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重編程巨噬細胞,或助力癌症早期篩查

2021-01-09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早期發現癌症是成功治療癌症的關鍵。我們知道,隨著腫瘤的生長,它們的一小部分DNA會脫落並漂浮在血液中,也就是現在熱門的「循環腫瘤DNA」。從理論上來說,簡單抽血應該能夠檢測到癌變的跡象。然而,這些來源於腫瘤的DNA並不充足,所以在血液或尿液樣本中能夠檢測到腫瘤機會非常小,特別是在腫瘤早期階段。

「我們多年來一直在研究早期癌症診斷,但這次我們從另一個角度進行了研究,」史丹福大學癌症早期檢測加那利中心(Canary Center for cancer early Detection)主任、放射學教授兼主席Sanjiv S. Gambhir博士表示,「如果人體沒有給足夠的信號表明癌症的存在,我們能否『強迫』免疫細胞發出可檢測的信號?」

沿著這個思路,Gambhir和他的團隊利用了一種特殊的免疫細胞亞群——巨噬細胞,這種免疫細胞會自然地搜尋身體中受損或功能失調的細胞。他們將巨噬細胞基因工程化操作,讓其轉變為「線人」,來檢測和標記小鼠體內的癌症。結果發現,該技術的表現超過了一些最先進的早期腫瘤檢測方法。

3月18日,發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一篇論文詳細介紹了這項研究的結果。研究人員希望這項技術可以用於人類早期癌症診斷。

將巨噬細胞變為「線人」

具體來說,包括巨噬細胞在內的許多免疫細胞在準備執行免疫功能時,會在基因水平發生改變。當巨噬細胞與腫瘤環境接觸時,某些基因會啟動,幫助激活巨噬細胞的主要功能:吞噬功能失常或死亡的細胞。Gambhir正是利用了這一過程。

每個基因都含有一種叫做啟動子的東西,啟動子是啟動基因激活的DNA序列。一旦啟動子被激活(在本例中,通過巨噬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檢測),基因的其餘激活過程就會繼續,基因就會完全發揮功能。

當巨噬細胞檢測到可疑細胞時,Gambhir和他的團隊能夠重新利用基因的啟動子。該團隊正在將這些與腫瘤相關的啟動子整合到新基因中,這些新基因在開啟時會發出可以在血液或尿液中看到的信號。

Gambhir說,「這種分子標記被稱為高斯螢光素酶,在某些化學條件下,它會發光。所以我們的想法是,我們挑選一個巨噬細胞感知到腫瘤細胞時激活的基因,我們把這個基因的啟動子與高斯螢光素酶聯繫起來,最後,我們把它整合到巨噬細胞中。」

這些經過重新設計的免疫細胞可以以它們往常的方式在體內漫遊,只不過,現在它們發現了一個受損的細胞會發出信號。Gambhir和他的團隊在乳腺癌模型小鼠身上測試了這一巨噬細胞,並能夠從小瓶血液或尿液中檢測出腫瘤直徑只有4毫米時的乳腺癌。

在腫瘤的這個早期階段,新的免疫診斷方法優於其他癌症檢測方法。比如說,PET掃描是一種標準的基於圖像的癌症檢測方法,它的靈敏度僅夠發現直徑8毫米的腫瘤。

Gambhir說,在不久的將來,他計劃繼續在其他類型的癌症和動物模型中測試這種檢測方法。同樣地,將這種方法改進為只針對腫瘤細胞,而不是針對其他類型受損的細胞。這項技術還可以用於檢測癌症之外的其他疾病,並有可能標記其他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症或慢性炎症。

參考資料:

