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單鹼基編輯技術有望治癒β-地中海貧血和鐮刀狀貧血症

2021-01-10 動脈網

2020年3月17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 Medicine》在線發表了邦耀生物科學家吳宇軒博士在基因治療方向的題為「Therapeutic base editing of huma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的研究成果。該研究證實通過新一代單鹼基編輯技術有望徹底根治由β-globin珠蛋白突變引發的系列遺傳疾病[1]。

來自哈佛大學醫學院及波士頓兒童醫院Daniel Bauer教授實驗室的曾靜、華東師範大學吳宇軒研究員、波士頓兒童醫院任春妍為共同第一作者。這也是邦耀生物科學家團隊近一年來,繼發表在《Nature Medicine》、《Cell Research》等期刊的成果後,又一次在基因治療地中海貧血領域的重大突破。

地中海貧血是全球分布最廣、累及人群最多的一種單基因遺傳病,根據《中國地中海貧血防治藍皮書(2015)》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地貧」基因攜帶者約3000萬人,涉及一億家庭人口,且中度至重症地貧患者約30萬人且正以每年約10%的速度遞增。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根治「地貧」的方法,但花費巨大,且配型極其困難,使得基因治療有望成為新的治療選擇。

β-地中海貧血(β-Thalassemia,地貧)是一種由於β-珠蛋白(β-globin)亞基突變導致患者自身的成人血紅蛋白(HbA)異常的遺傳性疾病,是全球分布最廣、累及人群最多的一種單基因遺傳病。其中我國β地中海貧血的檢出率為0.67%(約935萬)。地中海貧血的重症患者大概有30萬,我國的重症地貧患者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貴州、海南和雲南等地。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根治「地貧」的方法,但花費巨大,且配型極其困難,使得基因治療有望成為新的治療選擇。

γ-globin是一種胎兒時期表達的珠蛋白,該珠蛋白具有和β-globin相似的功能,編碼該蛋白的基因HBG在上述貧血患者中序列完好,但到成年期表達便會被沉默。邦耀科學家團隊在先前的研究發現,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重新開啟胎兒期的γ珠蛋白的表達,代替有缺陷的β珠蛋白,很有可能成為緩解甚至治癒地貧的治療方法。[2-3]。

2019年3月,邦耀生物科學家吳宇軒博士曾在《Nature Medicine》發文,發現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靶向編輯BCL11A紅系增強子,會重新開啟γ珠蛋白表達,代替有缺陷的β珠蛋白,有望達到根治此類疾病的目的[2]。2020年1月8日,邦耀生物科學家李大力博士又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發文,通過在造血幹細胞中建立超高效的基因編輯技術體系,模擬在部分人群中天然存在的γ珠蛋白啟動子突變,可以重新激活胎兒血紅蛋白HbF,為β珠蛋白突變引發的系列遺傳疾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靶點和方法[3]。

基於基因編輯技術治療地貧的策略

單鹼基基因編輯技術(base editors,BEs),指能在基因組上引起單個鹼基改變的基因編輯技術,可在不形成 DNA 雙鏈斷裂的情況下對靶基因位點的單個鹼基進行胞嘧啶 C→胸腺嘧啶 T 或腺嘌呤A→鳥嘌呤G 的精準編輯。近年來由於單鹼基編輯技術的強大、高效,以及不會產生DNA雙鏈斷裂等特點,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有望在未來的基因治療中大顯身手。因此,利用單鹼基治療β-血紅蛋白病(如地中海貧血)將極有可能是一個絕佳的策略。

本研究通過優化的單鹼基編輯技術編輯β-地中海貧血和鐮刀狀貧血患者造血幹細胞中的BCL11A增強子位點,或者直接修復發生突變的HBB基因,並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使其在體內分化產生具有正常功能血紅蛋白的紅細胞,從而有可能徹底根治此類疾病。同時也證實單鹼基編輯技術在造血幹細胞的基因治療應用中的巨大潛力,為地中海貧血及鐮刀狀貧血的臨床治療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具體策略如下:

1. 優化的單鹼基編輯系統,激活胎兒血紅蛋白的表達

首先,本研究通過優化的單鹼基編輯系統,實現了在人CD34+造血幹/祖細胞中的高效基因編輯,然後通過編輯紅系特異增強子BCL11A +58位點造成BCL11A在紅細胞中表達下調。再將編輯過後的CD34+細胞體外紅系分化後,發現BCL11A的表達水平顯著降低,同時HbF的含量得到極大提升。

