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患者必讀,接受靶向治療前需要檢測這些靶點

2020-12-05 癌度船長

結直腸癌與腫瘤靶向治療概述

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目前全球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按國家癌症中心發布最新數據顯示,在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中,結直腸癌是我國第四大腫瘤,死亡率佔據癌症死亡的前五位[1]。

由於結直腸癌的早期診斷率並不高,大多數患者診斷時往往已經發生癌細胞轉移,多為晚期,預後不佳。傳統同病同治的治療手段忽略了患者個體間的差異,治療效果並不盡如人意。隨著對腫瘤認識的深入,尤其是近年來對腫瘤相關分子生物標誌物的研究深入以及應用的越來越廣泛,使得結直腸癌的治療從循證醫學邁向了精準醫學,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獲益程度。

目前臨床上精準治療主要是根據腫瘤相關分子生物標誌物的檢測結果來選擇相應的靶向藥物治療方案,從而提高治療方案的針對性,最大程度的延長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子靶向藥物治療已經成為結直腸癌個體化治療和綜合治療的一線方案,為結直腸癌患者帶來更高的生存獲益。目前針對結直腸癌靶向治療的藥物主要為抗EGFR單抗(西妥昔單抗和帕尼單抗)。多項研究證明,抗EGFR單抗靶向藥物的療效與RAS和BRAF基因類型密切相關。具體這些藥物的療效與不同基因突變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小編為您一一道來。

KRAS、NRAS和BRAF基因型與靶向藥物療效的相關性

No.1

RAS與BRAF基因的概述

RAS與BRAF基因均為原癌基因,且其基因型分為野生型和突變型。同時,KRAS和NRAS是RAS原癌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員,可以作為驅動基因,對腫瘤的發生、發展及預後均具有重要影響。在正常人體中RAS與BRAF基因通過Ras-Raf-Mapk信號通路來調控細胞的生長、分化和凋亡。當RAS與BRAF基因在內外誘因存在的情況下發生突變時,將持續活化該信號通路,從而使得細胞過度增殖,血管形成,最後導致結直腸癌腫瘤的發生與發展。

RAS家族HRAS、NRAS及KRAS三個致癌基因均屬於RAS GTPase家族。KRAS與NRAS基因突變後導致結合GTP水平上升,導致Ras-Raf-Mapk的持續激活。在結直腸癌中,KRAS和NRAS基因常出現上述外顯子基因中密碼子的突變,並且這些突變具有互斥性,這一點也提示RAS蛋白功能之間的冗餘性。而RAS家族的另一個成員HRAS,其突變在結直腸癌病例中不常發生。

經過眾多結腸癌研究基因組學的不斷的深入探索和臨床研究中精準醫學的發展,發現晚期結直腸癌治療中,RAS突變型患者對西妥昔單抗治療效果較差。而對於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來說, KRAS基因突變是一種預測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治療的明確的生物標誌物。對於存在KRAS基因外顯子2突變的結直腸癌患者對抗EGFR治療無明顯響應,若上述治療方案與包含奧沙利鉑在內的化療方案聯合使用時療效更差。

在一項於中國結直腸癌患者群體裡開展的名為TAILOR的III期臨床試驗[2-3]中,西妥昔單抗加奧沙利鉑,氟尿嘧啶和亞葉酸(FOLFOX-4)方案較FOLFOX-4方案單獨作為RAS野生型結直腸癌一線治療時,西妥昔單抗聯合化療方案具有更長的生存優勢。一項西妥昔單抗加FOLFOX方案較FOLFOX方案作為術後輔助治療III期結直腸癌隨機臨床試驗[4] ,結果表明:在FOLFOX化療方案加西妥昔單抗後,存在KRAS突變和BRAFV600E的結腸癌患者的預後較差,術後復發率更高。

可見,BRAF V600E基因的突變也是結直腸患者預後不良的因素之一,但臨床上單一使用BRAF抑制劑維羅非尼療效並不好。BRAFV600E突變這麼厲害,他到底是何方神聖呢?BRAFV600E突變是RAS家族突變外,結直腸癌細胞又一典型性突變。此外也有研究報導[5-6]轉移性結直腸癌BRAFV600E突變患者對帕尼單抗或西妥昔單抗單一療法並沒有獲得應有治療效果。