1)Modified immune cells issue alert when detecting cancer in mice

原標題:Nature子刊:重編程巨噬細胞變「線人」,或助力癌症早期篩查

相關焦點

  • 肝癌癌胚內皮細胞重編程促進免疫抑制性巨噬細胞的產生
    肝癌癌胚內皮細胞重編程促進免疫抑制性巨噬細胞的產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6 13:55:21 新加坡基因研究院Ramanuj DasGupta、Ankur Sharma、Florent Ginhoux和新加坡國家癌症中心
  • Nature又上線2本新子刊!
    你的機會來了——2019年2月,Nature先後推出了兩本新子刊,分別是 Nature Food 和Nature Cancer。Nature雜誌的子刊達到了53本,其中20本為綜述期刊。期刊官網:https://www.nature.com/natcancer/目標和範圍Nature Cancer 旨在發表生命、物理、應用和社會科學領域的所有癌症研究中最重要的進展,涵蓋基本的臨床前、轉化和臨床工作。
  • 【三軍大Nature子刊】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相關巨噬細胞與腫瘤幹細胞...
    近日,該團隊在《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最新研究進展。他們通過分析膠質母細胞瘤(一種最常見的腦原發性惡性腫瘤)瘤組織中M2型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發現這些巨噬細胞可以大量分泌一種叫做pleiotrophin(PTN)的蛋白,而膠質母細胞瘤的CSC存在大量它的受體PTPRZ1,二者結合能激活一系列信號通路,產生CSC並維持其惡性行為,促進腫瘤生長和進展,導致患者死亡率增高;特異性阻斷PTN/PTPRZ1相應通路,可以有效達到治療效果。
  • Nature子刊:癌症擴散到肝臟更危險,患者免疫系統無法激活
    合理推測,這種遺傳的基因變異也會對其他癌症產生同等效應。 為什麼有的人病情控制好,有些人容易復發轉移? 癌症之所以難治癒,並不是因為原發癌難處理,而是這個狡猾的「敵人」經常不知不覺就發生轉移擴散了。癌症轉移復發是疾病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 多篇文章聚焦細胞重編程研究領域新成果!
    【2】Science子刊:利用CSF-1R抑制劑重編程巨噬細胞可增強放療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的效果doi:10.1126/scitranslmed.aaw7843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路德維希癌症研究所和洛桑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分析了放療如何改變在膠質母細胞瘤(GBM)中發現的巨噬細胞(一種免疫細胞)的行為,並展示了這些細胞如何可能利用現存的藥物加以重編程以抑制這種侵襲性腦癌的持續復發
  • Nature子刊:「跳躍基因」或助長癌症
    Ting Wang和他的同事們發現,許多癌症都會過度增長並促進腫瘤生長,在這些癌症中「跳躍基因」就像是一種隱形的開關,這些神秘的開關可以迫使基因一直處於開啟狀態,即使它應該關閉。研究人員表示:「如果你進行典型的基因組測序,尋找導致癌症的基因突變,你不會發現跳躍基因。
  • 世界首例,唾液篩查檢出早期癌症!
    若它能在更大範圍的健康人群中進行研究,並得到驗證,那我們或距離推廣口咽癌常規篩查,又近了一步。」Medscape評論。/Frontiers in OncologyHPV所致口咽癌,缺少常規篩查研究團隊表示,前文所述病例是世界首例,通過唾液篩查檢出、再經組織病理學確診的無症狀隱性喉癌。對臨床而言,它具有多方面意義。首先,它提示臨床,應充分評估唾液HPV-DNA升高,與口咽癌病程的關聯。過往已有研究證明,兩者存在一定程度正相關。
  • Nature Cancer導讀:代謝重編程、癌症的適應性等
    、衰老相關的線粒體DNA突變、GD2-CAR-T、癌症細胞在不同部位的代謝適應性、FOXM1的腫瘤抑制作用等,綜述類文章介紹了COVID-19對癌症治療的影響。OXPHOS缺陷導致正常隱窩和腫瘤都經歷代謝重編程,上調絲氨酸重新合成通路。此外,在腫瘤發生之前,OXPHOS缺陷導致正常人類的結腸隱窩上調絲氨酸合成通路。劍橋大學的Michael P.
  • 北京抗癌協會發布《中國高發癌症早期篩查指南》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1月15日北京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夏瑾)「早癌篩查需要規範化,需要科學的指南和嚴格的管理。」北京抗癌協會理事長、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教授在1月15日於線上舉辦的北京抗癌協會2021年早癌篩查規範化研討會暨《中國高發癌症早期篩查指南》新聞發布會上說。
  • Cell子刊:揭示m6A修飾調控體細胞重編程的機理
    早期的研究表明,m6A在幹細胞多能性的維持與分化、體細胞重編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不同條件下的研究結論有所差別。為了更清晰地研究m6A在體細胞重編程中的作用,研究人員主要關注功能相對單一的m6A結合蛋白YTHDF蛋白家族。