同時還對-28型地中海貧血類型(-28(A/G)是中國地貧人群中常見的突變位點之一)的患者來源CD34+細胞進行了編輯,同時嘗試了通過單鹼基編輯器同時改變HBB -28和BCL11A +58雙位點,結果發現分化後的紅細胞更加成熟、體積和形態都恢復至接近於健康細胞水平。

接著,研究人員證實了編輯後的幹細胞在移植至小鼠骨髓4個月後仍然保持著極高的編輯效率,且HSC更傾向於C>T編輯,同時能在體內激活紅細胞中胎兒血紅蛋白的表達。

通過單鹼基編輯技術編輯β-地中海貧血患

新一代單鹼基編輯工具編輯後的CD34+細胞中可以在小鼠骨髓中長期歸巢並保持高效率的C>T鹼基編輯

2. SCD患者的細胞編輯後,HbF水平提升且細胞恢復正常形態

最後,研究人員證明了鐮刀狀貧血病人來源的CD34+細胞也能被高效編輯且在編輯後移植至小鼠體內重建人源血液系統,同時紅細胞中HbF的提升水平足以幫助細胞恢復正常形態,抵抗鐮刀化。

鐮刀狀貧血患者來源CD34+細胞經單鹼基編輯後產生的紅細胞可以抵抗鐮刀化

據統計,在我國β-地中海貧血的患病率是2.21%,其類型達48種。基因編輯技術介導的基因治療是精準醫學領域的一大突破,利用單鹼基編輯技術重新激活胎兒血紅蛋白的表達,也為β-地中海貧血的個性化治療提供了可能性。

目前邦耀生物團隊正積極進行科技成果轉化,與國內多家頂級醫療單位攜手,希望藉此項研究及其臨床實驗的推廣,使得基於基因編輯的基因治療成為我國β-地中海貧血患者全新的臨床治療方案,並有望實現「一次治療終身治癒」的療效。

與在基因治療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的BlueBirdBio公司的慢病毒療法LentiGlobin(商品名:Zynteglo,定價高達177萬美元,名副其實的成為了全球第二昂貴的藥物)相比,邦耀生物採用的治療方案,更為高效、便捷和安全,且成本極大降低。並且目前國內還沒有利用此方法治療地中海貧血的臨床實驗,有望成為國內首批進入臨床階段的基因編輯治療產品。

參考資料:

[1] Zeng J, Wu Y, Ren C, Bauer DE, et al. Therapeutic base editing of huma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Nature Medicine, 2020

[2] Wu Y, Zeng J, Roscoe BP, Liu P, Yao Q, Lazzarrotto CR, Clement MK, Cole MA, Luk K, Baricordi C, Shen AH, Esrick EB, Manis JP, Dorfman DM, Williams DA, Biffi A, Brugnara C, Biasco L, Brendel C, Pinello L, Tsai SQ, Wolfe SA, Bauer DE (2018) Highly efficient therapeutic gene editing of huma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Nature Medicine, 2019

