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非編碼RNA癌症藥物基因組圖譜新突破

2020-12-01 健康一線視頻網

近日,匹茲堡大學藥物遺傳研究中心的楊達和張敏課題組借力於一種名為彈性網絡回歸(Elastic Net regression)的機器學習模型,從1,001個腫瘤細胞系的高通量長非編碼RNA表達譜(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與265種抗癌藥物敏感性數據中,挖掘出了27,341對lncRNA-藥物可預關聯(lncRNA-drug predictive pairs)並繪製出了lncRNA癌症藥物基因組圖譜。

研究結果以「Systematic Identification of Non-coding pharmacogenomic landscape in cancer」為題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LncRNA是一類長度超過200個核苷酸的ncRNA,少部分lncRNA在腫瘤細胞生長、遷移及耐藥發生中的關鍵調控作用已被多次報導1-7,但人們對於大部分lncRNA在腫瘤細胞中的調控作用仍缺少系統的認識。近年來,許多研究致力於對上千腫瘤細胞系進行高通量測序與藥敏測試,促進了人們對腫瘤耐藥機制的認識。然而,這些研究也因局限於蛋白質編碼基因而難以完備地闡明耐藥的發生與調控8-12。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由彈性網絡回歸模型篩選出的lncRNA-藥物可預關聯,發現有一部分lncRNA與同種機制多種藥物的藥敏高度相關,而另一部分lncRNA則與不同機制多種藥物的耐藥有關。研究人員進一步實驗驗證了lncRNA EPIC1對BET 蛋白抑制劑在乳腺癌細胞中的耐藥調控,並通過轉錄組測序分析發現它對耐藥的調控與MYC通路的激活具有顯著相關性。BET抑制劑(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 motif Inhibitors)是最近發現的一類非常熱門的抗癌小分子藥物。目前在多個癌症的臨床實驗中效果都不錯。BET抑制劑的抗癌作用的主要機制之一是通過抑制癌基因MYC的表達。

在楊達組於今年4月發表於Cancer Cell上的文章中9,本論文的作者之一王澤華博士證實了EPIC1可直接結合MYC並激活MYC靶基因的轉錄。結合本文的發現,EPIC1很可能通過提高MYC的轉錄活性來拮抗BET抑制劑引起的MYC表達抑制從而導致耐藥性。此外,研究人員對與不同機制多種藥物的藥敏都高度相關的lncRNA也進行了進一步分析,他們推測這些lncRNA可能與藥物本身在細胞中的代謝有潛在關聯。

研發藥物的成本一直居高臨下,因此,人們一直以來都希望通過成本更低、耗時更短的細胞系藥敏篩選來建立預測模型,能夠在藥物進入臨床實驗前預測癌症病人對藥物的藥敏性。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對5,605個TCGA病人樣本與505個腫瘤細胞系進行相關性分析,發現lncRNA在兩者中的表達譜十分相似。因此,他們利用先前篩選出的lncRNA-藥物可預關聯,為每一個藥物建立了一個藥敏預測模型。這些基於lncRNA的模型不僅可以很好地預測細胞系中的藥敏數據,在這些病人樣本中亦具有很好的預測表現。

研究人員推測耐藥的病人可能具有較差的生存曲線,發現在接受他莫昔芬(tamoxifen)治療的卵巢癌、5-FU治療的胃癌及紫杉醇(paclitaxel)治療的子宮內膜癌患者中,被模型預測為耐藥的患者皆具有相對較差的預後,提示了lncRNA在藥敏預測中的巨大潛力。

以往測序技術的限制使得許多lncRNA的研究都採取「自下而上」的策略,即先通過大量實驗確定lncRNA的功能,再通過lncRNA的功能得出生物學假設它們有可能調控何種藥物敏感行。如今由於測序技術的日漸完善,研究人員們擁有了更多大型組學數據的支持,可以從藥物出發去尋找與藥物存在潛在調控關係的lncRNA,這將為日後基於lncRNA的精準治療和癌症機制研究提供重要依據。據悉,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匹茲堡大學藥學院的在讀博士生王越。

參考資料:1)Guttman, M. et al. Chromatin signature reveals over a thousand highly conserved large non-coding RNAs in mammals. Nature 458, 223-227, doi:10.1038/nature07672 (2009).

2)Schmitt, A. M. & Chang, H. Y. Long Noncoding RNAs in Cancer Pathways. Cancer Cell 29, 452-463, doi:10.1016/j.ccell.2016.03.010 (2016).

3)Wang, D. et al. LncRNA MALAT1 enhances oncogenic activities of EZH2 in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Oncotarget 6, 41045-41055, doi:10.18632/oncotarget.5728 (2015).

4) Marques Howarth, M. et al. Long noncoding RNA EWSAT1-mediated gene repression facilitates Ewing sarcoma oncogenesis. J Clin Invest 124, 5275-5290, doi:10.1172/JCI72124 (2014).

5) Agrelo, R. et al. SATB1 defines the developmental context for gene silencing by Xist in lymphoma and embryonic cells. Dev Cell 16, 507-516, doi:10.1016/j.devcel.2009.03.006 (2009).

