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美國專業醫學網站Medscape報導,澳大利亞生物科學家研發一套唾液試劑,並利用它,從一名「無任何症狀的健康人」身上,成功檢出早期喉癌。經過15分鐘手術切除,該名患者已治癒。相關內容以「病例報告」的形式,發表於Frontiers in Oncology雜誌。
「這是世界首個口咽癌(OPC)非侵入性篩檢研究。其思路是,從受試者的唾液樣本中,識別人類乳頭瘤病毒(HPV)-16 DNA。若它能在更大範圍的健康人群中進行研究,並得到驗證,那我們或距離推廣口咽癌常規篩查,又近了一步。」Medscape評論。
持續36個月的唾液檢測顯示HPV陽性……持續HPV感染已經成為口咽癌的主要誘因之一。2020年1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綜述稱,高危基因型HPV-16引起或與HPV相關的口咽癌病例,在逐年增加。在美國,被診斷為HPV陽性口咽癌的比例,從1980年代的16.3%,升至2000年代的72.7%以上。「我們的研究發現,口咽癌患者的HPV-16 DNA可能直接脫落到唾液中,或可作為早期診斷的生物標誌物。」通訊作者Chamindie Punyadeera,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健康與生物醫藥創新研究所副教授,如是說。據悉,2016年5月-2017年10月,Chamindie Punyadeera所在的生物科學學院唾液和體液活檢轉化研究團隊,攜手多家醫療機構,招募665名健康人入組,開始進行口腔HPV-16 DNA流行病學研究。所有受試者按要求,留下漱口水樣本。採樣和分析的標準流程是:受試者使用特定濃度的口服鹽溶液,漱口1-2分鐘,然後在試管裡留樣。團隊採用自主研發的試劑,對樣本進行病毒基因型和病毒載量分析。結果顯示,有3名受試者為持續性HPV-16 DNA陽性。其中,1名63歲的白人男性,在參試第6個月、第12個月和第36個月,HPV-16 病毒載量不斷上升。從最初的3.43拷貝/50ng,增至第36個月時的1281.69拷貝/50ng。在研究小組的邀請及研究倫理委員會監督下,該男子應邀參加耳鼻喉科臨床評估和討論。「15年前,他成功戒菸,但此前有45年煙齡。他每天會喝點兒酒,差不多2杯。是個異性戀,至少有5名性伴侶。口腔性接觸是慣常的前戲。最初的口咽臨床檢查——包括觸診和白光——並未發現明顯異常。電子鼻咽喉鏡顯示,兩個扁桃體略不對稱(左<右),左側舌扁桃體溝有輕度血管變化,但無任何惡性病變的證據。此外,口咽和頸部的MRI未發現扁桃體或舌根隱匿性病變,也沒有頸部淋巴結腫大。」這些討論細節都被記錄在「病例報告」中。獲得該男子的知情同意後,研究團隊對其進行雙側扁桃體切除治療。手術僅耗時15分鐘。患者於當天出院。術後活檢顯示,其左側扁桃體有直徑為2mm的鱗狀細胞癌。
術後2周,複查唾液沒有找到HPV-16 DNA的陽性證據。術後2個月時,頸部超聲檢查未發現頸部淋巴結腫大。「目前,該名男性正在接受術後隨訪。我們認為,他通過扁桃體切除這一小手術,即可獲得治癒的可能,且復發率極低。」Chamindie Punyadeera說。
圖B為術後左側扁桃體組織切片發現2mm非角質化鱗狀細胞癌,局灶性基質浸潤<1mm,切緣清晰。/Frontiers in OncologyHPV
所致口咽癌,缺少常規篩查研究團隊表示,前文所述病例是世界首例,通過唾液篩查檢出、再經組織病理學確診的無症狀隱性喉癌。對臨床而言,它具有多方面意義。首先,它提示臨床,應充分評估唾液HPV-DNA升高,與口咽癌病程的關聯。過往已有研究證明,兩者存在一定程度正相關。
2016年,《美國醫學會雜誌》腫瘤學子刊曾發文稱,對96650名受試者、平均隨訪4年後發現,口腔HPV-16陽性,會使口咽部鱗癌的風險增加22倍。其結論指出,簡便的口腔漱口水樣本收集,能為口咽部鱗癌風險,提供前瞻性「生物標記」。而前文所述研究進一步發現,HPV病毒載量持續上升,或預示病程進展。其次,口咽癌的明確診斷,目前仍主要為侵入性活檢和基因組測序技術。
尤其是HPV所致口咽癌,一直缺少標準或常規的篩查程序。通常,患者只有在病情進展至晚期,出現明顯症狀時,才可能被檢出。若可以實現唾液篩檢,或將大幅推動口咽癌的早期篩查、早期治療,患者也能獲得更理想的預後。再次,它提示,推廣HPV疫苗廣泛接種的重要性。
「20世紀80年代,得喉癌的多是70餘歲老者,大多有酗酒或吸菸史。只有少數病例與HPV感染有關。但現在的喉癌病人往往是已身為人夫或人父的中年男子,經濟條件較好,不吸菸也不酗酒。
男性被確診罹患HPV相關喉癌的機率,要比女性高三倍。」《紐約時報》稱,導致這一現狀得主要原因包括,人們更早開始性行為,擁有更多性伴侶,更多進行口腔性接觸。有研究顯示,絕大多數HPV感染會在1-2年內,被人體免疫系統清除乾淨。
而口腔性接觸感染HPV,若沒有被及時清除,或有10年-30年潛伏期。因此,接種HPV疫苗,或能預防口咽癌、降低發生率。但截至目前,相關預防作用仍缺乏數據支持。
2013年,影星麥可·道格拉斯被診斷為喉癌。《衛報》援引其發言稱:「我不想多談細節,這種癌症是由HPV感染引起的,而它源自口腔性接觸。」/AP「作為世界首個單一病例,本研究並不是支持普通人群進行唾液篩查HPV的直接證據。
但它證明一種可行性,我們可以用低成本、非侵入性的方式,在高危人群中篩檢HPV感染所致口咽癌,也能用這一方式評估治療效果。」Chamindie Punyadeera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