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免疫治療:IO標記物在治療選擇中作用

2020-11-26 騰訊網

肺癌免疫治療:IO標記物在治療選擇中作用

肺癌的生物標誌物檢測很重要

生物標誌物檢測可以影響肺癌患者的治療

並不是所有病人的處理都會因生物標記檢測而改變

組織樣本有限

——測試應該是全面的,但不要浪費資源

文章來源:肺癌多學科會診

相關焦點

  • 肺癌治療選擇,靶向還是免疫?
    在經歷了多年的放化療時代後,2005年中國的肺癌治療正式進入精準靶向治療元年,隨後的十數年裡多款肺癌靶向藥物相繼上市給患者提供了多種選擇,2018年又上市了首個肺癌免疫療法藥物。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主任醫師,上海市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首席專家廖美琳教授在第二屆阿斯利康肺癌高峰論壇上對界面新聞記者介紹。但同樣有一部分患者並不適合靶向治療,或是在接受靶向治療後出現了耐藥性,而實際上無論是多有效的藥物,到最後都會出現耐藥性。堪稱醫藥界網紅的免疫腫瘤療法是他們的一個重要選擇。
  • 使用免疫治療之前是否需要檢查生物標記物?
    大家都知道,在使用靶向藥物前通常需要做基因檢測,最典型的就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通常都需要檢測EGFR、ALK、ROS1、RET等基因,如果有對應的突變,就會使用對應的靶向藥。那麼,很多人就有問題了,最近比較熱門的免疫治療在使用前是不是也需要檢查一些生物標記物呢?
  • 肖文靜:哪些肺癌患者適合免疫治療藥物?
    / 免疫治療正向前推進 /   肖文靜:肺癌指南今年更新的重頭戲就是免疫治療從後線開始往前線推進,而且在各線的治療中逐漸佔領主導地位,及時的更規範的應用免疫治療,可能對病人的愈後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 肺癌免疫治療
    當患者反應時,治療效果立即發生。但是,只有繼續治療,這些作用才會持續。免疫療法可治療患者的免疫系統,激活更強的免疫反應或培訓免疫系統如何識別和破壞癌細胞。免疫療法通常需要更多時間才能產生效果,但是這些效果在治療停止後會持續很長時間,可以理解成「超長待機」。4、免疫治療的優點?利用免疫系統的力量是對抗癌症的理想方法。
  • 肺癌的免疫治療
    相較於之前的放化療和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雖然有效率不高,但對於有效的患者,其療效持久,能達到五年、十年不復發、不進展、長期生存,實現臨床治癒,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肺癌的免疫治療,特別是近幾年才出現的PD-1抑制劑。
  • 焦順昌教授:肺癌免疫治療進展
    我們的回顧還是圍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的內容展開,圍繞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小細胞肺癌(SCLC),聚焦NSCLC的不同階段如晚期、局部晚期的和新輔助的研究,還有生物標記物(Biomarker)等不同方面,不再拘泥於研究結果的數據細節,希望能展現從時空角度較全面的展示今年的果實。
  • 「肺癌之王」有剋星,免疫治療開啟了肺癌治療新紀元
    免疫治療成為小細胞肺癌治療推薦方案 免疫治療是指通過藉助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以摧毀腫瘤細胞的一系列免疫相關治療方式目前肺癌的免疫治療多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PD-1/PD-L1抑制劑。 CASPIAN研究是2019年SCLC免疫治療領域的一大重磅收穫,在impower133研究的基礎上再次證實免疫聯合化療作為一線治療可以改善廣泛期SCLC的總生存。
  • 免疫治療,肺癌診治新方法
    2020年11月是全球肺癌關注月,目的是呼籲世界各國重視肺癌的預防,提高人們對肺癌的防癌、抗癌意識,普及肺癌的規範化診療知識。 知道嗎?肺癌的治療方法除了手術、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外,還有一種原理獨特的治療方法--免疫治療。
  • ...藥劑科主任李玫:晚期肺癌,該選擇化療、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
    藥師有話說|吉林省腫瘤醫院藥劑科主任李玫:晚期肺癌,該選擇化療、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晚期肺癌主要有三種藥物治療方式:一是化學治療,也就是常說的化療,老百姓通常會覺得其副作用比較大,治療過程痛苦。但實際上,化療依然是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二是靶向治療,它是定點靶向的治療方式,副作用較小,但是並非適用於所有患者,只有確定特定基因靶點後才可以選擇針對該基因的靶向藥物。三是近兩年討論較多相對熱門的免疫治療。
  • 這些免疫治療藥物來了!免疫治療在研臨床研究盤點
