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肺癌早篩意識 肺癌治療向慢病化發展

2020-12-08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北京1月14日電(張馨心)在我國,肺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居惡性腫瘤之首。隨著新藥研發上市進程加速,肺癌的慢病化腳步也越來越近。以腫瘤免疫治療為代表的創新治療手段為肺癌患者提供了長期生存的可能。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主任醫師李峻岭在出席近日舉行的「給生命以時光——『一期一會說肺癌』疾病教育公益講座」北京場上表示,早期肺癌症狀不明顯,人們應提高早期篩查意識,不同階段不同疾病類型的患者也應根據身體的評定情況對症治療。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主任醫師李峻岭

  肺癌早期典型症狀不明顯 提高早篩意識尤為關鍵

  從病理角度來看,肺癌大致可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其中,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見類型,約佔所有肺癌患者中的80%~85%。

  據了解,肺癌早期症狀較為隱匿,沒有典型症狀,到了中晚期大多數患者會出現咳嗽,這是腫瘤壓迫支氣管造成的,患者的咳嗽一般不太容易緩解。如果不對其幹預,腫瘤就會無限制生長,患者的症狀也會逐漸加重。由於肺癌的早期症狀,如咳嗽、咳痰等,和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特徵類似,容易被大家忽視,因此導致大多數肺癌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晚期,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質量。

  李峻岭建議,針對50歲以上、有吸菸史或重度吸菸的人群需定期進行肺癌篩查。「篩查的頻次也因人而異,針對肺部有小結節的患者,建議每年進行一次複查;若未發現問題,篩查頻次可調整為兩年一次。同時,健康人士也應加強肺癌早篩意識,可定期做低劑量螺旋CT的篩查。」李峻岭補充道,肺癌的發病常與吸菸、肺部慢性炎症等有關,開展肺癌篩查有益於早期發現早期肺癌。

  肺癌長期生存 免疫治療將為患者提供新希望

  目前,肺癌的治療不斷發展,從原有的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發展到目前的腫瘤免疫治療,治療方法的不斷推陳出新為晚期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早期和局部晚期的肺癌以手術治療為主,免疫治療的主要受眾是肺鱗癌,還有一些沒有驅動基因改變的肺腺癌患者。」談及肺癌的治療,李峻岭表示,針對不同階段的肺癌患者,如何充分利用現代化醫療手段為其提供最恰當的診治尤為關鍵。

  通常情況下,人類機體具備完善的防備機制,但腫瘤細胞有 「學習能力」,會逃避免疫系統對它的打擊。目前肺癌的免疫治療特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主要通過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殺傷腫瘤細胞。以頗具代表性的PD-1/PD-L1抑制劑、CTLA-4抑制劑為例,病人在使用免疫治療之後一旦獲益持續時間會相對較長,患者有望實現長期生存。

  此外,和其他治療手段一樣,腫瘤免疫治療也存在一些毒副反應,但相對化療而言,不良反應發生率要低,且大多為輕中度,很多經過對症處理後就能得到很好改善。李峻岭還表示,免疫治療在患者行為狀態評分較好的情況下使用獲益更大,因此不應該在最後才嘗試免疫治療。

  醫學發展到現在,依然無法戰勝腫瘤,但不斷進步的醫學技術也讓患者的生命得以延長。李俊嶺表示,從藥品類型上看,目前免疫治療單抗較多,未來可能會出現雙抗或多抗類型,把不同作用點的藥物組合在一起給患者使用,將成為免疫治療的發展趨勢。

  據悉,「給生命以時光——『一期一會說肺癌』疾病教育公益講座」由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分會主辦,通過搭建疾病專題頁面,向公眾及患者傳遞肺癌防治、腫瘤免疫治療的科學知識。

