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2歲的護士小劉,因為收治了新冠患者,今年1月,她所在的醫院給醫護人員做了肺部CT篩查。沒想到,新冠沒查出,倒是查出了個12毫米的肺結節,儘管非常害怕,手術臺上她也不忘給自己貼個雙眼皮貼。
好在是早期的原位癌或微小浸潤,基本可以達到治癒標準。
肺癌是發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每年全球約有159萬患者死於肺癌。然而,對於很多患上肺癌後的患者,常會問「為什麼發現時都是晚期」、「我年年體檢拍X光片為何不能發現」、「晚期還需要治療嗎?」
癌症≠死亡,對癌症思維的轉變、新的治療理念和治療方法的出現,使得越來越多的癌症患者生存期明顯延長。
一、肺癌的高危人群如下:
年齡≥40歲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險因素者:
(1)吸菸≥20包/年(或400支/年),或曾經吸菸≥20包/年(或400支/年),戒菸時間
(2)有環境或高危職業暴露史(如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
(3)合併慢阻肺、瀰漫性肺纖維化或既往有肺結核病史者;
(4)既往罹患惡性腫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二、為何肺癌發現時總是晚期?
肺癌之所以難以發現,是因為患者在早期感覺不到症狀。而肺癌是否出現症狀與肺癌發生時生長的部位相關,如果腫瘤生長在支氣管,可在疾病的早期出現咳嗽、痰中帶血、胸悶等症狀。
如果肺癌發生在肺臟的周邊,靠近胸膜,則會在較早期引起胸痛、胸悶等不適症狀而引起注意;然而如果肺癌發生的部位是肺的實質部位,遠離支氣管和肺胸膜,往往在腫瘤出現轉移或局部產生壓迫時才會出現症狀,病人引起警覺和發現時往往較為晚期。
三、肺癌的篩查手段哪一種比較好?
低劑量螺旋CT(LDCT):目前對肺癌最精準的篩查方法是LDCT。
2011年美國國家肺癌篩查試驗的隨機對照研究結果顯示,與X線胸片相比,採用LDCT對高危人群進行篩查可使肺癌的病死率下降20%。
體檢當中的X線胸片檢查,對於早期肺癌來說漏診率很高。在正位胸片上,約43%的肺部面積與心臟、縱隔、橫膈等組織重疊,一些早期肺癌難以發現。
胸片也缺乏密度對比,肺癌縱隔淋巴結轉移灶的發現率較低。此外,即使胸片發現腫塊,也不能明確其準確位置、性質和分期等。
針對目前肺癌年輕化的趨勢,對於有肺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篩查年齡應進一步提前。
四、晚期肺癌患者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晚期癌症雖然沒法進行根治性手術,但並不意味著不能「帶瘤生存」,甚至實現臨床治癒。隨著分子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等新的抗癌方式的飛速發展,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得到了很大改善!
要看患者的驅動基因,以及PD-L1表達是否為陽性。驅動基因陽性意味著患者可以通過口服相應的靶向藥來控制病情。對於驅動基因陰性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若PD-L1表達≥1%,推薦免疫治療,或免疫聯合化療。
關於菸草使用和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之間的關係,世衛組織5月11日發表了基於目前研究的最新聲明,聲明表示吸菸者發展為重症和出現死亡的風險更高,而且目前沒有足夠的信息證實菸草或尼古丁對於預防或治療2019冠狀病毒病有任何關聯。
請輸入圖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