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抗癌又抗衰,心臟病藥物大放異彩!

2021-01-17 手機鳳凰網

衰老--人類亙古不變的話題,即便在眾多疾病侵襲的當今,也依然作為研究熱點而存在,在過去的十年中,科學家們發現衰老細胞在越來越多的疾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從關節炎到動脈粥樣硬化,甚至在癌症患者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我們已知的抗衰老藥物卻總會引起各種各樣的毒副反應。

近日,倫敦醫學科學研究所的細胞增殖研究小組發表在《Nature Metabolism》的文章中新發現了一種抗衰老藥物--強心苷類藥物,可選擇性殺死體內的衰老細胞,避免了常規的藥物毒副作用,突出了強心苷類藥物作為廣譜抗衰老藥物的潛力。

衰老是一種細胞應激反應,可導致細胞的生長停滯老化、受損甚至轉變為癌細胞,癌基因誘導的衰老表現為腫瘤抑制,但也可以通過分泌衰老細胞中的促炎因子而加速腫瘤的形成。今年發表在《cell》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在小鼠中評估了強心苷對腫瘤轉移的影響,在3周的哇巴因治療後,乳腺癌小鼠的總轉移負擔減少了80.7倍,足足比對照組少了98.8%!進一步表明強心苷顯著降低了腫瘤的轉移能力。

基於以上強心苷類藥物對腫瘤細胞影響的機制,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衰老細胞對哇巴因誘導的凋亡具有致敏作用,這一過程部分是通過誘導促凋亡的Bcl-2家族蛋白NOXA介導的。

強心苷類藥物(cardiac glycosides,CGs),是一類Na+/K+ ATP酶抑制藥,主要包括地高辛、洋地黃毒苷和哇巴因等,目前被廣泛應用於臨床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治療.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CGs除了具有離子泵功能外,還具有信號轉導功能,參與細胞的增殖、凋亡等過程。

進一步探索發現,強心苷還與抗癌藥物具有協同作用,殺死腫瘤細胞,並清除輻射後或老年小鼠體內積累的衰老細胞。不僅如此,哇巴因(強心苷類藥物之一)還能消除衰老前腫瘤細胞。

接下來,研究團隊給衰老小鼠注射了強心苷類藥物,持續了28天,並用年輕小鼠做參照,經過連續數月的觀察研究發現,接受注射的衰老小鼠的各項指標和年輕小鼠無明顯差異,且未表現出其他異常(藥物的毒副反應)。

實際上,清除衰老細胞實際上並不會像想像的那麼簡單。首先,細胞衰老對機體的作用並不全都是有害的,細胞衰老在抑制腫瘤形成、傷口癒合、胚胎發育、組織再生等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能夠在衰老過程中促進胰腺β細胞分泌胰島素,因此必須注意選擇清除衰老細胞的時間、位置、方式。其次,儘管現在已經報導了很多靶向衰老細胞的小分子藥物,但這些化合物脫靶效應普遍存在。第三,不同組織內的衰老細胞對於不同療法的敏感度不同,因此在藥物設計的時候不僅需要選擇靶向細胞的類型,還必須使藥物能夠在特定組織富集。

本研究結果表明,強心苷可選擇性清除體內的衰老細胞,且安全無害。還可通過多種機制起對抗腫瘤細胞的作用,是有效的抗癌藥物。考慮到強心苷類藥物作用於衰老細胞的廣泛性,利用這些細胞治療與年齡有關的疾病值得進一步探索。

儘管該類藥物表現出抗衰老及抗癌的廣闊前景,但由於不同強心藥的作用強度不同,快慢及維持時間卻大有差異,仍需注意合理用藥,需要嚴格掌握用藥劑量及時間,警惕強心藥物中毒,規避中毒誘因。

參考文獻

Cardiac glycosides are broad-spectrum senolytics, Nature Metabolism (2019).

