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的護士為了篩查新冠做了肺部CT,篩出了早期肺癌!為何癌症≠死亡?

2020-12-01 騰訊網

深圳22歲的護士小劉,因為收治了新冠患者,今年1月,她所在的醫院給醫護人員做了肺部CT篩查。沒想到,新冠沒查出,倒是查出了個12毫米的肺結節,儘管非常害怕,手術臺上她也不忘給自己貼個雙眼皮貼。

好在是早期的原位癌或微小浸潤,基本可以達到治癒標準。

肺癌是發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每年全球約有159萬患者死於肺癌。然而,對於很多患上肺癌後的患者,常會問「為什麼發現時都是晚期」、「我年年體檢拍X光片為何不能發現」、「晚期還需要治療嗎?」

癌症≠死亡,對癌症思維的轉變、新的治療理念和治療方法的出現,使得越來越多的癌症患者生存期明顯延長。

一、肺癌的高危人群如下:

年齡≥40歲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險因素者:

(1)吸菸≥20包/年(或400支/年),或曾經吸菸≥20包/年(或400支/年),戒菸時間

(2)有環境或高危職業暴露史(如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

(3)合併慢阻肺、瀰漫性肺纖維化或既往有肺結核病史者;

(4)既往罹患惡性腫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二、為何肺癌發現時總是晚期?

肺癌之所以難以發現,是因為患者在早期感覺不到症狀。而肺癌是否出現症狀與肺癌發生時生長的部位相關,如果腫瘤生長在支氣管,可在疾病的早期出現咳嗽、痰中帶血、胸悶等症狀。

如果肺癌發生在肺臟的周邊,靠近胸膜,則會在較早期引起胸痛、胸悶等不適症狀而引起注意;然而如果肺癌發生的部位是肺的實質部位,遠離支氣管和肺胸膜,往往在腫瘤出現轉移或局部產生壓迫時才會出現症狀,病人引起警覺和發現時往往較為晚期。

三、肺癌的篩查手段哪一種比較好?

低劑量螺旋CT(LDCT):目前對肺癌最精準的篩查方法是LDCT。

2011年美國國家肺癌篩查試驗的隨機對照研究結果顯示,與X線胸片相比,採用LDCT對高危人群進行篩查可使肺癌的病死率下降20%。

體檢當中的X線胸片檢查,對於早期肺癌來說漏診率很高。在正位胸片上,約43%的肺部面積與心臟、縱隔、橫膈等組織重疊,一些早期肺癌難以發現。

胸片也缺乏密度對比,肺癌縱隔淋巴結轉移灶的發現率較低。此外,即使胸片發現腫塊,也不能明確其準確位置、性質和分期等。

針對目前肺癌年輕化的趨勢,對於有肺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篩查年齡應進一步提前。

四、晚期肺癌患者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晚期癌症雖然沒法進行根治性手術,但並不意味著不能「帶瘤生存」,甚至實現臨床治癒。隨著分子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等新的抗癌方式的飛速發展,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得到了很大改善!

要看患者的驅動基因,以及PD-L1表達是否為陽性。驅動基因陽性意味著患者可以通過口服相應的靶向藥來控制病情。對於驅動基因陰性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若PD-L1表達≥1%,推薦免疫治療,或免疫聯合化療。

關於菸草使用和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之間的關係,世衛組織5月11日發表了基於目前研究的最新聲明,聲明表示吸菸者發展為重症和出現死亡的風險更高,而且目前沒有足夠的信息證實菸草或尼古丁對於預防或治療2019冠狀病毒病有任何關聯。

