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肺癌關注月特別策劃:肺癌如何做到早診早治?

2020-11-25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 張恪忞 設計 石天馨):肺癌是目前全球惡性腫瘤死亡的首要原因。我國國家癌症中心登記辦公室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新發肺癌病例約78.7萬例,發病率為57.26/10萬;肺癌死亡病例約63.1萬例,死亡率為45.87/10萬。我國肺癌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已連續10年位居惡性腫瘤之首。

  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 2018 年全球癌症負擔,由於大部分肺癌患者在診斷時已是中晚期,手術難有用武之地,放化療作用有限,患者5年生存率約為15%。肺癌如何做到早診早治,早期手術治療的適應症有哪些,免疫治療給肺癌患者帶來怎樣的希望?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到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腫瘤診療中心執行主任張毅。以下為採訪文字實錄:

  記者: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公眾應如何正確對待肺結節?

  張毅: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胸部CT篩查有所增加,以宣武醫院為例,在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這期間,按條件篩查做了8436例胸部CT,而在篩查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肺結節被發現。通過影像學診斷篩查出肺結節的患者有4987例,其中,各類磨玻璃影結節996例,佔篩查出有肺結節人群的19.97%,直徑大於6毫米的磨玻璃結節共401例。經綜合評估,醫院對131例臨床疑似早期肺癌或癌前病變的結節患者進行追蹤,醫護人員與其中80例患者取得了聯繫,其中僅8例患者接受了手術意見,最後7例患者通過病理診斷證實為肺癌。剩餘患者中僅13例按時進行隨訪。

  可見,大家對肺結節的認識還不夠。通常情況下,直徑超過6毫米的肺結節就需要高度關注。除了觀察腫塊外形之外,病灶周圍是否有血管穿行或伴行,有分葉、毛刺的改變,這些描述更需要高度警惕,建議找專業醫生進一步確診,及早發現早期肺癌,避免延誤病情。

張毅(左一)在手術演示

  記者:目前,早期肺癌微創手術有哪些新進展?

  張毅:早期肺癌通過微創手術切除,是完全可以做到臨床治癒的。發現肺結節並不是壞事,確診早期肺癌手術切除,一般不需要進行放化療。

  如何最大限度切除早期肺癌病灶、減少手術創傷、提升術後生活質量?目前我們胸外科團隊在做胸腔鏡微創手術,採用磁導航技術診斷和螢光定位技術,精準定位切除肺結節,提高了肺部腫瘤手術的安全性和精準性。

  達文西機器人手術與胸腔鏡微創手術相比,在做常規手術時顯示不出太大的優勢。通常胸腔鏡微創手術,只需要在胸壁上打一個孔,手術切口小。達文西機器人手術需要打四個孔,切口上沒有優勢,但達文西的精細程度高,放大十倍,安全性高,更適合複雜需要縫合的手術。總之,目前不可替代胸腔鏡微創手術。

  記者:眾所周知,非小細胞肺癌約佔全部肺癌的85%,其5年生存率不足20%。近兩年,肺癌的免疫治療呼聲不減,在治療策略和生存預後方面有哪些臨床進展?

  張毅:不同於當年肺癌靶向藥陸續上市的平和,從2019年開始,免疫藥物短短一年多時間裡發展非常迅猛,肺癌的免疫治療開啟了一個新世代。

  對於中早期非小細胞肺癌術前新輔助免疫治療,國內外多項臨床研究顯示出非常好的療效,部分患者甚至達到了完全病理緩解。我相信在手術的中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圍術期免疫治療可以使患者生存得到明顯延長。

  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通過化療、靶向藥(一二三代)、免疫治療等聯合方案,患者生存質量會越來越好。

  記者:對於肺癌的預防,您有哪些建議?

  張毅:不止一位患者問我,自己不吸菸,生活規律,為何還會得肺癌?其實,肺癌的誘因很多,除了吸菸,還包括生活環境、情緒、基因等。

  當然戒菸是外因中預防肺癌的因素之一。菸草煙霧中有4000多種化學物質,至少有69種成分是致癌物質。而二手菸霧中含有幾百種已知的有毒或者致癌物質。吸菸損害肺功能,增加肺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對於肺癌的高危人群,即50歲以上、吸菸指數(每日吸菸支數×吸菸年數)大於400、有腫瘤家族史、既往有肺部疾病史和有職業暴露史的人群,一年要做一次胸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校對 姜成)

