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可通過唾液氣味篩查口腔癌

2021-01-13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東京12月13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最新發明了一項技術,可通過唾液的氣味篩查口腔癌,將來有望發展為一項簡易早期診斷口腔癌的方法。

  北九州市立大學日前發布公報說,該校李丞祐教授和九州齒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發明了通過唾液氣味篩查口腔癌的新技術。這項技術能檢測出唾液中反應口腔癌特徵的27種氣味標記物,這些標記物實際上是人體排出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研究人員能根據其中12種成分的變化情況快速判斷有無口腔癌。在試驗中,研究小組通過唾液氣味的標記物檢測能將口腔癌患者和健康人的唾液樣本區分開。

  口腔癌是一種發病率高且難以早期發現的癌症,大部分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2016年日本有超過7300人死於口腔癌。

  研究小組認為,採集唾液測試對於被測試者沒有負擔,是一種便利的口腔癌篩查方式,將來有望應用於口腔癌診斷技術和設備的研發,也有可能通過分析唾液氣味的標記物排查其他類型癌症。

相關焦點

  • 公衛·速遞|唾液核酸檢測可用於大規模篩查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
    公衛·速遞|唾液核酸檢測可用於大規模篩查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 2020-10-07 15: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首例,唾液篩查檢出早期癌症!
    其思路是,從受試者的唾液樣本中,識別人類乳頭瘤病毒(HPV)-16 DNA。若它能在更大範圍的健康人群中進行研究,並得到驗證,那我們或距離推廣口咽癌常規篩查,又近了一步。」Medscape評論。「我們的研究發現,口咽癌患者的HPV-16 DNA可能直接脫落到唾液中,或可作為早期診斷的生物標誌物。」通訊作者Chamindie Punyadeera,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健康與生物醫藥創新研究所副教授,如是說。
  • 法國國家衛生管理局: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唾液檢測僅適用於篩查有症狀者
    《法蘭西西部報》報導截圖國際在線專稿:綜合《法蘭西西部報》、法國《西南報》和法國LCI電視臺9月18日消息,9月18日,法國國家衛生管理局(HAS)表示,唾液檢測可用於篩查新冠病毒,但僅適用於有症狀者。
  • 美國FDA緊急授權:通過唾液樣本檢測新冠病毒
    「壓力下的創新」、「患者可在醫療衛生機構中自行檢測,將減少醫務人員的暴露並節省個人防護裝備」[1]。這也是第一個獲得FDA緊急使用授權的唾液測試。 目前,核酸檢測是確診新冠病毒感染的「金標準」,而核酸檢測的樣本通常是用拭子在鼻腔深處和咽喉部位進行採集。羅格斯大學表示,相比目前的鼻咽拭子檢測方法,唾液收集方法適用於更廣泛的人群篩查。採用唾液測試意味著人們只需要將唾液吐入試管,而不用將拭子深入鼻腔來獲取樣本,後者通常很痛苦,且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的測試非常有限[3]。
  • 新方法利用唾液快速檢測愛滋病病毒感染
    新華社華盛頓1月22日電(記者周舟 林小春)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檢測愛滋病病毒感染的新方法,有望通過唾液快速、準確地檢測感染。由於感染初期血液中的抗體數量較多,最常見的愛滋病病毒感染檢測方法是檢測血液樣本中的病毒抗體,而非病毒本身。
  • 溫州將遺傳病基因檢測列入孕檢篩查 一口唾液能查三種基因疾病
    溫州網訊 孕媽的一口唾液,就能預知寶寶是否有某些遺傳疾病,孕檢有了大變化。記者昨日從溫州市中心醫院產前診斷中心了解到,中心率全市之先將遺傳病基因檢測列入孕檢篩查項目,只需要一口唾液就能查出父母基因中是否攜帶脊髓性肌萎縮症(SMA)、地中海貧血以及耳聾等三種缺陷。
  • 超級木頭能替代鋼材,一點唾液可篩查新生兒193種疾病丨相約科技早新聞
    ◆美國馬裡蘭大學研究人員7日宣布,他們發明了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能把木材直接處理成為一種超強超韌的高性能結構材料,可與鋼材媲美。方法分為兩步,首先去除木材中部分木質素,然後在100攝氏度的溫度下進行壓縮。
  • 防疫新科普|日本批准通過唾液採集進行核酸檢測,靠譜嗎?
    日本厚生勞動省決定自6月2日起可使用唾液作為樣本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此前日本一直採用的是鼻拭子樣本。唾液樣本有哪些好處?用唾液進行核酸檢測的準確性如何?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為此採訪了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藍柯教授。
  • Front Oncol:開發出全球首個針對隱蔽性喉癌的唾液檢測技術
    2020年5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Frontiers in Onc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昆士蘭科技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簡單的唾液測試手段,其能對沒有症狀且無癌症跡象的個體進行早期喉癌檢測,該技術是全球首個無創檢測手段,其能從感染者的唾液樣本中提取HPV-DNA進行檢測,而持久性的人類乳頭瘤病毒
