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剪掉突變基因,再植入健康基因,是否就能治癒癌症?

2020-10-12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作者/張樹庸

2020年10月7日,諾貝爾化學獎頒布。在CRISPR基因編輯領域有著突出貢獻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和Jennifer Doudna教授摘得桂冠。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和Jennifer Doudna教授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科學家指出,人們患病多和基因有關,患了癌症也多是因某一基因突變了。 如果有一種技術能剪掉突變的基因 ,再植入健康的基因是否就能治癒癌症?


別懷疑,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出現,它就是"基因剪刀」。中科院的研究者用它治癒了小白鼠的白內障遺傳病;美國卡邁勒·哈利利教授及其同事用它已成功將人體細胞中潛在的愛滋病病毒消除.. ..基因編輯的魔術開始了!

圖片來源/網絡


part.1

基因剪刀」誕生」

什麼是基因剪刀呢?研究發現,細菌有一種能力極強的免疫系統:當外來的病毒(噬菌體)感染細菌時,細菌就利用身體裡的一種酶(Cas9)來切斷外來病毒(噬菌體)的基因。這樣,外來的病毒(噬菌體)不能在細菌身體裡複製了(繁殖了),就相當於把病毒(噬菌體)間接殺死了,這樣細菌就不會得病了。


根據這種現象,華人科學家張鋒將CRISPR/Cas9的技術進行了發展和應用,並申請了美國專利,這種技術也叫基因編輯技術,能對基因進行剪切,形成了一套基因編輯系統,或許將來人們治病可以選擇「基因手術」。
我們知道,人生病大多是由於基因的關係。例如人患癌症,大多是由於基因突變。如果用CRISPR/Cas9技術將機體裡發生突變的基因剪切掉,植入健康的基因,人的癌症就會從根本上治癒。


part.2

湧動的「科研潮」

CRISPR/Cas9技術研究成功以後,世界各國幾千個有關實驗室都紛紛利用CRISPR/Cas9技術廣泛地開展著方方面面的研究,掀起了一股基因編輯研究熱潮。


例如,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對兩個品種的猴子進行基因改造(學術用語叫基因修飾)。經過基因修飾的猴子繁殖的後代獲得了兩個基因靶向修飾的小猴子。這一研究工作引起了國外同行專家的特別關注,研究論文發表在美國《細胞》雜誌。

T細胞(淺藍色)攻擊真菌(淺綠色)


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的研究人員用該技術對水稻和小麥基因進行修飾改造,從事育種研究,獲得成功。這一研究工作首次證實了CRISPR/Cas9技術能夠用於植物的基因編輯。研究論文刊登在美國《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用基因編輯技術治癒小白鼠的白內障遺傳病。這一研究成果為疾病治療開闢了新徑。研究論文發表在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上。


part.3

治療愛滋病的"曙光」

美國坦普爾大學神經科學研究院主任卡邁勒·哈利利教授和他的同事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首次成功地從人類細胞中徹底清除了潛在的愛滋病病毒(HIV-1病毒)。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研究人員認為,這是朝著永久治癒愛滋病的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專家表示:「這是一項令人興奮的發現,不過現在還沒有準備進行臨床試驗,它只是證明了我們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哈利利教授說因為愛滋病病毒(HIV-1病毒)永遠不會從人體的免疫系統消滅,只有用基因編輯技術徹底剪切病毒基因才能根治愛滋病


part.4

修飾人體免疫細胞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已成功利用CRISPR/Cas9技術修飾了人體T細胞。
T細胞是免疫細胞,改造能使其升級更具殺傷力。如愛滋病病毒感染人體時就是利用其表面的CXCR4蛋白來感染T細胞,使其喪失了殺傷力。修飾T細胞使其表面的CXCR4蛋白失去活性後,愛滋病病毒就不能感染T細胞了。

免疫T細胞


在癌症免疫療法中,此基因編輯技術能成功關閉PD- 1蛋白分子,進而誘導T細胞攻擊腫瘤。該技術修飾改造T細胞,對治療人體自身免疫疾病、癌症、愛滋病等都是一個新的思路 。科學家非常看好此技術 , T細胞在血液中循環,能到達很多病灶,也方便從患者體內採集,經編輯後再回輸到患者體內,能更有針對性地治療(此成果見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2015年7月刊)。


知識連結:


這種CRISPR/Cas9基因剪刀技術是種簡便、價廉、多功能、高效率的新技術,它也因此被譽為「基因組編輯的魔術手術刀」。

CRISPR/Cas9基因編輯化膿性鏈球菌(藍色)



CRISPR是英文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e的縮寫,譯意為「短回文重複序列」,是細菌體內一種對抗病毒(噬菌體)外來DNA (基因)的防禦系統


