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呈現中國肺癌防診治特色及成就,我國專家論文登上國際期刊

2020-12-05 健康時報客戶端

健康時報記者 齊鈺

9月25日,由國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赫捷院士領銜的肺癌診療多學科團隊,在國際頂級肺癌雜誌《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胸部腫瘤學》影響因子13.357),發表題為「Lung Cancer 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的論文。

文章對我國肺癌發病率及死亡率的全國登記數據進行展示,並對我國肺癌篩查防控現狀、規範化診斷流程策略,以及手術治療、全身系統性治療、放射治療等治療方式進行詳盡描述,對標國際水平,分享中國經驗。從而使中國肺癌工作者的創新、改革和相關成就展現於世界舞臺,促進肺癌防診治領域國際合作的廣泛開展。

國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赫捷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供圖

文章報導,肺癌居中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首位,而大多數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可歸因於吸菸。原衛生部於2008年啟動了國家癌症登記和跟蹤計劃,癌症登記數量從2008年的95個增加到2019年的574個。根據國家癌症登記中心來自368個符合規定的癌症登記處的數據,中國肺癌按世界標準人口計算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為35.92/100000,死亡率估計為28.02/100000。40歲以下肺癌發病率相對較低,此後急劇上升,在80歲~84歲達到頂峰。2015年約有630500名肺癌患者死亡,相當於平均每天有1700餘人死於肺癌。

主動吸菸是導致男性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一項針對我國成人菸草使用情況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我國成人吸菸率約為26.6%(約50.5%的男性和2.1%的女性吸菸),相較於2010年的28.1%,整體呈下降趨勢。但值得注意的是僅有16.1%的吸菸者計劃或正在考慮在未來12個月內戒菸。菸草控制,仍是我國肺癌防治工作的最重要問題之一。

論文截圖

及時發現早期肺癌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可靠策略。中國在國家癌症篩查項目的背景下,開展了兩項大規模的、以人群為基礎、有組織的肺癌篩查項目: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CanSPUC)和農村癌症早診早治項目(RuraCSP)。結果顯示,篩查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國肺癌高危人群的早診早治比例。由是提出,高危人群每年進行低劑量斷層掃描(LDCT)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最有效方法。

在肺癌診斷方面,近年來湧現的高解析度計算機斷層掃描、PET-CT、支氣管內超聲引導下經支氣管穿刺針吸術以及視頻輔助縱隔鏡下淋巴結切除術等技術,提高了肺癌的精準診斷和分期的準確性。

在肺癌手術治療方式上,中國新術式、新理念和新研究有了原創性的突破。胸腔鏡微創手術在國內廣泛應用、機器人輔助胸腔手術(RATS)也已逐步在開展;中國學者原創的「解剖性部分肺葉切除」的新概念被全球胸外科學界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在術前應用的研究獲得成功,取得了40%的病理緩解率,表明在肺癌圍手術期免疫治療的研究中,我國已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在肺癌放射治療方面,我國已建立起1413個放射治療中心。86.2%和67.4%的中心可以提供三維適形放射治療和調強放射治療(IMRT)。包括四維CT或PET-CT模擬、IMRT/容積調強的弧形放射治療、影像引導的放射治療和運動管理等先進技術,在全國範圍內被廣泛應用於肺癌治療。放療需求的增加和設備不足等,仍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文章第一作者、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高樹庚教授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談到,中國肺癌的系統性篩查、診斷及治療規範而精準,並具有中國特色。作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高發肺癌的國家,靶向治療如EGFR及ALK抑制劑等的廣泛應用為患者帶來了極大獲益,免疫治療PD-1抑制劑的應用更是延長了部分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中國醫生在全球肺癌診治研究的過程中,做出了大量原創性的貢獻,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肺癌患者大多集中在一級城市的大醫院,因為醫生專業化程度高,治療效果好,這是我國的一大特色,需要合理配置醫療資源,開展遠程會診,幫助患者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遍布全國。」相信在預防、篩查、診斷、治療、新策略研究等各個環節專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面臨的這些挑戰,在不久的將來不會是挑戰。「我們終將戰勝肺癌。」赫捷院士總結道。

