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看上萬張片子的醫生透露:如何判斷肺結節是不是肺癌?

2020-12-02 騰訊網

今天,好好來跟您叨叨有關於肺結節的這些事兒~

體檢報告提示肺結節,總讓人感到恐慌。作為每年平均要閱上萬張肺結節片子的放射科醫生,今天,好好來跟您叨叨有關於肺結節的這些事兒~

1

什麼是肺結節?

肺結節並不是疾病名稱,而是一個影像學術語。就是正常的肺組織內多出了一些較小的、局限的、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生理或病理性組織,在CT或胸片上顯示類似結節的形態。

2

肺結節=肺癌?

肺結節不等於肺癌,90%的肺結節是良性的。

有研究指出,我國正常人群體檢肺結節檢出率為20%~40%。湘雅醫院熊曾教授團隊在湖南省實施的早期肺癌篩查項目數據顯示,人工智慧(AI)輔助薄層低劑量螺旋CT,使肺結節檢出率明顯提高,30~70歲體檢人群肺結節檢出率超過70%,但經過規範化培訓的醫生不會盲從AI的結果,而會給出恰當的結論。

事實上,最後病理確診的肺癌患者僅為篩查總人數的1%~2%,90%的肺結節是良性的。

3

為啥要查肺結節?為何用低劑量螺旋CT?

早期肺癌常表現為肺結節,低劑量螺旋CT是目前公認的肺癌篩查的金標準,它能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也是有效的肺結節檢出工具,它能檢出直徑小於1cm的微小肺癌,檢出的肺癌中80%為早期肺癌,早期肺癌患者術後十年生存率接近100%,術後不需要放化療、靶向治療等高額的治療手段。

胸片(左圖)看不見肺結節,CT(右圖)清晰地顯示肺結節,最後證實該結節為肺癌

而胸片僅能發現直徑大於13 mm的肺結節,用胸片來發現早期肺癌,哪怕閱片經驗豐富,水平很高的醫生也難免漏診肺內較小的病灶,「年年體檢都正常,一發現肺癌就是晚期」的悲劇就易發生。

4

低劑量螺旋CT有輻射,不做可以嗎?

我們建議應該做,指南推薦肺癌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肺部低劑量螺旋CT。

一次肺部低劑量螺旋CT的檢查劑量僅為一年接受的天然本底劑量的1/3,對人身體幾乎無損傷。很多人害怕X線的輻射,千方百計避免使用CT來篩查早期肺癌,不主動去檢查,早期肺癌拖到晚期,喪失治療機會,甚至失去寶貴的生命。

5

肺結節「長大了、增多了」,要不要緊?

CT報告肺結節「長大了」「增多了」,肯定要重視,卻不一定是患了肺癌。

在實際工作中,最常見的情況是在A機構發現了肺結節,再到B機構複查,兩個機構的CT報告結果不一致,報告顯示結節的大小、數目發生變化。

CT報告肺結節在短期內「長大」、「增多」,最常見的原因是測量誤差。只有在同一機型,同一掃描條件下,必要時可選擇AI代替人工,儘量控制測量誤差,對病灶進行觀察,才能確定病灶是否真的增大或增多,做出較為準確的診斷。

6

怎樣才能準確知道,肺結節是不是肺癌?

理論講,只有拿到明確的組織學診斷才能確診肺癌,也就是說需要通過手術、穿刺等有創檢查才能明確診斷。

隨著醫師對肺結節認識的提高,CT、PET-CT等無創檢查手段的診斷正確率也非常高了。比較典型的早期肺癌,CT也能確診。

肺結節性質的判讀不能自己上網搜索去判讀,應該找負責任的專業團隊為您解讀結果。

7

肺結節如何科學定期隨訪?

