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免疫治療

2020-12-04 健康界

作者簡介:施偉偉   北京301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博士, 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專業,1999年起從事臨床工作,碩士和博士分別就讀於第二軍醫大學和解放軍醫學院(301醫院)。近十年負責的病區診療組收治超過15000人次腫瘤患者,門診逾2萬人次。

1、請簡單介紹免疫治療?

免疫系統本來是有責任保護機體免受引起感染侵害,進行巡視預防癌症。但是免疫系統並不總是將癌細胞識別為異物。但是有時免疫系統自身對抗癌症的能力受到限制,擁有健康免疫系統的人仍然會患上癌症。有時由於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的差異不大,免疫系統不會將癌細胞視為外來細胞。癌細胞本身可以釋放出可以控制免疫系統的物質,免疫系統雖然能夠識別癌細胞,但做出的反應卻不足以破壞殺傷癌症細胞。為了克服以上的問題,研究人員找到了幫助免疫系統識別癌細胞並增強其反應能力的方法,從而殺死了癌細胞。這就是免疫治療(有時也在不同場合被稱為生物治療),是調動自身免疫系統去攻擊殺傷癌細胞。

2、為什麼醫生患者都在關注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之所以受到患者和醫生的關注,是因為之前的腫瘤藥物治療往往不如人意。理想的治療應該符合:低毒、高效、持續時間長(也就是耐藥出現要晚),最終目標都是患者存活時間長。

首先,化療作為最基本的手段:雖廣泛應用、難以割捨,但副作用是繞不開的話題,尤其是缺乏醫學知識的患者,有些甚至諱疾忌醫,談化療色變,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大多數時候,腫瘤內科治療都是以化療為基石,即便是符合靶向治療或者如今的免疫治療,有些也要結合化療進行,這點要聽醫生具體的分析。

其次,靶向治療的廣泛運用已接近20年的時間,尤其最近幾年跟隨全球癌症「精準治療」的理念,患者願意去尋求總體副作用更小的靶向治療。問題是靶向治療基本都有前提條件,就是患者本身具備藥物治療的「靶點」。其實這就是給這種治療方式設定了「門檻」,符合的比例根據不同的腫瘤不同的靶點並不一樣。有些藥物符合的患者不足1-2%,比如肺癌的NRTK融合藥物。雖然很有效,但是檢出比例太低,檢測還需要準確和經濟付出,不僅是患者,有時候甚至醫生都難以抉擇。

3、免疫治療和化療有什麼區別?

化療是對癌症的直接攻擊形式,影響健康和癌變的所有快速分裂細胞。當患者反應時,治療效果立即發生。但是,只有繼續治療,這些作用才會持續。

免疫療法可治療患者的免疫系統,激活更強的免疫反應或培訓免疫系統如何識別和破壞癌細胞。免疫療法通常需要更多時間才能產生效果,但是這些效果在治療停止後會持續很長時間,可以理解成「超長待機」。

4、免疫治療的優點?

利用免疫系統的力量是對抗癌症的理想方法。首先,免疫系統受到機體非常精確的調控,因此有可能只殺傷癌細胞,而保留健康細胞。其次,腫瘤細胞面對化療和靶向藥物逐漸耐藥「進化逃避」,這點免疫治療可以解決,因為免疫系統連續不斷地動態適應,因此,如果腫瘤設法逃脫了,免疫系統可以重新「矯正識別」並發起新的攻擊。最後,免疫系統有「記憶」功能,使它能夠記住癌細胞,因此,如果它復發,它可以有目標性去消除癌症。

5、免疫治療有哪些種類?

