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Med Genet:世界首次證實罕見的基因突變也會導致較高的乳腺癌風險

2020-11-30 生物谷

2016年9月6日/生物谷BIOON/--在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和維多利亞癌症協會的研究人員的領導下,一項全球大規模的研究證實一些相對罕見的基因突變導致的乳腺癌風險類似於更加常見的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導致的乳腺癌風險。相關研究結果於2016年9月5日在線發表在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期刊上,論文標題為「PALB2, CHEK2 and ATM rare variants and cancer risk: data from COGS」。

墨爾本大學維多利亞綜合癌症中心Melissa Southey教授和墨爾本大學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中心Roger Milne副教授領導的這項國際合作研究分析了在四大洲開展的乳腺癌研究、卵巢癌研究和前列腺癌研究中的將近20萬名參與者體內的基因突變。具體而言,這項合作研究將在歐洲、澳大利亞、亞洲和非洲開展的120項研究匯總在一起。

研究人員能夠證實PALB2和ATM基因發生的突變會增加乳腺癌風險。

在之前的研究中,人們已知這兩個基因參與乳腺癌產生,但是在此之前遺傳學家還不清楚如何理解這種風險。在第三個基因CHEK2中發現的突變也導致中度的乳腺癌風險。

這是世界上首個大規模研究來研究罕見的基因突變。這些發現將導致人們開展新的基因篩選、諮詢和制定新的臨床指南。

Southey教授說,癌症研究的一個重大挑戰是確定哪些基因突變與癌症風險相關聯。

她說,「我們之前的研究著重關注感興趣的基因,這已導致女性去篩選這些基因發生的變化,但是我們還沒有足夠多的信息來給出建議。」

「僅當在不同的國家對成千上萬人的DNA進行篩選後,我們才能對它們在導致癌症中的重要性獲得更加清楚的認識。」

Southey教授說,如今,新的基因技術允許在單次檢測中測試多個基因中發生的突變。

她說,「如今,我們能夠確信地將PALB2和ATM基因包括在檢測中。」

Milne說,罕見的基因突變在所導致的癌症中佔絕大多數,即所謂的癌症的長尾理論(long tail of cancer),換言之,相對知名的和眾所周知的基因突變只在所導致的癌症中佔相對較少的比例。

在一項常規的研究中,每種罕見的基因突變可能僅影響一到兩個人,但是在全球水平上,可能影響上千名癌症病人。

他說,「相同的基因突變可能導致一個人患上乳腺癌,導致另一個人患上一種不同的癌症,或者可能導致同一個人患上多種癌症,而且所有的這些癌症可能對同一種藥物作出反應。」

「最終,我們對不同的基因突變了解得越多,我們將離個人化療法越來越接近。」

大型研究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們能夠儘可能地準確地評估癌症風險。

Southey和Milne已開始針對另外的2000多種罕見的基因變異開展更多的研究,期待在2017年發布新的發現。(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PALB2, CHEK2 and ATM rare variants and cancer risk: data from COGS

Melissa C Southey, David E Goldgar2, Robert Winqvist3, Katri Pylkäs3, Fergus Couch4, Marc Tischkowitz5, William D Foulkes6, Joe Dennis7, Kyriaki Michailidou7, et al.

doi:

10.1136/jmedgenet-2016-103839PMC:PMID:Background

The rarity of mutations in PALB2, CHEK2 and ATM make it difficult to estimate precisely associated cancer risks. Population-based family studies have provided evidence that at least some of these mut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breast cancer risk as high as those associated with rare BRCA2 mutations. We aimed to estimate the relative risks associated with specific rare variants in PALB2, CHEK2 and ATM via a multicentre case-control study.

Methods

We genotyped 10 rare mutations using the custom iCOGS array: PALB2 c.1592delT, c.2816T>G and c.3113G>A, CHEK2 c.349A>G, c.538C>T, c.715G>A, c.1036C>T, c.1312G>T, and c.1343T>G and ATM c.7271T>G. We assessed associations with breast cancer risk (42 671 cases and 42 164 controls), as well as prostate (22 301 cases and 22 320 controls) and ovarian (14 542 cases and 23 491 controls) cancer risk, for each variant.