  • FDA緊急批准首個居家採樣唾液檢測試劑盒
    FDA 已經批准了 80 多種新冠肺炎相關的檢測產品。允許患者在家中收集樣本,是在緊急的公共衛生局勢之下,檢測手段的重要進步。」RUCDR 公司營運長兼技術開發總監 Andrew Brooks 表示,此次被授予緊急使用授權意味著可以降低疑似感染新冠肺炎、希望接受檢測的患者在醫院接受檢測時交叉感染或者傳染他人的風險。
  • 美國首次批准用唾液檢測新冠! 準確率100%!
    1 唾液檢測可使醫護人員不再接觸患者美西時間4月13日,據美聯社報導,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已獲得美國政府批准,進行首次唾液測試,以幫助診斷COVID-19新冠病毒。這種新方法,有助於擴大測試範圍,並降低醫護人員感染的風險。
  • 首個新冠病毒「唾液檢測」法獲美國FDA緊急使用授權!
    美國羅格斯大學宣布,當地時間,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周一在其緊急使用授權(EUA)下批准了首個採用唾液作為SARS-CoV-2(新冠病毒)檢測生物材料的新檢測方法。該方法是由羅格斯大學RUCDR Infinite Biologics與Spectrum Solutions和Accurate Diagnostic Labs (ADL)合作開發,它將比目前的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方法更能廣泛地用於人群篩查。RUCDR的營運長兼技術開發總監、遺傳科學與藝術學院Andrew Brooks教授說:「這項批准的影響是巨大的。
  • 蝗蟲可通過氣味鑑定爆炸物
    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科學家開展的新研究發現,美洲沙漠蝗(Schistocerca americana)能通過氣味區分不同的爆炸物,包括TNT、黑索金、泰安和硝酸銨。為研究昆蟲的嗅覺系統,科學家將電極植入蝗蟲大腦,記錄其神經元的活動。
  • 利用尿液唾液自我檢測愛滋病
    據新華社電我國企業生產的利用尿液和唾液作為標本,進行愛滋病檢測的新試劑已經面世。新試劑使用方便,有望進入家庭成為人們自我檢測的手段。但由於其準確率相對較低,現階段還無法取代利用血液作為標本的主要臨床篩查手段。  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專家王佑春教授,日前在宜昌舉行的愛滋病高層論壇上說,我國已有4家企業生產這種新試劑。
  • 研究人員找到可通過唾液評估腦震蕩的無創測試方法
    科學家們正在研究能提供更明確答案的技術,日前,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就在這一領域取得了令人興奮的進展,他們稱可以通過唾液揭示大腦損傷的跡象。人們希望這類技術能對輕微的創傷性腦損傷提供快速和精確的診斷以幫助防止運動員在真正面臨進一步和長期損傷的危險時重返賽場。同樣地,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小組也正在研究分析唾液是如何可能揭示腦震蕩的發生並消除醫生和兼職醫務人員在對運動員的健康做出關鍵決定時的含糊不清。
  • 福建物構所基於稀土納米螢光探針實現唾液腫瘤標誌物即時檢測
    人體唾液中含有幾十種生物標誌物,包括蛋白質、核酸、電解質和激素等,可提供有關口腔和全身健康狀況的重要信息,因此唾液檢測在癌症早期診斷中具有較大的應用潛力。唾液檢測的顯著優勢在於安全無創地收集唾液,減少醫護人員和其他患者之間交叉感染,因此較適用於現場即時檢測(POCT)。
  • 美國用唾液就能檢測新冠的真相
    尹哥60s解讀美國「黑科技」 1、無論什麼技術,病毒總歸來自於樣本。如果咽拭子中都沒有足夠病毒可被檢出的話,唾液的又怎麼可能呢? 羅格斯大學的新聞稿稱,該方法主要通過唾液進行檢測,相對於目前使用鼻、咽拭子的方法,唾液檢測能夠進行更廣泛的使用。
  • 愛滋病會不會通過唾液傳染?
    因此,人體易於感染各種疾病,並可發生惡性腫瘤,病死率較高。愛滋病主要是通過發生性行為、血液、母嬰等傳播,也有可能會通過體液傳播,那麼愛滋病會不會通過唾液傳染的?1、愛滋病不會經過唾液傳染,但能通過唾液檢驗,愛滋病毒的傳播主要通過抗原,而檢測則是通過抗體。在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尿液、唾液、淚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中均可檢測到愛滋病病毒抗體。
  • 可穿戴生物傳感設備:市場規模超25億美元,可對汗液、淚液及唾液...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納米工程系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將電生理測量與生化標記物分析相結合的多路復用可穿戴傳感新方法。這種方法不再需要單獨的物理傳感器和化學傳感器,而是通過絲網列印的化學物理混合貼片傳感器同時測量乳酸和心率,且不會彼此幹擾。這代表著多模可穿戴傳感器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 口腔癌患者切除面部腫瘤 手術19小時完成「換臉術」
    口腔癌患者切除面部腫瘤,1根血管要縫8至10針,用的線比頭髮絲還細—— 手術19小時完成「換臉術」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王潔 高興 「換臉術」從科幻變為現實。 「如果不及時切除,患者不僅無法進食,腫瘤通過淋巴結轉移,可能會侵犯到眼球、顱內,隨時奪走他的生命。」閔安傑表示,要救命首先要切除腫瘤,但腫瘤切除後會形成一個近15×18釐米的巨大洞穿性創面,必須用皮瓣修復。 如何給張先生一張「新臉」,成為擺在醫生面前的一道難題。以往修復手術一般是取帶肌肉的皮瓣,但修復面部時,太臃腫,特別是還需要修復嘴唇,皮瓣要更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