由於免疫治療領域研究的難度,免疫治療的種類基本還是給專業人員去理論上研究的,由於大多有嚴格的條件,大多還在臨床研究階段,這些分類不是像「超市商品」一樣讓患者去了解。所以我們只是簡單了解有以下分類就行:1、靶向抗體; 2、過繼性細胞療法;3、溶瘤病毒療法;4、癌症疫苗;5、免疫調節劑。簡單介紹下免疫檢查點的靶向抗體,以PD-1抗體為代表,通過釋放免疫系統的抑制來起作用,因此它可以殺傷癌細胞。許多癌症利用這些途徑逃避免疫系統。 PD-1 / PD-L1和CTLA-4途徑對於免疫系統控制癌症生長的能力至關重要,這些途徑通常稱為免疫檢查點。 PD-1抗體目前有多種國內外不同製藥企業的產品在國內使用,由於對於不同的腫瘤,是否需要檢查相關指標,不良反應的不可預測,使用需要諮詢有經驗的醫生。

6、如何判斷免疫療法是否有效?

與傳統療法相比,免疫療法如果起效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出現可評估的腫瘤縮小跡象。一小部分情況下,隨著免疫細胞浸潤並攻擊癌細胞,腫瘤可能影像檢查(CT或者PET-CT等)時反而「變大」,這種現象稱為假進展。需要有經驗的醫生來判斷。

7、請介紹肺癌的免疫治療?

目前肺癌臨床成熟使用的主要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單抗,比如PD-1抗體。大多數時候,醫生和患者所說的「免疫治療」實際上已經狹義化,就是指PD-1抗體治療。實際上免疫治療範疇很大,包括很多方法,我們在這裡也「默許」大家狹義化去理解,為了更好的交流。

很多肺癌患者被診斷時已進入晚期。治療選擇曾經僅限於手術、化療和放療。但是如今,您的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免疫治療。在接受眾多信息後,患者一定會免疫治療抱有很多希望,但是我們必須謹慎並牢記,並不是每個人都對這些藥物有效果,並且可能會有嚴重的副作用。總體上肺癌中免疫療法治療的一個令人遺憾的事實是,平均10名患者中只有2名患者腫瘤縮小,約80%的患者倒不是排斥免疫治療,而是無效後仍需要更多治療選擇。從積極樂觀的方面看,歷史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總生存期在5年時不到5%,使用免疫治療後五年後存活的患者比例在15%到20%之間,非常明顯的進步。近兩年來小細胞肺癌的免疫治療也取得明顯的進步,使用會越來越廣泛。

肺癌患者不能都千篇一律的首先嘗試肺癌免疫治療,比如患有EGFR或ALK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應首先進行靶向治療,而不是免疫治療。PD-L1表達小於1%的非小細胞肺癌初始治療如果要選擇免疫治療,必須聯合化療。以上兩種情況,只是諸多複雜患者情況的有代表性的情況,具體還需要和有經驗的醫生商量,記得取了解一下問題:是否可以使用?現在用還是以後用?現在用的依據(數據支持)?按照目前治療指南,有沒有其他治療方式?其中有沒有比免疫治療效果更好的?免疫治療可能的副作用?經濟上能否承受?

總體上肺癌免疫治療是肺癌治療的新希望,很多患者因此長期生存,國外最初使用該類藥物進行臨床研究的患者有些因此改變了人生軌跡,存活超過6年,而且還在觀察中,或許有望超過10年甚至更長。