基因靶向(英語:gene targeting,又稱為基因打靶)是一種利用同源重組方法改變生物體某一內源基因的遺傳學技術。這一技術可以用於刪除某一基因、去除外顯子或導入點突變,從而可以對此基因的功能進行研究


審稿專家 | 牟麗莎

【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轉化醫學研究院研究員】


文中提到的部分文獻:

1.Generation of Gene-Modified Cynomolgus Monkey via Cas9/RNA-Mediated Gene Targeting in One-Cell Embryos

2.Genome editing in rice and wheat using the CRISPR/Cas system

3.Correction of a Genetic Disease in Mouse via Use of CRISPR-Cas9

4.RNA-directed gene editing specifically eradicates latent and prevents new HIV-1 infection


本文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胚胎「治癒」遺傳病?
    如果在生命最初始階段的胚胎就進行基因編輯,將錯誤的基因片段加以修復,是否意味著可以糾正這些疾病?父母攜帶的遺傳病能夠得以阻斷呢?近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劉見橋教授研究團隊,通過對蠶豆病、地貧基因兩種遺傳病的研究,在胚胎階段就對明確缺失、錯漏的基因加以修復後,均得到了不含這些疾病遺傳信息的胚胎。
  • 警惕,這些基因突變,癌症術後易復發
    如果說手術將所有的肺部腫瘤細胞都切除乾淨了,那麼肺癌就是徹底治癒了。但問題是還是會有少部分很早期的肺癌會出現復發,這是為什麼呢?那麼有沒有辦法可以預測早期肺癌手術之後的復發風險呢,有基因檢測產品是這麼做的。手術之前抽血測血液的腫瘤基因變異,手術組織也測一次基因突變,然後在手術之後幾周或幾個月後再次抽血檢測基因變異,將這三次測序結果對比來看,如果手術後還存在腫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往往預示著沒有切除乾淨,這種產品如大家需要可以關注癌度留言諮詢。
  • 除基因突變 「太乾淨」也會導致兒童癌症
    )有史以來最全面的證據,並得出了重要的結論:ALL是由基因突變和接觸感染(exposure to infection)兩步過程導致的。具體來說,第一步涉及在胎兒出生之前發生的、能夠誘發兒童患白血病的基因突變。不過,只有1%天生攜帶這種基因突變的兒童會繼續發展成白血病。第二步與感染相關:通過接觸一種或多種常見感染,ALL也可能在兒童時期的晚些時候被觸發。不過,這主要發生在生命的第一年經歷了「乾淨童年」(『clean』childhoods,與其他嬰兒或年齡較大的兒童沒有太多互動)的兒童中。
  • 揭秘基因突變與多種癌症發生之間的神秘關聯!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解讀基因突變與多種癌症發生之間的關聯,分享給大家!識別出這種此前未知的突變或能幫助研究人員對這種較強胰腺癌家族史的個體進行常規檢測,從而確定其是否攜帶有這種突變(RABL3基因),如果確定是的話,研究人員或許就能在疾病早期對患者進行篩查。目前有研究證據表明,通過篩查高風險個體來發現胰腺癌或能改善患者的預後,此外,患者的親屬也能夠選擇進行檢測來排除其機體是否也攜帶有RABL3基因突變。
  • 致癌基因,世代相傳?如果有癌症家族史,該怎麼辦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是由於世代相傳的致癌基因突變引起的,這常被稱為「遺傳性癌症」。家族性癌症會遺傳嗎?由相似的生活環境和習慣導致的家族性癌症,通常不會遺傳;而如果遺傳了致癌基因突變,則有可能會出現癌症遺傳的情況。
  • 基因編輯將消滅所有癌症?科學家已治癒帶宮頸癌細胞小鼠
    日前,來自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的研究團隊已經運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有效治癒了帶有宮頸癌細胞的實驗小鼠。該研究團隊通過針對特定的致癌基因,並將其破壞從而使腫瘤消退,在臨床小鼠身上的存活率為100%。此項研究將推動人類更接近於治癒人類的不治之症,癌症。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人體的一種病毒。
  • 基因突變引發致命白血病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 就像傳說中的Ikaros在飛向太陽的同時也在迎接自己的死亡,一個同名的基因也給癌症患者帶來了巨大的麻煩。一項新的研究表明,Ikaros基因突變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 一種生長迅速的難治性癌症——的觸發中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研究人員希望這一發現能夠為治療這種疾病提供新的途徑。
  • 攜帶癌症突變基因的人,一定會患癌?專家:不一定!取決於這3點!
    作者: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 如果基因檢測結果顯示你攜帶有癌症突變基因,是否意味著你一定會患癌症呢? 不是! 即使家族中存在癌症易感基因突變,也不一定代表每個攜帶遺傳突變的人都會患癌。