請輸入圖片描述

相關焦點

  • 怎樣進行消化系統腫瘤的早期篩查?
    早診早治是降低負擔的有效方式,當前有多種醫療技術和手段可以診治惡性腫瘤,但許多老百姓對於如何進行早期篩查仍很陌生。今天就由東方內鏡的副主任醫師徐勤偉為大家普及一下消化系統腫瘤早篩的理念和方案。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下一代進行內鏡檢查是源於基因遺傳,吸菸患者進行肺部CT檢查源於不良行為,河南食管癌頻發那麼進行胃鏡篩查食管癌是源於地域因素,所以只有了解疾病發生的背景結合自身環境才是我們考慮的重點。我們看一下去年一月份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幾組數據:2015年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
  • 女子車禍入院,篩查新冠肺炎竟意外發現早期肺癌
    肺癌已成為發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且有年輕化趨勢,每年11月是「全球肺癌防治關注月」,彭光明主任特別提醒,早期肺癌通常無明顯症狀,X光胸片也很難明確,被發現時往往已到中晚期,甚至失去手術機會,建議45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1次胸部CT篩查。
  • 肺癌早期症狀不一定發生在肺部
    核心提示:多數肺癌一經發現就到了中晚期,失去了手術的機會。為此專家呼籲,40歲以上的吸菸人群,最好每年做個低劑量的胸部CT檢查,這是目前早期發現肺癌的相對準確的方法。   目前,肺癌已成為我國首位惡性腫瘤死亡原因,且發病率和死亡率仍在繼續迅速上升。
  • 若有這三種表現,別再以為是支氣管炎了,警惕是肺癌的早期徵兆
    「癌細胞」就如同紮根在體內的「潛伏者」,它悄悄在人體內增殖發展,並不斷壯大自己,逐漸侵蝕原發病變器官,並向著周圍的組織和器官轉移,最終誘發多器官衰竭、併發症,患者也會因此而死亡,所以當大家提到癌症時,都會有發自內心的恐懼感
  • 液體活檢技術新突破!AI驗血,有望篩查早期肺癌|肺癌|驗血|AI|ctDNA...
    要是能在癌症初期就能簡單快速地做出診斷就好了。這是很多患癌家庭的夢想。因為早一天發現和治療,就多一份治癒希望和生存機會。日前,《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藉助人工智慧為液體活檢領域帶來一項重要進展。他們開發出一種機器學習模型,通過分析血液中的DNA突變,可以識別出早期肺癌患者。
  • 肺部小結節就是肺癌前兆?抽電子菸會不會致癌?
    肺癌已經成為中國和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近2000萬,其中肺癌排首位,比例佔11.6%;每年因癌症死亡人數接近1000萬,其中肺癌佔第一位,比例達18.4%。
  • 低劑量螺旋CT是篩查肺癌的重要手段,輻射量低,可發現大部分肺癌
    低劑量螺旋CT是篩查肺癌的重要手段,輻射量低,可發現大部分肺癌 2020-07-11 0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關於肺癌低劑量CT篩查的7件事
    圖片源自網絡2 肺癌低劑量篩查的價值肺癌是全球癌症發病和死亡的首位原因,美國國家肺癌篩查試驗(NLST)結果表明,在高危人群中,與X線胸片比較,低劑量螺旋CT可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NLST試驗中,高危人群的納入標準為:年齡為 55歲-74歲,至少有30包/年吸菸史,且如果戒菸,則戒菸時間<15年。美國國立縱膈癌症網絡NCCN2020年肺癌篩查指南中,高危險組1的入組標準:55~77歲;30包/年或以上吸菸史;具有吸菸史,而戒菸時間短於15年。
  • 基因檢測之癌症早篩行業深度報告:藍海市場,新興賽道
    1、行業篇:癌症發病與癌症早篩 1.1、全球與中國癌症病例新發與死亡現狀 1.1.1、全球癌症病例新發與死亡現狀 癌症是由基因突變導致的細胞異常增殖,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也是嚴重危 害人類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 【深度研究】癌症早篩:創新萌芽期的藍海市場, 中外同臺競技的新興...
    報告正文 行業篇:癌症發病與癌症早篩 1.1、全球與中國癌症病例新發與死亡現狀 1.1.1、全球癌症病例新發與死亡現狀 癌症是由基因突變導致的細胞異常增殖,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也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 胸部若有2種異常,最好做肺部CT排查一下
    肺部既負責了吸收新鮮空氣,又負責將廢氣排出體外!近些年隨著環境汙染日益嚴重、吸菸人數增多、工作方面等影響,慢性肺部疾病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特別是肺癌病發率逐年上漲,它已經成為了所有癌症類型中,病發和死亡率最高的存在,平均我國每年新被確診的肺癌患者,就達到了近70萬人!
  • 肺部結節患者過半有腫瘤,防肺癌遠離3霾5氣