相關焦點

  • 影響因子51.273分省人民醫院新冠肺炎論文登上國際頂級醫學期刊
    影響因子51.273分省人民醫院新冠肺炎論文登上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本報訊 (記者馮金燦)2月21日,河南省人民醫院醫學影像中心主任王梅雲團隊撰寫的《PresumedAsymptomatic Carrier Transmission of COVID-19》被世界四大頂級綜合醫學期刊之一的《美國醫學會雜誌》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影響因子51.273) 在線發表。
  • 被國際期刊瘋狂撤稿,我國醫學論文還有救嗎?
    近幾年發生多起我國醫學領域論文在國際學術期刊被集體撤稿的事件,給中國醫學界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最近,《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經歷了歷史上首次撤稿後重發事件,撤回的文章截至今年6月初已被引用超過3300次。
  • 天津科技大學:中國食醋登上國際食品領域權威期刊封面!
    2020年4月30日,我校食品營養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工程學院傳統發酵食品科研團隊以夏婷為第一作者、王敏為通訊作者的有關中國傳統食醋護肝機制的研究論文登上《Food & Function》期刊封面。
  • 肺結節就是肺癌嗎?看胸外科專家怎麼說
    株洲市中心醫院副院長、心胸血管外科專家李文燦組織專家進行病例討論,認為年輕女性患者,結節小,位於尖後段內部,行肺段切除邊緣距離足夠,即使惡性腫瘤行解剖性肺段切除亦可以達到根治目的。在與王女士及家屬商量後決定行解剖性左上肺尖後段切除+淋巴結活檢手術。
  • 2015中國癌症統計數據登上世界殿堂級學術期刊!影響因子144.8!
    中國學者在殿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2015中國癌症統計數據,影響因子144.8!  CA-CANCERJCLIN由美國癌症學會(AmericanCancerSociety)主辦的一份綜述性、履行同行評議的學術期刊,論文內容涉及癌症診斷、治療和預防。1950首次出版,儘管CA是腫瘤學雜誌,但並不止針對腫瘤學家。每年發行六次,每次發表2-5篇。CA是世界上流傳最廣泛的腫瘤學期刊,發行量超過100000冊。
  • 精準醫學是我國醫學佔領國際制高點的歷史機遇——第二屆生命組學...
    大會由中國醫學裝備協會、Science雜誌、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臨床應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會、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CNHUPO)、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採購與管理分會、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精準檢測與精準診斷專家委員會和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主辦;由中國生物技術創新服務聯盟、北京市臨床質譜國際科研合作示範基地、中關村生物質譜轉化醫學開放實驗室
  • 107篇中國論文被撤稿,是國際期刊把關不嚴的錯?
    [摘要]107篇中國學者論文因同行評審造假被國際學術出版巨頭斯普林格一次性撤稿,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被撤作者還不乏來自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名校的。而這次事件距離去年12月底的同類事件才僅僅過去4個月。
  • [中國專家共識]非小細胞肺癌血液EGFR基因突變檢測
    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在2015年2月已批准吉非替尼說明書更新,在推薦所有NSCLC患者的腫瘤組織都應進行EGFR突變檢測基礎上,如果腫瘤標本不可評估,則可使用從血液(血漿)標本中獲得的ctDNA進行評估。目前我國尚無規範化的血液EGFR突變基因檢測的標準或指南。
  • 教育部:不得簡單以刊物等判斷論文質量,防止國際期刊論文至上
    ,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意見》明確提出了10個「不得」的底線要求,即:不得簡單以刊物、頭銜、榮譽、資歷等判斷論文質量,防止「以刊評文」「以刊代評」「以人評文」。不得過分依賴國際數據和期刊,防止國際期刊論文至上。不得為追求國際發表而刻意矮化醜化中國、損害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不得將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引用率和影響因子等指標與資源分配、物質獎勵、績效工資等簡單掛鈎,防止高額獎勵論文。
  • 衝向國際!安吉爾研究論文登上全球權威學術期刊