醫生閱讀CT圖像後,將肺內有陽性意義的結節(通常肺窗結節長徑超過了5 mm)分成良性結節、惡性結節與未定性結節。

未定性結節通常需要複查,複查的時間並不是機械性地定為3個月、6個月、一年等間隔,而是要測量病變的倍增時間(即病變體積增加一倍的時間)來評價病變變化的速度,根據病變直徑或體積隨時間的變化繪製病變的生長曲線等方法,觀察病變的變化規律,明晰病灶的自然進程。

如果是惡性結節,要選擇最恰當的時間進行手術,如果是良性或炎性結節,要避免「白挨一刀」。

讓人擔心不已的磨玻璃結節不見了

8

篩查發現的肺結節可能是肺癌,要不要緊?

研究顯示篩查發現的肺癌80%為早期肺癌,絕大部分情況下,手術效果是非常好的,能接近治癒,不需要化療、放療及靶向治療,甚至有一部分肺癌,因為生長十分緩慢,在科學的隨訪下,可以不需要做任何治療,也可以觀察8~10年沒有什麼變化。所以即使篩查發現肺結節可能是肺癌,只要科學管理,也無需過度緊張。

9

篩查發現的早期肺癌怎樣處理?

手術依然是目前處理早期肺癌最有效的方法,術前有條件需要完善肺結節3D可視化檢查,以爭取切除更少的肺組織,保留更好的肺功能,需要強調肺康復理念,爭取獲得最佳的手術效果。

對於難進行手術處理的病例、多原發癌、高齡或機體情況不能做手術等情況,也可以使用射頻消融術、立體定向放療等方法來處理肺結節,設計得當,在合適的患者身上,這些方法也可以達到與手術相當的效果。

部分患者可以在嚴密監管的基礎上科學隨訪,再選擇在適當時期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處理。

本文來源:健康時報

本文專家: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放射科副主任醫師熊曾、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健康管理中心 主治醫師張學偉

