療ABO-202獲批臨床試驗
    (IND)申請,即將進行臨床試驗以評估用於治療CLN1疾病。Miller博士表示ABO-202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並在臨床前研究中顯示出顯著的療效,在臨床前研究中,ABO-202能夠有效地將PPT1基因的功能性拷貝遞送至中樞神經系統和外周器官,ABO-202能夠使CLN1動物模型的存活正常化並介導神經功能的改善。同時,靜脈內和鞘內組合給藥比單獨的給藥途徑增加有效性,因此可以增強該基因療法的治療潛力」。
  • 基因療法首次治癒常見遺傳病
    原標題:基因療法首次治癒常見遺傳病   科技日報北京3月2日電 (記者聶翠蓉)法國研究人員在2日出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基因療法成功治癒身患鐮狀細胞貧血的15歲男孩,該療法在其他7位患者身上也顯示出驚人療效。這是基因療法首次用於治療常見遺傳病。
  • 多基因遺傳病
    大家對多基因遺傳病一定並不陌生,但是大家對多基因遺傳病有多少了解呢?這裡小編就來普及下有關多基因遺傳病的相關知識。  與單基因遺傳病相比,多基因遺傳病不是只由遺傳因素決定,而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共同起作用。多基因遺傳病一般有家族性傾向,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近親中發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出數倍,與患者血緣關係越近,患病率越高。
  • 解藥|藥監局受理首個基因編輯臨床試驗 CRISPR技術來了?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已受理其針對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的基因編輯療法產品ET-01的臨床試驗申請。這是中國首個獲得受理的基因編輯療法臨床試驗申請,根據國家藥監局規定,還須經過60個工作日默示許可,方為正式獲批臨床試驗。目前具體臨床試驗方案,包括納入患者數量、治療時間、試驗地點等尚未披露。該臨床試驗計劃在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患者中評價ET-01單次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DMD基因療法首個3期臨床試驗完成第一例患者給藥
    輝瑞公司(Pfizer)今日宣布,其治療杜氏肌營養不良(DMD)的在研基因療法PF-06939926完成3期臨床試驗的首例患者給藥。這一名為CIFFREO的3期臨床試驗預期在15個國家的55個臨床試驗中心入組99例4-7歲的非臥床男性患者。
  • 血液注射基因編輯工具治療遺傳病
    這位病人現年44歲,患有罕見的代謝障礙疾病——亨特氏症候群。亨特氏症候群源於一種與酶相關的基因突變,這種酶能幫助細胞分解某些糖類。當這種酶存在缺陷或者消失時,糖就會不斷積累,而且能夠導致發育遲緩、器官問題、大腦損傷和早逝。
  • 一文了解基因編輯治療的起源、進展和臨床試驗
    讓細胞變成藥物在所有基因組編輯方法中,目前發展最成熟的是離體基因組編輯,即在體外對細胞進行基因工程改造,然後將細胞回輸到患者體內。近年,以中美兩國為代表的團隊已經開展了一些基因編輯的臨床試驗,例如:產生更強效的CAR T細胞,用於治療癌症;敲除BCL11A的紅系特異性增強子,以上調自體紅系造血幹細胞中的γ球蛋白,作為鐮狀細胞病和β-地中海貧血的潛在療法。
  • 北大教授攻克愛滋病?專家稱理論上癌症有可能通過基因編輯治療
    目前,基因編輯技術已屢獲突破——北京大學鄧宏魁教授及其團隊,一直致力於把基因編輯變成治療愛滋病的工具。這項研究的主要理論基礎,是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體內有一種發生突變的CCR5基因,這種基因突變可使人體對HIV產生免疫。不過,這種抗HIV版本的基因特別罕見。那麼,能不能人工創造「突變」,然後移植給患者呢?區別於此前兩例病人直接移植,鄧宏魁及其研究團隊致力於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來打造抗HIV的造血幹細胞。
  • 「逆天改命」的基因剪刀,真的能解決遺傳病問題嗎?
    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基因治療將生物體內壞的基因給置換、矯正或者是沉默掉,這樣,這種壞的基因也就不會再進行遺傳,此外,對於已經存在著這種壞基因的生物體來說,通過基因剪刀的手段修復,則可以有望達到治癒的目的。
  • 基因編輯技術治癒三名遺傳病患者
    這是藉助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遺傳疾病的首份試驗結果。 美國田納西州薩拉·坎農研究所的海達爾·弗朗苟爾在一份聲明中說:「初步結果……從本質上證明了CRISPR技術能對β地中海貧血和鐮狀細胞疾病患者進行功能性治癒。」
  • 全球首款基於合成生物學技術的基因治療創新藥獲得美國FDA臨床試驗...
    2020 年 11 月 27 日,合生基因宣布其基於國內原創的合成生物技術開發的首款基因治療產品 SynOV1.1 獲得美國 FDA 臨床試驗許可,用於治療包括中晚期肝癌在內的甲胎蛋白(AFP)陽性實體瘤,並計劃近期在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開展 I/IIa 期臨床研究。
  • 中國愛滋病疫苗或於2021年開啟III期臨床試驗
    近日,有媒體報導:中國愛滋病疫苗明年申請開展三期臨床試驗。一石激起千層浪。愛滋病疫苗自開啟研發至今已在人類歷史上走過37年,數百次臨床試驗均以失敗告終,明年可能開啟三期臨床試驗的中國愛滋病疫苗勝算幾何?
  • NEJM:臨床試驗表明藥物selpercatinib有望治療由RET基因改變驅動的...
    這項1-2期臨床試驗結果促使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於2020年5月批准selpercatinib用於治療:a) RET驅動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年患者;b)12歲及以上的成人和兒童,患有需要系統治療的晚期或轉移性RET突變型髓質甲狀腺癌;c)12歲及以上對放射性碘耐藥的晚期或轉移性RET融合陽性甲狀腺癌患者。
  • 國內基因治療公司輝大基因完成逾億元A輪融資,助力臨床落地
    據公司官網介紹,公司致力於人類罕見遺傳疾病新型治療技術及藥物研發,現已建成500平方米基因治療研發實驗室(BSL-2),涵蓋基因編輯技術平臺、AAV技術平臺、疾病模型動物平臺和工藝轉化及生產平臺,致力於成為國內最好、世界領先的基因治療平臺。二期5000平方米基因治療生產車間正在規劃建設中,預計於2020年投產運行。
  • 張鋒公司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治癒先天性失明 FDA已批准其臨床試驗
    多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目前已發現有多個基因突變導致的不同類型先天性黑蒙症。2019年1月23日,Editas Medicine公司(創始人為張鋒)的Morgan L.但目前還沒有針對Leber先天性黑蒙10型的治療方法被批准,因為CEP290基因的編碼序列長達7.5kb,遠超AAV病毒的包裝能力(4.7kb),無法通過AAV遞送正確編碼的CEP290基因的方式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