    對於中國淨飲水行業來說,要想獲得跨越式的發展,飲用水淨化的深度研究是重中之重。作為高端淨飲水專家,安吉爾近年來憑藉其科研實力,不斷探索,將實驗結果提升至理論層面,連續發表多篇具有開拓性意義的論文,並獲得IWA、ACS、RSC等國際權威學術組織機構的認可。
  • 我國科技論文國際影響力持續上升
    由於相關宏觀統計數據編入《中國科技統計年鑑》,因此被科技管理部門和學術界廣泛關注和應用。作為測度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我國科技論文的產出情況如何?統計視角與往年相比有哪些不同?中國科技期刊是否更好地融入了國際學術共同體?面對上述公眾關切,來自中信所的專家在進行權威發布的同時,也給出了明確解讀。
  • 重醫團隊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重慶日報消息,11月30日,重慶醫科大學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醫學》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中國萬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有效性分析》的論文。研究從流行病學研究的視角,系統梳理、分析了萬州區防控新冠肺炎措施的有效性。
  • 中國白酒風味研究論文首登國際頂級食品期刊封面
    本報訊 (記者王薇)近日,「Baijiu」、窖泥、瓷壇和酒具等中國白酒獨有文化元素,首次出現在國際食品領域頂級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封面上。
  • 中國少年連發兩篇Nature震驚世界,為什麼中國論文要發英文期刊?
    我國24歲天才少年曹原與其導師一天之內連發兩篇《Nature》,介紹了魔角石墨烯研究的新突破。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曹原是第一篇論文的第一作者,以及和導師共同為文章通訊作者。在第二篇論文中曹原和其他兩位作者並列為第一作者。
  • 肺癌篩查專家共識,搶「鮮」看!
    為了提高中國肺癌的診治效果,減少發病率和死亡率,中華醫學會特意編寫了《肺癌篩查與管理中國專家共識》,為肺癌的防控體制提供借鑑與指導。)上,來自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王琪教授為大家帶來了關於《肺癌篩查與管理中國專家共識》的解讀。
  • 論文收錄流失嚴重!我國科技期刊面臨四大難題
    李曼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在近日舉行的中國科協年會第三屆世界科技期刊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專家委員會主任楊衛對當今我國科技期刊的現狀做出分析,他表示,我國科技期刊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相對滯後,面臨流失、弱小、分散、慢進四方面的難題。
  •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
    (2020年9月14日,上海)在2020年CSCO即將到來之際,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血管靶向治療專家委員會及非小細胞肺癌專家委員會主導撰寫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以下簡稱《共識》)在上海正式發布。
  • 我國高質量國際論文數排名世界第二,國際影響力持續上升
    作為測度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我國科技論文的產出情況如何?統計視角與往年相比有哪些不同?中國科技期刊是否更好地融入了國際學術共同體?面對上述公眾關切,來自中信所的專家在進行權威發布的同時,也給出了明確解讀。
  • 我國高質量國際論文數排名世界第二 國際影響力持續上升
    作為測度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我國科技論文的產出情況如何?統計視角與往年相比有哪些不同?中國科技期刊是否更好地融入了國際學術共同體?面對上述公眾關切,來自中信所的專家在進行權威發布的同時,也給出了明確解讀。
  • 中國專家制定腫瘤世界標準!鼻咽癌聯合國際指南發布
    核心提示:2021年1月6日,由我國學者牽頭,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和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共同完成的鼻咽癌國際指南,於腫瘤學領域頂級期刊《臨床腫瘤學雜誌》以特別論著形式在線發表。 從國際指南的使用者,到證據提供者,再成為其制定者,中國鼻咽癌專家們用三十年的時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2021年1月6日,由我國學者牽頭,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和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共同完成的鼻咽癌國際指南,於腫瘤學領域頂級期刊《臨床腫瘤學雜誌》以特別論著形式在線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