    核心提示:肺癌是世界上發病率和死亡率排第一的惡性腫瘤,我國每年新發肺癌病例數為70.5萬,死亡數約50萬,5年生存率約15.6%。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國肺癌早診率很低,75%以上的患者一發現時已屬於晚期。說起肺癌,大家都聞之色變。
  • 肺癌的6個科普,建議收藏!|吸菸者|肺癌|CT|劑量|胸部|廚房|油煙|...
    從1985年以來,肺癌已成為全世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每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數多於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腸癌死亡人數的總和。目前,肺癌已成為一個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預計到2025年,我國每年僅死於肺癌的人數將接近100萬人。據我國的數據顯示,肺癌在男性癌症死因中已居首位,在女性中僅次於乳腺癌居第二位。在城鎮癌症死亡病例中,每3至4人中即有1人是肺癌。
  • 提高肺癌早篩意識 肺癌治療向慢病化發展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主任醫師李峻岭在出席近日舉行的「給生命以時光——『一期一會說肺癌』疾病教育公益講座」北京場上表示,早期肺癌症狀不明顯,人們應提高早期篩查意識,不同階段不同疾病類型的患者也應根據身體的評定情況對症治療。
  • 低劑量螺旋CT在肺癌篩查時尚需解決的問題探討
    低劑量螺旋CT(low-dose CT,LDCT)對肺癌的篩查自20世紀末期開始引起美國和日本學者的重視,他們發現LDCT比傳統胸片更能高效地進行早期肺癌患者的篩查,顯著提高這部分患者的生存率。LDCT的目的是用最小的掃描範圍和最低X線劑量,在盡力減少患者受照射量的同時對微小肺部病變作出與常規螺旋CT相同的診斷。
  • CT、增強CT、PET-CT……肺癌早篩到底該選擇什麼方法?
    隨著醫療的發展,尤其是醫療設備的發展,各種不同的醫療設備進入大眾的視線,這使得進行肺癌的早期篩查時大家不知該選擇哪一種。   影像科醫生特別提醒大家要進行科學的篩查,肺癌早篩首選普通的X線胸片,如果檢查已經發現肺結節,那麼接下來推薦進行肺CT低劑量篩查,低劑量篩查指的是輻射劑量減低的篩查方法。不建議患者自主申請進行某些檢查,比如有些人過度依賴PET-CT,還沒有查出疾病就要求進行PET-CT檢查,這是不推薦的。   CT、增強CT與PET-CT分別有何用途?
  • 肺部長了5個結節確診肺癌?莫慌!早期微創手術解煩憂
    60歲的李奶奶體檢查出兩肺長了5個結節,大小均在在0.8—1.5釐米。這5個結節就像定時炸彈一樣,困擾著李奶奶一家人。莫慌!早期肺癌,微創手術來解決。近日,記者從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承辦的江蘇省醫師協會胸外科分會年會上獲悉,目前提高肺癌總體治療效果唯一的途徑就是早診早治。
  • 體檢查出肺部磨玻璃樣結節,就是患了肺癌嗎?
    據國家腫瘤質控中心發布的《2019全國癌症報告》,肺癌居我國惡性腫瘤死亡第一位。肺癌的篩查、早診、早治是提高生存率的關鍵辦法,多了解才能消除恐慌、更好預防。肺癌篩查方法:1、國內外通行的「金標準」——低劑量螺旋CT,由此篩查出的肺癌,90%以上都屬於早期,通過微創治療即可治癒。2、其他方法,如通過痰細胞學檢查、胸片、腫瘤標誌物檢查等篩查出的中晚期肺癌,需結合病理檢測、基因檢測、特殊抗體檢測來評估分期,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 發病率和死亡率均第一,肺癌如何預防和篩查?專家建議來了
    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是最高 早期無明顯症狀據江躍全介紹,目前,肺癌仍然是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每年肺癌新發病例約78.1萬,死亡病例約62.6萬。2018年重慶市新發腫瘤登記數據顯示,重慶肺癌發病率在76/10萬左右,死亡率在63/10萬,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確,大量資料表明,長期大量吸菸與肺癌的發生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已有的研究證明:長期大量吸菸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菸者的10-20倍。而早期肺癌肺腫瘤小於或等於3釐米。
  • 早篩技術不放過一點癌症的蛛絲馬跡
    近日,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醫學》發表系列文章,回顧了2020年裡令人矚目的10項醫學領域的進步,其中之一就是癌症早篩技術。「早期篩查可以有效降低結直腸癌的疾病負擔,並降低死亡率。其中,高危人群每10年一次結腸鏡檢查和每年一次糞便潛血試驗(FIT)檢查是國際一級推薦篩查技術。科學研究表明:定期的腸鏡檢查能夠降低40%—60%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