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一個致死率極高的惡性疾病,是全球頭號的癌症殺手,而早診斷、早治療是提高肺癌總體治療效果的唯一途徑。專家指出,通過規範化治療和多學科聯合診治,晚期肺癌的總生存時間從過去的2-4個月延長到現在30個月左右。
1. 發病:肺癌致死率極高,號稱「全球頭號癌症殺手」
肺癌並非是不治之症,科學防治肺癌,從了解肺癌開始。據悉,不論是發達西方國家還是中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居惡性腫瘤前列,我國每年有60萬人死於肺癌,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肺癌第一大國」[1]。因為肺癌是一個致死率極高的惡性疾病,是「全球頭號的癌症殺手」。
從1985年以來,肺癌已成為全世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每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數多於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腸癌死亡人數的總和。目前,肺癌已成為一個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預計到2025年,我國每年僅死於肺癌的人數將接近100萬人。
據我國的數據顯示,肺癌在男性癌症死因中已居首位,在女性中僅次於乳腺癌居第二位。在城鎮癌症死亡病例中,每3至4人中即有1人是肺癌。多在40歲以上發病,發病年齡高峰在50~65歲之間。
2. 肺癌的病因
肺癌發病病因主要有吸菸、環境汙染、職業接觸、肺部慢性病以及遺傳基因易感性等。其中吸菸是肺癌發病的首位高危因素,80%以上的肺癌被認為是由於吸菸而引起[2]。據悉,吸菸者患肺癌的機率比不吸菸者高10倍以上,尤其是50歲以上、20年吸菸史及平均每天吸20支煙,這類患者的肺癌風險就是非常高了。
有報導稱,近年來在臨床女性患上肺癌的比例明顯上升。有研究表明可能和中國女性烹飪習慣中產生的廚房高油煙有關。很多女性長期接觸廚房油煙、喜歡用高溫煎炸食物、做飯時廚房門窗關閉,導致廚房小環境油煙汙染嚴重,毒煙霧長期刺激眼和咽喉,會損傷呼吸系統細胞組織。
另外,像大氣汙染、居住環境的空氣汙染、工作壓力大等也是誘發肺癌的重要因素。此外,肺結核、支氣管擴張慢性肺病,也是高危人群,尤其需要關注和定期篩查。還有一部分是職業病患者,比如煤礦工人、接觸如石棉等化學製劑的工人,他們都是塵肺病和肺癌的高危人群。
3. 體檢很重要
目前在中國80%的肺癌病人一發現已是晚期[3],失去了手術機會。早期肺癌無任何症狀,只能靠體檢發現。
肺癌的可疑症狀包括:乾咳,咯血,胸背痛。乾咳是肺癌最早期的症狀,尤其是在沒有感冒和咽炎等情況下乾咳超過兩周,必要時要做CT檢查,如果出現咯血和胸背痛等情況,就更加提示肺癌的可能。
在日本為40歲以上吸菸者行免費肺癌體檢,他們對控煙非常嚴格,室內嚴禁吸菸,就算在室外吸菸,菸灰也不能彈在地上,違反者都需要罰款。他們有60%的早期肺癌發現率,但中國只有2%-5%,差距非常大,所以我們還需要不斷努力。
低劑量胸部CT是發現早期肺癌的最有效的方法,其敏感度是常規胸片的 4-10 倍,可以檢出早期周圍型肺癌。國際早期肺癌行動計劃數據顯示,低劑量胸部CT 年度篩查能發現 85% 的 I 期周圍型肺癌,術後 10 年預期生存率達 92%,可以降低整體肺癌死亡率20%左右。所以有肺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議每年檢查胸部CT。2015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為本單位四十歲以上職工胸部CT體檢,在1389名員工中共發現確診了21例肺癌。非常令人震驚,其中男女的發病率是相近的。
4. 胸片、胸透能起到早期篩查肺癌的作用嗎?
做胸透和拍胸片,如果有腫塊擋在心臟、食管、膈肌、肋骨後面,特別是對於小於1cm的小結節,醫生是看不見的。有些人也許會有疑問,為什麼肺癌那麼可怕,病人自己卻沒有明顯不適?這跟我們肺的結構有一定關係,人體有五個肺葉,左肺有兩個肺葉,右肺有三個肺葉,人體只要有兩個肺葉能正常工作就能基本正常地生活,最多出現易疲勞、氣短等表現,所以很多時候當出現症狀後已經是肺癌晚期了,這也是肺癌最恐怖的地方
CT進入中國30多年,低劑量螺旋CT對肺癌患者的早期診斷、肺癌生存質量改善、降低病死率有很大作用[4]。目前在很多地方,政府已經認識到CT對發現早期腫瘤的作用,CT的價格也在逐漸下降。
目前一個晚期肺癌患者在中國大陸,平均治療花費11萬元,而且治療後生存期是按月計算,並不長。如果可以早期發現,術後一般不需要化療,只需要注意複查,一個微創手術大概5-6萬,術後可以達到長期生存目的,10年生存率達到90%。而真正到了晚期,11萬僅僅只是平均數字,有些甚至達到了幾十萬元,幾百萬。
一些人認為國內技術有限,跑到外國去治療,其實國內外的治療區別不大,主要是病情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並不是說去了最好的醫院就能治好的,因為全世界的醫學信息是共享的,國內外最大的區別可能在於一些美國上市的藥物中國還沒有上市,但是那些藥都是非常貴的。
5. 高危人群多久做一次CT比較合適?
「如果有上述的高危因素,年紀超過50歲,有長期吸菸史、家族裡有肺癌病史或者既往檢查發現有肺部結節的,建議每年做一次胸部CT。但如果抽菸大於20年的,即使沒到50歲,也建議每年做一次胸部CT。」
專家認為,「如果篩查時發現肺裡有小結節,就要根據肺部結節的大小和性質來決定隨訪的間隔,以明確疾病性質以及是否要做手術。肺癌篩查用的不是CT的常規劑量,是低劑量的螺旋CT,這時的射線是正常射線量的1/6,也就是連續6年,每年做一次CT篩查,輻射劑量跟平時一次CT的劑量一樣。即使是按照常規劑量計算,幾年做一次胸部CT對於健康也沒有什麼影響。」
6. 肺部小結節是肺癌嗎?
肺癌早期有相當一部分表現為結節,但是結節也可能是良性病變,惡性結節佔30%-40%。臨床中一般認為肺部結節小於0.8釐米,邊緣清楚光滑的,良性的可能性比較大,但仍然需要定期觀察,如果結節在短時間內快速增大,則不能排除是惡性的(如果是惡性結節,病變增大一倍的時間約為300~400天;如果結節倍增時間大於600天,那麼說明其惡性概率很低。)
大多數結節在兩年內未觀察到生長,一般可視為良性。如果肺部結節大小超過0.8釐米,特別是邊緣不規則,看上去有又短又細的毛,則認為惡性的可能性比較高。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任何相關問題,請諮詢您的處方醫生。
— 參考文獻 —
[1] 吳志. 防抗肺癌的新理念——圍、堵、殲[J]. 老年人, 2014(11):52-53.
[2] 鄒小農. 吸菸是肺癌最重要的致病因素[J]. 抗癌之窗, 2014(11).
[3] 支修益. 晚期肺癌是手術禁區嗎?[J]. 抗癌之窗, 2016, 000(001):P.47-47.
[4] 廖玲玲. 低劑量螺旋CT肺癌篩查的臨床價值[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8, 002(012):131-132.
文章來自浙江省抗癌協會iLCC健康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