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確診卵巢癌!腫瘤專家:超90%遺傳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

2021-01-20 瀟湘名醫

在腫瘤醫院接受卵巢癌手術的一對親姐妹將於近日出院。五個月前,她們的五妹也在腫瘤醫院進行了卵巢癌手術。三姐妹同年確診卵巢癌,如此罕見的聚集發病究竟是何原因?主診醫生、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吳小華教授給出了「真相」:

「三姐妹同為典型的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患者,這類卵巢癌的主要特徵就是家族聚集發病!而導致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的『真兇』則為BRCA1/2基因突變;研究表明超90%的遺傳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

兄妹7人中,三姐妹同年確診卵巢癌三姐妹共有兄妹7人,其中女性5人。51歲的五妹今年6月份外院發現肝臟佔位,輾轉多家醫院,7月來到腫瘤醫院進行治療,確診為卵巢癌,並經基因檢測,確定存在BRCA1基因胚系致病突變。

吳小華教授解釋說,

BRCA1是人體中的一種抑癌基因,最初被發現時被認為是直接與遺傳性乳腺癌有關,因而命名為「乳腺癌卵巢癌易感基因1號」,英文簡稱BRCA1,後來被發現的另一種類似的基因被命名為BRCA2。

隨後的研究中,醫學專家又發現BRCA1/2這兩個基因突變與卵巢癌的發病也有密切關係。這兩種基因是「抑制」細胞癌變的重要基因,一旦發生突變,「抑制」癌變的閥門就被打開,進而導致較高的癌變風險。

研究表明,超過20%的卵巢癌患者是由於BRCA1和BRCA2發生胚系突變造成的,90%以上的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家族性遺傳都是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的。

醫學界認為,BRCA1和BRCA2是引起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症候群的重要基因。而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症候群主要表現為「多個家族成員患有乳腺癌、卵巢癌或兩者兼有」的特徵。

2016年由復旦大學腫瘤醫院吳小華教授團隊率先牽頭完成的全國多中心研究顯示,在中國卵巢癌患者中,BRCA1/2基因突變概率高達28.5%。

鑑於BRCA1/2基因突變可能導致的家族聚集發病風險,在拿到檢測結果後,吳小華教授建議患者的三代直系女性親屬進行BRCA1/2的基因檢測,以確定親屬的發病風險,但遺憾的是這一建議未能引起家屬的重視。

今年7月,55歲的三姐由於腫瘤標誌物CA125升高,輾轉多家醫院隨訪未能確定病因,直到11月發現腹膜多發病變後,才轉到腫瘤醫院治療,經診斷考慮為原發性卵巢癌……

今年11月,63歲的大姐體檢發現盆腔包塊,鑑於已有兩姐妹確診的病情,直接前往腫瘤醫院就診,後確診為原發性卵巢癌……

目前,大姐和三姐在腫瘤醫院已經接受卵巢癌手術治療。但遺憾的是,由於三姐延誤病情,確診時病情已較晚,進行了部分直腸等廣泛臟器切除,才達到了滿意的腫瘤細胞減滅術。所幸術後兩人恢復良好,後續將進行相應的化療等系統治療。

二姐和四姐已經根據醫生建議進行了基因檢測,目前正在等待相應結果;她們兄弟的女兒也正考慮是否進行基因檢測……

七成已經晚期,破解他們「最兇婦癌」吳小華教授表示,

卵巢癌預後效果差,早期無典型症狀,70%以上患者確診時已經是晚期,確診患者5年生存率不超過四成,堪稱「最兇婦癌」。因此,如果能夠早期意識到發病風險,及早幹預,將有效預防和治療卵巢癌。吳小華教授建議,對於有卵巢癌或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通過基因檢測或有效的遺傳諮詢,確認有BRCA1/2基因突變的人群經專業醫生評估可進行預防性切除,以避免罹患卵巢癌或乳腺癌的風險;此外,目前已經有不少針對BRCA1/2基因靶點的藥物上市,明確基因突變對於獲得前沿治療方案有顯著幫助。

腫瘤醫院腫瘤婦科年開展卵巢癌手術超過1200例,其中近90%為晚期,超過40%為復發手術患者。

為了給晚期卵巢癌患者提供滿意的治療,卵巢癌研究團隊構建了覆蓋初始治療、復發治療、隨訪及維持治療的全程治療管理體系:對卵巢癌患者及家人進行遺傳諮詢、分險評估和臨床幹預;針對初始治療患者,評估腫瘤可切除性與患者耐受性,經過個體化的評估後,選擇實施初次細胞減滅術或新輔助化療;針對復發治療的患者,通過二次手術風險模型的評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對化療後患者適時予以維持治療和隨訪觀察。

針對遺傳性卵巢癌,自2013年項目起,腫瘤醫院依託於BRCA突變檢測項目,開展初步的遺傳諮詢及檢測工作。數百例基因陽性患者及其家庭成員,通過遺傳諮詢門診尋求進一步治療幹預;2016年起,醫院卵巢癌研究團隊與病理科合作,開展預防性的輸卵管卵巢切除手術;並於2017年起啟動婦科腫瘤遺傳諮詢門診,為相關患者和家系管理提供了更加便利有效的途徑。

