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刊:利用AI研究腸道菌群,揭秘其與多種疾病的關係

2021-01-19 前瞻網
《自然》子刊:利用AI研究腸道菌群,揭秘其與多種疾病的關係
 CHEN • 2021-01-15 11:31:54 來源:前瞻網 E1130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科學家一直懷疑腸道在各種疾病中都有一定作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腸道菌群在糖尿病、肥胖等生理疾病中的作用,而另一些研究則試圖建立腸道菌群與自閉症、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等生理疾病之間的聯繫。

但是,即使到現在,科學家也很難研究大約500-1000種不同的細菌,而腸道中總共約有一千億個活躍細菌。

《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刊登的一項研究顯示,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突破性的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揭開人類腸道細菌的一些秘密。

研究人員稱「已經開發了一種方法,使用人工智慧來幫助我們識別在人體內和人體上發現的細菌。」

研究人員沒有研究腸道內的細菌,而是分析了糞便。糞便中含有細菌的殘留物,這些細菌有助於食物在胃和腸中的代謝。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算法,利用人工智慧來完成糞便中細菌的DNA字符串。

研究人員稱,「一克糞便含有大約10億種500-1000種不同的細菌。如果能夠重建它們的DNA,這將讓我們了解細菌類型,能力和實際作用......這是向前邁出的一大步。我們的算法可供其他研究人員免費使用。」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20-00777-4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腸道菌群與疾病
    本文對腸道菌群在種類、數量、比例、定位和疾病的關係以及調整腸道菌群失調的措施作了簡單的介紹。細菌迅速從口及肛門侵入,2 h左右,其腸道內很快有腸球菌、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等需氧菌植入,以後隨著飲食,腸道就有了更多的不同菌群進駐,3 d後細菌數量接近高峰[1]。而一個健康成人胃腸道細菌大約有1014個,由30屬、500種組成,包括需氧、兼性厭氧菌和厭氧菌。從來源上看,有常住菌和過路菌兩種,前者是並非由El攝入,在腸道內保持穩定的群體:而後者則由口攝人並經胃腸道。
  • 腸道菌群失調及其相關疾病研究進展
    腸道黏膜免疫反應主要依靠腸腔內黏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 sIgA 為主) 和淋巴細胞為主體的免疫活性細胞,共同完成腸道局部免疫。抗生素的使用可誘導腸道菌群失調,腦-腸軸參與了腸道菌群失調,其不僅可引起全身免疫疾病,還能導致肥胖、2 型糖尿病及腸癌。
  • 腸道菌群——被遺忘的器官
    經過10年的發展,人類有關微生物組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13年12月,「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關係的研究」被列入Science雜誌報導的十大科學進展,腸道菌群已經成為近年來研究的最熱門領域之一。腸道微生物作為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的微小生命體對人類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大量研究表明腸道菌群與肥胖、糖尿病、肝臟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腸易激症候群、炎症性腸病、慢性腎病、愛滋病、過敏性溼疹、消化道癌症、自閉症、抑鬱症及老年痴呆等精神性疾病相關,已經成為一系列代謝性疾病防控的新方向。下面就腸道菌群的分布、分類、功能與疾病關係等方面進行介紹。
  • 向寄生蟲學習:鉤在腸道的給藥系統登Science子刊封面
    了解菌群和活性物質的相互作用對理解微生物調節的功能和治療很重要。已建立的菌群資料庫提供了有關菌群-疾病關聯、飲食和藥物幹預以及藥物的菌群調節的有用信息。但是,關於由菌群修飾的活性物質和人體中腸道細菌豐富度的研究還不夠。已建立的資料庫僅涵蓋約7%的藥物。
  • 腸道菌群重磅裡程碑:20.5萬基因組+1.7億基因被鎖定
    來自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的周宏偉團隊、南方醫科大學小欖醫院的Guanghui Chen團隊及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馬文軍團隊在Gut上發表的一篇Letter,對7000多名中國南方受試者腸道菌群中的梭桿菌屬譜系進行分析後發現,非具核梭桿菌的其它梭桿菌屬物種(如死亡梭桿菌及壞疽梭桿菌)佔優勢地位,且與多種人體測量學、血液代謝及生活方式指標顯著相關。
  • ...與疾病之間的神秘關聯!|腸道|菌群|多囊卵巢症候群|多發性硬化症
    谷 君 說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不斷深入,他們開始發現機體腸道菌群或與多種人類疾病發生直接相關,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目前研究人員有望基於當前研究結果開發新型療法來改善對療法耐受的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大約有20%的高血壓患者對療法並無反應,甚至是對多種藥物都沒有反應。Immunity:腸道菌群竟會誘發機體衰老?
  • 《自然》重磅!多樣性增加281%,人類腸道菌群基因組圖譜公布!
    但是臨床研究結果表明,許多癌症患者因接受免疫藥物治療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免疫相關不良反應,最終出現不得不提前終止治療的情況。而寄居在人體內的腸道菌群可以影響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癌症,能夠極大地改善患者對該療法的響應程度,腸道菌群因其與宿主的共生關係正受到越來越多科研工作者的關注。2月11日,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重磅發布人類腸道菌基因組最新圖譜。
  • 腸道裡的醫學未來:利用腸道菌群的治療前景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人體內有數以百萬億的微生物,它們大多數居於腸道,參與人體各系統重要的生理功能 。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明,腸道和其他組織內微生物的微妙平衡被打破,與多種疾病狀態有關,如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胃腸道疾病,甚至癌症。