    廣義的免疫治療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免疫細胞治療、溶瘤病毒、治療性抗體、癌症疫苗以及免疫系統調節劑等。這是一種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治療方式,在手術及放化療等傳統療法之外,開闢了新的戰場,已成為癌症治療的重要手段,研發最早並且也是最成熟的CTLA-4及PD-1抑制劑,在非小細胞肺癌及黑色素瘤領域已逐漸成為一線治療藥物。
  • 肺癌治療新思維:靶向腫瘤衍生外泌體免疫治療
    腫瘤微環境的分子和細胞通過調節局部免疫反應,決定腫瘤良惡性。TEX含有刺激性和抑制性成分,參與調節免疫應答,上皮-間質轉化(EMT)和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的功能,並且在血管生成中起關鍵作用。免疫系統可以摧毀癌細胞,抑制腫瘤生長,支持慢性炎症,並抑制引起腫瘤進展的抗腫瘤免疫力,在癌症中起到「雙刃劍」的作用。
  • 對話楊拴盈教授,聊聊肺癌免疫治療、免疫聯合化療與四藥聯合
    再如非鱗非小細胞肺癌,尤其腺癌,可以選擇抗血管生成藥貝伐珠單抗,而鱗癌患者接受貝伐珠單治療後更易發生大咯血。又如二代鉑類藥物奈達鉑,JUST研究證明奈達鉑聯合多西他賽可能是鱗癌一線治療的優選方案。很多研究都顯示,組織學類型不同,治療方案的選擇有一定傾向性,從化療到靶向、再到免疫,它都具有影響。
  • 免疫+手術刀=肺癌治癒?——胸外科可主導肺癌治療全局
    所以,相比肺癌的靶向治療,肺癌的免疫治療剛啟程,我們對於影響腫瘤免疫微環境生物標誌物的探索也才剛剛開始。 在KEYNOTE-024研究中所使用的PD-L1是當前臨床應用較廣泛的一個免疫治療的生物標誌物,但它的特異性還不如EGFR驅動基因那麼強,也就是說即使是PD-L1低表達,甚至不表達的人群也有一小部分可以從免疫治療中獲益。
  • 【肺科•科普】肺癌的免疫治療現狀
    肺癌起病隱匿,確診時80%多的患者已經是中晚期,喪失了手術治療的機會,總體5年生存率僅為15%至17%。這也是很多老百姓「談癌色變」的主要原因。 20世紀90年代我們開始探索肺癌的標準治療方案,這部分研究成果讓中晚期肺癌患者不再「無藥可治」;21世紀初我們開始探索肺癌的靶向治療,這部分研究成果讓部分有驅動基因突變的患者獲得了較長的生存期。
  • 李紅梅:肺癌治療 怎能不做基因檢測?
    精準治療時代,分子標記物(Biomarker)無論對診斷還是治療都有決定性作用。在CSCO廈門2019學術年會期間,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腫瘤內科病區李紅梅主任接受MED24採訪時,談了非小細胞肺癌基因檢測的方法,常見靶點和意義。/肺癌有哪些常見分子靶點?
  • 微生物群和肺癌:改善免疫治療療效的機遇與挑戰|微生物|肺癌|免疫...
    免疫檢查點藥物PD-1/L1抑制劑的出現改變了肺癌的治療方式,顯著提高了晚期患者的生存時間。免疫聯合化療/免疫單藥(PD-L1高表達)已被批准用於驅動基因陰性NSCLC患者的一線治療。儘管如此,仍有近一半的患者未能從中獲益,作為預測患者免疫治療療效的生物標誌物PD-L1或MSI、TMB仍無法適用所有人群。
  • 淺談免疫檢測點抑制劑的預測性生物標記物
    該類藥物有別於以往腫瘤治療手段,它們利用特異性單抗去識別免疫細胞表面的免疫活性負調控受體,阻斷其對免疫細胞的抑制,激活自身免疫系統,從而達到控制和殺死腫瘤細胞的目的。而且同一種藥物有多種適應症,對於晚期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霍奇金淋巴瘤、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等都有效。
  • 肺癌免疫治療備受關注 「治癒」或成為可能
    20世紀80年代,Oldman提出生物反應調節劑(BRM)概念後,腫瘤免疫治療開始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研究顯示,經過免疫治療的肺癌患者的10年生存率遠高於5%,這也就是為什麼免疫治療在肺癌的治療領域越來越受到重視。什麼是免疫治療?免疫治療其實是一種加強免疫系統對腫瘤識別和殺傷能力的抗癌方式。
  • 肺癌免疫治療新航道啟動
    原標題:肺癌免疫治療新航道啟動近日,由中華肺癌學院和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聯合主辦的「臻知篤行,呼吸與共——肺癌免疫治療新航道」全國啟動會在上海召開。目前,免疫聯合治療是小細胞肺癌中更有發展前景的治療策略,《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2020》將PD-L1免疫抑制劑聯合化療,列為廣泛期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的推薦方案。
  • 靶向還是免疫?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引子:肺癌診療發展迅速,靶向免疫如何選擇?肺癌是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同時也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由於肺癌患者眾多,疾病負擔巨大,針對肺癌的新藥研發也始終是國內外腫瘤領域的關注重點,最近幾十年來肺癌治療水平不斷提升,治療模式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