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青光眼是可治癒的免疫疾病

2020-12-05 健康一線視頻網

青光眼是一種困擾全球近7000萬人的普遍性疾病,可損害視網膜和視神經並導致失明。目前對這種疾病的起源知之甚少。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團隊近日發現,青光眼實際上可能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或可通過阻斷自身免疫活動來開發治療方法。

這項研究發表在8月10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學教授、該研究的通訊作者之一陳建柱說:「這為預防和治療青光眼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

青光眼最大的危險症狀是眼壓升高,增高原因是房水循環的動態平衡受到了破壞。少數由於房水分泌過多,但多數還是房水流出發生了障礙,如前房角狹窄甚至關閉、小梁硬化等。發病初期常不易被發覺,直到一半的視網膜神經節細胞丟失,患者才會意識到自己患病。

目前,大多數治療集中在降低眼內壓上。然而,很多患者即使眼內壓恢復正常,疾病也會惡化。在小鼠實驗中,通訊作者之一、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眼科學副教授陳東風發現了同樣的效果。 他認為,「這種壓力變化一定會引發某種反應,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它必須是免疫反應。」

為了驗證這一假設,研究人員在這些小鼠的視網膜中尋找免疫細胞,繼而發現T細胞確實存在!這是不尋常的,因為T細胞通常被一層叫做血視網膜屏障(blood-retina barrier)的緊密細胞阻止進入視網膜,以抑制眼睛的炎症。但在這項研究中,他們發現當眼壓升高時,T細胞能夠通過這個屏障進入視網膜。

作為對照,研究人員隨後在缺乏T細胞的小鼠中也施加了高眼壓,結果發現雖然這種壓力會對視網膜造成少量損傷,但是在眼壓恢復正常後,這種疾病沒有進一步發展。

進一步研究顯示,是眼壓升高引起了T細胞浸潤,後者在滲入視網膜後會靶向熱休克蛋白,進而造成青光眼視神經變性。

通常,T細胞不會靶向宿主產生的蛋白,研究人員懷疑這些T細胞在滲入視網膜前接觸過細菌的熱休克蛋白,因此才會產生交叉反應。跟進研究也證實,在沒有共生菌群的情況下,小鼠不會產生導致青光眼的T細胞反應或相關的神經變性。

研究人員隨後轉向患有青光眼的人類患者,發現這些患者體內熱休克蛋白特異性T細胞水平是正常水平的五倍,這表明同樣的現象也可能導致人類的這種疾病。這進一步表明,T細胞是青光眼視神經變性的原因,青光眼實際上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研究人員計劃進一步研究免疫系統的其他成分是否可能參與導致青光眼的自身免疫過程,並尋找通過阻斷自身免疫反應來治療這種疾病的方法,以幫助開發新的治療和診斷方法。

參考資料:

1)Glaucoma may be an autoimmune disease

原標題:華人Nature子刊:青光眼是可治癒的免疫疾病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What? 精神分裂症或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
    最近,有研究人員發現精神分裂症與人體免疫性疾病有關聯,這一發現對於精神疾病成因研究有著重要意義,有助於科學家們找到更為有效的精神分裂症療法。炎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更為常見,這表明這些疾病有共同病因。目前,尚無在精神分裂症中使用免疫抑制劑甲氨蝶呤的試驗。於是,研究人員進行了低劑量甲氨蝶呤治療精神分裂症效果的實驗。研究人員首先從巴基斯坦喀拉蚩的住院和門診機構招募了患病5年內,年齡在18至35歲之間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2名。他們被隨機分配為2組。
  • Nature子刊:新型雙CAR-T細胞療法,快速清除體內HIV病毒,持久保護
    Nature子刊:新型雙CAR-T細胞療法,快速清除體內HIV病毒,持久保護 2020-09-02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ture子刊:癌症擴散到肝臟更危險,患者免疫系統無法激活
    癌症之所以難治癒,並不是因為原發癌難處理,而是這個狡猾的「敵人」經常不知不覺就發生轉移擴散了。癌症轉移復發是疾病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說白了,任何人都會有轉移的風險。治癒難度高,對患者本體傷害大,尤其是肝臟是癌症轉移,也是較為常見的轉移部位。臨床研究表明,癌細胞擴散到肝臟的腫瘤患者往往會表現出更糟糕的預後。
  • 青光眼多特徵分析實現疾病預測
    青光眼多特徵分析實現疾病預測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5 10:34:02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Xikun Han等研究人員利用青光眼的多特徵分析,確定了新的風險基因座,並能對疾病的易感性和進展進行多基因預測
  • Nature子刊,今年首個IF就突破12分,明年或可衝18分
    來自WoS截圖今年是Nature Sustainability拿到的第1個IF,作為Nature子刊,首個IF就超12分,確實值得我們關注~期刊基本信息關於此刊的具體情況,大家可以看看:https://www.nature.com/natsustain/
  • Nature又上線2本新子刊!
    你的機會來了——2019年2月,Nature先後推出了兩本新子刊,分別是 Nature Food 和Nature Cancer。Nature雜誌的子刊達到了53本,其中20本為綜述期刊。2019年2月24日,Nature官網正式上線了一個新子刊:Nature Food。這是一本在線期刊,將於2020年1月正式啟動。
  • 前沿快報,研究發現自身免疫才是青光眼的致病原因
    但是,科學家們實在太努力,又來了一項,青光眼的發病機制竟然被發現是自身免疫所致,這是讓眼科專家都能驚到合不攏嘴的結論。青光眼,發病迅速,在急性發作期可於24到48小時就帶來完全失明,而且青光眼屬雙眼性病變,可雙眼同時發病,或是一眼發病,再繼發雙眼失明。
  • 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可從腸道菌群入手!
    我們已經知道,患有各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會出現腸道微生物的變化。此外,將多發性硬化症(MS)患者的糞便移植到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實驗小鼠中,也會誘發動物出現相應的疾病症狀2。 相反,採用抗生素幹預或在無菌環境中飼養小鼠可以預防、治療甚至治癒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 Nature子刊:重編程巨噬細胞,或助力癌症早期篩查
    Gambhir博士表示,「如果人體沒有給足夠的信號表明癌症的存在,我們能否『強迫』免疫細胞發出可檢測的信號?」沿著這個思路,Gambhir和他的團隊利用了一種特殊的免疫細胞亞群——巨噬細胞,這種免疫細胞會自然地搜尋身體中受損或功能失調的細胞。他們將巨噬細胞基因工程化操作,讓其轉變為「線人」,來檢測和標記小鼠體內的癌症。結果發現,該技術的表現超過了一些最先進的早期腫瘤檢測方法。
  • Nature子刊:納米顆粒增強腫瘤免疫療法異位效應!
    Nature子刊:納米顆粒增強腫瘤免疫療法異位效應! 來源: 納米人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06-28   今日/總瀏覽:1/4067 免疫療法是利用免疫系統調節功能來治療腫瘤等疾病的一種醫學手段,因安全性和耐受性好
