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癌並不可怕!腫瘤免疫治療讓肺癌慢病化成為可能

2020-12-05 騰訊網

「在晚期肺癌中,我們從過去的化療到靶向治療再到如今的免疫治療,已經完全改變了肺癌的治療格局。」時值「世界肺癌宣傳月」之際,作為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官方指定節目,中國首部關注肺癌患者生存狀態搖滾音樂舞臺劇——《愛是免疫力》近日上演,作為劇中醫生角色真情出演的南方醫院腫瘤科尤長宣教授表示,隨著治療手段的不斷更新,肺癌有望成為慢性病,肺癌患者可以像劇中演示的『帶癌生存』,『與癌共舞』,活出精彩人生。」

「禮來中國肺癌患者關愛行動」廣州站現場合影

《愛是免疫力》向癌症患者傳遞愛的力量

舞臺劇《愛是免疫力》以真實人物為原型,講述了一位曾經無數次幫助癌症患者的普通人,在罹患非小細胞肺癌晚期後的心路歷程和生命故事。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分會主任委員、北京愛譜癌症患者關愛基金會管理委員會主席史安利教授,南方醫院腫瘤科尤長宣教授以及患者家屬等都上場傾情出演。

廣東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復協會郭蓮有常務副會長

該活動由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分會、北京愛譜癌症患者關愛基金會和上海市癌症康復俱樂部、廣東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復協會聯合主辦,禮來中國支持,主辦方希望藉此為與病魔勇敢抗爭的癌症患者帶來一絲暖意,同時讓社會大眾看到癌症患者身上「與癌共存」的堅韌和積極樂觀向上的「正能量」。據悉,該劇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展演了精彩片段,在面向全世界的舞臺上向癌症患者和公眾傳遞更多愛的力量。而在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在廣州召開之際,來自全國各康復會的會長代表、腫瘤領域內的專家、醫生以及來自廣東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復協會的癌症會員、媒體等共計350人觀看了公演。由於劇情真實感人,引發現場觀眾共鳴,而在劇中當史安利教授說出自己三次患癌三次戰勝病魔的真實經歷後,贏得陣陣掌聲,全場被一種「愛是免疫力」的溫暖感動著。廣東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復協會郭蓮有常務副會長感觸道:「正如《愛是免疫力》的主題歌所唱,『這是開始,不是結束!』癌症擊不垮我們,只要積極接受規範治療,勇敢樂觀面對,終能扛過人生的嚴寒。」

癌症患者焦慮抑鬱發病率較高

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分會主任委員、北京愛譜癌症患者關愛基金會管理委員會主席史安利教授

近年來,癌症已被廣泛定義為一種身心疾病。罹患癌症後,許多患者在承受軀體症狀折磨的同時,還被心理問題所困擾。一項3497例中國成人焦慮及抑鬱調查研究發現,癌症患者焦慮和抑鬱發病率分別為49.7%和54.9%,顯著高於沒有癌症的成人(18.4% 和17.5%);對於癌症的治療和患者的長期生活質量均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史安利教授認為對於癌症患者的治療不應只聚焦軀體症狀,還需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

禮來中國抗腫瘤事業部副總裁錢江

史安利教授認為這些年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分會攜手社會各界力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關愛癌症患者的科普教育以及公益活動,大家都看到了報團取暖、互相鼓勵的抗癌作用,希望給予癌症患者更多的支持和力量。作為此次中國肺癌患者關愛行動的支持方,禮來中國抗腫瘤事業部副總裁錢江表示,今後將積極尋求不同方式以期為患者送去人文的關懷和精神的慰藉,幫助他們增強抗癌的信心和勇氣,提升生活質量。

腫瘤免疫治療讓肺癌慢病化成為可能

肺癌是我國及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近年來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持續上升態勢,防控形勢嚴峻。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最常見的肺癌種類,且大多數患者發現時已屬中晚期。而晚期NSCLC患者,如果沒有特定的驅動基因,其3年生存率非常低,僅不到1%。腫瘤免疫治療問世後,至少有17%~18%的患者有可能長期生存。以「免疫治療開啟晚期肺癌治療新時代」為主題,分享肺癌治療領域的新趨勢。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尤長宣教授

「在晚期肺癌中,我們從過去的化療到靶向治療再到如今的免疫治療,已經完全改變了肺癌的治療格局。」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尤長宣教授表示,「針對肺癌有多種新的治療方案,帶來了很好的療效。目前,免疫治療聯合化療已經成為驅動基因陰性患者一線標準治療之一。隨著免疫治療的不斷創新和突破,如創新PD-1抑制劑的問世,為這部分患者的治療帶來了新希望。」