  • 解密|腸道菌群與健康長壽|腸道菌群|微生物|益生菌|解密|長壽|疾病...
    01 關於長壽的研究長壽是多種變量複雜組合的結果。由於不同地區自然環境、社會制度、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人口構成等因素千差萬別。動物遺傳育種研究所李英團隊在《Current Biology》發表的一項關於壽老人和年輕人群腸道菌群研究發現長壽老人腸道菌群多樣性和菌群豐度顯著高於年輕組,這一結論在義大利相應人群中也得到了證實,提示更多有益菌群以及更豐富的菌群多樣性可能是人類健康長壽的重要原因之一。
  • Cell:深刻反思腸道菌群與人類疾病研究,是時候將微生物組研究拉回...
    這種與疾病相關的微生物組變化通常被稱為「腸道菌群失調」,這個術語在微生物組領域廣泛使用,但定義仍然模糊不清,經常被濫用。由於尚未定義「正常」或「健康」的微生物組,因此我們使用術語「腸道菌群失調」僅指與特定疾病或狀況相關的微生物組相較於對照發生了變化。
  • 菌群:腸道裡的健康密碼
    有益菌,也稱之為益生菌,主要是各種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可以合成多種人體生長發育必需的維生素、胺基酸,參與糖類和蛋白質的代謝,同時還能促進鐵、鎂、鋅等礦物元素的吸收。有害菌,數量一旦失控、大量繁殖,就會引發多種疾病。中性菌具有雙重作用,如大腸桿菌、腸球菌等在正常情況下對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從腸道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就可能引發許多問題。
  • 腸道菌群的形成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腸道微生物菌群常被認為是人體後天獲得的一個重要器官,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個大腦」,可以保護宿主免受病原菌的侵襲,促進宿主的消化吸收、藥物代謝和致癌物、影響脂肪的吸收和分布、調節能量代謝、調節先天免疫和獲得性免疫系統等[1,2]。研究表明腸道菌群組成、結構和比例,與人體健康狀況有著密切關係。一旦腸道菌群的這種微生態平衡被破壞,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也會造成各種胃腸道及全身性疾病。
  • 孤獨症果然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研究提供新證據
    《科學》子刊Science Advances近日刊發研究稱,由於孤獨症兒童腸道微生物組失衡,出現微生物解毒功能受損,進而導致孤獨症個體中毒素蓄積及線粒體功能受損,可能構成微生物參與孤獨症發病的重要機制。
  • Rob Knight發NBT:數據降維新方法助力腸道菌群研究
    Nature子刊:Rob Knight團隊發表微生物組數據降維新方法Nature Biotechnology——[36.558]① 探索菌群數據的常用降維方法;③ 乳清和酪蛋白分離以及乳製品攝入量不會促使腸道菌群發生變化;④ 除1項研究報告了攝入牛奶後細菌多樣性降低外,其他研究均未發現乳製品影響細菌多樣性;⑤ 牛奶、酸奶等乳製品可能會調節腸道菌群的組成。
  • 重磅級研究成果解讀腸道菌群對機體健康的重要性!
    近年來不斷有研究發現機體中的微生物與許多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尤其是腸道菌群更是與多種疾病發生密切相關;近年來對於人體內微生物尤其是腸道微生物的研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科學家們希望通過研究人類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了解人腸道中細菌的物種分布以及與人體互作的關係,最終為研究腸道微生物與疾病的發生機制,以及如何調節人體健康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論依據。
  • 深度解讀 | 腸道菌群和中樞神經系統的關係
    說話晚、讀書讀不進、每天不開心不全是我們的錯,還可能是腸道菌群有問題。腸道菌群不僅影響消化吸收,還影響神經系統。近年來,科學家們研究發現,腸道細菌可能在神經發育,焦慮和抑鬱症的誘發過程中,甚至很多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 腸道菌群是咋回事?營養師帶你了解,腸道菌群的5大生理作用?
    腸道菌群,最近這些年在生命科學領域研究中是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對腸道菌群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重視,那腸道菌群到底是怎麼回事,有什麼作用,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認識腸道菌群:說起「細菌、真菌」,很多人都知道,它們都是一種微生物,廣泛存在於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中
  • 腦科學日報:機器人也開始"怕疼"了;午睡時間與代謝疾病的關係
    研究論文已在線發表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論文作者之一 Nripan Mathews :「團隊採用了不同尋常的方法,通過在機器人身上應用新的學習材料、設備和製造方法來模仿人類的神經生物學功能。
  • 前沿研究丨腸道菌群是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的潛在靶點
    然而,令人欣喜的是,近年的相關研究表明,腸道菌群與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那麼,腸道菌群是如何影響神經系統的,可通過哪些方式調節腸道菌群?飲食和營養在塑造腸道菌群中起哪些作用?這些發現提示,共生腸道菌群可能會產生有益的健康作用,而腸道菌群失調可能與各種疾病有關。近年來,大量研究證明了腸道菌群與腦功能的相關性,腸道菌群失調可能與各種神經系統疾病密切相關。關於腸-腦軸的深入研究不僅揭示了各種神經系統疾病的潛在新病因,而且還為神經系統疾病提供了潛在診斷標誌物和治療策略。
  • Cell:改變腸道菌群和腸道間的共生關係或可延長機體壽命
    來自巴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對果蠅進行實驗,改變其腸道中的細菌和吸收細胞之間的共生關係來促進果蠅的機體健康並且可以有效改善其壽命,這就為研究以腸道老化為特性的機體代謝異常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模型,並且為揭示腸道細菌作為延長機體壽命的重要角色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