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期肺癌中,我們從過去的化療到靶向治療再到如今的免疫治療,已經完全改變了肺癌的治療格局。」時值「世界肺癌宣傳月」之際,作為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官方指定節目,中國首部關注肺癌患者生存狀態搖滾音樂舞臺劇——《愛是免疫力》近日上演,作為劇中醫生角色真情出演的南方醫院腫瘤科尤長宣教授表示,隨著治療手段的不斷更新,肺癌有望成為慢性病,肺癌患者可以像劇中演示的『帶癌生存』,『與癌共舞』,活出精彩人生。」
「禮來中國肺癌患者關愛行動」廣州站現場合影
《愛是免疫力》向癌症患者傳遞愛的力量
舞臺劇《愛是免疫力》以真實人物為原型,講述了一位曾經無數次幫助癌症患者的普通人,在罹患非小細胞肺癌晚期後的心路歷程和生命故事。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分會主任委員、北京愛譜癌症患者關愛基金會管理委員會主席史安利教授,南方醫院腫瘤科尤長宣教授以及患者家屬等都上場傾情出演。
廣東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復協會郭蓮有常務副會長
該活動由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分會、北京愛譜癌症患者關愛基金會和上海市癌症康復俱樂部、廣東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復協會聯合主辦,禮來中國支持,主辦方希望藉此為與病魔勇敢抗爭的癌症患者帶來一絲暖意,同時讓社會大眾看到癌症患者身上「與癌共存」的堅韌和積極樂觀向上的「正能量」。據悉,該劇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展演了精彩片段,在面向全世界的舞臺上向癌症患者和公眾傳遞更多愛的力量。而在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在廣州召開之際,來自全國各康復會的會長代表、腫瘤領域內的專家、醫生以及來自廣東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復協會的癌症會員、媒體等共計350人觀看了公演。由於劇情真實感人,引發現場觀眾共鳴,而在劇中當史安利教授說出自己三次患癌三次戰勝病魔的真實經歷後,贏得陣陣掌聲,全場被一種「愛是免疫力」的溫暖感動著。廣東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復協會郭蓮有常務副會長感觸道:「正如《愛是免疫力》的主題歌所唱,『這是開始,不是結束!』癌症擊不垮我們,只要積極接受規範治療,勇敢樂觀面對,終能扛過人生的嚴寒。」
癌症患者焦慮抑鬱發病率較高
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分會主任委員、北京愛譜癌症患者關愛基金會管理委員會主席史安利教授
近年來,癌症已被廣泛定義為一種身心疾病。罹患癌症後,許多患者在承受軀體症狀折磨的同時,還被心理問題所困擾。一項3497例中國成人焦慮及抑鬱調查研究發現,癌症患者焦慮和抑鬱發病率分別為49.7%和54.9%,顯著高於沒有癌症的成人(18.4% 和17.5%);對於癌症的治療和患者的長期生活質量均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史安利教授認為對於癌症患者的治療不應只聚焦軀體症狀,還需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
禮來中國抗腫瘤事業部副總裁錢江
史安利教授認為這些年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分會攜手社會各界力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關愛癌症患者的科普教育以及公益活動,大家都看到了報團取暖、互相鼓勵的抗癌作用,希望給予癌症患者更多的支持和力量。作為此次中國肺癌患者關愛行動的支持方,禮來中國抗腫瘤事業部副總裁錢江表示,今後將積極尋求不同方式以期為患者送去人文的關懷和精神的慰藉,幫助他們增強抗癌的信心和勇氣,提升生活質量。
腫瘤免疫治療讓肺癌慢病化成為可能
肺癌是我國及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近年來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持續上升態勢,防控形勢嚴峻。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最常見的肺癌種類,且大多數患者發現時已屬中晚期。而晚期NSCLC患者,如果沒有特定的驅動基因,其3年生存率非常低,僅不到1%。腫瘤免疫治療問世後,至少有17%~18%的患者有可能長期生存。以「免疫治療開啟晚期肺癌治療新時代」為主題,分享肺癌治療領域的新趨勢。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尤長宣教授
「在晚期肺癌中,我們從過去的化療到靶向治療再到如今的免疫治療,已經完全改變了肺癌的治療格局。」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尤長宣教授表示,「針對肺癌有多種新的治療方案,帶來了很好的療效。目前,免疫治療聯合化療已經成為驅動基因陰性患者一線標準治療之一。隨著免疫治療的不斷創新和突破,如創新PD-1抑制劑的問世,為這部分患者的治療帶來了新希望。」
尤長宣教授表示,「正常的細胞是受監控的,但腫瘤細胞很狡猾,它表達了大量的PD-L1蛋白,可以和T細胞結合。如果把T細胞比作一輛車,現在相當於給車子拉了手剎,車子就開不動了,免疫系統也不工作。PD-1和PD-L1結合後,相當於鬆開手剎,免疫系統活性得到恢復。只要免疫系統正常工作,腫瘤細胞就無處可逃。所以免疫治療效果是『一旦有效,超長待機』,以前晚期肺癌患者活過5年的概率很低,現在5年生存率約20%,比以前翻了5倍。正是因為各大療法都在肺癌裡面有明顯突破,現在最早可能成為慢性病的實體惡性腫瘤,肺癌是最有希望的。」
採寫:南都記者 曾文瓊
實習生:林嘉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