No.2

KRAS、NRAS與BRAF基因型與靶向藥物療效密切相關

靶向藥物的治療效果與RAS和BRAF基因的狀態密切相關。RAS與BRAF基因突變都會導致抗EGFR靶向藥物不起效果或者療效不佳。我們來看看結直腸癌患者中KRAS突變數據:研究表示,在結直腸癌患者中約30%~55%患者存在KRAS基因的突變,而約1%~6%患者為NRAS基因突變。研究表明,RAS野生型結直腸癌患者能夠從抗EGFR治療中獲益。美國國家癌症綜合治療聯盟(NCCN)已明確提出KRAS與NRAS基因的雙重野生型患者可使用EGFR抑制劑聯合化療。

2019年結直腸癌NCCN治療指南的更新中,增加了基於檢測生物標記物的的治療方法,除RAS外,還包括了BRAF+MEK、MSI-H/dMMR和NTRK融合靶點。BRAF基因在結直腸癌的突變率為8%~14%。NCCN指南更新中納入了針對BRAFV600E突變的結直腸癌患者進行聯合治療作為二線治療選擇,包括達拉非尼(BRAF抑制劑)+曲美替尼(MEK抑制劑)+西妥昔單抗或帕尼單抗(EGFR抗體),或康奈非尼(BRAF抑制劑)+考比替尼(MEK抑制劑)+西妥昔單抗或帕尼單抗。

KRAS、NRAS與BRAF基因突變檢測的臨床意義

既然RAS和BRAF基因檢測這麼重要,它的臨床意義也是理所應當的十分重大了。具體如下:

1)臨床上通過聯合檢測KRAS、NRAS與BRAF基因有無突變情況,可以篩選出抗EGFR靶向藥物治療有效果的結直腸癌患者。而RAS(KRAS、NRAS)和BRAF野生型基因的患者推薦使用抗EGFR的靶向藥物治療。真正實現腫瘤病人的個體化治療,以期達到延長患者生存期的目的。

2)根據RAS和BRAF基因有無突變可以判斷患者的預後。

結直腸癌的靶向治療已取得一定成果,通過臨床檢測可以篩選出相應的結直腸癌患者,實現患者的個性化治療。後續仍應深入探索參與結直腸癌發生、發展的信號通路及其基因改變,從而進一步優化靶向治療策略,使更多的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獲益。

——————

參考文獻

[1]Zheng, R. S., et al. "Report of cancer epidemiology in China, 2015." Zhonghuazhongliu za zhi [Chinese journal of oncology] 41.1 (2019): 19-28.

[2] FA Sinicrope et al.Association of DNA Mismatch Repair and Mutations in BRAF and KRAS With Survival After Recurrence in Stage III Colon Cancers :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2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JAMA Oncol 3 (4), 472-480. 2017.

[3] Qin, S., et al. "LBA-05 First-line FOLFOX-4±cetuximab in patients with RAS wild-type (wt)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mCRC): the open-label, randomized phase 3 TAILOR trial." Annals of Oncology 27 (2016): ii141.

[4] Bokemeyer, C., et al. "Efficacy according to biomarker status of cetuximab plus FOLFOX-4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the OPUS study." Annals of oncology 22.7 (2011): 1535-1546.

[5] Maughan, Timothy S., et al. "Addition of cetuximab to oxaliplatin-based first-line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results of the randomised phase 3 MRC COIN trial." The Lancet 377.9783 (2011): 2103-2114

[6] Pietrantonio, Filippo, et al. "Predictive role of BRAF mu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receiving cetuximab and panitumumab: a meta-analysis."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51.5 (2015): 587-594.