相關焦點

  • 腫瘤免疫治療持續創新 肺癌慢病化可期
    主辦方還邀請了肺癌領域內的知名專家開設科普講座,以「免疫治療開啟晚期肺癌治療新時代」為主題,分享肺癌治療領域的新趨勢。 該活動由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分會、北京愛譜癌症患者關愛基金會和上海市癌症康復俱樂部、廣東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復協會聯合主辦,旨在為肺癌患者傳遞希望、勇氣和力量,用愛點燃生命之光;同時呼籲全社會給予肺癌患者更多的理解、支持和關愛。
  • 肺癌「慢病化」趨勢明顯 專家強調規範開展免疫治療
    肺癌「慢病化」趨勢明顯 專家強調規範開展免疫治療 2020-11-13 19:34:21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上海11月13日電 (記者 陳靜)在中國,肺癌是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每年肺癌發病人數眾多。中華肺癌學院院長,上海市胸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韓寶惠教授13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往,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往往不到一年,然而現在很多患者憑藉新的治療方式活過了八年,甚至十年;未來,我們有信心將肺癌變成『慢性病』。
  • 晚期肺癌並不可怕!腫瘤免疫治療讓肺癌慢病化成為可能
    「在晚期肺癌中,我們從過去的化療到靶向治療再到如今的免疫治療,已經完全改變了肺癌的治療格局。」作為此次中國肺癌患者關愛行動的支持方,禮來中國抗腫瘤事業部副總裁錢江表示,今後將積極尋求不同方式以期為患者送去人文的關懷和精神的慰藉,幫助他們增強抗癌的信心和勇氣,提升生活質量。 腫瘤免疫治療讓肺癌慢病化成為可能 肺癌是我國及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
  • 和瑞基因「早晚」兩款新品問世:肝癌早篩產品落地,肺癌產品還會遠嗎?
    還有基於NGS技術的肝癌早篩新品「萊思寧」。這一早一晚,正體現了和瑞基因的「一個核心,雙向延伸」戰略。自2017年成立以來,和瑞基因在腫瘤早期篩查和腫瘤中晚期基因檢測兩個方向齊頭並進。這兩塊都是基因檢測行業最具發展潛力與市場空間的「現金牛」業務,將成為強勁的業務增長點。肝癌早篩產品落地,肺癌產品還會遠嗎?「現在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到了一個什麼階段呢?
  • 肺癌如何早發現早治療?李惠利醫院引入早期肺癌血液檢測
    目前全球已經有了在出現症狀之前發現早期肺癌的相關檢查方法。一種是大家比較熟悉的CT,這是通過影像學發現肺部有沒有微小病灶。CT技術最近發展非常快,可以發現最小2毫米的微結節病灶。另外一種全球目前已經運用的臨床的技術是腫瘤免疫抗體技術,這種技術通過查血,可以在生物分子層面、從體內是否因致癌因素攻擊體內產生免疫應答來發現健康異常。如今這種技術已經來到寧波。
  • 免疫+手術刀=肺癌治癒?——胸外科可主導肺癌治療全局
    這個數據對於全球肺癌發生率和致死率第一大的國家來說意味著什麼?免疫治療能否助力實現我國肺癌五年生存率在2030年提升15個百分點?對於「偏好」早期、可手術肺癌患者的胸外科醫生來說,免疫治療能否讓手術刀「插上翅膀」,讓更多患者獲得根治,並降低術後復發率,從而助力提升我國肺癌五年生存率?
  • 得了晚期肺癌還能活10年?專家帶你來揭秘
    2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能夠顯著延長肺癌晚期患者生命,再活10年不是夢如何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預後、降低肺癌的死亡率,多年來一直是醫學界研究和攻關的重點之一。經過了歷代學者的研究和近年來醫學的不斷發展,目前晚期肺癌的預後情況已經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 【專家說】肺癌關注月特別策劃:肺癌如何做到早診早治?
    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 2018 年全球癌症負擔,由於大部分肺癌患者在診斷時已是中晚期,手術難有用武之地,放化療作用有限,患者5年生存率約為15%。肺癌如何做到早診早治,早期手術治療的適應症有哪些,免疫治療給肺癌患者帶來怎樣的希望?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到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腫瘤診療中心執行主任張毅。
  • CT、增強CT、PET-CT……肺癌早篩到底該選擇什麼方法?
    隨著醫療的發展,尤其是醫療設備的發展,各種不同的醫療設備進入大眾的視線,這使得進行肺癌的早期篩查時大家不知該選擇哪一種。   影像科醫生特別提醒大家要進行科學的篩查,肺癌早篩首選普通的X線胸片,如果檢查已經發現肺結節,那麼接下來推薦進行肺CT低劑量篩查,低劑量篩查指的是輻射劑量減低的篩查方法。不建議患者自主申請進行某些檢查,比如有些人過度依賴PET-CT,還沒有查出疾病就要求進行PET-CT檢查,這是不推薦的。   CT、增強CT與PET-CT分別有何用途?
