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基因突變 「太乾淨」也會導致兒童癌症

2020-11-25 健康界

科學家們就兒童白血病的起源已經爭論了一個多世紀。5月21日,發表在Nature Reviews Cancer上的一篇重要綜述首次揭示了大多數兒童白血病的可能原因。讓人驚訝的是,分析結果顯示,細菌和病毒感染在其中發揮了極其關鍵的作用。這一重要發現也被BBC以《缺失微生物「導致」兒童癌症》(Missing microbes『cause』childhood cancer)為題進行了報導。

1.導致ALL的兩步關鍵過程

倫敦癌症研究所的Mel Greaves教授是這篇題為「A causal mechanism for childhoo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aemia」的綜述的唯一作者,他分析了收集到的關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aemia,ALL,最常見的兒童癌症)有史以來最全面的證據,並得出了重要的結論:ALL是由基因突變和接觸感染(exposure to infection)兩步過程導致的。

具體來說,第一步涉及在胎兒出生之前發生的、能夠誘發兒童患白血病的基因突變。不過,只有1%天生攜帶這種基因突變的兒童會繼續發展成白血病。

第二步與感染相關:通過接觸一種或多種常見感染,ALL也可能在兒童時期的晚些時候被觸發。不過,這主要發生在生命的第一年經歷了「乾淨童年」(『clean』childhoods,與其他嬰兒或年齡較大的兒童沒有太多互動)的兒童中。

Greaves教授認為,兒童ALL是現代社會進步的一個「悖論」——在生命早期缺乏微生物暴露(microbial exposure)反而會導致免疫系統發生故障。而他的發現意味著,在嬰兒期用一些方法刺激或「啟動」免疫系統可能能夠預防ALL。

2.質疑先前觀點,提出「延遲感染」理論

具體來說,在這篇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論文中,Greaves教授匯集了超過30年的關於兒童白血病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流行病學和動物模型的研究。

經過分析,他質疑了先前判定環境因素(如電離輻射、電纜、電磁波或人造化學物質)可能是導致白血病的主要原因的報告,認為沒有強有力的證據能夠證明這些因素是致病的主要原因。相反,他提出了ALL病因的「延遲感染」(delayed infection)理論,即早期感染有利於啟動免疫系統,但在沒有早期啟動的情況下,之後的感染會觸發白血病。

Greaves教授認為,與I型糖尿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過敏症相同,如果兒童的免疫系統在生命的第一年得到恰當的「啟動」,那麼,兒童白血病可能是可以預防的。

3.兒童ALL或可預防

一些調查患ALL的雙胞胎的研究表明,ALL的發生需要2個突變或「兩次打擊」(two『hits』)。第一個突變在子宮中發生,起源於雙胞胎中的其中一人,產生了一群前惡性細胞(pre-malignant cells),這些細胞會通過雙胞胎之間的血液供給傳遞給雙胞胎中的另一人。第二個突變發生在出生後,且在雙胞胎中是不同的。

人類研究和動物實驗都表明,感染(可能是由一系列常見的病毒和細菌引起的)能夠觸發第二個基因突變。在Greaves教授調查的一組獨特案例中,所有病例都感染了流感病毒。小鼠研究也證實,當將經改造後攜帶一種白血病激活基因的小鼠從一個超乾淨的、無菌的環境中移至有常見微生物的環境中時,小鼠會發展成ALL。

最重要的是,人口研究發現,在嬰兒時期早點接觸感染能夠預防ALL,而這最可能是通過啟動免疫系統實現的。這表明,兒童ALL可能是可以預防的。

現在,Greaves教授正在調查是否早期暴露於無害的「細菌」能夠預防小鼠患白血病。這將帶來一種可能性,即通過使兒童暴露於常見但無害的微生物來防止其患白血病。不過,他也強調了以下2點:(1)雖然暴露於普通感染的模式(patterns of exposure to common infections)似乎是至關重要的,但兒童白血病的風險,就像大多數常見癌症一樣,也受到遺傳易感性和機會(ge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chance)的影響;(2)感染是特定適用於ALL的原因,其他更罕見的癌症類型(包括嬰兒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可能有不同的因果機制。