[3] Wang L, Li L, Ma Y, Hu H, et al. Reactivation of γ-globin Expression through Cas9 or Base Editor to Treat β-Hemoglobinopathies. Cell Research, 2020,1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技術治癒三名遺傳病患者:包括β地中海貧血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近日報導,在歐洲血液學協會召開的一次視頻會議上,美國研究人員宣布,他們用CRISPR技術對患者的骨髓幹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後,兩名β地中海貧血患者和一名鐮狀細胞疾病患者不再需要輸血。這是藉助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遺傳疾病的首份試驗結果。
  • 解藥|藥監局受理首個基因編輯臨床試驗 CRISPR技術來了?
    導讀ET-01療法採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該臨床試驗計劃在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患者中評價ET-01單次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已受理其針對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的基因編輯療法產品ET-01的臨床試驗申請。
  • 新英格蘭: CRISPR–Cas9基因編輯有望治療鐮狀細胞性貧血和β-地...
    來自Nature 12月8日的消息,經過70多年後的今天,先進的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提供分子治療。研究人員報告使用另一種基因編輯方法成功治療了鐮狀細胞性貧血和β-地中海貧血。CRISPR-Cas9方法還被用於治療患有嚴重的相關遺傳性疾病稱為β地中海貧血的患者,而這些參與者並不需要通常需要控制該疾病的輸血。巴黎內克爾兒童醫院的基因療法研究員Marina Cavazzana表示,這是非常有希望的。我們需要新技術,市場上需要不止一種產品來面對鐮狀細胞的巨大問題。
  • 最頂級的造型師,名叫Cas9……|基因編輯|基因|地中海貧血|遺傳
    針對兩種常見的遺傳病β-地中海貧血和馬凡氏症候群,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劉見橋教授團隊進行了基因編輯治療疾病的研究探索。遺傳病:β-地中海貧血地貧是南方各省最常見、危害最大的遺傳病。據了解,廣東每100個人就有8.53個攜帶了地貧基因。
  • 基因編輯療法進展:鐮狀細胞病與地中海貧血症
    最近美國兩家基因編輯公司Vertex Pharmaceuticals、Crispr Therapeutics剛給一位密西西比州的患者做了基因編輯治鐮狀細胞病療法。今年2月份,德國一位患者也接受了基因編輯治β地中海貧血症療法。 兩家公司Vertex/CRISPR稱,到底安全不安全還得跟蹤隨訪15年。
  • 袁鵬飛:將基因編輯技術落地轉化
    博雅輯因首席技術官袁鵬飛表示,將基因編輯技術用落地轉化,有望在治療遺傳疾病、癌症等多種疾病中得到有效應用。  博雅輯因主要精力集中於基因編輯技術轉化和應用。他表示,「希望能夠把基因編輯技術這一目前比較前沿的技術,轉化落地成為創新療法,來為患者提供潛在的解決方案和更多的選擇。」當下,應用基因編輯技術來進行轉化的項目和產品還處於早期階段,主要集中於一些簡單的修復缺陷等應用。
  • 國內首個基因編輯療法臨床試驗申請獲受理,治療β地中海貧血
    10月27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國內基因編輯領域先鋒博雅輯因(EdiGene, Inc.)獲悉,公司當天宣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已經受理其針對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的基因編輯療法產品ET-01(受理號:CXSL2000299),即CRISPR/Cas9
  • 單鹼基編輯技術有致癌風險!中國團隊發現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
    摘 要眼下,楊輝團隊已開始嘗試以小鼠和猴為模型,用基因編輯研究治療罕見病。在楊輝看來,相對於漫長、艱難的新藥研發進程,基因編輯技術能更快為罕見病患者找到治癒的希望。由於單鹼基基因編輯器不引入DNA斷裂,過去一直被認為比傳統方法更加高效而安全,成為脊髓性肌營養不良、地中海貧血、血友病、視網膜黃斑變性、遺傳性耳聾等罕見病基因治療的熱門工具之一。
  • Genome Res:β-地中海貧血的新型基因療法
    2014年8月10日訊 /生物谷BIOON/--近日,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血液系統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成功利用CRISPR/CaS基因組編輯技術來糾正β-地中海貧血患者細胞的致病突變。β-地中海貧血是由於血紅蛋白β(HBB)基因遺傳DNA突變引發的,DNA突變導致紅血細胞HBB表達減少。目前唯一確定的醫療手段,是造血幹細胞移植。然而,這種治療需要一個匹配的捐贈者。新研究中的基因療法,將一個校正基因直接拷貝到患者的細胞中,因此將來可以不再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來治療該疾病。