【版權聲明】本平臺屬公益學習平臺,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信息之目的,如有圖片、內容等不想轉載傳播可與我們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萬張肺結節片子的放射科醫生,告訴你:如何判斷肺結節是不是肺癌?
    本文專家:熊曾,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放射科 副主任醫師張學偉,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健康管理中心 主治醫師體檢報告提示肺結節,總讓人感到恐慌。作為每年平均要閱上萬張肺結節片子的放射科醫生,今天,好好來跟您叨叨有關於肺結節的這些事兒~1、什麼是肺結節?
  • 純磨玻璃肺結節、實性肺結節和混合性肺結節,哪個是肺癌?
    肺結節並不是一種疾病的名稱,它只不過是CT或平片檢查顯示為肺實質內結節狀、類圓形密度增高影,且直徑小於3cm,放射科醫生的稱之為肺結節,是一種醫學影像學術語。肺部小結節是指≤1cm的結節,又稱亞釐米結節。
  • 孤立性肺結節:怎麼判斷是不是肺癌?
    惡性SPN通常是支氣管肺癌、類癌及孤立性轉移癌等。有研究報導,結節的直徑與良惡性有關,結節直徑越大,惡性比例越高,結節直徑越小良性的可能性越大。多項大型肺癌篩查試驗中,肺結節的檢出率已經升至8%~51%,而惡性肺結節的比例僅為1.1 ~ 12%。由於肺結節的高檢出率、低惡性率,以及它可能是早期肺癌的表現,因此,早期明確肺結節的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 肺結節不等於肺癌!病理科醫生這樣說……
    近年隨著CT進展以及廣泛應用,偶然發現的肺結節很常見,甚至以前根本不能發現的結節現在也經常可見。在各種大型肺癌檢查試驗中,結節的發生率已經從8%上升至51%,其中很大一部分為單個肺結節,即:孤立性肺結節(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SPN)。
  • 肺結節越來越多,發現了怎麼辦?什麼樣的肺結節需要小心?
    研究統計30%以上的人會有肺結節,但肺結節中確診肺癌的比例不到1%。所以肺結節和肺癌不完全是一回事,那麼肺結節什麼呢?因為單純地看結論不好判斷肺結節的性質,而報告的上部具體描述部分會寫清肺結節的大小、多少、還有結節的形態和周邊情況,這些是診斷結節性質和原因的重要依據,同時看片子可以反覆推敲。1、一般來說5毫米以下的微結節是很難確定性質的,每年複查一次,5至10毫米的小結節每三個月複查一次,隨訪三至五年。
  • 專注胸外科24年的醫生精心總結:肺結節,看這一篇就夠了!
    我從自己從事胸外科23年來的臨床一線經驗,特別是近些年肺結節增多以來,自己致力於術前準確判斷與微創手術的實踐出發,整理成文,希望對檢查發現肺結節朋友全面準確認識對待它有一定的幫助。當然個人的一些觀點並不一定都是合乎目前規範,也不一定所有觀點都與其他同道完全一致,請朋友們自己斟酌參考。 1、什麼是肺結節?有哪幾類?
  • 體檢查出肺結節怎麼辦?如果有4個特徵,癌變機率大,別拖了!
    有些人看到自己的體檢報告上寫著檢查出了肺結節,而且還標註著警惕肺癌。很多人立馬將自己的肺結節跟肺癌聯繫在一起,以為自己得了肺癌,感覺天都塌了。  網上一搜索,各種肺結節癌變的消息,頓時整個人都慌了,徘徊在「切,還是不切」的邊緣。
  • 體檢發現肺結節是不是肺癌,切還是不切?記住腫瘤專家說的這3點
    觀察肺部結節是良性或是惡性,看它的直徑大小可以很直接的判斷出來。但是由於是在身體內部出現的結節現象,需要藉助工具,才能區別出大小,現在的醫學水平,可以較清晰的判別出,肺部出現結節的大小。 肺部病灶直徑的不同,病灶的性質也不太一樣。在影像學上把肺部陰影按照直徑大小分為肺結節和肺腫塊。
  • 肺結節都是惡性腫瘤嗎?醫生建議:這類患者,可以先用一周抗生素
    如何確定是良性還是惡性的呢? 二、為什麼可以用抗生素? 發現肺結節前別害怕,其實有研究顯示在CT篩選的患者當中,有96.4%的陽性結節都是良性的。 看到這個數據是不是心裡舒服一點了?
  • 她憑1張10年前的鋇餐x光片,排除肺癌
    按照肺結節風險等級分類,>1.5cm的實性肺結節,或者>0.8cm同時伴有分葉、毛刺、胸膜凹陷等惡性徵象的肺結節,屬於高危肺結節,需要採取多學科手段儘快確診,不能隨訪觀察以免耽誤治療。 這位女士非常整潔和細心,家裡的東西都是有條不紊地存放,她說10年前懷疑胃炎做過一次鋇餐檢查,當時有張X光片,這些年一直在家裡櫃頂乾燥處存放著。 給她這個好習慣點讚!
  • CT報告上的肺佔位、肺結節和腫塊和肺癌有關係嗎?