  • 東北大學教授在《Nature》子刊發表綜述論文,影響因子達17.728!
    9月2日,東北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劉麗君教授聯合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Dana Farber腫瘤研究所Piotr Sicinski教授在Nature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The Cell Cycle
  • 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
    在小鼠卵細胞發育晚期,組蛋白修飾組蛋白H3第4位賴氨酸三甲基化(H3K4me3)和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三甲基化(H3K27me3)會以非經典的形式分布,並通過母源繼承的方式傳遞到胚胎中調控子代的基因表達和發育。由於人類卵細胞和早期胚胎樣本稀缺性以及極低量細胞組蛋白修飾技術的缺乏,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中組蛋白修飾的重編程規律及功能並不清楚。
  • 巨噬細胞重編程可減少炎症,促進組織修復
    (圖片來源於pixabay.com)巨噬細胞可以從免疫系統獲得信號,特異性地增加或減少炎症:當巨噬細胞被設定為促炎時,有助於增加炎症幫助對抗感染;當它們被設定為抗炎時,則有助於減少炎症。巨噬細胞的調控程序不僅能讓身體抵禦感染,還能確保炎症在最初的免疫反應後自然消退,促進組織修復。
  • Nature子刊:對抗實體腫瘤,研究者發現CAR巨噬細胞新療法!
    日前,《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報導了一種新的療法——CAR 巨噬細胞(CAR macrophages,CAR-Ms),即用CAR手段編輯人體巨噬細胞,使其可以直接吞噬腫瘤。該研究由賓夕法尼亞大學佩勒曼醫學院的研究者們完成。
  • Cell子刊:癌症研究的八大問題
    最近,Cell出版社推出旗下新子刊《Trends in Cancer》,作為創刊號的一部分,該雜誌邀請世界領先的癌症研究學者,列出了目前癌症研究領域所面臨的八大問題。1、對於致癌突變的了解,如何才能指導治療?
  • 通過改造光敏劑受體優化活性氧生成促進巨噬細胞向M1表型重編程
    通過改造光敏劑受體優化活性氧生成促進巨噬細胞向M1表型重編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4:44:19 南方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李凱研究小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他們發現可以通過改造光敏劑受體影響活性氧
  • 中國科學家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重編程規律
    據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網站消息,近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瑩璞/徐家偉課題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頡偉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染色質獨特的親本到合子表觀基因組的轉換模式,提出「Epigenome rebooting(表觀基因組重啟)」模型。
  • 愛康核磁共振醫學影像中心成立 主攻癌症早期篩查
    《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我國每年新發腫瘤病例約為312萬例,平均每天8550人中招,每分鐘有6人被診斷為癌症,有5人死於癌症,人們一生中患癌概率為22%。同時,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達270萬例,居民因癌症死亡的機率是13%,即每7至8人中有1人因癌死亡。癌症高發和死亡的形勢十分嚴峻。
  • 頡偉組發表綜述總結哺乳動物早期發育中的表觀遺傳重編程
    ),詳細總結了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的研究進展,並著重闡述了親本表觀遺傳學修飾在早期發育過程中的命運和功能,以及合子基因組激活前獨特的染色質在這個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生物學問題是表觀遺傳記憶是如何進行遺傳和重編程以完成親本到合子的發育轉變。近年來,微量細胞表觀遺傳和表觀基因組分析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在分子層面揭示這一過程的動態調控和功能成為可能。
  • Nature子刊深度解讀!基於ctDNA的液體活檢技術在癌症診斷中的應用...
    文章中,研究人員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闡述,1)轉移性實體瘤中的ctDNA;2)免疫療法反應的基因組關聯性;3)從臨床試驗到臨床應用;4)ctDNA的動態變化和療法反應;5)獲得性耐藥性的識別和特性分析;6)癌前診斷和篩查;7)引入基於ctDNA的癌症篩查;8)基於ctDNA的臨床試驗設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