  • 基因編輯技術治癒三名遺傳病患者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6月15日電 (記者劉霞)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近日報導,在歐洲血液學協會召開的一次視頻會議上,美國研究人員宣布,他們用CRISPR技術對患者的骨髓幹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後,兩名β地中海貧血患者和一名鐮狀細胞疾病患者不再需要輸血
  • 國內首個基因編輯療法臨床試驗申請獲受理 有望造福3000萬人
    近日,中關村企業博雅輯因宣布,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已受理其針對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的基因編輯療法創新藥ET-01,即CRISPR/Cas9基因修飾BCL11A紅系增強子的自體CD34+造血幹祖細胞注射液的臨床試驗申請。
  • 簡悅威:CRISPR改寫β-地中海貧血突變基因—資訊—科學網
    現在,科學家們又通過CRISPR/Cas9在人類細胞系中,改寫了一個引起β-地中海貧血(β-thalassemia)的突變基因,這一成果於八月五日發表在Genome Research雜誌上。 「這是通過基因組編輯校正致病突變的重要一步,」哈佛醫學院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的Paul Schmidt評論道(未參與這項研究)。不過他補充道,將這一技術真正用於臨床還需要克服不少問題。
  • 新技術診斷鐮刀型細胞貧血症嚴重程度
    鐮刀型細胞貧血症(Sickle Cell Disease)又名鐮狀細胞貧血、鐮狀細胞性貧血,是20世紀初才被人們發現的一種遺傳病。這種貧血症患者的紅細胞不是正常的圓餅狀,而是彎曲的鐮刀狀。因此人們把這種病稱為鐮刀型細胞貧血症。
  • 對話基因編輯大牛劉如謙博士:治療人類患者,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例如,如果要通過直接糾正血紅蛋白突變來治療鐮狀細胞貧血症患者,不能簡單地切斷血紅蛋白基因,這會導致進一步破壞。最好的方式,是能夠修復基因突變。為此,劉如謙博士課題組在長期探索下,開發了一種名為「單鹼基編輯法」的全新基因編輯方法。打個比方,如果說CRISPR-Cas9技術是基因組的「剪刀」,那麼單鹼基編輯方法就是「鉛筆和橡皮」,可以擦除並重寫基因中的一個字母。
  • 我科學家發現新一代無脫靶基因編輯工具
    人民網上海6月11日電 (記者 姜泓冰) 6月10日深夜,《自然》期刊在線發表題為《DNA單鹼基編輯技術引起RNA脫靶及其通過突變消除RNA活性》的研究論文。中科院腦智中心楊輝研究組等通過全轉錄組RNA測序,首次證明了BE3、BE3-hA3A和ABE7.10等多個DNA單鹼基編輯技術均存在大量的RNA脫靶,ABE7.10還具有較強的致癌風險。研究人員進而對三種單鹼基編輯工具進行突變優化,使其完全消除RNA脫靶的活性,首次獲得三種更高精度的單鹼基編輯工具,為單鹼基編輯技術進入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基礎。
  • 【關注】博雅輯因CRISPR基因編輯β地中海貧血療法IND申請獲受理
    醫谷微信號:yigoonet 今日(10月27日),博雅輯因官網宣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已受理其針對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的基因編輯療法產品ET-01,即CRISPR/Cas9基因修飾BCL11A紅系增強子的自體CD34+造血幹祖細胞注射液的臨床試驗申請。
  • 特殊貧血症可防急性瘧疾性貧血
    患有alpha型地中海貧血症的兒童紅細胞水平異常地高。(Flickr/EthanHein)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貧血症如何能夠保護兒童不會患上由瘧疾引起的更嚴重貧血。這種稱為alpha型地中海貧血症的遺傳病在全世界許多瘧疾流行的地區常見,特別是非洲和東南亞。患有這種病的人的紅細胞比正常人的更小——這導致了一種輕微的貧血——但是紅細胞水平異常地高。 在20世紀90年代科學家發現了alpha型地中海貧血症和防禦瘧疾——特別是防禦急性瘧疾性貧血(SMA)——之間的聯繫。
  • bluebird基因療法獲歐盟批准 用於治療β地中海貧血
    今日,bluebird bio公司宣布歐盟委員會(EC)有條件批准其基因療法ZYNTEGLO上市,治療12歲及以上患者的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值得一提的是,ZYNTEGLO是針對這一疾病的首款基因療法。
  • 《科學》年度突破:「希望的疫苗」問世基因編輯治癒遺傳病
    (見財新網報導《NEJM主編詳解新冠疫苗:11種候選疫苗已進入臨床三期》)今年同樣也是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備受認可的一年,首次成功治癒β地中海貧血和鐮刀型細胞貧血症這兩種遺傳性血液病。CRISPR Therapeutics和Vertex Pharmaceuticals公司在12月報告稱,經過了長達17個月的治療,3名鐮刀型細胞貧血症患者已經可以產生大量胎兒血紅蛋白,曾經每幾個月發作一次的疼痛問題也沒有再出現。一名患者——一位四歲的年輕母親說,治療改變了她的生活。此外,另有7名β地中海貧血患者接受了CRISPR基因療法,這些患者目前已不再需要持續輸血了。
  • 基因療法有望治療因HBB基因突變導致的多項血液疾病
    鐮刀細胞貧血症(sickle cell anemia)和β-地中海貧血(β-thalassemia)都是由於編碼成人血紅蛋白β亞基的HBB基因上出現突變而導致的遺傳性貧血症。這些疾病患者可能終生需要接受輸血或者其它療法的治療。已有研究表明,在成人中重新表達胎兒血紅蛋白可以起到緩解貧血症狀的作用。但是編碼胎兒血紅蛋白的基因在胎兒出生之後就停止表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