  • 研究稱青光眼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 小】 語音播報   青光眼是一種可致盲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因此有假說認為,青光眼可能是眼壓升高引發繼發性免疫或自身免疫應答造成的。但該假說一直未能得到證實。  為驗證這一假說,由中、美、荷蘭三國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進行了小鼠模型研究。他們在論文中稱,在患青光眼小鼠的視網膜中發現有T細胞存在。這很不尋常,因為通常T細胞是無法進入到視網膜中的,其會被血—視網膜屏障阻止在視網膜之外。
  • Blood:一種先天免疫性缺陷疾病被基因治療100%治癒
    腺苷脫氨酶缺乏病是一種嚴重的免疫缺陷症,腺苷脫氨酶的缺乏可使T淋巴細胞因代謝產物的累積而死亡,從而導致嚴重的聯合性免疫缺陷症(SCID)。通常導致嬰兒出生幾個月後死亡。腺苷脫氨酶(ADA)基因位於20q13-qter,編碼一條含363個胺基酸殘基的多肽鏈。ADA缺陷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測定紅細胞的ADA水平,在雜合子中ADA僅為正常的一半。
  • 白內障與青光眼,一個可治癒一個卻不能
    這跟青光眼不一樣,青光眼是視神經損傷。打個比方,白內障相當於電燈的燈泡碎了,換一個新的燈泡就修好了。而青光眼相當於電線折了,所以再怎麼換燈泡也不可能再亮,所以兩個病最大的區別,白內障是可治癒性疾病,而青光眼的致盲是不可逆的。白內障在發展的過程中晶狀體裡面的組織會變性,變性以后里面的成分就會透過不健康的囊膜到了前房裡面,就會導致眼壓的急劇升高。
  • 《自然》子刊:利用AI研究腸道菌群,揭秘其與多種疾病的關係
    《自然》子刊:利用AI研究腸道菌群,揭秘其與多種疾病的關係  CHEN • 2021-01-15 11:31:54 來源:前瞻網 E1130G0
  • Nature子刊:太陽能電池效率或大幅提升!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19-0297-7現代太陽能電池板採用工作原理基本一樣:一個光子產生一個激子,激子轉化為電流。然而,某些分子可通過單線態裂分使單個光子產生兩個激子,這類分子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兩個激子的「存活時間」非常短(幾十納秒),科學家們很難將它們以電的形式收集起來。研究團隊通過新的設計規則,開發出了迄今為止最有效和技術上最有用的分子內單線態裂變材料。
  • Immunol:青光眼,免疫系統和Tenascin-C的聯繫
    波鴻魯爾大學(RUB)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免疫應答在小鼠青光眼發育中的作用。他們表明,炎症過程與疾病的發病機制有關,而細胞外基質分子Tenascin-C作為免疫反應的調節劑起著關鍵作用。青光眼是全世界失明的常見原因。通常,患者的眼內壓會升高,但大約40%會保持在正常範圍內。
  • 青光眼新希望!基因療法:有效再生神經元 | Nature子刊
    青光眼是全球導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的視神經會逐漸受損,這通常與眼睛內部壓力升高有關。而成人中樞神經系統(CNS)中的軸突通常在受傷和患病後不會再生,這意味著損傷通常是不可逆的。如果不及早診斷,青光眼會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 CAR-T免疫細胞不僅能治療癌症,未來還能治療愛滋病?
    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該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因此,人體很容易感染各種疾病,還可能發生惡性腫瘤,病死率比較高。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數據,全球範圍內愛滋病病毒攜帶者和愛滋病患者(HIV/AIDS)人數從2013年末的 3430 萬人增至 2018 年末的 3790 萬人,攜帶者數量仍逐年增長。
  • Nature子刊:測序應該作為兒童遺傳疾病的一線診斷工具
    遺傳疾病(單基因疾病、基因組結構缺陷和拷貝數變異)是導致10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一項新的分析顯示,對於遺傳疾病兒童的檢測,全基因組測序(WGS)和全外顯子組測序(WES)比染色體微陣列(CMA)具有更大的診斷和臨床價值。美國聖地牙哥Rady兒童醫院基因組醫療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建議,測序應該被視為遺傳疾病的一線診斷工具。
  • Nature子刊:治療性B肝疫苗新進展,淋巴結靶向納米疫苗免疫新機制
    這其中最具挑戰的重大問題是如何突破慢性B肝感染患者體內長期建立起來的免疫耐受,誘導有效、持續的免疫應答,獲得功能性治癒,甚至完全清除cccDNA。HBVpreS1作為治療性B肝疫苗的新功能靶點,最近獲得了概念性驗證。但是, preS1是弱免疫原性的功能表位,如何充分合理調動機體免疫系統,誘導針對弱免疫原性表位的高效抗體應答,仍然是目前的關鍵問題,也是疫苗免疫學領域的普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