相關焦點

  • 肺癌的免疫治療
    肺  癌免疫治療抗癌「神藥」,療效持久       近幾年在晚期肺癌的治療方面已由傳統化療時代發展到精準分子靶向治療時代,繼而發展到了免疫治療時代。相較於之前的放化療和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雖然有效率不高,但對於有效的患者,其療效持久,能達到五年、十年不復發、不進展、長期生存,實現臨床治癒,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肺癌的免疫治療,特別是近幾年才出現的PD-1抑制劑。
  • 【肺科•科普】肺癌的免疫治療現狀
    肺癌起病隱匿,確診時80%多的患者已經是中晚期,喪失了手術治療的機會,總體5年生存率僅為15%至17%。這也是很多老百姓「談癌色變」的主要原因。 20世紀90年代我們開始探索肺癌的標準治療方案,這部分研究成果讓中晚期肺癌患者不再「無藥可治」;21世紀初我們開始探索肺癌的靶向治療,這部分研究成果讓部分有驅動基因突變的患者獲得了較長的生存期。
  • 「肺癌之王」有剋星,免疫治療開啟了肺癌治療新紀元
    免疫治療成為小細胞肺癌治療推薦方案 免疫治療是指通過藉助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以摧毀腫瘤細胞的一系列免疫相關治療方式目前肺癌的免疫治療多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PD-1/PD-L1抑制劑。 CASPIAN研究是2019年SCLC免疫治療領域的一大重磅收穫,在impower133研究的基礎上再次證實免疫聯合化療作為一線治療可以改善廣泛期SCLC的總生存。
  • 肺癌治療選擇,靶向還是免疫?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腫瘤科主任、上海市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主任陸舜教授表示,肺癌並不是一個病,而是一組病,不同類型的肺癌治療南轅北轍,目前公認的治療方法是手術,放化療、靶向、免疫等療法。這些年都有了很大進展,但患者不應當跟風盲試藥物。目前,針對肺癌的診斷主要分為影像學診斷、病理學診斷、分子學分型三種診斷方式。
  • 肺癌免疫治療新航道啟動
    原標題:肺癌免疫治療新航道啟動近日,由中華肺癌學院和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聯合主辦的「臻知篤行,呼吸與共——肺癌免疫治療新航道」全國啟動會在上海召開。目前,免疫聯合治療是小細胞肺癌中更有發展前景的治療策略,《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2020》將PD-L1免疫抑制劑聯合化療,列為廣泛期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的推薦方案。
  • 免疫治療,肺癌診治新方法
    2020年11月是全球肺癌關注月,目的是呼籲世界各國重視肺癌的預防,提高人們對肺癌的防癌、抗癌意識,普及肺癌的規範化診療知識。 知道嗎?肺癌的治療方法除了手術、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外,還有一種原理獨特的治療方法--免疫治療。
  • 微生物群和肺癌:改善免疫治療療效的機遇與挑戰|微生物|肺癌|免疫...
    免疫檢查點藥物PD-1/L1抑制劑的出現改變了肺癌的治療方式,顯著提高了晚期患者的生存時間。免疫聯合化療/免疫單藥(PD-L1高表達)已被批准用於驅動基因陰性NSCLC患者的一線治療。儘管如此,仍有近一半的患者未能從中獲益,作為預測患者免疫治療療效的生物標誌物PD-L1或MSI、TMB仍無法適用所有人群。
  • 免疫+手術刀=肺癌治癒?——胸外科可主導肺癌治療全局
    這個數據對於全球肺癌發生率和致死率第一大的國家來說意味著什麼?免疫治療能否助力實現我國肺癌五年生存率在2030年提升15個百分點?對於「偏好」早期、可手術肺癌患者的胸外科醫生來說,免疫治療能否讓手術刀「插上翅膀」,讓更多患者獲得根治,並降低術後復發率,從而助力提升我國肺癌五年生存率?
  • 晚期肺癌並不可怕!腫瘤免疫治療讓肺癌慢病化成為可能
    「在晚期肺癌中,我們從過去的化療到靶向治療再到如今的免疫治療,已經完全改變了肺癌的治療格局。」作為此次中國肺癌患者關愛行動的支持方,禮來中國抗腫瘤事業部副總裁錢江表示,今後將積極尋求不同方式以期為患者送去人文的關懷和精神的慰藉,幫助他們增強抗癌的信心和勇氣,提升生活質量。 腫瘤免疫治療讓肺癌慢病化成為可能 肺癌是我國及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