尤長宣教授表示,「正常的細胞是受監控的,但腫瘤細胞很狡猾,它表達了大量的PD-L1蛋白,可以和T細胞結合。如果把T細胞比作一輛車,現在相當於給車子拉了手剎,車子就開不動了,免疫系統也不工作。PD-1和PD-L1結合後,相當於鬆開手剎,免疫系統活性得到恢復。只要免疫系統正常工作,腫瘤細胞就無處可逃。所以免疫治療效果是『一旦有效,超長待機』,以前晚期肺癌患者活過5年的概率很低,現在5年生存率約20%,比以前翻了5倍。正是因為各大療法都在肺癌裡面有明顯突破,現在最早可能成為慢性病的實體惡性腫瘤,肺癌是最有希望的。」

採寫:南都記者 曾文瓊

實習生:林嘉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腫瘤免疫治療持續創新 肺癌慢病化可期
    11月正值「世界肺癌宣傳月」。日前,中國首部關注肺癌患者生存狀態搖滾音樂舞臺劇——《愛是免疫力》在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召開之際,在廣州上演。作為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的官方指定節目,《愛是免疫力》為來自全國各康復會的會長代表、腫瘤領域內的專家、醫生以及來自廣東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復協會的癌症會員、媒體等共計350人進行了公演。
  • 提高肺癌早篩意識 肺癌治療向慢病化發展
    新華網北京1月14日電(張馨心)在我國,肺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居惡性腫瘤之首。隨著新藥研發上市進程加速,肺癌的慢病化腳步也越來越近。以腫瘤免疫治療為代表的創新治療手段為肺癌患者提供了長期生存的可能。
  • 肺癌「慢病化」趨勢明顯 專家強調規範開展免疫治療
    肺癌「慢病化」趨勢明顯 專家強調規範開展免疫治療 2020-11-13 19:34:21 在肺癌免疫治療領域,中國專家正在做一些研究。」  吸菸是導致小細胞肺癌的首要危險因素。這位專家直言,多年來,小細胞肺癌一直是肺癌治療的難點。韓寶惠教授直言,小細胞肺癌治療在將近40年的時間裡都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臨床治療手段只有放化療。雖然,小細胞肺癌患者對放化療敏感,但是放化療後易復發,且復發後治療效果很差,患者中位總生存期往往不到1年。
  • 得了晚期肺癌還能活10年?專家帶你來揭秘
    目前,隨著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的出現、通過有效的全程管理,不少肺癌晚期患者能實現長期帶瘤生存,存活5年以上、甚至10年都並非不可能。這到底是怎麼做到的?下面請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五區主任周承志帶我們揭秘。
  • 肺癌免疫治療備受關注 「治癒」或成為可能
    肺癌是目前致死率最高的腫瘤之一,雖然早期肺癌多是通過手術、放化療等方式進行有效幹預,但因易復發易耐藥等特點,5年生存率不足55%。就目前治療手段都局限於手術、放化療、靶向治療,而最新的數據顯示:晚期肺癌患者,經過靶向治療和化療等聯合治療的5年生存率僅為15%左右,十年生存率為5%左右。
  • 肺癌的免疫治療
    肺  癌免疫治療抗癌「神藥」,療效持久       近幾年在晚期肺癌的治療方面已由傳統化療時代發展到精準分子靶向治療時代,繼而發展到了免疫治療時代。PD-1抑制劑的有效率,其實並不高,僅有10%-30%左右,而肺癌的治療的有效率僅有20%左右。
  • 肺癌治療選擇,靶向還是免疫?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主任醫師,上海市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首席專家廖美琳教授在第二屆阿斯利康肺癌高峰論壇上對界面新聞記者介紹。但同樣有一部分患者並不適合靶向治療,或是在接受靶向治療後出現了耐藥性,而實際上無論是多有效的藥物,到最後都會出現耐藥性。堪稱醫藥界網紅的免疫腫瘤療法是他們的一個重要選擇。
  • 肺癌免疫治療
    其次,靶向治療的廣泛運用已接近20年的時間,尤其最近幾年跟隨全球癌症「精準治療」的理念,患者願意去尋求總體副作用更小的靶向治療。問題是靶向治療基本都有前提條件,就是患者本身具備藥物治療的「靶點」。其實這就是給這種治療方式設定了「門檻」,符合的比例根據不同的腫瘤不同的靶點並不一樣。有些藥物符合的患者不足1-2%,比如肺癌的NRTK融合藥物。
  • 吳一龍:腫瘤免疫治療時代,晚期肺癌患者活10年不稀奇
    2018年是肺癌治療激動人心的一年,多個重磅研究結果顯示分子靶向治療、腫瘤免疫治療可以顯著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期,讓肺癌治療「變了天」,有望讓不治之症轉變為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的慢性病。圖文無關,僅為配圖腫瘤免疫治療時代:晚期肺癌患者活10年不稀奇對於沒有特定驅動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分子靶向藥物的治療效果就很差了。 而這批患者往往仍然只能依賴化療來延長生命,但化療的療效有限,而且副作用大。
  • 肺癌晚期治療的建議
    癌症雖然很難治癒,但如果提早發現、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就能做到及時控制癌細胞擴散,讓患者「帶癌生存」,從這個角度來講,也可以說是「治好癌症」。 肺癌晚期的時候,已經有擴散轉移,很難通過手術清除所有癌細胞(因此不宜手術和治療),治療時機非常寶貴,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 免疫+手術治療或為中晚期肺癌患者帶來希望