相關焦點

  • 最新直腸癌靶向治療基因突變檢測在華上市
    原標題:最新直腸癌靶向治療基因突變檢測在華上市  新華網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齊中熙)羅氏診斷產品(上海)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其KRAS基因突變檢測已獲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上市,通過對KRAS基因突變狀態的識別,幫助醫生選擇適合患者基因特質的治療方案,為轉移性結直腸癌的靶向治療提供依據,推進個體化醫療。
  • 惡性腫瘤患者在接受靶向和免疫治療前,需要做怎樣的基因檢測?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楊帆教授近日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改變了惡性腫瘤的治療面貌,使得在傳統治療時代像黑色素瘤這類治療效果非常差的腫瘤,在患者的生存和預後上揭開了完全不同的篇章。但是,患者在接受靶向和免疫治療前需要分子診斷和基因檢測,以幫助患者篩選出藥物作用的靶點,達到最好療效。
  • 【一網打盡】所有治療結直腸癌(CRC)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一覽
    貝伐單抗、阿柏西普、瑞格菲尼和近來獲批的雷莫蘆單抗在不同線治療結直腸癌時PFS和OS都有顯著的延長。自從貝伐單抗獲批結直腸癌適應症之後,很多個抗血管生成藥物都進入了臨床前或臨床試驗。這篇文章綜述了幾乎所有的新型的靶向抑制VEGF和它的受體的藥物的臨床研究結果,主要介紹正在進行的幾個臨床試驗。
  • 2019年結直腸癌治療進展盤點
    這對於那些需要通過顯著腫瘤退縮來改變手術方式或者達到cCR後採取W&W策略的低位/極低位直腸癌患者來說無疑是極其重要的。一線使用三藥FOLFOXIRI+靶向進展後的治療選擇是多樣化的,對於應答者,要合理布局「誘導」與「維持」,為強烈方案「再引入」創造條件;經一線最強烈治療仍然進展的患者為快速進展群體,預後極差,應該進入新藥臨床試驗或停止治療,轉而保證生活質量。事實上,這些患者在如此強烈的方案治療下也無法控制疾病,如在一線接受傳統的兩藥+靶向治療,只會加速疾病的進展,或者說,會有更多的患者進展。
  • 2020結直腸癌免疫療法大盤點
    歲及以上的成人和兒童患者,其中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dMMR)的mCRC患者,這些患者在氟尿嘧啶、奧沙利鉑和伊立替康治療後進展。 ATOMIC研究則對免疫治療用於結腸癌的輔助治療進行探索,該研究對接受過手術與1個周期mFOLFOX6化療後的Ⅲ期結腸癌患者進行了微衛星狀態的檢測,並將其中的錯配修復功能缺陷(dMMR)患者分為兩組,分別接受後續的標準化療或標準化療基礎上加用阿替利珠單抗。該研究尚在進行中,結果值得期待。
  • 結直腸癌,靶向、免疫治療比化療「高大上」嗎?合理應用是關鍵!
    細胞內部基因的變化是觸發細胞癌變的根本原因,針對基因的一些治療,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就要精準一些,顯得「高大上」,是不是比化療要好一些呢? 結直腸癌主要有5種治療手段,手術、放療、化療是其傳統的「三駕馬車」,手術和放療是局部治療方式,放療多應用於中低位直腸癌。
  • 淺談結直腸癌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
    在我國常見惡性腫瘤死亡中,結直腸癌患者在男性佔第四位,女性佔第三位。發病多在60-70歲,且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結直腸癌早期診斷不明確,癌細胞轉移率高,預後效果差,導致大多數患者發現時多為晚期。腸道作為人體「最勞累的器官」,可謂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80%的消化和吸收在腸道內完成,90%的毒素靠腸道排出,夜以繼日的幹著最髒最累的活,卻被人誤以為能堅強地處理各種酸甜苦辣。
  • 你知道嗎,結直腸癌需要檢測哪些基因?
    基於CRYSTAL研究,KRAS基因成為了結直腸癌患者抗EGFR靶向治療前必須檢測的首個分子標記物,自此開啟了結直腸癌基於分子亞型靶向治療的裡程碑,隨後BRAF、MSI/MMR、PIK3CA等基因豐富了結腸癌的基因檢測。
  • 免疫治療面面觀之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也稱為大腸癌或者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1995年之前,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遠低於西方發達國家,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改變,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逐年攀升,已趕上西方發達國家。
  • 衛健委:抗腫瘤靶向藥物突出基因靶點檢測,需用合規伴隨診斷
    原則上,在病理確診結果出具前,醫師不得開具抗腫瘤藥物進行治療;2.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診療規範、臨床診療指南、臨床路徑或藥品說明書規定需進行基因靶點檢測的靶向藥物,使用前需經靶點基因檢測,確認患者適用後方可開具;3.測所用的儀器設備、診斷試劑和檢測方法應當經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特別是經過伴隨診斷驗證的方法。
  • Gastroenterology:科學家有望開發出一種治療結直腸癌的新方法
