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4日,全國首家專門針對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專科門診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及華西醫院溫江院區同步開診。
小細胞肺癌的發病率
對於肺癌,我們最常聽說的是非小細胞肺癌,正是因為小細胞肺癌的發病率不是太高。臨床上,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是20.03%和26.99%,而作為肺癌的一個分支,小細胞肺癌的發病率只有15%。
但是,你別看它發病率不高,惡性程度卻不低,而且癌細胞增殖的速度極快,病情發展迅速,一旦患病,患者預後效果非常差。幾乎所有的小細胞肺癌患者在最初確診的時候,就已經存在全身轉移的趨勢了,有的甚至已經轉移了。在這種情況下,治療手段也只能是聯合用藥,而且效果往往還很差。
小細胞肺癌為什麼這麼難治?
癌細胞的類型是分化成很多種形式的,基因的突變控制著最終癌細胞的類型。小細胞肺癌發病快,舉個通俗的例子,癌症對身體的進攻就像叛變的軍隊,一些其他不嚴重的腫瘤,癌細胞在叛變後拖拖拉拉的,不立刻對身體展開進攻,而小細胞肺癌呢,它在站穩腳跟後,就是迅速擴大自己的力量,然後對患者身體各處展開新的進攻。患者往往還沒有反應過來,身體就招架不住了。
小細胞肺癌發病進程迅速,往往導致在治療過程中,不能儘早將其控制,有些患者畢竟在治療前,癌細胞就跑的到處都是了。除了快之外,小細胞肺癌對化療往往還非常敏感,一旦停藥,癌細胞就會馬上反撲,而且患者很快就能出現耐藥性,這樣一來,藥物的效果就施展不出了。進展快、治療效果差,導致小細胞肺癌在臨床上非常難治,以至於一些患者的生存期連一年都不到。
小細胞肺癌的主要誘因
說來也不奇怪,難治的小細胞肺癌,基本上都是由吸菸引起的。在非小細胞肺癌中,患者的吸菸率有85%,而在小細胞肺癌中,95%以上的患者有過吸菸史。所以毋庸置疑的是,吸菸是小細胞肺癌的主要誘因。
在臨床上,每天吸菸的數量乘以煙齡(單位:年)是吸菸指數,吸菸指數如果超過400,就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如果年齡超過45歲,煙齡長於20年,吸菸指數超過了400,這種情況就需要格外注意,隨時提高警惕,最好是每年進行定期的肺癌篩查。
小細胞肺癌的常見症狀
如果不幸患病,小細胞肺癌和其他肺癌的症狀比較相似。早期的症狀不是太明顯,隨著病情的逐步發展,患者會出現咳嗽症狀。這種咳嗽有別於常見的呼吸道感染咳嗽,症狀不會緩解,而且用藥也不能緩解。咳嗽之外,患者還會出現胸痛、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不過由於癌細胞侵蝕的部位不同,每個患者的具體表現可能存在差異性。
如果病情進一步加重的話,患者會出現食欲不振、乏力甚至貧血的症狀,而且,由於癌細胞會對患者肺部的正常機體組織進行浸潤,潰瘍出血會引起腹水的逐漸積累。而且,患者咳嗽也可能出現咳血的症狀。
如何進行篩查?
正因為早期發病不明顯,而確診之後往往已經擴散,所以針對小細胞肺癌,就更要做好篩查和體檢。那些吸菸或者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可以通過低劑量的CT掃描來檢查肺部的情況。臨床數據顯示,CT檢查使高危人群的肺癌死亡率下降了20%。
除了CT之外,腫瘤標誌物的檢測,也能發現肺部的某些異常。不過這些檢查只是能夠確診是否有肺癌,如果要進一步確定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惡性的腫瘤是小細胞肺癌還是非小細胞肺癌的話,那就還需要做病理活檢,通過對肺部病灶處提取物的檢測,最終才能確定腫瘤的類型是什麼。
小細胞肺癌的免疫靶向藥物
正因為難治,所以針對其藥物的研究一直在推進。在今年的五月份,泰聖奇(阿替利珠單抗)免疫靶向藥物,終於在我國獲得上市。該藥在上市前已經在全球進行三期的臨床試驗,試驗的結果是可以將患者的死亡風險降低30%,而且小細胞肺癌中位生存期首次也超過了一年。
該藥的問世,也就打破了過去治療小細胞肺癌的用藥單一的局面。化療藥物配合免疫藥物的聯合治療方式,將給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一絲曙光。
參考資料:
[1]《等了30年終於有新藥了!小細胞肺癌進入一線免疫治療時代》.健康時報網.2020-5-19.
[2]《95%以上小細胞肺癌與吸菸有關,專家提醒:青少年應警惕電子菸危害》.健康時報網.2020-5-28.
[3]《一圖讀懂作「惡」多端的小細胞肺癌》.新京報.2020-7-15.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