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癌症幹細胞致命弱點被發現!Mll1抑制劑可治療結直腸癌,效果優於化療

2020-12-22 轉化醫學網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Yun

導言:最近有項新研究發現小鼠缺乏Mll1基因後,無法誘導出任何腫瘤。從而提出Mll1抑制劑(即專門阻礙癌症幹細胞的療法)可治療癌症晚期患者,增加治癒率。

結腸癌是西方國家第四大致命癌症,僅次於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這是因為腫瘤生長緩慢,發現時已是晚期,因此結腸癌晚期存活率僅為5%。

自從在德國引進結腸鏡,可以進行癌症早期檢測後,癌症晚期患者每年診斷次數有所減少,因為檢測後可立即將其清除。所以,結腸癌的死亡率下降了:女性下降了26%,男性下降了21%。最近有項新研究發現小鼠缺乏Mll1基因後,無法誘導出任何腫瘤。

這項新的研究由Walter Birchmeier教授領導的研究人員進行,並於12月21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題為「The epigenetic regulator Mll1 is required for Wnt-driven intestinal tumorigenesis and cancer stemness 」。

文章發表截圖 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Johanna Grinat博士說:「目前,癌症的治療方法非常有限,即使化療成功,癌症仍會復發。而復發性癌症要比原始腫瘤更具侵略性。復發性癌症被認為是由癌症幹細胞引起的。因此,我們認真研究了癌症幹細胞。」

含有大量Mll1的結腸癌患者預後更差

由Walter Birchmeier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鑑定了Mll1,該蛋白可調節小鼠和人結腸癌細胞中的幹細胞基因。Mll1是一種位於DNA上的酶,可以「表觀」地控制某些基因的表達

在小鼠試驗中,研究人員能夠通過Mll1基因觸發腸腫瘤的形成。但是,如果小鼠缺乏Mll1基因,則無法誘導出任何腫瘤。這個結論對人類也適用:富含癌症幹細胞的人類結腸癌細胞培養物喪失了某些幹細胞特性後,並且在Mll1被阻斷時表現出的攻擊性較弱。

巴塞隆納Eduard Batlle教授和生物信息學家一起使用的臨床數據表明:含有大量Mll1蛋白質的結腸癌患者的預後要比那些含有少量Mll1的腫瘤患者的預後更差。

Grinat解釋說:「Mll1控制某些基因的表達主要是在癌細胞幹細胞中完成的,其中Wnt信號通路被強烈激活。這意味著,通過使其失活,我們可以特異性地治療癌症幹細胞。」

Wnt信號通路調節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分裂。如果發生突變,觸發更活躍的Wnt信號級聯反應,則受影響的幹細胞將比健康幹細胞更具抵抗力。然後它們不受控制地繁殖並形成腫瘤。

研究發現了一種分子開關——Mll1,該開關主要控制結腸癌中癌症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分裂。

更有效的癌症療法——Mll1抑制劑

在小鼠試驗中,總是有足夠的癌症幹細胞用於實驗,科學家可以對小鼠「敲除」一個基因來進行癌症治療。雖然這種方法對人類不可操作,但是Mll1可以用化學藥物進行封閉,例如Mll1抑制劑Ml-2和MM-401。它們可以與Mll1複合物結合,從而使其失活。

當然,腸道中的健康幹細胞在此過程中不會被阻斷。

伯希邁爾說:「我們能夠使用另一種系統,在小鼠唾液腺癌細胞中發現Mll1僅影響癌細胞,不影響健康幹細胞, 這為治療其他類型的癌症提供了希望。因為動物模型表明,頭頸部腫瘤具有相同結構。根據小鼠研究,杜塞道夫大學醫院目前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以評估Mll1抑制劑在治療頭頸部腫瘤中的應用。」

如果成功的話,將來可以使用化學療法和Mll1抑制劑(即專門阻礙癌症幹細胞的療法)治療癌症患者,增加治療成功機率!