    2019年12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雖然精準醫療和免疫療法的出現極大地改善了結直腸癌患者的預後,但對於晚期疾病患者而言研究人員還需要開發出新型療法,因為這些患者對很多療法並沒有反應;據美國癌症協會數據顯示,4期結腸癌患者5年的生存率僅為14%,研究人員非常感興趣尋找新型療法來抑制結直腸癌的生長。
  • JBC:靶向組蛋白去甲基化酶 為治療結直腸癌提供新靶點
    之前研究表明JMJD1A能夠促進結直腸癌進展,但是該分子在結直腸癌中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完全了解。最近來自廈門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JMJD1A能夠通過Wnt/β-catenin信號途徑促進結直腸癌進展並揭示了具體機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JBC上。
  • 新冠肺炎期間結直腸癌患者個體化治療的就醫流程
    結直腸癌的患者的就醫應該注意些什麼呢?以下我們分享一下新冠肺炎期間結直腸癌患者接受個體化治療的就醫流程。結直腸腫瘤合併出血或不完全性腸梗阻患者,完善新冠肺炎篩查後,可考慮行內鏡或介入治療,解除梗阻或行止血治療應儘早後續治療;如果出現嚴重出血、完全性腸梗阻、腸道穿孔或急性腹膜炎的結直腸患者,立即當地醫院急診手術治療。
  • 發現早期腫瘤、判斷預後的循環腫瘤細胞檢測在結直腸癌中的應用!
    近年,結直腸癌(CRC)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在全球範圍內不斷攀升,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三大癌症。隨著手術、放化療及靶向治療等綜合治療手段的應用, CRC患者的預後得到有效改善,其5年生存率,10年生存率已分別達到65%與58%。儘管如此,仍有一半以上的CRC患者在疾病進展過程中會出現腫瘤復發、遠處轉移,並最終導致死亡。因此,如何有效監測疾病進展並準確判斷預後一直是CRC研究領域的熱點。
  • 新靶點,新藥物,新策略!2020肺癌靶向治療最新進展盤點
    根據最新版NCCN肺癌指南(2020.1版)的晚期肺癌靶向治療方案如下:非小細胞肺癌新靶點及藥物方案如下:因此,2020年非小細胞肺癌NCCN指南推薦肺癌患者應檢測的靶點為EGFR、ALK、ROS1、BRAF、KRAS、NTRK、PD-L1及新興靶點MET、RET、HER2、TMB。
  • 「最難靶點」有望被攻克!好醫友專家解讀 KRAS G12C 肺癌靶向治療
    全球,每年新確診 KRAS G12C 突變癌症患者 10 萬多人,有這種突變的患者預後較差,而且對標準療法容易產生耐藥性,一旦化療或免疫治療失敗,治療選擇十分有限。卡斯楚博士指出,KRAS 以往被認為是一種「無法成藥」的致癌基因,目前尚無靶向藥物獲批,被稱為「最難攻克的靶點」,也是目前腫瘤新藥研究領域的熱門靶點。但近兩年,KRAS 靶向療法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 肺癌患者必修課:核心基因靶點和靶向治療—抗癌管家
    對於肺癌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靶向藥物相較於傳統化療、放療,可以更大程度地延長患者生命,並且治療副作用較小,已成為肺癌治療的重要手段。但是現在報導的肺癌突變基因很多,且有越來越多的靶向藥物上市。面對如此多的「基因靶點」和各種靶向藥物,患者常常無所適從,甚至盲目用藥,耽誤最佳治療時機。肺癌患者在使用靶向藥物之前一定要進行基因檢測!做對基因檢測才是能有的放矢,精準治療。
  • ...Erbitux(愛必妥)獲批一線治療RAS野生型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
    )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患者、或聯合伊立替康(irinotecan)用於對伊立替康化療無效的患者。這是一項隨機研究,在改良意向治療(mITT)人群中,來自中國的393例RAS wt mCRC患者以1:1的比例進入2個治療組,一組接受FOLFOX治療,另一組接受Erbitux與FOLFOX聯合治療,直至疾病進展、撤回同意(撤回同意書)、或不可接受的毒性。主要終點是無進展生存期(PFS),次要終點包括總生存期(OS)和總緩解率(ORR)。
  • 一文讀透結直腸癌PD1免疫治療神預測指標-微衛星不穩定(MSI)!
    主要從事胃癌、腸癌等惡性腫瘤的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和研究 結直腸癌作為全球發生率排名第二,死亡率排名第三的惡性腫瘤,而且腫瘤的異質性很強,可謂是癌症家族中的「豪門」了,近些年,它跟化療、放療、靶向治療的糾葛已經不吸引大家眼球了,免疫治療後來居上,特別是「微衛星不穩定」的介入,這其中的愛恨情仇還是掀起了一層層的波浪啊,想知道其中的緣由,請聽我細細道來-------一、微衛星不穩定的家族大起底
  • ...RES: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抗EGFR單克隆抗體獲得性耐藥的異質性
    儘管RAS-BRAF野生型及HER2/MET陰性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通常對抗EGFR單克隆抗體有反應,但獲得性耐藥幾乎無法避免。但是,分子異質性如何影響患者克隆演變尚不清楚。CLIN CANCER RES近期發表了一篇文章,分析接受過抗EGFR抗體治療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腫瘤組織及血液分子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