Results

For European women, strong evidence of association with breast cancer risk was observed for PALB2 c.1592delT OR 3.44 (95% CI 1.39 to 8.52, p=7.1×10−5), PALB2 c.3113G>A OR 4.21 (95% CI 1.84 to 9.60, p=6.9×10−8) and ATM c.7271T>G OR 11.0 (95% CI 1.42 to 85.7, p=0.0012). We also found evidence of association with breast cancer risk for three variants in CHEK2, c.349A>G OR 2.26 (95% CI 1.29 to 3.95), c.1036C>T OR 5.06 (95% CI 1.09 to 23.5) and c.538C>T OR 1.33 (95% CI 1.05 to 1.67) (p≤0.017). Evidence for prostate cancer risk was observed for CHEK2 c.1343T>G OR 3.03 (95% CI 1.53 to 6.03, p=0.0006) for African men and CHEK2 c.1312G>T OR 2.21 (95% CI 1.06 to 4.63, p=0.030) for European men. No evidence of association with ovarian cancer was found for any of these variants.

Conclusions

This report adds to accumulating evidence that at least some variants in these genes a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breast cancer that is clinically important.

相關焦點

  • 乳腺癌基因風險因突變類型而異
    原標題:乳腺癌基因風險因突變類型而異 好萊塢女影星安吉麗娜·朱莉為防乳腺癌和卵巢癌先後切除了乳腺、卵巢和輸卵管,引起世人對兩個相關基因BRCA1和BRCA2的關注。研究人員7日說,這兩個基因的突變會增加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但具體風險程度因突變類型而異。 這項研究發表在新一期《美國醫學會雜誌》上。
  • 海外就醫:科學家研究發現有關男性乳腺癌的三種新的基因突變
    乳房、遺傳、女性,很少會聽說男性和乳腺癌掛鈎的,但乳腺癌還真不是女性的專利,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了解下男性乳腺癌。據國內大型海外就醫機構盛諾一家了解,在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關於男性乳腺癌的遺傳學研究中,英國科學家發現了三種會增加男性乳腺癌風險的基因突變。
  • 當出現P53基因突變被遺傳時,癌症風險恐高達90%!
    Pixabay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上題為「A rare TP53 mutation predominant in Ashkenazi Jews confers risk of multiple cancer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Abramson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首次詳細介紹了一種風險較低的
  • 乳腺癌為什麼需要腫瘤基因檢測?
    高達10%的乳腺癌是由家族遺傳的單個基因的特定突變引起的: 一級親屬有乳腺癌病史者,發病風險是普通人群的2-3倍。乳腺癌累計風險 攜帶BRCA1 和 BRCA2 突變的健康女性到 70 歲累積發生乳腺癌的風險分別為37.9%和36.5%,普通女性發生乳腺癌的風險僅為3.6%,相較於普通女性,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攜帶者乳腺癌發病風險提高了10~20倍。
  • 心臟病發作風險的基因突變因素
    (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5-08/esoc-gaw082915.php)在另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證實基因DBH上的兩種單位點突變---啟動子上的rs1611115和外顯子2上的rs1108580---能夠降低心臟病發作風險。
  • BRCA突變類型及位點影響乳腺癌、卵巢癌風險
    特別有害的突變是無義突變,當無義突變介導的衰變未能破壞局部轉錄時,可使其產生過早的終止密碼子,會導致有毒的部分蛋白質的合成。錯義突變是這基因非常罕見的突變方式。研究人員使用的數據來自多國協作BRCA修飾基因組研究計劃(CIMBA),該研究根據突變類型、功能、其相關的位點,評估了癌症風險。首要研究終點是明確了乳腺癌或卵巢癌的診斷。
  • 「乳腺癌」P53基因突變導致亞裔乳腺癌患者預後不佳
    2020 年乳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高達226萬例,超過了肺癌的220萬例,乳腺癌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
  • 繪製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上海專家多項成果攻堅...
    今天一早,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傳來消息,該院乳腺外科於近期連續獲得三項研究突破: 繪製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探索國人乳腺癌精準治療靶點並在臨床上成功應用; 在有「最難治」乳腺癌之稱的三陰性乳腺癌研究領域,繼續完善「復旦分型」研究體系,首次提出基於代謝特徵的治療策略