相關焦點

  • 五大類癌症免費篩查,重慶啟動癌症早診早治項目
    昨(8)日,重慶市腫瘤防治辦公室消息,2021年度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已經啟動。即日起,重慶市符合條件的居民可以進行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上消化道癌(食管癌和胃癌)、肝癌五種常見癌症的免費篩查。項目啟動會現場 主辦方供圖對5萬人進行防癌風險評估自2012年起,重慶市每年都會啟動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
  • 第九屆全國介入肺病暨第二屆肺癌的早診和全程管理學習班成功舉辦
    2020年11月27日至28日,由省康復醫學會科普專業委員會主辦,我院呼吸內科承辦的第九屆全國介入肺病暨第二屆肺癌的早診和全程管理學習班在長沙圓滿收官。11月27日下午,大會進行介入肺病病例匯報,省內外17家醫院參加,各位專家立足於臨床病例,分享自己的診治經驗,介紹各醫院介入呼吸內鏡的開展情況,充分展現各自的特色。28日上午,介入呼吸病學及肺癌診治高峰論壇會議舉行,我院呼吸內科劉志光教授和呼吸二科張衛東主任主持開幕式,周紹明副院長致辭。
  • 貴州: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啟動 五種常見癌可獲免費篩查
    央廣網貴陽11月11日消息(記者陳屹)11月10日,2020年貴州省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啟動。從當日開始,符合條件的貴陽市居民可免費篩查肺癌、乳腺癌、肝癌、大腸癌、上消化道癌(食管癌和胃癌)5種常見癌症風險。
  • 詳解肺癌標記物,助力早診早治
    1、p53基因90%的小細胞肺癌病人組織標本中可檢測到p53基因突變,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約60%突變。p53基因突變常發生在腫瘤發生的早期,因此若能及時獲取標本,對早期診斷有幫助。p53基因突變者多對放化療有不同程度的抵抗,也易發生腫瘤轉移。故是治療效果和預後判定的指標。
  • 肺癌成我國發病率最高惡性腫瘤 你關注肺部健康了嗎
    在東莞,肺癌在五類城市常見的癌症中高居「殺手榜」第一名。每年的11月是「全球肺癌關注月」。作為與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密切相關的疾病,肺癌更是迅速引發公眾關注。抽菸和越來越常見的霧霾天氣是否會誘發肺癌,對於高危人群來說,專家建議,最好能每年定時做一次CT,在日常生活中防範於未然。
  • 中國高發癌症早期篩查指南發布 推動早診早治規範化進程
    中新網北京1月15日電 (記者 杜燕)今天,《中國高發癌症早期篩查指南》發布,涵蓋結直腸癌、胃癌、肺癌、乳腺癌、宮頸癌等高發癌種。今天,北京抗癌協會2021年早癌篩查規範化研討會暨《中國高發癌症早期篩查指南》新聞發布會在線上舉行,活動由北京抗癌協會早癌篩查專業委員會承辦。
  • 趙任教授:一次早篩,獲益無窮,加速推進大腸癌早篩早診早治一體化
    據2019年1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一期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從發病人數看,2015年結直腸癌位居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第三位,前兩位分別是肺癌、胃癌。另據世界衛生組織2020年2月最新的《2020年世界癌症報告》顯示,在過去20年中,乳腺癌和大腸癌的發病率呈快速上升趨勢,尤其是在城市地區。比較而言,從70年代到90年代,肝癌、胃癌、和食管癌曾是中國最常見的癌症,包括城市及農村。
  • 博爾誠:全球首創基因甲基化胃癌早診產品獲批,掀起癌症早診創新革命
    早發現和早治療才是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死亡率的關鍵。」 於是,韓博士萌生了投身癌症早篩早診領域的想法。2017年,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牽頭制定了《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2017年,上海)》,提出新型胃癌篩查評分系統。同時,國家也推出了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農村癌症早診早治項目等,在人群眾開展包括胃癌在內的多種癌症篩查。 但目前,我國胃癌篩查普及率仍然不盡人意,早期胃癌檢出率不到10%。
  • 肺部小結節就是肺癌前兆?抽電子菸會不會致癌?
    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宣武醫院胸外科首席專家支修益教授以下是採訪實錄:隨著國家肺癌查查項目的推廣和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胸部CT日益普及,越來越多的肺部結節走進大眾視野,其中磨玻璃樣結節佔到相當比例,請問肺部磨玻璃樣結節是不是等於早期肺癌,如何處理?
  • 華西醫院成立全國首家小細胞肺癌門 開啟小細胞肺癌診療生態新路徑
