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女性發病排名第一位的腫瘤——乳腺癌,在統計學概率上大約5%~10%的患者會有遺傳傾向,稱為遺傳性乳腺癌。研究發現,在乳腺癌患者中,20%~25%具有家族聚集性,即家族中一級及二級親屬至少有2個及以上患有原發性乳腺癌和(或)卵巢癌,稱之為家族性乳腺癌,其中55%~60%屬於遺傳性乳腺癌,其佔乳腺癌總體的5%~ 10%。
近期,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乳腺中心就接診了這樣的一位患者,患者女38歲,她在自行查體時摸到了乳房腫塊,在乳腺中心通過穿刺確診為乳腺癌,在確診的那一刻,她愣住了,感覺所有的希望和夢想瞬間雲飛煙滅……
原來,患者的姥姥和母親曾都患有乳腺癌,也許在她摸到腫塊的那一刻,已經預測到了這樣的結果卻仍抱有一線希望,可是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接診的李毅主任醫師得知患者的病情後,及時向其詳細告知了目前的病情,雖然患者的腫塊較大,但沒有淋巴結轉移,完全可以通過新輔助化療降期降級後進行保乳手術。聽到可以進行保乳手術,患者的眼神恢復了生機,情緒立刻緩解許多。她很快辦理了入院手續,同時進行了基因檢測,結果顯示BRCA2基因突變為陽性。
還記得「乳腺癌三姐妹」事件嗎?同一個月份三姐妹都確診為乳腺癌,她們患病的程度不同,在我院乳腺中心進行不同方案的治療後都痊癒出院了。在三姐妹治癒後的第十年,大姐年僅36歲的女兒也在我院確診為乳腺癌,經過新輔助化療後進行了保乳手術治療,她們雖然沒有進行基因檢測,但不難看出她們的發病是有家族聚集性和遺傳性的。而早在2013年美國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在《紐約時報》的文章中寫道由於她遺傳了媽媽突變的BRCA1基因,因此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機率要高,分別是87%和50%。如此高的發生率,促使安吉麗娜·朱莉做出了進行預防性雙側乳房切除的決定。
那麼人體內哪些基因突變會成為乳腺癌的高危群體呢?高危群體如何做好預防?針對患者們經常提出的疑問,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乳腺中心王麗醫生和您說說遺傳性乳腺癌的相關知識,願一切病痛隨著我們認知的提升而最大程度地減免。
遺傳性乳腺癌的「真相」
王麗醫生指出,最早發現和目前研究最多的高外顯率遺傳性易感基因是BRCA1/BRCA2基因,這兩個基因都是抑癌基因。正常人體每天都有大量的細胞更新,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少量的癌細胞,但這些癌細胞很快就會被抑癌基因抑制或被免疫系統識別而殺死,不會形成腫瘤。
BRCA1/2蛋白就是屬於這個防線的一部分,如果它們基因突變導致抑癌功能的丟失,乳腺癌、卵巢癌或一些其它腫瘤發病率就會明顯升高,由於它們是在乳腺癌首先被發現的,所以被稱為乳腺癌易感基因。而有BRCA1/BRCA2基因突變的人並不意味著一定會發生乳腺癌,只是機率較正常人群相比大大提高,有報導顯示,80%的遺傳性乳腺癌與BRCA1/BRCA2的突變相關。
遺傳性乳腺癌患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家族中一級親屬(指本人的父母、子 女以及兄弟姐妹)、 二級親屬(指本人的叔、伯、姑、 舅、姨、祖 父母、外祖父母)屬於遺傳性乳腺癌患者的高危人群。
哪些人需要做基因檢測?
王麗醫生認為,並不是所有乳腺癌患者的親屬都需要進行這樣的檢測。各個指南的界定有稍許差別,但總的原則是根據個人史和家族史來預測其攜帶 BRCA1/2基因致病性突變的概率,若該概率較高,可以考慮基因檢測。一般來說,有以下家族背景時,患遺傳性乳腺癌的風險較大:
年輕乳腺癌患者(≤50歲)
三陰性乳腺癌患者
雙側乳腺癌或多發病灶者
卵巢癌患者;男性乳腺癌患者
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家族史和(或)個人史
家族中包括一級親屬、 二級親屬有BRCA1/2 基因突變的可進行基因檢測以了解有無基因突變攜帶。
而對於這部分高危人群,是否都應效仿安吉麗娜.茱莉進行預防性雙側乳房切除呢?王麗醫生認為,這需要視情況而定,因手術對患者的心理及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需結合患者的自身條件,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進行判定。即使切除乳房或乳腺,卵巢及輸卵管,並不代表著一勞永逸,不能保證絕對不會再發生癌。因為乳腺或卵巢的組織總會有一些少量的殘留,但因為可發生癌變的組織量大幅度減少,癌變的風險也隨之降低,所以安吉麗娜·朱莉的乳腺癌風險是由手術前的87%降到了5%左右。對於手術有抵抗情緒的,還可選擇密切觀察,以在早期切除來治癒發生的癌症,或使用他莫芬等藥物預防。
如何做好遺傳性乳腺癌預防?
王麗醫生提醒,無論對於乳腺癌高危人群還是普通人群,均應重視乳腺檢查,如每年一次的常規檢查(彩超、鉬靶或者核磁),如有異常應視情況而定複查時間;同時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調整好生活節奏,保持心情舒暢;提倡母乳餵養,積極治療乳腺疾病,不亂用外源性雌激素,不長期過量飲酒等。
作者單位 | 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
值班編輯 | 李冰瑩
文稿審核 | 張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