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施偉偉 北京301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博士, 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專業,1999年起從事臨床工作,碩士和博士分別就讀於第二軍醫大學和解放軍醫學院(301醫院)。近十年負責的病區診療組收治超過15000人次腫瘤患者,門診逾2萬人次。
1、請簡單介紹免疫治療?
免疫系統本來是有責任保護機體免受引起感染侵害,進行巡視預防癌症。但是免疫系統並不總是將癌細胞識別為異物。但是有時免疫系統自身對抗癌症的能力受到限制,擁有健康免疫系統的人仍然會患上癌症。有時由於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的差異不大,免疫系統不會將癌細胞視為外來細胞。癌細胞本身可以釋放出可以控制免疫系統的物質,免疫系統雖然能夠識別癌細胞,但做出的反應卻不足以破壞殺傷癌症細胞。為了克服以上的問題,研究人員找到了幫助免疫系統識別癌細胞並增強其反應能力的方法,從而殺死了癌細胞。這就是免疫治療(有時也在不同場合被稱為生物治療),是調動自身免疫系統去攻擊殺傷癌細胞。
2、為什麼醫生患者都在關注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之所以受到患者和醫生的關注,是因為之前的腫瘤藥物治療往往不如人意。理想的治療應該符合:低毒、高效、持續時間長(也就是耐藥出現要晚),最終目標都是患者存活時間長。
首先,化療作為最基本的手段:雖廣泛應用、難以割捨,但副作用是繞不開的話題,尤其是缺乏醫學知識的患者,有些甚至諱疾忌醫,談化療色變,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大多數時候,腫瘤內科治療都是以化療為基石,即便是符合靶向治療或者如今的免疫治療,有些也要結合化療進行,這點要聽醫生具體的分析。
其次,靶向治療的廣泛運用已接近20年的時間,尤其最近幾年跟隨全球癌症「精準治療」的理念,患者願意去尋求總體副作用更小的靶向治療。問題是靶向治療基本都有前提條件,就是患者本身具備藥物治療的「靶點」。其實這就是給這種治療方式設定了「門檻」,符合的比例根據不同的腫瘤不同的靶點並不一樣。有些藥物符合的患者不足1-2%,比如肺癌的NRTK融合藥物。雖然很有效,但是檢出比例太低,檢測還需要準確和經濟付出,不僅是患者,有時候甚至醫生都難以抉擇。
3、免疫治療和化療有什麼區別?
化療是對癌症的直接攻擊形式,影響健康和癌變的所有快速分裂細胞。當患者反應時,治療效果立即發生。但是,只有繼續治療,這些作用才會持續。
免疫療法可治療患者的免疫系統,激活更強的免疫反應或培訓免疫系統如何識別和破壞癌細胞。免疫療法通常需要更多時間才能產生效果,但是這些效果在治療停止後會持續很長時間,可以理解成「超長待機」。
4、免疫治療的優點?
利用免疫系統的力量是對抗癌症的理想方法。首先,免疫系統受到機體非常精確的調控,因此有可能只殺傷癌細胞,而保留健康細胞。其次,腫瘤細胞面對化療和靶向藥物逐漸耐藥「進化逃避」,這點免疫治療可以解決,因為免疫系統連續不斷地動態適應,因此,如果腫瘤設法逃脫了,免疫系統可以重新「矯正識別」並發起新的攻擊。最後,免疫系統有「記憶」功能,使它能夠記住癌細胞,因此,如果它復發,它可以有目標性去消除癌症。
5、免疫治療有哪些種類?
由於免疫治療領域研究的難度,免疫治療的種類基本還是給專業人員去理論上研究的,由於大多有嚴格的條件,大多還在臨床研究階段,這些分類不是像「超市商品」一樣讓患者去了解。所以我們只是簡單了解有以下分類就行:1、靶向抗體; 2、過繼性細胞療法;3、溶瘤病毒療法;4、癌症疫苗;5、免疫調節劑。簡單介紹下免疫檢查點的靶向抗體,以PD-1抗體為代表,通過釋放免疫系統的抑制來起作用,因此它可以殺傷癌細胞。許多癌症利用這些途徑逃避免疫系統。 PD-1 / PD-L1和CTLA-4途徑對於免疫系統控制癌症生長的能力至關重要,這些途徑通常稱為免疫檢查點。 PD-1抗體目前有多種國內外不同製藥企業的產品在國內使用,由於對於不同的腫瘤,是否需要檢查相關指標,不良反應的不可預測,使用需要諮詢有經驗的醫生。
6、如何判斷免疫療法是否有效?
與傳統療法相比,免疫療法如果起效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出現可評估的腫瘤縮小跡象。一小部分情況下,隨著免疫細胞浸潤並攻擊癌細胞,腫瘤可能影像檢查(CT或者PET-CT等)時反而「變大」,這種現象稱為假進展。需要有經驗的醫生來判斷。
7、請介紹肺癌的免疫治療?
目前肺癌臨床成熟使用的主要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單抗,比如PD-1抗體。大多數時候,醫生和患者所說的「免疫治療」實際上已經狹義化,就是指PD-1抗體治療。實際上免疫治療範疇很大,包括很多方法,我們在這裡也「默許」大家狹義化去理解,為了更好的交流。
很多肺癌患者被診斷時已進入晚期。治療選擇曾經僅限於手術、化療和放療。但是如今,您的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免疫治療。在接受眾多信息後,患者一定會免疫治療抱有很多希望,但是我們必須謹慎並牢記,並不是每個人都對這些藥物有效果,並且可能會有嚴重的副作用。總體上肺癌中免疫療法治療的一個令人遺憾的事實是,平均10名患者中只有2名患者腫瘤縮小,約80%的患者倒不是排斥免疫治療,而是無效後仍需要更多治療選擇。從積極樂觀的方面看,歷史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總生存期在5年時不到5%,使用免疫治療後五年後存活的患者比例在15%到20%之間,非常明顯的進步。近兩年來小細胞肺癌的免疫治療也取得明顯的進步,使用會越來越廣泛。
肺癌患者不能都千篇一律的首先嘗試肺癌免疫治療,比如患有EGFR或ALK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應首先進行靶向治療,而不是免疫治療。PD-L1表達小於1%的非小細胞肺癌初始治療如果要選擇免疫治療,必須聯合化療。以上兩種情況,只是諸多複雜患者情況的有代表性的情況,具體還需要和有經驗的醫生商量,記得取了解一下問題:是否可以使用?現在用還是以後用?現在用的依據(數據支持)?按照目前治療指南,有沒有其他治療方式?其中有沒有比免疫治療效果更好的?免疫治療可能的副作用?經濟上能否承受?
總體上肺癌免疫治療是肺癌治療的新希望,很多患者因此長期生存,國外最初使用該類藥物進行臨床研究的患者有些因此改變了人生軌跡,存活超過6年,而且還在觀察中,或許有望超過10年甚至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