腫瘤醫院腫瘤婦科吳小華團隊領銜的系列國際前沿研究成果,也將為破解卵巢癌遺傳難題提供更多「中國方案」,完成了首個中國卵巢癌患者PARP抑制劑尼拉帕利的個體化起始劑量的維持治療三期隨機對照臨床研究「NORA」試驗,研究結果在今年的ESMO大會報告,正在推廣復旦「三步化療」在非BRCA突變卵巢癌中維持治療價值。

吳小華教授表示,

通過醫院全程管理的診療體系結合基因檢測、遺傳諮詢與家系預防,配合藥物臨床試驗,有望使得卵巢癌這種病死率極高的「最兇婦癌」變為慢性病。

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三姐妹同年確診卵巢癌,復旦腫瘤專家揪出發病「真兇」
    她們的主診醫生、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吳小華給出了「真相」:「三姐妹同為典型的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患者,這類卵巢癌的主要特徵就是家族聚集發病!而導致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的『真兇』則為BRCA1/2基因突變;研究表明超90%的遺傳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  三姐妹共有兄妹7人,其中女性5人。
  • 三姐妹同一年確診卵巢癌,上海專家用基因檢測揭秘「真兇」
    她們的主診醫生、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吳小華教授表示,三姐妹同為典型的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患者,這類卵巢癌的主要特徵就是家族聚集發病。吳小華進一步解釋說,「導致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的『真兇』則為BRCA1/2基因突變;研究表明超90%的遺傳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
  • 三姐妹同一年確診卵巢癌,復旦專家用基因檢測揭秘「真兇」
    她們的主診醫生、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吳小華教授表示,三姐妹同為典型的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患者,這類卵巢癌的主要特徵就是家族聚集發病。吳小華進一步解釋說,「導致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的『真兇』則為BRCA1/2基因突變;研究表明超90%的遺傳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
  • 遺傳性卵巢癌的診斷和治療
    好萊塢影星安吉麗娜·朱莉相信很多讀者都不陌生,2013年,朱莉為了預防乳腺癌相繼接受了乳房切除、輸卵管切除和卵巢切除等一系列手術。朱莉的這種行為使世界上掀起了一波關注卵巢癌和基因檢測的高潮。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遺傳性卵巢癌。1、什麼是遺傳性卵巢癌?
  • 遺傳性卵巢癌的診斷和治療_身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好萊塢影星安吉麗娜·朱莉相信很多讀者都不陌生,2013年,朱莉為了預防乳腺癌相繼接受了乳房切除、輸卵管切除和卵巢切除等一系列手術。朱莉的這種行為使世界上掀起了一波關注卵巢癌和基因檢測的高潮。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遺傳性卵巢癌。1、什麼是遺傳性卵巢癌?和一般卵巢癌有什麼區別?
  • BRCA基因突變是否要切除器官?女性家族性腫瘤患者該何去何從?
    提到女性遺傳性腫瘤,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安吉麗娜·朱莉,2013年她因檢測出攜帶BRCA1基因突變,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較高,於是她選擇接受預防性雙乳切除術。2015年,安吉麗娜·朱莉再次宣布切除卵巢和輸卵管,以降低卵巢癌風險。女性健康是全球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其中就包括女性腫瘤。
  • 復旦腫瘤醫院:卵巢癌「三步化療法」降低患者復發率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王廣兆 溫灝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日前,中國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專委會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吳小華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透露了一套由復旦腫瘤醫院獨創的、較有效抑制晚期卵巢癌發展的新方法——三步化療法。
  • 特殊基因「變身」聚集發病「真兇」—新聞—科學網
    特殊基因「變身」聚集發病「真兇」超90%遺傳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   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接受卵巢癌手術的一對親姐妹將於近日出院
  • 一文匯總:BRCA基因突變及相關靶向藥物
    BRCA基因全稱是「乳腺癌易感基因」,包括兩個基因:BRCA1和BRCA2。BRCA1及BRCA2基因發現於上個世紀90年代,分別位於第17號和第13號染色體,均為抑癌基因,其蛋白產物參與DNA修復等過程。已發現的BRCA1/2 基因變異有數千種,其中一些是明確的致病性突變。BRCA1/2致病性突變在人群中的發生率大約0.1%-0.3%,其在德系猶太人這一高風險的種族中發生率可達2.1%。
  • 遺傳性乳腺癌,源於這一基因突變