4.幾十年工作的「頂點」

Greaves教授說:「我花了40多年的時間研究兒童白血病,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對其生物學及治療的理解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因此,今天約90%的病例都被治癒了。但我總覺得,我們的知識有一個缺口——為什麼健康的孩子會患上白血病,以及是否這種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這一新成果是幾十年工作的『頂點』,為主要類型的兒童白血病是如何發展的提供了可信的解釋。研究明確指出,ALL有一個清晰的生物學原因。在免疫系統未被恰當啟動的兒童中,ALL可由各種各樣的感染觸發。該研究還打破了關於白血病病因的一些長久存在的誤解,如這種疾病通常是由於接觸電磁波或汙染引起的。」

「我希望這項研究能對孩子們的生活產生真正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影響是,大多數兒童白血病病例很可能是可以預防的。」

原標題:駁斥先前觀點!Nature裡程碑:除基因突變,「太乾淨」也會導致兒童癌症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隨著衰老出現的基因突變會導致癌症的發生?
    我們的細胞可以抵禦這些破壞,但這些機制並非萬無一失,細胞會在一生中逐漸累積DNA損傷。由於這種損害,你的基因組在每個細胞中都變得不太一樣。當細胞分裂時,它將傳遞這些變化,並且隨著它們的積累,存在越來越多的效應。如果這些變化 - 我們稱之為突變 - 切斷控制細胞增殖和存活的系統,這可能導致癌症的發生。
  • 兒童癌症大不同 與成人突變重合率不到一半
    這些變異積少成多,量變帶來質變,最終誘使癌症的出現。然而我們也知道,兒童癌症與成人癌症在類型、嚴重程度、康復率等方面都有著很多不同。這背後有著怎樣的原因?兒童與成人的癌症在根源上會不會就有所不同?為了回答這個問題,JinghuiZhang教授的課題組決定從基因組層面尋找答案。
  • 常做這5種行為,會導致基因突變!及時改掉壞毛病,可以遠離癌症
    癌症之所以難以治療是因為癌細胞不受控制的生長和繁殖,同時也會向周圍組織和器官轉移,進而導致死亡。在身體中有2萬多個基因,真正跟癌症有關的只有100多個,一旦其中的基因發生突變,勢必導致癌症發生。癌症並不是單一的疾病,是多種疾病的組合,其根源是基因突變引起的,除了和遺傳有關外,人們的不良行為可促進基因突變。
  • 警惕,這些基因突變,癌症術後易復發
    如果說手術將所有的肺部腫瘤細胞都切除乾淨了,那麼肺癌就是徹底治癒了。但問題是還是會有少部分很早期的肺癌會出現復發,這是為什麼呢?但臨床上確實會存在。那麼有沒有辦法可以預測早期肺癌手術之後的復發風險呢,有基因檢測產品是這麼做的。手術之前抽血測血液的腫瘤基因變異,手術組織也測一次基因突變,然後在手術之後幾周或幾個月後再次抽血檢測基因變異,將這三次測序結果對比來看,如果手術後還存在腫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往往預示著沒有切除乾淨,這種產品如大家需要可以關注癌度留言諮詢。
  • PLoS Genet:誘導性多能幹細胞不會產生導致癌症的基因突變
    2016年4月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血細胞製造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而且不會在這種幹細胞中引入隨後可能導致癌症產生的基因變化。
  • 揭秘基因突變與多種癌症發生之間的神秘關聯!
    新研究揭示最常見的SF3B1基因突變如何導致癌症doi:10.1038/s41586-019-1646-9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和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確定了SF3B1(splicing factor 3b subunit 1, 剪接因子3b亞基1)基因突變如何促進很多癌症形成,其中SF3B1
  • 新研究揭示最常見的SF3B1基因突變如何導致癌症
    2019年10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和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確定了SF3B1(splicing factor 3b subunit 1, 剪接因子3b亞基1)基因突變如何促進很多癌症形成,其中SF3B1是最為頻繁發生突變的剪接因子編碼基因。
  • 基因突變導致人類X連鎖智力障礙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熊躍教授在國際著名生物學期刊《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上發表了題為「X-Linked Mental Retardation Gene CUL4B Targets Ubiquitylation of H3K4 Methyltransferase Component WDR5 and Regulates Neuronal Gene Expression」的研究論文,解析了CUL4B基因突變相關的人類
  • 吸菸導致KRAS基因突變形成肺癌