  • 美國《科學》雜誌發表最新論文: 近2/3的癌症發病是因為基因突變
    近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中文名《科學》)刊登了一篇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Kimmel癌症中心的研究,該研究稱,近三分之二的癌症基因突變可歸咎於健康細胞在分裂過程中發生的DNA(脫氧核糖核酸)複製隨機錯誤,即,所謂的「壞運氣」,而不是遺傳基因或環境因素。
  • 「定製」健康寶寶 基因診斷讓28種遺傳病無處藏身
    現在,植入前基因診斷技術的出現,將能解決部分人群的煩惱。  金帆介紹,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技術(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又稱為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這項技術的核心是在完成試管嬰兒的過程中,利用染色體或基因篩選技術,在胚胎未放入子宮前進行遺傳學分析,判斷其是否正常,能否成長為一個健康的新生命。
  • 發現200個非編碼基因突變可導致癌症!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大多數癌症相關的基因突變發生在非編碼基因區域,但是很難知道其中很多基因突變是否在癌症中發揮作用。」對於其中一些癌症相關基因突變而言,可以通過特異性靶向這些突變來抑制癌症生長,這也就是所謂的個性化/精準醫療。Ideker及其研究團隊對腫瘤中所有其他的發生在非編碼區的基因突變感到好奇。幾乎沒有病人攜帶相同的這類基因突變。因此所有這些突變發揮什麼功能?它們僅僅是噪音麼?或者它們具有功能?不同病人之間的突變有什麼不同?
  • 基因編輯-是否會改變人類的進化之路?
    據人民網報導,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爭議。
  • 科學家開發出RAS基因突變引發的癌症療法
    近日,來自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療法,這種療法能夠有效治療因RAS基因突變誘發的療法耐藥性癌症,RAS基因突變在很多癌症中都存在;研究者表示,這項臨床前研究結合了能夠將靶向作用PARP及MEK(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抑制劑療法。
  • 試問人類基因突變會獲得超能力麼?
    這種被輻射感染的蜘蛛咬傷後,使得人類自身的基因組發生突變的科幻場景,是否具有科學依據呢?如果只是蜘蛛毒素的作用,恐怕難以實現;然而,如果考慮到蜘蛛體內存在另外一種生物——逆轉錄病毒,那麼,情況有可能會這樣發展。
  • 科學家發現一個「瘦人基因」,居然是著名的致癌突變ALK?
    把其中身材最苗條的健康人(BMI為健康人群中最低的6%)臨床數據比對DNA樣本,結果發現,瘦人體內大多都有一個叫做的ALK的基因變異體,而對照組的普通人沒有這種變異。所以這很可能是一個「瘦基因」。這裡要澄清一下,各位別擔心,基因突變和變異是兩回事。
  • 科學家抓住一個「瘦子基因」,居然是著名的致癌突變ALK?
    把其中身材最苗條的健康人(BMI為健康人群中最低的6%)臨床數據比對DNA樣本,結果發現,瘦人體內大多都有一個叫做的ALK的基因變異體,而對照組的普通人沒有這種變異。所以這很可能是一個「瘦基因」。ALK基因位於人二號染色體短臂,編碼一種跨膜酪氨酸激酶ALK(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是胰島素受體家族中的一員。因為很容易發生突變,從而異常激活下遊信號通路而致癌。很多癌症病人體內都發現這個基因有突變,尤其是融合突變。
  • PLoS Genet:誘導性多能幹細胞不會產生導致癌症的基因突變
    iPS細胞是對健康的體細胞進行重編程而製造出的一種幹細胞類型。 這是研究人員首次追蹤在實驗室培養的iPS細胞獲得的基因突變。 這項研究的目的是追蹤當用於臨床治療時iPS細胞經歷的全過程。在這項研究中,由Allan Bradley教授和Kosuke Yusa博士領導的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團隊利用一名57歲男性捐獻的血細胞開展研究。
  • 暗藏的癌症「定時炸彈」——RET基因突變
    此外,其治療RET突變的甲狀腺髓樣癌也獲得了令人振奮的臨床數據。據悉,這款藥物的臨床試驗正由國內的創新藥企基石藥業在中國開展,期待能造福更多國內患者。 罕見的RET基因融合突變,卻是多種癌症的「元兇」 隨著全球基因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大家對於疾病的「特性」有了新的認知。
  • 基因療法:為治癒鐮刀狀細胞貧血帶來新希望
    治療時需要從病人的骨髓中抽取造血幹細胞,並在體外進行修改,再將其移植到病人體內。該技術使用病毒作為健康的β血紅蛋白基因的載體,並移植到幹細胞中。這應該是一個比較溫和的骨髓移植方式,也是迄今為止唯一能治癒該疾病的方法。
  • 單一基因到底有多重要?不僅和糖尿病有關,突變體還會誘發癌症!
    最近,來自牛津大學和薩裡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單一基因的突變或許就能對人類機體的面部特徵產生較大的影響,近年來科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研究都發現單一基因在人類多種疾病的發生上扮演著關鍵角色,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