6)Lee, S. et al. Noncoding RNA NORAD Regulates Genomic Stability by Sequestering PUMILIO Proteins. Cell 164, 69-80, doi:10.1016/j.cell.2015.12.017 (2016).

7)Ling, H. et al. CCAT2, a novel noncoding RNA mapping to 8q24, underlies metastatic progression and chromosomal instability in colon cancer. Genome Res 23, 1446-1461, doi:10.1101/gr.152942.112 (2013).

8) Barretina, J. et al. The Cancer Cell Line Encyclopedia enables predictive modelling of anticancer drug sensitivity. Nature 483, 603-607, doi:10.1038/nature11003 (2012).

9) Perou, C. M. et al. Molecular portraits of human breast tumours. Nature 406, 747-752, doi:10.1038/35021093 (2000).

10 )Cancer Genome Atlas, N. Comprehensive molecular portraits of human breast tumours. Nature 490, 61-70, doi:10.1038/nature11412 (2012).

11) Hancock, A. L. et al. A CTCF-binding silencer regulates the imprinted genes AWT1 and WT1-AS and exhibits sequential epigenetic defects during Wilms' tumourigenesis. Hum Mol Genet 16, 343-354, doi:10.1093/hmg/ddl478 (2007).

12)Jiang, P. et al. Genome-Scale Signatures of Gene Interaction from Compound Screens Predict Clinical Efficacy of Targeted Cancer Therapies. Cell Syst 6, 343-354 e345, doi:10.1016/j.cels.2018.01.009 (2018).

13) Wang, Z. et al. lncRNA Epigenetic Landscape Analysis Identifies EPIC1 as an Oncogenic lncRNA that Interacts with MYC and Promotes Cell-Cycle Progression in Cancer. Cancer Cell 33, 706-720 e709, doi:10.1016/j.ccell.2018.03.006 (2018).