  • 肺癌中期能治癒嗎 肺癌中期有什麼治療方法
    3、對於肺癌晚期的表現除了有早、中期的症狀(刺激性咳嗽、血痰、胸悶、胸痛、喘鳴、氣促、發熱等)外還有肺癌侵犯、壓迫鄰近組織或(和)器官以及發生遠處轉移時一起的徵象。肺癌中期的治療方法肺癌中期可分為偏早和偏晚兩大類,需要仔細區分、評估後再做出相應的治療方案。一般來說,手術治療後的效果最好,前提是手術能完全切除乾淨,此外是放療,最後是化療。
  • 「肺癌之王」有剋星,免疫治療開啟了肺癌治療新紀元
    小細胞肺癌導致的肺部症狀比較明顯,例如會有嚴重的咳嗽、咯血與胸肩部隱痛;會引起慢性咳嗽者咳嗽性質改變,轉為刺激性乾咳、痰中帶血。因其具有惡性程度高、細胞增殖快、病情發展迅速和患者預後差等特點,又被稱為「肺癌之王」。
  • 同樣是肺癌,為什麼這些人卻無藥可用,肺癌基因中的幸與不幸!
    隨著靶向治療在肺癌中的應用不斷成熟,基因突變檢測也越來越普遍,對於明確肺癌分型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常規的基因檢測目前臨床中都會做,然而對於罕見靶點的基因檢測確實還有不少挑戰,如果醫生在診治中,對罕見靶點認知不足,甚至對哪些是罕見的驅動基因都不知道,也就很少有意識患者做這樣的檢測。
  • 什麼是中央型肺癌 中央型肺癌治療方法有哪些
    硒麥芽粉、維生素E、-胡蘿蔔能有效抑制腫瘤、有效提高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和非特異性吞噬功能,從而達到平衡機體的作用。中央型肺癌治療方法中央型肺癌係指發生於支氣管、葉支氣管及肺段支氣管的肺癌。中央型肺癌以鱗癌和小細胞癌居多,傳統的中央型肺癌的治療方法有手術、放化療、中醫治療以及伽瑪刀治療等。
  • 肺癌治療,選對治療方式很重要!
    通俗來講,非小細胞肺癌可分為I~IV期[1-2]: I期,即早期,是指腫瘤還只是局限在肺內原發部位,尚未擴散到肺內其他部位、淋巴結或其他器官。 II期,即早中期,是指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肺門附近的淋巴結。
  • 肺癌的免疫治療
    肺  癌免疫治療抗癌「神藥」,療效持久       近幾年在晚期肺癌的治療方面已由傳統化療時代發展到精準分子靶向治療時代,繼而發展到了免疫治療時代。其主要的原因是:PD-1抑制劑療效持久,由於免疫系統具有記憶功能,不像化療和靶向治療最終都會產生耐藥,一旦PD-1抑制劑起效,治療後可獲得長期緩解,實現臨床治癒,包括少數已發生癌症轉移的患者。而在此前的傳統認知中,這種情況基本上是無法治癒的。PD-1抑制劑的出現,給很多非常晚期的肺癌患者的治療帶來了希望,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從5%左右,提高到了15%左右。
  • 肺部小結節就是肺癌前兆?抽電子菸會不會致癌?
    而在中國,來自國家癌症中心和國家衛健委的數據顯示,每年新增癌症患者近430萬,每年因癌症死亡280萬,同樣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也是排在惡性腫瘤首位。肺癌並非不可治癒,關鍵是早發現早治療。但是,由於早期肺癌症狀不明顯,公眾在肺癌的一級預防和早期診療存在諸多認識誤區。
  • 肺癌標誌物多中心研究結項 產學研結合助推體外診斷髮展
    會上,中國人群肺癌生物標誌物參考區間多中心聯合研究宣布結項。此次研究結果的發布不僅將為肺癌的早診早篩帶來幫助,而且對於腫瘤醫學整體發展起到推動作用,還將為我國腫瘤標誌物的體外診斷研究提供助力。選取應用廣泛的標誌物 對肺癌早診早治有幫助在解釋研究項目立項之初為何以肺癌作為切入口的原因時,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標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邢金良表示:「肺癌是全世界最好發的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和病死率都排在癌症第一位,在臨床上檢測的標誌物種類也更多一些。」他提到:「此次研究選取的6項標誌物,在臨床上對肺癌診斷的應用更廣泛。
  • 基因檢測之癌症早篩行業深度報告:藍海市場,新興賽道
    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 我國對腫瘤的早診早治認知不足,缺乏有效的篩查手段,患者就診時大多數為中 晚期,治療預後差,導致我國腫瘤治療效果遠不如西方國家。在充分有效且副作 用低的癌症治療技術被被開發出來之前,癌症的早期篩查和早診早治是提高癌症 治療效果的關鍵。
  • 同樣是肺癌,為什麼有人能活過5年、10年?原來都有這樣相同的經歷!
    這也是為什麼一直強調肺癌防治要「趕早」的原因!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內科主任醫師崔慧娟教授指出,早期肺癌手術治癒率在70%以上,即便是有病情進展的肺癌,也可通過其他規範化治療手段先把腫瘤縮小,再爭取手術切除。可是發展到中晚期的肺癌,基本沒有手術機會,也就意味著幾乎失去治癒的可能性。
  • 肺癌主要治療方法
    肺癌這種病在生活中常見,很多人都知道這種病,導致肺癌有多種原因,那麼肺癌主要治療方法是什麼呢?今天這篇文章來做具體介紹。肺癌主要治療方法手術,手術目的是完成胸腔內肺腫瘤及鄰近淋巴結的切除,腫瘤周圍必須有部分正常組織,陰性切邊是指切除的腫瘤組織,周圍正常組織中未發現癌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