  • 肺癌一線免疫治療援助計劃正式啟動
    2018年7月, PD-1免疫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在中國獲批用於一線治療失敗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在內地定價為17918元(100mg/4ml規格)。2018年9月19日,中國首個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患者援助項目「生命之鑰-腫瘤免疫患者援助項目」隨之啟動,旨在為中國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中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提供藥品援助。
  • 肺癌進入免疫治療時代,目前已有8種免疫藥物
    (健康時報記者 郝倩玉 實習記者 李曌懿)近些年來免疫治療在肺癌的治療領域也在如火如荼的發展。截至目前,肺癌的免疫治療藥物共有8種,分別是帕博利珠單抗、納武單抗、德瓦魯單抗、阿替利珠單抗、信迪利單抗、替雷利珠單抗、卡瑞利珠單抗、特瑞普利單抗。
  • 「我是肺癌患者,免疫治療適合我嗎?」
    在沒有藥物禁忌症、藥物過敏的前提下,晚期肺癌患者一線治療使用化療聯合免疫治療都會獲益,比如:化療聯合PD-1或PD-L1相比只做化療,疾病緩解時間、有效率、總生存期都能得到改善。
  • 肺癌免疫治療備受關注 「治癒」或成為可能
    肺癌是目前致死率最高的腫瘤之一,雖然早期肺癌多是通過手術、放化療等方式進行有效幹預,但因易復發易耐藥等特點,5年生存率不足55%。就目前治療手段都局限於手術、放化療、靶向治療,而最新的數據顯示:晚期肺癌患者,經過靶向治療和化療等聯合治療的5年生存率僅為15%左右,十年生存率為5%左右。
  • 肺癌患者新希望 免疫治療3期肺癌可延長生存期
    原標題:肺癌患者新希望 免疫治療3期肺癌可延長生存期 肺癌是全球最常見的癌症,也是頭號癌症殺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2018年約有210萬人新罹患肺癌,並導致180萬人死亡。肺癌早期症狀一般不明顯,約三分之二患者在確診時已經是晚期,即第3或第4期肺癌。
  • 肖文靜:哪些肺癌患者適合免疫治療藥物?
    / 免疫治療正向前推進 /   肖文靜:肺癌指南今年更新的重頭戲就是免疫治療從後線開始往前線推進,而且在各線的治療中逐漸佔領主導地位,及時的更規範的應用免疫治療,可能對病人的愈後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 肺癌治療新思維:靶向腫瘤衍生外泌體免疫治療
    近年來,我們在肺癌診斷和治療方面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但是肺癌仍是全球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
  • 焦順昌教授:肺癌免疫治療進展
    本文作者 施偉偉 解放軍總醫院 焦順昌 解放軍總醫院 導語 肺癌的免疫治療已經取得長足進步
  • 對話楊拴盈教授,聊聊肺癌免疫治療、免疫聯合化療與四藥聯合
    如今,肺癌患者已有免疫治療一線、二線級三線治療的適應症,儘管患者有慢阻肺,肺功能差,容易出現免疫治療的不良反應,但相比其他方法,如手術時麻醉的風險,放療可能出現放射性肺炎,導致呼吸衰竭等,總體而言,免疫治療風險相對小一些。儘管目前依然沒有特別好的辦法,但免疫治療或免疫聯合化療,可能是患者生存獲益的較為可行的方法。
  • 吳一龍:免疫治療,為「肺癌變成慢性病」加大砝碼
    11月24-25日,2019 CTONG-MSK聯合研討會在廣州舉行,來自中美兩國肺癌學界的頂級專家濟濟一堂,就免疫治療的新方向與綜合管理、新藥發現與轉化研究、臨床試驗設計、腫瘤液態活檢等眾多最前沿熱點深⼊討論與交流,會議全程英文,堪稱「肺癌界最燒腦會議」。會議還啟動了將惠及中美乃至全世界肺癌患者的項目合作。
  • 肺癌免疫治療:IO標記物在治療選擇中作用
    肺癌免疫治療:IO標記物在治療選擇中作用 肺癌的生物標誌物檢測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