    眾所周知,吸菸是導致肺癌的首要風險因素。每次吸菸時,都會對肺細胞造成雙重打擊,為癌症的形成創造理想的生存環境。香菸中所含有的化學藥品,如焦油和甲醛會滲透到細胞中,損傷DNA。上述化學藥品也會對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過程的基因造成嚴重破壞,即促使細胞分裂的基因變得極度活躍,以及使調控細胞分裂的基因失去調控能力。
  • 當出現P53基因突變被遺傳時,癌症風險恐高達90%!
    TP53四聚體域錯義突變,c.1000G>C;p.G334R,造成p53功能的輕度缺陷,並導致低表現率的的LFS症候群。其中該基因突變大多數發生在阿什肯納齊猶太后裔家族中。 當TP53突變被遺傳時,它們會引起Li Fraumeni綜合症(LFS),它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最早於1969年報導,以首先發現此疾病的兩位醫師命名。這種疾病使人們一生中有90%的機會患上癌症。
  • 基因突變引發致命白血病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 就像傳說中的Ikaros在飛向太陽的同時也在迎接自己的死亡,一個同名的基因也給癌症患者帶來了巨大的麻煩。一項新的研究表明,Ikaros基因突變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 一種生長迅速的難治性癌症——的觸發中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研究人員希望這一發現能夠為治療這種疾病提供新的途徑。
  • 發現200個非編碼基因突變可導致癌症!
    2018年4月5日訊 /生物谷BIOON /——人體基因組中98%的DNA都不會編碼蛋白質。與癌症相關的大量基因突變都發生在這些非編碼區域,但是目前還不清楚它們如何影響腫瘤生長和發展。現在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醫學院和MOoores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非編碼DNA中幾乎有200個突變在癌症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治療ARID1A基因突變癌症有新方法
    治療ARID1A基因突變癌症有新方法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與日本慈惠大學發現了一種針對ARID1A基因突變癌症患者的新型治療方法。ARID1A基因會產生蛋白質,這些蛋白質的作用是促進各種基因表達的SWI/SNF染色質重塑複合物。
  • J Med Genet:世界首次證實罕見的基因突變也會導致較高的乳腺癌風險
    2016年9月6日/生物谷BIOON/--在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和維多利亞癌症協會的研究人員的領導下,一項全球大規模的研究證實一些相對罕見的基因突變導致的乳腺癌風險類似於更加常見的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導致的乳腺癌風險。
  • 科學生活:吸菸導致的基因突變可代代相傳?
    每吸15支煙基因發生1次突變    無獨有偶,國際著名的《自然》雜誌在2010年1月14日刊登題為《菸草暴露導致小細胞肺癌的基因突變》的專著,指出:癌症起源於基因的突變。吸菸是主要常見的致癌生活方式,捲菸中有近百種化學物可以與基因結合併引起基因突變。
  • 研究人員已經證明所謂的垃圾DNA突變會導致自閉症
    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研究人員已經證明所謂的「垃圾」 DNA突變會導致自閉症。該研究發表在《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上,是第一個將此類突變與神經發育狀況進行功能關聯的研究。
  • Nat Genet:新研究揭示癌症基因突變規律
    2020年10月7日訊/生物谷BIOON/---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癌症中發現的突變並非隨機積累,而是以不同的模式發現。其中基因組的三維結構是導致突變的潛在因素。研究發現,由外部因素(例如紫外線或菸草煙霧)引起的突變以及內部因素(例如DNA損傷修復或校對機制的缺陷)引起的突變實際上位於基因組的不同區域。
  • 基因突變與白血病之間有什麼關係?
    基因突變所致白血病?關於基因突變與白血病之間的聯繫,下文以「ALL」為例開展普及。
  • 八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或有遺傳突變,基因檢測可幫助親人預防癌症
    但是,有些人在遺傳上傾向於患某些類型的癌症,例如乳腺癌或結癌。」基因突變可導致基因功能異常並導致細胞癌變。儘管許多致癌突變是偶然在單個細胞中發生的,但該研究證實近10%-25%是遺傳突變,這些突變引發了一系列可能導致癌症的事件。
  • 科學家開發出RAS基因突變引發的癌症療法
    近日,來自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療法,這種療法能夠有效治療因RAS基因突變誘發的療法耐藥性癌症,RAS基因突變在很多癌症中都存在;研究者表示,這項臨床前研究結合了能夠將靶向作用PARP及MEK(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抑制劑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