參考資料: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2-achilles-heel-cancer-stem-cells.html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20222-z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癌症幹細胞致命弱點被發現!Mll1抑制劑可治療結直...
    從而提出Mll1抑制劑(即專門阻礙癌症幹細胞的療法)可治療癌症晚期患者,增加治癒率。  結腸癌是西方國家第四大致命癌症,僅次於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這是因為腫瘤生長緩慢,發現時已是晚期,因此結腸癌晚期存活率僅為5%。  自從在德國引進結腸鏡,可以進行癌症早期檢測後,癌症晚期患者每年診斷次數有所減少,因為檢測後可立即將其清除。
  • 治療KRAS陽性結直腸癌,PLK1抑制劑臨床結果積極
    儘管目前對結直腸癌的治療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大多數的患者最終還是會死於該疾病。大約50%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攜帶KRAS基因突變,且沒有針對性的療法出現。現有的二線治療方法在延長生存期和提高緩解率方面的效果也非常有限,患者對有效治療方案的需求仍然很高。
  • Nat Commun:新型WNT抑制劑有望清除癌症幹細胞用於結直腸癌治療
    2016年8月29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包括日本國家癌症中心在內的多家科研機構聯合發表文章,宣布開發出一種叫做NCB-0846的小分子Wnt抑制劑。Wnt信號途徑是癌症幹細胞發育的一條關鍵途徑,這種抑制劑的出現或為藥物難治性結直腸癌病人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 結直腸癌,靶向、免疫治療比化療「高大上」嗎?合理應用是關鍵!
    細胞內部基因的變化是觸發細胞癌變的根本原因,針對基因的一些治療,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就要精準一些,顯得「高大上」,是不是比化療要好一些呢? 結直腸癌主要有5種治療手段,手術、放療、化療是其傳統的「三駕馬車」,手術和放療是局部治療方式,放療多應用於中低位直腸癌。
  • 2020結直腸癌免疫療法大盤點
    近年來,免疫療法在腫瘤領域突飛猛進的發展為結直腸癌的治療打開了新思路,結直腸癌的免疫治療也成為研究熱點。 前期研究發現,結直腸癌基因分型對免疫治療效果有很大影響,大腸癌免疫治療主要獲益人群是基因錯配修復(dMMR)或微衛星高度不穩定型(MSI-H)的患者,而這部分患者只佔結直腸癌整體人群的5%左右。因此,結直腸癌的免疫治療仍需更多探索和突破,來使更多患者受益。
  • 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 PD-1/CTLA-4免疫組合療法優於化療
    日前,百時美施貴寶(BMS)宣布,PD-1抑制劑Opdivo(nivolumab)與CTLA-4抑制劑Yervoy(ipilimumab)聯用,在治療腫瘤PD-L1表達≥1%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NSCLC)的3期臨床試驗(CheckMate 227)中,達到了試驗1a部分共同主要終點。
  • 結直腸癌患者必讀,接受靶向治療前需要檢測這些靶點
    按國家癌症中心發布最新數據顯示,在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中,結直腸癌是我國第四大腫瘤,死亡率佔據癌症死亡的前五位[1]。由於結直腸癌的早期診斷率並不高,大多數患者診斷時往往已經發生癌細胞轉移,多為晚期,預後不佳。傳統同病同治的治療手段忽略了患者個體間的差異,治療效果並不盡如人意。
  • 「JCO」新進展!三聯療法可顯著改善轉移性結直腸癌的預後
    經過大量研究證實,BRAF-V600E基因突變與癌症的診斷、治療和判斷預後都有重要聯繫。其中,大約10%的轉移性結直腸癌存在這種突變,具有這種突變的腫瘤難以對治療產生反應,從而導致患者的預後不良。這項研究由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Scott Kopetz博士領導,並於12月23日發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這項發現有望改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標準,包括那些具有BRAF-V600E基因突變的轉移性結直腸癌。
  • Nature子刊:張如剛團隊發現ARID1A突變的卵巢癌治療新策略
    Nature子刊:張如剛團隊發現ARID1A突變的卵巢癌治療新策略 2021-01-12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FDA批准Pembrolizumab用於MSI-H/dMMR 結直腸癌一線治療!
