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
8月4日,小細胞肺癌門診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及華西醫院溫江院區同時開診,即日起華西醫院本部每周二下午,華西醫院溫江院區每周四、五下午,均有小細胞肺癌專家坐診。
作為全國首家專門針對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專科門診,「小肺門診」整合醫院自身及周邊醫院的優質診療資源,同時覆蓋華西醫院溫江院區的患者,幫助小細胞肺癌患者得到更加規範化、個體化的治療,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獲益。
小細胞肺癌預後差 5年生存率僅2%
近年來,肺癌已經成為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第一大癌症。我國每年約有60萬人被確診肺癌,近30年肺癌發病率上升了465%,是世界上肺癌患者最多的國家,肺癌也已經成為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第一位的惡性腫瘤。
肺癌根據病理類型,可以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其中小細胞肺癌約佔肺癌的15%。雖然佔比較低,但小細胞肺癌是一種侵襲性強,增殖迅速的惡性腫瘤。有2/3的患者初診時就已經到了廣泛期,即疾病發現時候已出現了遠端器官或淋巴結轉移,確診後5年平均生存率只有2%。對於患者而言,小細胞肺癌患者往往有呼吸困難症狀和持續咳嗽才去就診,經過CT、MRI等相關檢查,最終再經病理檢查,才被診斷為小細胞肺癌。
目前先化療再放療然後再化療的「三明治療法」是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最常見的臨床治療方案,但僅有20%的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治療後會出現症狀完全緩解,但往往很快又出現耐藥及疾病進展,5年生存率極低,總生存期較短。
臨床需求亟待滿足 小細胞肺癌專科門診幫助更多患者規範化診療
在臨床實踐中,我國不同地域小細胞肺癌治療的規範性仍存在很大的差距,過去治療小細胞肺癌的方式和藥物都比較單一,患者的生存率也因為疾病本身的特點不甚理想。如今為了更好地加強小細胞肺癌的診療服務,華西醫院開設小細胞肺癌門診,打通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就醫路徑,包括實行單元化管理、個體化治療及隨訪的整個診療過程,為患者提供全程管理的服務,最終提升其生存率及生存質量。
肺癌的治療絕對不是「單打獨鬥」,而是需要外科、腫瘤內科、放療科、介入治療科、呼吸科、影像科、病理科以及分子診斷中心等共同參與管理的過程。本次開設的「小肺門診」著重強調腫瘤病人診療模式的這一特點,根據不同情況,經多學科討論後給予患者個體化、規範的治療方案,以期達到最大的臨床獲益。
肺癌全程管理模式新升級 早診早治助力患者獲益最大化
對於患者來說,全方位的醫療服務是必不可少的,對肺癌患者採用最優化的個體治療方案,管理過程從篩查到治療、後期隨訪都全程參與,在保證生活質量的基礎上,使患者生存獲益最大化。全程管理的診療模式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為此,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近期已率先實行一系列舉措,醫院正在啟動構建肺結節/肺癌全程管理平臺,該平臺關注肺癌的早診早治,致力於將肺結節早期篩查納入肺癌規範診療體系,以期提升患者長期生存率;同時,華西正在同步構建並發布肺癌生物大數據平臺,通過臨床實踐收集真實世界數據以供科研之用。
此次小細胞肺癌門診的開設將作為起點,充分發揮華西醫院在肺癌全程管理模式上的特色優勢,加強肺癌的早診早治、多學科協同以及規範化治療,推動我國肺癌患者從早期篩查到康復治療的全病程個性化科學管理,從而切實提升我國肺癌的診療水平,造福更多肺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