  • 乳腺癌風險相關突變區域的靶基因
    乳腺癌風險相關突變區域的靶基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9 14:51:16 英國劍橋大學Alison M.Dunning、美國哈佛大學陳增熙公共衛生學院Peter Kraft等研究人員合作對150個乳腺癌危險區域進行了精細定位,從而確定了191個可能的靶基因。該項研究成果於2020年1月7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遺傳學》上。 研究人員表示,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已在150多個基因組區域中發現了乳腺癌的風險變異體,但潛在的風險機制仍然未知。將關聯分析與計算機基因組特徵注釋相結合可用來探索這些區域。
  • 試問人類基因突變會獲得超能力麼?
    在另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證實基因DBH上的兩種單位點突變---啟動子上的rs1611115和外顯子2上的rs1108580---能夠降低心臟病發作風險。而且,他們還發現單個突變的影響非常小,但是這兩種突變同時存在時,兩者之間發生相互作用,從而使得身體具備抵抗心臟病發作的能力。
  • N Engl J Med:PTEN基因失活導致癌症
    2020年6月3日訊 /生物谷BIOON /——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聯合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沒有PTEN基因突變的患者仍然可能經歷與PTEN錯構瘤症候群(The PTEN hamartoma tumor syndrome, PHTS)相關的高癌症風險。
  • 遺傳性乳腺癌,源於這一基因突變
    10%的患者會有遺傳傾向,稱為遺傳性乳腺癌。 那麼人體內哪些基因突變會成為乳腺癌的高危群體呢?高危群體如何做好預防?針對患者們經常提出的疑問,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乳腺中心王麗醫生和您說說遺傳性乳腺癌的相關知識,願一切病痛隨著我們認知的提升而最大程度地減免。
  • 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突變會導致神經元阻塞
    GGA3是一種已知的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因素。這導致BACE1蛋白的積累,並造成軸突損傷,類似於阿爾茨海默病的症狀前階段。這可能意味著BACE1抑制劑仍然有希望作為一種治療手段,如果在更早的疾病過程中使用。
  • 研究發現近全部乳腺癌相關基因突變
    乳腺癌是女性罹患最多的癌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世界每年有138萬新增病例,同時有45.8萬人因乳腺癌死亡。由英國桑格研究所主導,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560例乳腺癌患者的全部基因組信息,並從中發現93個可能與腫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其中的一部分已經由此前研究發現。
  • 一基因突變會引起罕見多系統疾病
    ,當其突變時會引起罕見的多系統疾病Cornelia deLange症候群(CdLS)。通過揭示HDAC8基因突變破壞調控基因表達和細胞分裂的蛋白質生物學的機制,研究人員闡明了這一由於早期發育病損而導致智力障礙、肢體變形和其他殘疾的疾病。 「隨著我們更好地了解細胞生物水平上CdLS的作用機制,我們將能夠更好地為設計CdLS以及可能的相關疾病的治療制定策略,」研究的負責人、費城兒童醫院兒科遺傳學臨床醫生和科學家Matthew A. Deardorff博士說。
  • 女子30歲患乳腺癌 原是基因突變作怪
    福州新聞網1月8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朱丹華 通訊員 戴軍)女子小玲(化名)的母親和外婆都是乳腺癌患者,年僅30歲的小玲近日也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原來,小玲體內有一種名叫BRCA1/2的遺傳基因存在突變。最近,小玲去體檢,B超檢查顯示她的左側乳腺有個不良腫物。
  • 32個乳腺癌新基因位點被發現!有望預測不同乳腺癌的風險
    近日,一項涵蓋了26.6萬名女性的遺傳研究分析結果表明,在人類基因組找到了與乳腺癌有關的32個新位點,並且該研究結果首次將這種風險因素與多種具體亞型的乳腺癌關聯起來。目前,這項分析結果已發表在《自然遺傳學》雜誌上。
  • 為什麼隨著衰老出現的基因突變會導致癌症的發生?
    我們的細胞可以抵禦這些破壞,但這些機制並非萬無一失,細胞會在一生中逐漸累積DNA損傷。由於這種損害,你的基因組在每個細胞中都變得不太一樣。當細胞分裂時,它將傳遞這些變化,並且隨著它們的積累,存在越來越多的效應。如果這些變化 - 我們稱之為突變 - 切斷控制細胞增殖和存活的系統,這可能導致癌症的發生。
  • HNPCC相關突變基因與女性乳腺癌不相關,除外MSH6
    Hu 等人和Dorling 等人的研究對明確導致乳腺癌易感和不導致乳腺癌易感的基因有所助益。值得慶幸的是,有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腸癌相關基因突變的女性並沒有患乳腺癌的風險,MSH6基因突變的女性除外。這些研究對改善攜帶突變基因女性的致癌風險助益較小。關於遺傳性非息肉病結腸癌(HNPCC):大約70%的結腸癌是由腺瘤性息肉演變而來。
  • DisGeNet:疾病相關的基因與突變位點資料庫
    DisGeNet是一個專門收錄人類疾病相關的基因與突變位點信息的資料庫,對應的文章發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連結如下https://academic.oup.com/nar/article/45/D1/D833/2290909網址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