相關焦點

  • ...Nature重磅發布迄今最全面的癌症全基因組圖譜,涉及38種癌症類型
    該研究項目不僅繪製了與癌症相關的突變圖譜,還追溯了這些突變在癌症患者體內的發生。例如,Francis Crick研究所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方法來揭示個體中腫瘤細胞攜帶的哪些突變發生於何時,包括鑑定那些在癌症顯現前幾年發生的突變。下面我們先系統了解一下發表在Nature的6篇文章。
  • Nature重磅發布迄今最全面的癌症全基因組圖譜,涉及38種...
    該研究項目不僅繪製了與癌症相關的突變圖譜,還追溯了這些突變在癌症患者體內的發生。例如,Francis Crick研究所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方法來揭示個體中腫瘤細胞攜帶的哪些突變發生於何時,包括鑑定那些在癌症顯現前幾年發生的突變。下面我們先系統了解一下發表在Nature的6篇文章。
  • Nature子刊:「跳躍基因」或助長癌症
    近日,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新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暗示了一種在腫瘤生長過程中被稱為「跳躍基因」的遺傳現象。這項研究發表在的Nature Genetics雜誌上。跳躍基因的進化歷史是目前許多研究的主題,普遍認為病毒感染在它們的起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這項研究為未來可能針對此類基因的癌症療法開闢了新的研究方向。
  • 【盤點】非編碼RNA與癌症關聯性研究進展
    PLOS ONE雜誌刊登的一項新研究結果揭示了一種新的微小RNA,能充當腫瘤抑制因子。當這一微小RNA被一種抗雌激素藥物激活時,其有助於抑制癌症進展。MicroRNAs(miRNA)是很短的RNA分子,起到調節基因表達的作用。Shuk-Mei Ho博士說:一個miRNA可以針對多個基因,但它們的表達往往被癌細胞劫持,破壞多種致癌或腫瘤抑制途徑。
  • Nature子刊報導中國乳腺癌基因組圖譜
    分子分型和基於病理的疾病分類是乳腺癌治療策略選擇的基礎,基因組檢查也已經揭示了乳腺癌的多個潛在的可治療的靶點。基於這些進展,多種靶向治療乳腺癌的藥物也已經被批准。 2020 年 11 月 10 日,復旦大學上海癌症中心邵志敏、胡欣聯合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CHGC)黃薇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enomic
  • Nature子刊報導中國乳腺癌基因組圖譜
    分子分型和基於病理的疾病分類是乳腺癌治療策略選擇的基礎,基因組檢查也已經揭示了乳腺癌的多個潛在的可治療的靶點。基於這些進展,多種靶向治療乳腺癌的藥物也已經被批准。 2020 年 11 月 10 日,復旦大學上海癌症中心邵志敏、胡欣聯合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CHGC)黃薇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enomic
  • Nature非編碼RNA重要論文被撤,涉多名華人科學家
    》對2014年發表題為《miR-34a blocks osteoporosis and bone metastasis by inhibiting osteoclastogenesis and Tgif2》的論文做出撤稿的決定,該篇論文當時揭示了miR-34a作為關鍵的破骨細胞抑制劑和潛在的治療策略,可賦予骨骼保護和改善癌症的骨轉移。
  • Nature:鑑定出宮頸癌的新的基因組特徵
    2017年1月2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癌症基因組圖譜研究網絡(The Cancer Genome Atlas Research Network, TCGA)的研究人員鑑定出宮頸癌的新的基因組特徵和分子特徵。這將有助於對這種疾病進行分型,並且可能有助開發出最適合每名宮頸癌病人的靶向療法。
  • Nature子刊:「跳躍基因」助長癌症
    「跳躍基因」(jumping genes)又被稱為轉座因子,它是一種可以改變其在基因組中位置的DNA序列。跳躍基因可能會產生突變,亦或是逆轉突變,細胞的遺傳特性和基因組大小會因此而改變。而DNA如果發生變異則可能會促進癌症的發展。
  • 新技術「解密」非編碼RNA
    作者| 韓揚眉增強子—啟動子RNA連結圖 薛願超供圖人類基因組計劃研究表明,人類基因組中只有不到2%的蛋白質編碼序列,而剩餘98%為非編碼核酸序列。這些非編碼序列可能有功能,也可能僅僅是副產物,曾被稱為「垃圾DNA」或者「暗物質」。
  • ...性癌症染色質可接近性圖譜揭示DNA-蛋白結合與癌症發生存在著關聯
    2018年10月27日/生物谷BIOON/---癌症是世界範圍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儘管2%的編碼蛋白的人類基因組已被廣泛研究,但是關於癌症中的非編碼基因組(佔人類基因組的98%)和基因調控,仍然有很多是未知的。
  • 晚期癌症的基因組藍圖特徵!
    儘管近些年來科學家們在癌症療法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癌症轉移、療法耐受性等依然是引發全球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這篇綜述文章中,研究人員繪製出了晚期癌症和治療後腫瘤的全面分子圖譜,同時還將全基因組和轉錄組分析與癌症患者的臨床預後進行了結合分析。
  • 2020年10分+純生信文章帶你領略Nature子刊之驅動突變文章套路
    小夥伴們大家好,今天帶給大家一篇高大上的純生信文章,2020年2月發表在Nature子刊上,影響因子12.121,題目為「Pathway and network analysis of more than 2500 whole cancer genomes」。
  • 4篇Nature齊發!揭開人類基因組變異研究新時代
    為了對這一數據的更好的進行補充和應用以及規範化數據分析,Nature上同時刊發4篇文章,從多種角度對gnomAD資料庫進行豐富和應用,同時在Nature的子刊Nature Medicine上發表了1篇文章,Nature Communications
  • 美癌症基因組圖譜計劃完成
    原標題:美癌症基因組圖譜計劃完成   未來或從基因組測序向功能分析轉移 作為在2006年開始的一個斥資1億美元的試點項目,癌症基因組圖譜(TCGA)如今是國際癌症基因組聯盟中最大的組成部分,該聯盟由來自16個國家的科學家組成,已經發現了近1000萬個與癌症相關的基因突變。   現在的問題是下一步該怎麼做。一些研究人員希望能夠繼續專注於測序;其他人則希望擴充他們的工作,從而探索已經被查明的基因突變如何對癌症的形成與發展產生影響。
  • Nature:發現一種非編碼RNA具有重要功能
    來自哈佛-麻省的白頭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生物學系,Koch高級癌症研究中心等處的研究者發現了一類大型的非編碼RNA,這些RNA的特性揭示來哺乳動物基因組的又一重大發現。該研究成果發表在2月1日的Nature在線版上。
  • 非編碼RNA之lncRNA最新研究進展(第3期)
    這種新技術將來自公開可獲得的藥理學資料庫的信息與前沿的CRISPR技術相結合,篩選影響治療反應的編碼基因和非編碼基因。總而言之,這種全基因組篩查平臺可用於鑑定和確定與許多健康情況相關的lncRNA的功能。
  • Nature:非編碼RNA阻斷DNA甲基化
    來自被研究很透徹的甲基化敏感基因CEBPA的一個非編碼RNA與DNA甲基轉移酶DNMT1相互作用,阻止在CEBPA位點上的甲基化,從而幫助CEBPA表達。DNMT1 和 RNAs之間的功能聯繫似乎發生在無數基因位點上。這些發現支持認為非編碼RNA通過與DNMT1相互作用來參與基因組甲基化模式的調控的假說,同時也為異常DNA甲基化的點特異性改變提出了一個潛在治療策略。
  • 人類原發性癌症染色質可接近性圖譜揭示DNA-蛋白...
    2018年10月27日/生物谷BIOON/---癌症是世界範圍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儘管2%的編碼蛋白的人類基因組已被廣泛研究,但是關於癌症中的非編碼基因組(佔人類基因組的98%)和基因調控,仍然有很多是未知的。
  • Science:人類迎來目前最為全面的癌症染色質可及性圖譜
    landscape of primary human cancers) 癌症基因組圖譜(TCGA)組織致力於加快腫瘤分子機制的研究,該組織在全球範圍內收集了大量與人類腫瘤組織相關的 DNA 突變,DNA 甲基化,組蛋白修飾、非編碼 RNA 調控等分子生物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