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蛋白激酶G可清除細胞垃圾,幫助心臟病患者更快康復

2020-12-26 轉化醫學網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Yun

導言:細胞垃圾對人體有害,最近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酶可清除受損和錯誤摺疊的蛋白質,從而幫助患者從心臟病發作中康復更快。

細胞垃圾是指人從外界攝入食物、空氣和水之後,在新陳代謝過程中及生命活動進程中未被排除體外的、殘存並積滯在身體細胞內的各種廢物。

細胞裡的垃圾是很難從體內排出的,而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積越多,這在醫學上被稱為

「垃圾堆積學說」。有研究顯示:九成以上的人受到細胞垃圾的困擾

最近,在一項新研究中,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一篇題為「CHIP phosphorylation by protein kinase G enhances protein quality control and attenuates cardiac ischemic injury」的論文,該論文展示了一種酶如何清除受損和錯誤摺疊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積聚在心臟細胞中最終變得有毒),從而更好地幫助患者從心臟病發作中康復。

研究人員發現,心臟病發作後增加的酶蛋白激酶G會影響CHIP(與Hsc70相互作用的蛋白的羧基末端),將錯誤摺疊的受損蛋白轉移到蛋白酶體中。基於這一發現,研究人員表明:CHIP(通過蛋白激酶G修飾或通過基因改變模仿該修飾)具有增強清除受損蛋白的能力。隨後,他們解釋說,這可以防止心臟病發作後發展為心力衰竭

這項發現是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醫學助理教授Mark Ranek博士研究基因工程改造小鼠以預防心臟病發作時發現的。他注意到,心臟病小鼠CHIP蛋白水平遠低於正常水平,錯誤摺疊/損壞的蛋白在小鼠心臟中的積累量更大。這意味著CHIP是清除受損蛋白質的關鍵因素。

進一步支持這種聯繫的事實是:阻斷蛋白激酶G會削弱CHIP的功能,而打開蛋白激酶G對CHIP的功能具有保護性。

「由於CHIP很小且易於使用,我們認為可以將其基因突變形式發展為一種基因療法,不僅可以用於治療心臟病,而且還可以治療帕金森病或阿爾茨海默症導致錯誤摺疊蛋白質的積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心臟病學教授 David Kass說。

Kass和他的團隊已經申請了這項療法的專利

參考資料: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2-cellular-trash-hearts-recover-heart.html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8980-x