https://nature.com/articles/s42255-019-0122-z

(轉化醫學網360zhyx.com)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非編碼RNA癌症藥物基因組圖譜新突破
    近日,匹茲堡大學藥物遺傳研究中心的楊達和張敏課題組借力於一種名為彈性網絡回歸(Elastic Net regression)的機器學習模型,從1,001個腫瘤細胞系的高通量長非編碼RNA表達譜(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與265種抗癌藥物敏感性數據中,挖掘出了27,341對lncRNA-藥物可預關聯(lncRNA-drug
  • 多篇突破性研究直擊抗癌藥物新發現
    【1】Nature:科學家闡明藥物來那度胺抵禦癌症的新型分子機制doi:10.1038/nature14610近日,來自美國和德國的科學家團隊通過研究揭開了癌症藥物抑制癌細胞增殖及幫助血液病症患者治療的新型分子機理
  • Nature子刊:開發靶向FZD/SMO抗癌藥物新思路!
    這項發現無疑為未來開發高通量兼容的篩選試驗提供了新型方案,同時也為部分癌症的治療藥物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未來,我們有望根據該機制操縱相應信號通路,特色定製個性化抗癌藥,為癌症的精準醫療提供更多助益。 參考文獻:1.Gunnar Schulte,et al.
  • Nature又上線2本新子刊!
    你的機會來了——2019年2月,Nature先後推出了兩本新子刊,分別是 Nature Food 和Nature Cancer。Nature雜誌的子刊達到了53本,其中20本為綜述期刊。2019年2月24日,Nature官網正式上線了一個新子刊:Nature Food。這是一本在線期刊,將於2020年1月正式啟動。
  • Nature子刊:太陽能電池效率或大幅提升!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19-0297-7現代太陽能電池板採用工作原理基本一樣:一個光子產生一個激子,激子轉化為電流。(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公眾號)推薦閱讀:Nature子刊:高效率有機太陽能電池獲進展【免費下載】5款科研學術必備軟體在看嗎👇
  • Nature子刊,今年首個IF就突破12分,明年或可衝18分
    來自WoS截圖今年是Nature Sustainability拿到的第1個IF,作為Nature子刊,首個IF就超12分,確實值得我們關注~期刊基本信息關於此刊的具體情況,大家可以看看:https://www.nature.com/natsustain/
  • 「Nature子刊」蛋白激酶G可清除細胞垃圾,幫助心臟病患者更快康復
    研究人員發現,心臟病發作後增加的酶蛋白激酶G會影響CHIP(與Hsc70相互作用的蛋白的羧基末端),將錯誤摺疊的受損蛋白轉移到蛋白酶體中。隨後,他們解釋說,這可以防止心臟病發作後發展為心力衰竭。這項發現是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醫學助理教授Mark Ranek博士研究基因工程改造小鼠以預防心臟病發作時發現的。他注意到,心臟病小鼠CHIP蛋白水平遠低於正常水平,錯誤摺疊/損壞的蛋白在小鼠心臟中的積累量更大。
  • 【Nature子刊】這種抗癌藥為何如此有效?原來是腸道微生物組帶來了...
    關鍵就在於它與傳統的雄激素剝奪療法不同,這種藥物是口服的。近期,有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前列腺癌患者的腸道微生物群會與這種口服藥物相互作用。醋酸阿比特龍可通過腸道細菌的代謝,以減少有害微生物,同時促進抗癌微生物的生長。
  • Nature子刊: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
    Nature子刊: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反應和壽命 2020-09-21 0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ture子刊:抗癌新突破!通過脹破溶酶體而撐死癌細胞!
    2020年4月5日訊 /生物谷BIOON /——納米顆粒表面覆蓋著帶正電和負電的配體混合物,聚集在癌細胞溶酶體的超配體中,破壞溶酶體膜的完整性,殺死細胞,但不涉及任何抗癌藥物。納米醫學在促進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潛力。
  • Nature子刊:外泌體仿生納米顆粒,有效殺傷腫瘤幹細胞,有望解決癌症...
    納米藥物具有增強滲透滯留效應(EPR)、可修飾性、智能響應性以及多種藥物共輸送等獨特的性質,在腫瘤精準協同治療、增強療效和降低毒副作用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納米材料常通過偶聯靶向分子實現抗腫瘤藥物靶向輸送,但不同腫瘤幹細胞表達不同的表面標誌物,如何將藥物高效運送到不同腫瘤幹細胞並發揮作用是目前腫瘤治療亟待解決的難題。
  • Nature子刊有多少、Nature系列期刊等級,一篇文章整明白!
    《Nature》子刊又雙叒叕增加了,現在共57本!系列期刊159本!!!《Nature》及這57本子刊的影響因子信息如下:可以看到,《Nature》子刊更專注於某一特定領域,並且大部分《Nature》子刊(即Nature research journals)的水平還是不錯的,影響因子都相對較高,也都是本領域權威期刊。
  • 《Nature》子刊:不含全氟化合物的疏油織物整理劑
    《Nature》子刊:不含全氟化合物的疏油織物整理劑 發表時間:2020/9/22
  • 周佳海/唐奕已合作發表2篇Nature、2篇子刊
    前言上海有機所/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周佳海研究員和UCLA的唐奕教授可謂是酶催化界的黃金拍檔,兩人合作的論文已有兩篇子刊,兩篇正刊。2016年,兩人合作的第一篇子刊發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DOI:10.1038/nchembio.2202);2018年,兩人合作,運用以抗性基因為導向的基因組挖掘技術成功發現了一種新型天然產物除草劑,發了一篇Nature(Doi: 10.1038/s41586-018-0319-4);2019年兩人再次合作,揭示了多功能周環酶LepI的催化分子機制,發了一篇Nature
  • Nature Med:諾華新研究應用PDX模型進行抗癌藥物高通量篩選
    2015年11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來自諾華生物醫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medicine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建立了大量PDX動物模型用於抗癌小分子化合物篩選,這項研究表明PDX模型在藥物的臨床前評估以及臨床效果預測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
  • 寶雞文理學院馮海濤博士在Nature子刊和JACS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
    其中,研究論文「Tuning molecular emission of organic emitters from fluorescence to phosphorescence through push-pull electronic effects」發表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SCI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12.18
  • Science子刊:靶向抑制PI3KC2α有望預防心臟病和中風
    2020年7月25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有可能用於預防心臟病發作的藥物,該藥物抑制II類磷酸肌醇-3激酶(PI3KC2α)。在人體細胞和動物模型中,這種藥物能阻止心臟病發作前的血流微小變化,並作用於血小板,阻止血小板引發的血凝塊在它導致死亡或造成損害之前形成。
  • Nature子刊:張如剛團隊發現ARID1A突變的卵巢癌治療新策略
    Nature子刊:張如剛團隊發現ARID1A突變的卵巢癌治療新策略 2021-01-12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ture子刊:「抑癌好蛋白」的太極精神
    然而,來自雅典大學、曼徹斯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卻在最近揭露出了它「陰暗」的一面,並把這一發現發表在了Nature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上。作為一種細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劑,p21一直被認為與大名鼎鼎的抑癌蛋白p53有著密切的功能聯繫。
  • 權威雜誌《Nature》子刊:這種男人用的藥竟能防癌
    2020年6月24日,一篇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論文,PDE-5抑制劑能降低男性大腸癌患者的死亡風險[1]。西地那非為什麼能減少大腸癌的死亡風險呢?這要從大腸癌患者的死亡原因說起:大腸癌殺傷力很大、殺傷範圍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