    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8月4日,小細胞肺癌門診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及華西醫院溫江院區同時開診,即日起華西醫院本部每周二下午,華西醫院溫江院區每周四、五下午,均有小細胞肺癌專家坐診。肺癌根據病理類型,可以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其中小細胞肺癌約佔肺癌的15%。雖然佔比較低,但小細胞肺癌是一種侵襲性強,增殖迅速的惡性腫瘤。有2/3的患者初診時就已經到了廣泛期,即疾病發現時候已出現了遠端器官或淋巴結轉移,確診後5年平均生存率只有2%。
  • 肺癌如何早發現早治療?李惠利醫院引入早期肺癌血液檢測
    目前全球已經有了在出現症狀之前發現早期肺癌的相關檢查方法。一種是大家比較熟悉的CT,這是通過影像學發現肺部有沒有微小病灶。CT技術最近發展非常快,可以發現最小2毫米的微結節病灶。另外一種全球目前已經運用的臨床的技術是腫瘤免疫抗體技術,這種技術通過查血,可以在生物分子層面、從體內是否因致癌因素攻擊體內產生免疫應答來發現健康異常。如今這種技術已經來到寧波。
  • 全國首家小細胞肺癌門診成立,開啟小細胞肺癌診療生態新路徑
    四川在線消息 今天(8月4日),小細胞肺癌門診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及華西醫院溫江院區同步正式開診,作為全國首家專門針對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專科門診,「小肺門診」旨在整合醫院自身及周邊醫院的優質診療資源,同時覆蓋華西醫院溫江院區的廣大患者,幫助小細胞肺癌患者可以得到更加規範化、個體化的治療,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獲益
  • 總結呈現中國肺癌防診治特色及成就,我國專家論文登上國際期刊
    健康時報記者 齊鈺 9月25日,由國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赫捷院士領銜的肺癌診療多學科團隊,在國際頂級肺癌雜誌《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胸部腫瘤學》影響因子13.357),發表題為「Lung
  • 不是肺癌但惡性程度比肺癌高的腫瘤,轉發讓更多人知道
    歡迎關注「TopMD」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醫學知識。 2020年9月25日TopMD《約吧大醫生》第35場患教直播探討的話題是胸膜間皮瘤,做客直播間的專家是
  • 腫瘤專家「肺腑之言」: 肺癌防治注意三大誤區
    新華網北京4月19日電(宮曉倩 孫慧 張馨心)肺部查出結節會不會就是肺癌呢?很多女性不吸菸為何也患肺癌?肺癌是對人類生命健康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居於惡性腫瘤之首。, 走出三大治療誤區  主持人:目前肺癌防控情況如何?
  • 提高肺癌早篩意識 肺癌治療向慢病化發展
    新華網北京1月14日電(張馨心)在我國,肺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居惡性腫瘤之首。隨著新藥研發上市進程加速,肺癌的慢病化腳步也越來越近。以腫瘤免疫治療為代表的創新治療手段為肺癌患者提供了長期生存的可能。
  • 3歲男孩查出肺癌!普通人該如何預防肺癌的發生?
    來源:e藥環球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近日,一則3歲半男孩患肺癌的消息引起人們關注! 報導中並未提及男孩患肺癌的具體原因,根據目前已有的關於肺癌危險因素的研究,我們推測,男孩患肺癌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 肺癌標誌物多中心研究結項 產學研結合助推體外診斷髮展
    12月11日至13日,中國腫瘤標誌物學術大會暨第十四屆腫瘤標誌物青年科學家論壇在廣州舉行。會上,中國人群肺癌生物標誌物參考區間多中心聯合研究宣布結項。此次研究結果的發布不僅將為肺癌的早診早篩帶來幫助,而且對於腫瘤醫學整體發展起到推動作用,還將為我國腫瘤標誌物的體外診斷研究提供助力。
  • 查出肺癌該怎麼治?腫瘤專家:掌握這些方法少走彎路!|張力|肺癌|...
    受訪專家:胡毅,解放軍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張力,北京協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肺癌到了晚期,藥物開始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靶向藥物、免疫藥物。」解放軍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胡毅教授介紹。過去10多年,靶向藥物不斷豐富,我國一大批晚期肺癌患者,尤其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從中獲益。
  • 腫瘤科牛小培專家怎麼樣?經常胸悶、胸痛或是早期肺癌徵兆!別小看
    「肺癌越早發現越好,早診早治能提高肺癌生存率,但是肺癌的早發現不能僅僅依靠常規體檢,大家要有足夠高的警惕意識。如果出現了如下症狀,一定要注意。 痰中帶血絲和刺激性嗆咳 出現痰中帶血和刺激性嗆咳要警惕,這有可能是支氣管中央型肺癌的早期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