    例如在CT報告中就經常會出現肺佔位、肺結節和腫塊這些字眼,有些人一看到這些,就想到了肺癌、腫瘤和不治之症了,開始緊張焦慮起來了。CT報告裡出現的肺佔位、肺結節和腫塊都是肺癌嗎?相對來說,肺結節比較小,有時判斷良惡性比較困難,穿刺也不容易穿到,一般醫生建議隨訪觀察的比較多,但肺佔位相對來說病變比較大,如果它有分葉、毛刺徵,以及有周圍浸潤性改變,有淋巴結腫大或者單側有胸水,則很可能是肺癌。但是結核、感染性病變和良性腫瘤CT上也表現為肺佔位,結核、感染性病變經過治療腫塊可以變小或消失。
  • 體檢發現5mm的肺結節,半年後結節竟然變成了這樣
    來看了我的門診,我仔細地看過片子後,結節比較小,患者沒有肺癌的高危因素,結節的形狀不像高危,當時告訴她們先不要緊張,這個肺結節目前惡性的可能性不大,建議隨訪觀察,她們半信半疑地回家了,這周來複查了胸部CT,一個病人的肺結節消失,另一個病人的肺結節變為4mm了,較前減小了,她們覺得不可思議,肺結節怎麼可能消失或變小了?
  • 有了肺結節,是肺癌的先兆?轉發真相!
    (央視財經《是真的嗎》)肺癌,是發病率與死亡率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為了防範肺癌,越來越多的人都會在體檢中檢查肺部疾病。因為在網上盛傳著一個說法,肺結節就是肺癌的先兆!請專家為大家揭秘真相。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肺結節?
  • 肺結節是什麼?哪些肺結節需要手術治療?醫生這樣解答
    當我們的肺部受到傷害的時候,會影響到我們人體的呼吸系統,人體內環境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比如肺結節,非常猖狂如何在生活中治療,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一、肺結節是什麼,肺結節如何管理?其實簡單地來說,肺結節是影像學上的一個概念,是肺部CT上的陰影,再通俗一點來說就是肺部的一個「小坨坨」。人們通過體檢發現肺部有結節樣的結構,則稱之為肺結節。
  • 體檢查出肺結節,怎麼辦?害怕肺癌,先看這2件事做對了沒
    肺結節到底是不是肺癌?國際肺癌日馬上要到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肺結節。胸片或胸部CT上發現的直徑小於3釐米的肺部陰影都稱為肺結節,其中直徑小於1釐米者稱為肺小結節,直徑小於0.5釐米的叫做微小結節[1]。體檢發現的肺部結節中,很多都是良性的,比如炎症、結核、淋巴結、陳舊性的瘢痕等。
  • 有了肺結節,肺癌先兆來啦,是真的嗎?
    肺癌,是發病率與死亡率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 為了防範肺癌,越來越多的人都會在體檢中檢查肺部疾病。 因為在網上盛傳著一個說法,肺結節就是肺癌的先兆! 事關健康,絕非兒戲。 小真真趕緊請來了專家,為大家揭秘真相。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肺結節?
  • 「肺結節」等於「肺癌」嗎?你不可不知!
    1、5mm以下的小結節可以每年複查一次,隨訪3-5年。2、5-10mm的結節可以3個月或每6個月複查一次,共隨訪3-5年。3、10mm以上的結節最好1個月複查一次,隨訪4次以後每3個月複查一次,隨訪兩次之後每6個月隨訪一次,共隨訪3—5年。
  • 肺結節和肺腫瘤,有什麼不一樣?醫生:3個方面可幫助判斷
    肺癌是當下癌症中病發率最高的,每年的死亡率也是非常高的一種惡性腫瘤。讓很多人心裡產生懼怕。
  • 「可怕」的「肺結節」真的「可怕」嗎?
    而事實上,最後病理確診的肺癌患者僅僅為篩查總人數的1%-2%,90%的肺結節是良性的。 胸片僅能發現直徑大於13mm的肺結節; 用胸片來發現早期肺癌,哪怕閱片經驗豐富,水平很高的醫生也難免漏診肺內較小的病灶,往往中晚期肺癌被檢出,而早期肺癌卻漏掉了,「年年體檢都正常,一發現肺癌就是晚期」的悲劇常有發生。 由較有經驗的醫生來判讀CT圖像,如果還輔以AI,可以檢出全部肺結節。
  • 醫生都攔不住!杭州老闆每個月去做CT:我是不是肺癌?
    近年來,由於胸部CT的廣泛普及,體檢查出肺結節的人越來越多,其中有一小部分後來被證實是肺癌,這難免讓人感到恐慌,以至於有些人一旦發現肺裡有肺結節,就覺得自己要生肺癌了。對此,邵逸夫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科主任陳恩國有著明顯的體會。陳主任說,最近幾年,門診因為肺結節來就診的患者較前明顯增加,幾乎佔到門診就診病人的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