今日視頻內容推薦

國家惡性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南方分中心揭牌儀式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舉行!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新型雙CAR-T細胞療法,快速清除體內HIV病毒,持久保護
    Nature子刊:新型雙CAR-T細胞療法,快速清除體內HIV病毒,持久保護 2020-09-02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ture子刊:抗癌又抗衰,心臟病藥物大放異彩!
    衰老--人類亙古不變的話題,即便在眾多疾病侵襲的當今,也依然作為研究熱點而存在,在過去的十年中,科學家們發現衰老細胞在越來越多的疾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從關節炎到動脈粥樣硬化,甚至在癌症患者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Nature子刊:「抑癌好蛋白」的太極精神
    p21是一個在過去近二十年被認為指示腫瘤治療良好預後的「好」蛋白,甚至一度被當作是抑癌蛋白。然而,來自雅典大學、曼徹斯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卻在最近揭露出了它「陰暗」的一面,並把這一發現發表在了Nature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上。
  • Nature子刊:青光眼是可治癒的免疫疾病
    發病初期常不易被發覺,直到一半的視網膜神經節細胞丟失,患者才會意識到自己患病。目前,大多數治療集中在降低眼內壓上。然而,很多患者即使眼內壓恢復正常,疾病也會惡化。在小鼠實驗中,通訊作者之一、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眼科學副教授陳東風發現了同樣的效果。 他認為,「這種壓力變化一定會引發某種反應,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它必須是免疫反應。」
  • 1.5千萬名心臟病患者有望在幹細胞移植治療中康復
    支架沒有讓斑塊消除,也不能阻止斑塊繼續生長,只是把斑塊擠到旁邊了,長時間的放置會對血管內膜造成損傷,進而發炎、血小板聚集,就更容易長斑塊,讓支架部位更加堵塞,死亡風險更大,因此應對冠心病和其他心臟病問題,選擇支架治療並不是絕美的方案。【幹細胞治療心臟病康復案例】幹細胞移植是治療心臟病的常見治療方式,但是並不是適合所有的心臟病患者。
  • Cell 子刊重磅報導:清除這類衰老細胞,會縮短健康壽命
    目前的研究認為,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存在緊密的聯繫,是細胞衰老累積的結果。細胞衰老不同於細胞凋亡,細胞發生衰老後可長期存活,並出現一系列的細胞衰老表型改變。例如,衰老細胞在糖尿病和代謝功能障礙的患者的脂肪組織,骨關節炎的關節,動脈粥樣硬化的主動脈等中蓄積。 細胞衰老的主要表現為不可逆的細胞周期阻滯,以應對不斷增殖或 DNA 損傷。這種阻滯可能伴隨著細胞凋亡抵抗、蛋白質合成增加、糖酵解增加的代謝轉變、脂肪酸氧化減少、活性氧類生成增加以及與衰老相關的分泌表型 (SASP) 的形成。
  • 意念加AI算法「復原」每個手指,智能義肢登上Nature子刊封面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張倩、杜偉、李澤南使用「意念」控制機械,讓肢體缺失的殘疾人過上正常人的生活,這聽起來像是出現在電影中的場景。最近,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展示的新技術卻讓科幻變成了現實,他們的研究還登上了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的封面。近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全新的機械臂控制方法,它利用人工智慧為被截肢者提供前所未有的準確操縱能力。
  • 國科大博士生導師郎明林課題組在Nature子刊發表蛋白質糖基化與...
    在動物胚胎神經系統的發育過程中Notch蛋白對決定細胞未來命運發揮著重要作用,該蛋白也在成人大腦特別是海馬組織等高突觸可塑性區域表達。多種證據表明Notch1參與了神經元凋亡、軸突回縮、以及缺血性腦卒引起的神經退行性病變。葡萄糖基化是調控Notch受體S2切割,細胞表面展示、轉運,以及EGF重複序列穩定性的重要修飾。
  • Nature子刊重磅:騰訊 AI Lab 聯合研究成果 揭示男性脫髮的潛在...
    該項聯合研究成果於近日登上了國際頂級期刊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論文題為《人體類固醇II型5a還原酶與抗雄激素藥物非那雄胺的結構研究》,由南科大生物系魏志毅副教授課題組與匹茲堡大學張誠教授、新加坡 A*STAR 研究所範昊研究員、騰訊 AI Lab 黃俊洲博士帶領的研究小組合作完成。
  • Nature子刊 | 國際合作揭開陰陽1蛋白與乳腺癌生長及耐藥的關係
    Nature子刊 | 國際合作揭開陰陽1蛋白與乳腺癌生長及耐藥的關係
  • 「Nature子刊」癌症幹細胞致命弱點被發現!Mll1抑制劑可治療結直腸癌,效果優於化療
    從而提出Mll1抑制劑(即專門阻礙癌症幹細胞的療法)可治療癌症晚期患者,增加治癒率。結腸癌是西方國家第四大致命癌症,僅次於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這是因為腫瘤生長緩慢,發現時已是晚期,因此結腸癌晚期存活率僅為5%。
  • 【Nature子刊】新進展: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病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代謝...
    近期,有研究人員發現了帕金森氏病患者體內星形膠質細胞的特殊代謝變化。星形膠質細胞(Astroglia),是哺乳動物腦內分布最廣泛的一類細胞,也是膠質細胞中體積最大的一種。近日,有研究人員利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技術,研究了星形膠質細胞功能障礙與帕金森氏病(PD)病理的關係。
  • Nature Cancer | 轉錄因子c-Rel竟是一種新型免疫檢查點,通過誘導MDSC細胞分化,促進癌症發展
    然而,許多患者,特別是那些腫瘤浸潤性T淋巴細胞很少或沒有的患者,無法從這些治療策略中受益。實際上,除了T淋巴細胞,骨髓來源的抑制性細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在調控癌症免疫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具有顯著抑制免疫細胞應答的能力。
  • Nature子刊: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硒,竟是癌細胞毒藥,美科學家發現癌...
    為了防止活性氧(ROS)對自身造成損傷作用,癌細胞通過某些應激反應和激活抗氧化機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s)、硫氧還蛋白和過氧化氫酶等,以此清除細胞內積累過多的活性氧(ROS)。因此,腫瘤細胞的活性氧(ROS)清除系統的代謝酶是一個十分有治療潛力的藥物靶點。
  • Nature子刊:單個基因就可抑制腫瘤形成!
    (Pten)是一種腫瘤抑制子,其在20%至25%的癌症患者中都處於缺失狀態,近日來自梅奧診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當細胞在分裂成為兩個子代細胞的過程中,Pten可以通過維持染色體數目的完整來抵禦機體腫瘤的形成,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Cell Biology上。
  • 研發日報丨復宏漢霖「阿達木單抗」獲批上市
    數據顯示,之前已經使用過兩種或兩種以上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CML患者接受Iclusig治療,超過50%的患者在開始服用45 mg/天劑量的藥物後仍然活著,並且在治療5年後病情沒有惡化。【藥品審批】復宏漢霖「阿達木單抗」獲批上市7日,NMPA 最新批件顯示,復宏漢霖「阿達木單抗注射液」獲批上市,成為第四個國產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
  • Nature子刊: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
    Nature子刊: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反應和壽命 2020-09-21 0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騰訊AI Lab 聯合研究登上Nature子刊,獨創方法提升蛋白質結構預測...
    左邊部分為從頭摺疊得到的3D蛋白模型;右邊部分是該3D模型在給定的預測殘基對距離矩陣下的偏差。騰訊「雲深智藥」用AI持續助力藥物發現依託大數據挖掘與機器學習等先進技術優勢,騰訊正致力於推動AI與醫療產業的深度結合,助力社會整體醫療水平提升。
  • Science子刊:外泌體治療可顯著改善心臟恢復
    Science子刊:外泌體治療可顯著改善心臟恢復 2020-10-03 1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再論復陽:中科院恆河猴模型發現,康復後不會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復陽」現象有關——據報導,國內外多地出現患者出院後核酸檢測複查呈陽性的現象,這些患者在出院後不得不返回醫院繼續進行觀察。 Nature子刊:新冠患者恢復後,免疫力可持續至少 7 天 眾所周知,人體依靠體內一系列的免疫反應(非特異免疫和特異性免疫)來對抗病毒等病原體,其中特異性免疫反應有「特異、記憶和放大」三大特點,一些效應 T 細胞在患者恢復以後會存活下來,並進一步發展成功能性的成熟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