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7日/生物谷BIOON/--90%的心臟驟停患者會因此而猝死,雖然通過植入心臟起搏器能夠防止心臟性猝死的發生,但是大部分病人在發作前都不清楚自己存在心臟驟停(cardiac arrest)的風險。因此如何更早、更準確地發現這些高危病人至關重要。
最近,研究人員在歐洲心臟病協會年會上公布,他們發現GNAS基因的多態性與室性心動過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和心臟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相關。這項研究包括兩個部分。在第一部分中,研究人員對1145名身上安裝了心臟起搏器的病人的基因多態性進行研究。他們著重檢測了病人體內GNB3、GNAQ和GNAS這三個基因上的7種不同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與室性心動過速的關聯。研究發現在GNAS基因上的兩個SNP顯著增加室性心動過速的風險。在研究的第二部分中,研究人員考察了1335名心臟性猝死者的基因多態性,試圖驗證與室性心動過速相關的GNAS基因上的SNP是否也與心臟性猝死相關。研究結果表明GNAS c.393C>T這一GNAS基因上的SNP,與心臟性猝死有明顯的相關性。
這項研究結果表明,GNAS基因的多態性可用於預測病人的室性心動過速和心臟性猝死的風險。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通過對GNAS基因的檢測能夠幫助更準確地發現有心臟性猝死風險的高危病人,給他們提前裝上心臟起搏器來挽救他們的生命。(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5-08/esoc-gaw082915.php)
在另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證實基因DBH上的兩種單位點突變---啟動子上的rs1611115和外顯子2上的rs1108580---能夠降低心臟病發作風險。而且,他們還發現單個突變的影響非常小,但是這兩種突變同時存在時,兩者之間發生相互作用,從而使得身體具備抵抗心臟病發作的能力。通過將這兩種導致DBH基因表達下降的點突變與三組病人臨床記錄數據進行比較,他們發現在在這三組病人當中,同時攜帶這兩種點突變的病人心臟病發作風險降低了2到5倍,而且大約20%的病人同時攜帶這兩種點突變。
這項研究的重要意義在於臨床醫生或許需要測試一下病人的DBH基因活性和去甲腎上腺素水平是否下降,從而確定病人是否受益於β受體阻滯劑藥物的治療。(Circulation Research, 2014, 115: 1017-1025, doi: 10.1161/CIRCRESAHA.116.304398)
而在此之前,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可導致心臟病擴張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的Titin基因突變。
DCM是遺傳性心臟衰竭的一個主要原因。在250個人當中預計就有1個人患有DCM。DCM會導致心肌變薄弱,常常導致心臟衰竭。之前已有研究表明,導致Titin基因編碼蛋白縮短或截斷的突變是DCM產生的最常見原因,大約四分之一的病例是由此引起的。但是該基因的截短突變是常見的:大約50個人當中就有1個有,它們大多數是有害的,從而很難開發一種有用的遺傳測試來區分導致DCM的突變。
研究人員測定了5267名志願者的Titin基因序列,包括健康志願者和DCM患者,並分析了心臟組織樣本中的Titin蛋白水平。研究結果表明,導致DCM的突變發生在基因序列的遠端。健康個體中的基因突變往往發生在基因中那些不包含在最終蛋白質的DNA片段中,從而使得表達出來的Titin蛋白依然保持功能性。而且,他們還首次提供了Titin基因突變的一個全面目錄,這些突變當中有一些與DCM有關,有一些是無害的。
這些結果讓科學家們對DCM的分子基礎有了詳細的了解,並可以利用這一信息來篩查DCM患者的親屬,以發現哪些人具有患上該疾病的高危風險,並幫助他們儘早地管理其病情,而且也有助於人們開發出新的治療方法來預防或治療Titin突變所引起的心臟疾病。(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January 14 2015, 7(270):270ra6, doi: 10.1126/scitranslmed.3010134)(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