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1 0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胡洋大夫 呼吸科大夫胡洋
前面寫過不少科普文章,關於肺癌高危人群需要每年進行一次肺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不少人比較疑惑,什麼是低劑量螺旋CT?這種CT和我們平時做的CT到底有什麼區別?
由於大家對健康意識的提高,很多人越來越注重輻射劑量,甚至把CT與「高輻射」等同。為了減少檢查過程中接受的輻射劑量,但又要保證圖像質量,於是誕生了低劑量螺旋CT。1990年Naidich首次提出了低劑量的概念: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降低管電流來降低輻射,同時保證圖像診斷要求,其輻射劑量約是普通CT的1/5,約1毫西弗(mSv,射線劑量單位)。
低劑量肺CT並不是通過新的機器來做,也不是什麼高大上的技術,而是通過改變了普通CT機器(一般是64排CT)的參數,通過降低CT電壓和毫安秒,從而降低了患者的照射輻射劑量,但是相應的,也損失了一部分清晰度,所以他主要用於肺癌高危人群的篩查。因為人體的肺部是充滿氣體的,射線比較容易通過,可以開展肺部的低劑量螺旋ct檢查;而顱腦、腹部、盆腔等部位射線不易透過,並不能開展低劑量的檢查。所以低劑量螺旋CT目前僅應用於肺部。
在歐美國家,不同的隨機對照試驗都已證實低劑量CT在肺癌早期篩查中起重要作用。國立肺癌篩查試驗發現,與常規胸片相比,低劑量CT可以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得益於這些試驗結果,美國的肺癌診療指南以及中國CSCO指南均推薦將低劑量CT作為高危肺癌患者的篩查手段。
低劑量螺旋CT掃描劑量對人傷害到底有多大?
做一次常規DR胸片輻射劑量約0.1個毫西弗,常規CT大約3-5 mSv,做一次低劑量CT大約1 mSv,做一次PET-CT檢查全身大約有20 mSv,做一次放療大約2000 mSv。大自然也是有輻射的,一個人什麼也不幹,每年接受的來自宇宙的輻射約3mSv。吸菸的人,每天一包煙,每年的輻射劑量約10-50mSv,一次照射100mSv並不會對人造成明顯傷害。可見,每年1-2次低劑量螺旋CT檢查是非常安全的。
胡洋,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上海醫學會肺功能學組成員,中華醫學會成員。擅長間質性肺病、結節病、肺癌等肺部疾病的預防與診治。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
原標題:《低劑量螺旋CT是篩查肺癌的重要手段,輻射量低,可發現大部分肺癌》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