    在三姐妹治癒後的第十年,大姐年僅36歲的女兒也在我院確診為乳腺癌,經過新輔助化療後進行了保乳手術治療,她們雖然沒有進行基因檢測,但不難看出她們的發病是有家族聚集性和遺傳性的。而早在2013年美國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在《紐約時報》的文章中寫道由於她遺傳了媽媽突變的BRCA1基因,因此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機率要高,分別是87%和50%。如此高的發生率,促使安吉麗娜·朱莉做出了進行預防性雙側乳房切除的決定。
  •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三步化療」新法 顯著延長晚期卵巢癌生存
    「卵巢癌的致死率位居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的首位,超過70%的患者確診時已經是晚期,」 中國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專委會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吳小華教授表示,「手術和一線化療是晚期卵巢癌的主要治療方法,但即便如此,90%以上的患者會在5年內復發。國際專家學者研究認為,卵巢癌患者一線化療後,可以繼續接受某一種藥物持續應用。
  • 治療卵巢癌新方法:有無BRCA基因突變均可使用的靶向療法
    近年,醫學界研發了針對帶BRCA基因突變卵巢癌的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近期更有研究發現,這類藥物同樣可用於非基因突變患者身上,大大減低復發率,為患者帶來希望。他續指,晚期患者容易復發,主要因為晚期癌症已由卵巢擴散至腹膜,醫生雖然會在手術中儘量切除乾淨,再安排患者接受化療,但他坦言由於太多腫瘤,影響範圍太廣,難以百分百清除,所以不少個案病情穩定後數月至半年,又再復發。
  • 高慶蕾學術問答卵巢癌維持治療是限於BRCA突變
    近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高慶蕾教授接受「癌度周刊」記者的採訪,對於卵巢癌患者來說,抗腫瘤治療與防疫生活要統籌兼顧,在疫情後期也應繼續注意防護。作為最常見的婦科腫瘤之一,手術和化療是卵巢癌的常見治療手段,然而卵巢癌的最大問題就是非常容易復發,而且是多次復發。
  • BRCA突變類型及位點影響乳腺癌、卵巢癌風險
    因為BRCA1和BRCA2兩個是腫瘤抑制基因,其最致病突變是基因缺失。研究者計算出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比,如果其數值大於 1表示有高乳腺癌風險,而小於1的值表示高卵巢癌風險。在19581名有BRCA1基因突變的婦女中,9052名(46%)被診斷為乳腺癌,2317名(12%)患卵巢癌,1041名(5%)同時患乳腺癌和卵巢癌,7171名(37%)未發現任何癌症。
  • 華大基因(300676.SZ):BRCA1/2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醫療器械註冊申報...
    格隆匯6月5日丨華大基因(300676.SZ)公布,全資子公司武漢生物科技的BRCA1/2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測序法)於2018年7月通過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的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
  • 早期如何發現卵巢癌?北大腫瘤醫院高雨農:有家族史人群建議做基因...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婦科主任、主任醫師高雨農表示,常規體檢難以發現卵巢癌,建議有家族史的人做基因突變篩查。卵巢癌的早期發現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根據國家癌症中心2015年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卵巢癌新發病例約5.2萬,死亡2.3.萬例。為什麼卵巢癌發病率不高,病死率卻居高不下?高雨農表示,卵巢癌之所以難治的原因之一就是很難早期發現。
  • ...子宮內膜癌|腫瘤標誌物|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卵巢癌|讀懂|基因|...
    腫瘤標誌物是指由腫瘤組織產生的存在於腫瘤組織本身,或分泌至血液或其他體液,或因腫瘤組織刺激,由宿主細胞產生而含量明顯高於正常組織,並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的一類物質。目前發現的腫瘤標誌物有80餘種,較為常用的有30餘種。
  • BRCA基因再探拾遺
    小爽爽讀書小札記系列往期回顧 ●●// 1|BRCA1/2 基因是什麼?// 2|BRCA1/2基因突變對於患者意味著什麼?// 3|哪些人需要檢測BRCA1/2基因突變?// 4|BRCA1/2基因突變患者的治療措施有哪些?早在20世紀40年代已經發現BRCA基因與家族遺傳的乳腺癌密切相關,到了90年代初,BRCA基因中的BRCA1、BRCA2在染色體上的具體定位被發現。2014年,美國FDA批准BRCA基因突變作為復發或轉移性卵巢癌的檢測指標;2017年,美國FDA批准BRCA胚系突變作為轉移性乳腺癌的檢測指標。
  • 害怕得癌,是時候該了解下BRCA基因了
    金博士發現BRCA1基因,4年後也就是1994年,科學家進一步發現了BRCA2基因,BRCA2基因位於13號染色體上。 每個人都會有這兩個基因。其實並不是有BRCA1 和 BRCA2的人更容易得癌症,相反,他們是抗癌基因,他們是「好」基因。他們可以產生腫瘤抑制蛋白,就和「維修工人」一樣,這些蛋白有助於修復受損的DNA,使得那些異常的不良的突變得以修復。
  • 預防性輸卵管-卵巢切除術對BRCA1和BRCA2突變攜帶者預防卵巢癌作用...
    英文檢索詞包括:ovarian cancer、BRCA1、BRCA2、risk-reducingsalpingo-oophorectomy、prophylacticoophorectomy。中文檢索詞包括卵巢癌、BRCA1、BRCA2、卵巢切除術等。檢索日期2017年3月至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