    採用國際最前沿的免疫治療方法使一名中晚期肺癌患者腫瘤從原來的4.2公分縮小到了2.8公分,獲得寶貴的手術機會。 芊燁 攝中新網上海12月5日電 (記者 陳靜)免疫治療可用在術前誘導或者代替化療,這不是天方夜譚。
  • 肺癌免疫治療的三把大「斧」!「撬」動晚期患者五年長生存大門!
    作為全世界最常見的癌症,肺癌每年影響約210萬人,估計造成170萬人死亡,是導致男性和女性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幸運的是,在過去的六年中,免疫療法已經成為肺癌研究最熱門的領域之一,不斷刷新晚期患者的生存時間,真正可能使肺癌變為慢性病。
  • 免疫+手術刀=肺癌治癒?——胸外科可主導肺癌治療全局
    上個月(9月21日)在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年會(ESMO)上公布的KEYNOTE-024 五年OS隨訪數據結果顯示,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單藥一線治療PD-L1高表達(TPS ≥ 50% )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居然能讓近三分之一(31.9%)的、以往五年生存不足5%的晚期
  • ...藥劑科主任李玫:晚期肺癌,該選擇化療、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
    藥師有話說|吉林省腫瘤醫院藥劑科主任李玫:晚期肺癌,該選擇化療、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晚期肺癌主要有三種藥物治療方式:一是化學治療,也就是常說的化療,老百姓通常會覺得其副作用比較大,治療過程痛苦。但實際上,化療依然是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二是靶向治療,它是定點靶向的治療方式,副作用較小,但是並非適用於所有患者,只有確定特定基因靶點後才可以選擇針對該基因的靶向藥物。三是近兩年討論較多相對熱門的免疫治療。
  • 得益於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晚期肺癌5年生存期不再奢談
    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肺鱗癌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比例呈下降趨勢但仍然佔非小細胞肺癌的25%-30%,每年新發晚期肺鱗癌仍然高達20餘萬人,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了巨大的負擔。對於驅動基因陰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免疫聯合化療是目前臨床使用最廣泛的治療方案。而且免疫治療越早使用,患者獲益越大。一線免疫聯合化療可將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升到20%以上,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去年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2年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於43.3%,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免疫治療的加入。
  • 肺癌治療新思維:靶向腫瘤衍生外泌體免疫治療
    衍生自腫瘤細胞的外泌體稱為腫瘤衍生外泌體(TEX)。TEX是腫瘤和宿主細胞之間細胞內通訊的主要機制,並且使癌細胞能夠調節自身周圍環境,以利於腫瘤發生和進展。TEX含有多種不同的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因子,這些因子支持受體細胞的細胞重編程。TEX可能通過形成轉移前生態位以及引導擴散的腫瘤細胞至潛在的轉移部位來驅動轉移。
  • 靶向還是免疫?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引子:肺癌診療發展迅速,靶向免疫如何選擇?肺癌是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同時也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由於肺癌患者眾多,疾病負擔巨大,針對肺癌的新藥研發也始終是國內外腫瘤領域的關注重點,最近幾十年來肺癌治療水平不斷提升,治療模式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 晚期肺癌病人越早用免疫治療存活時間越長
    晚期肺癌病人越早用免疫治療存活時間越長 2018-06-06 10:06:06來源:39健康網 美國時間6月3日KEYNOTE
  • 【肺科•科普】肺癌的免疫治療現狀
    肺癌起病隱匿,確診時80%多的患者已經是中晚期,喪失了手術治療的機會,總體5年生存率僅為15%至17%。這也是很多老百姓「談癌色變」的主要原因。 20世紀90年代我們開始探索肺癌的標準治療方案,這部分研究成果讓中晚期肺癌患者不再「無藥可治」;21世紀初我們開始探索肺癌的靶向治療,這部分研究成果讓部分有驅動基因突變的患者獲得了較長的生存期。
  • 晚期肺癌仍應積極治療,生存期以「年」計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輝近日,廣東省胸部腫瘤防治研究會暨胸部腫瘤多學科研討會在汕尾舉行,來自廣東、廣西、湖北等地的腫瘤醫學「大咖」參加了此次研究會,會上專家學者對晚期肺癌治療的新進展進行了學術交流,並對多個晚期肺癌病例、肺癌腦轉移病例進行了熱烈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