    Pembrolizumab(Keytruda,派姆單抗,K藥,帕博利珠單抗)是一種結合併阻斷位於淋巴細胞上的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PD-1)的治療性抗體。該受體通常負責防止免疫系統攻擊身體自身的組織; 它是一個免疫檢查點。許多癌症使蛋白質與PD-1結合,從而阻斷了自身免疫系統殺死癌症的途徑。
  • 免疫治療面面觀之結直腸癌
    1   轉移性結直腸癌的化療和靶向治療1化療化療是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的標準治療方案之一,常用化療方案是以5-FU、奧沙利鉑或伊立替康為基礎的雙藥或三藥方案。單純化療的一線治療方案的中位OS16.7-22.6個月,三藥優於雙藥,但毒性難耐受,化療OS難以再突破。
  • Cell Death & Differ:科學家發現肺癌幹細胞代謝弱點 找到潛在靶向...
    2018年4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過程中,癌細胞產生治療抵抗是到目前為止都無法解決的臨床難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癌症幹細胞是具有形成腫瘤並進行無限制自我更新能力的一群特殊細胞,傳統治療方法常常無法完全殺滅癌症幹細胞,這也是導致治療後復發和轉移的關鍵原因。
  • 2019年結直腸癌治療進展盤點
    有意思的是,在挪威TaTME研究中術前新輔助治療的比例顯著低於常規TME隊列(21%∶45%~70%),而12例腫瘤復發的患者中,僅1例接受了新輔助治療,文章認為新輔助治療可防止腫瘤細胞種植,從而降低復發風險。 總之,挪威的這項研究認為,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大腸外科醫生,也都開展過TaTME手術,但結果均不成功。
  • Cell|結直腸癌細胞如何躲避化療?
    在癌症背景下,DTPs代表了腫瘤在「藥物假日(drug holiday)」後,會恢復生長和增殖但仍對化療敏感的可逆狀態。先前的一項開創性研究確定了癌細胞系中的DTPs,並證明通過使用胰島素生長因子1受體(IGF-1R)抑制劑或染色質修飾劑治療,可以在體外選擇性地清除這種藥物耐受亞群。
  • 權威雜誌《Nature》子刊:這種男人用的藥竟能防癌
    說起「偉哥」(商品名:西地那非,俗稱「偉哥」),男人女人們都會露出意味深長的微笑——不過等等,這種藥的藥效除了廣為人知的雄風和心血管作用西地那非是一種PDE-5抑制劑。2020年6月24日,一篇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論文,PDE-5抑制劑能降低男性大腸癌患者的死亡風險[1]。西地那非為什麼能減少大腸癌的死亡風險呢?
  • 《科學》子刊:詳解阿司匹林殺死乳腺癌幹細胞的機制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高度致瘤性癌症幹細胞(cancer stem cell, CSC)的數量與癌症的進展和侵襲性成正比。CSC最初被認為是腫瘤發生的起始因子,但是後來在腫瘤內發現其在腫瘤發生的各個主要方面---包括腫瘤血管生成、轉移、耐藥性和復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CSC的藥物和化療耐藥性增強的特點是由於它們較高地表達藥物外排泵。
  • 《細胞》子刊重磅:癌症免疫治療的未來,這裡有十個問題
    今日《細胞》子刊《免疫》雜誌刊登了一篇深度好文[1],依據基礎科研到臨床研究的順序提出了癌症免疫治療面臨的十個待解決的問題,這裡介紹給大家,權且作為提前的過年大餐。 留好胃口,馬上開始。
  • Science子刊:詳解阿司匹林殺死乳腺癌幹細胞的機制,有望用於乳腺癌...
    相反,據報導,增加SMAR1的表達可以在體外和體內抑制腫瘤進展,如在結直腸癌中抑制Wnt/β-catenin信號通路就可做到這一點。此前已知SMAR1在染色質重塑、組織特異性基因調控和組織特異性代謝中發揮作用,它已被證實可誘導腫瘤消退,SMAR1的表達減少常與各種癌症的不良預後相關。這種蛋白不僅是降低腫瘤增殖和轉移的因子,也是p53介導的細胞凋亡的誘導劑。它作為細胞周期蛋白D1、Slug和Wnt/β-catenin通路的抑制劑,發揮它的抗腫瘤作用。
  • 結直腸癌最新療法,你必須知道的!
    結直腸癌的微衛星狀態 結腸癌與直腸癌合併稱為「結直腸癌」 (colorectal cancer,CRC),CRC是佔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首位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據統計,我國85%以上的CRC發現已屬晚期。
  • 「最難靶點」有望被攻克!好醫友專家解讀 KRAS G12C 肺癌靶向治療
    第 1 / 1b 期和 2 期的結果顯示:Adagrasib 作為單藥療法治療接受過化療和一種 PD-1/PD-L1 免疫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達到了 45% 的客觀緩解率(ORR)和 96% 的疾病控制率(DCR)!此外,該藥在非小細胞肺癌、結直腸癌和其他實體瘤(如胰腺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中,也有良好的臨床療效且副作用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