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如何發現卵巢癌?北大腫瘤醫院高雨農:有家族史人群建議做基因...

2021-01-09 環球網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青雲】卵巢癌在我國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中位居第三,而其病死率卻居首位。有數據顯示,70%的患者就診時已是晚期,且70%的初治患者接受標準治療後仍可能在3年內復發,5年生存率僅約39%。因此,卵巢癌被稱為「婦癌之王」和「沉默的殺手」。

為何卵巢癌早期難以發現?普通人如何防控卵巢癌?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婦科主任、主任醫師高雨農表示,常規體檢難以發現卵巢癌,建議有家族史的人做基因突變篩查。

卵巢癌的早期發現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2015年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卵巢癌新發病例約5.2萬,死亡2.3.萬例。為什麼卵巢癌發病率不高,病死率卻居高不下?

高雨農表示,卵巢癌之所以難治的原因之一就是很難早期發現。「一旦出現不適,基本就已經是晚期了,幾乎沒有早期幹預的可能性。」高雨農解釋說,一是因為卵巢癌的發病原因不明確,很難早期針對病因去篩查;二是因為卵巢癌發展迅速,可以在短期內演變到晚期。

「卵巢癌的早期發現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高雨農解釋,目前卵巢癌患者中20%左右是和遺傳性BRCA基因突變有關,如果有家族史的人群,經過基因檢測發現有較高卵巢癌患病風險,可以採取一些預防性手段,或有可能控制在早期,但這仍然只是有限的一部分人群,所以卵巢癌的早期發現非常困難。

有家族史人群建議進行基因突變篩查

目前,卵巢癌的發病原因尚未明確,多數研究認為卵巢癌的風險主要集中在:年齡、家族史、不育、子宮內膜異位症病史等。其中,家族史是卵巢癌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那麼,卵巢癌如何預防?近年來,隨著BRCA基因突變與卵巢癌發生之間的關係逐漸明確,基因突變篩查成為卵巢癌預防的突破口之一。

高雨農表示,卵巢癌是一個散發的癌症,一年一次的常規體檢不能達到發現卵巢癌的目的。如果有家族史的女性,建議到專業的醫院進行遺傳諮詢,通過基因突變篩查來明確自身的卵巢癌患病風險。

在發現基因突變以後,如何判斷是否要採取預防性切除的手段?高雨農表示,這必須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年齡、身體狀態、腫瘤風險高低等。

「卵巢是人體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器官,它是維持著身體的代謝、內分泌等一系列的重要激素來源,為了不得癌過早切除,對於身體的影響可能是巨大的。」高雨農表示,在卵巢癌的防控措施上,務必前往權威醫院,由專業的醫生去執行。

除了基因篩查外,是否還有可能通過其它症狀表現來發現卵巢癌呢?高雨農表示,卵巢癌出現症狀時已是晚期,並且很容易跟其他疾病混淆。「卵巢癌晚期常見表現為腹水,有的患者看上去完全是消化道症狀,對於普通患者來說,單從症狀上很難聯想到卵巢癌的可能性。」

高雨農建議,如果女性患者出現長期的消化道症狀,去看消化科的同時也應該考慮看一看婦科,這樣或許能更早的「截住」一部分卵巢癌。

新藥進醫保對卵巢癌治療意義巨大

「卵巢癌雖然是小瘤種,但它對於女性和對社會的影響非常巨大!」高雨農指出,卵巢癌的治療過程很艱難,以往只能採取手術、化療等傳統的治療手段,治療效果有限。而經過初次治療的患者,又有70%可能會在三年內復發。總而言之,卵巢癌的治療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由於患者的病程較長,使家庭投入的精力非常大,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但高雨農指出,新靶向藥物PARP抑制劑的出現,讓患者能在手術、化療後,再加上PARP抑制劑維持治療,為卵巢癌患者大幅延長生存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多個研究表明,PARP抑制劑針對BRCA基因突變的卵巢癌患者效果尤為顯著。

12月28日,完整版的2020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公布,119個藥品經過談判新增到醫保報銷的行列中來。其中,卵巢癌靶向創新藥——PARP抑制劑奧拉帕利成為了此次醫保目錄調整中,首個協議期內再次談判的藥品,並將醫保適應症擴展至BRCA突變晚期卵巢癌的一線維持治療。這款藥物也成為目前中國唯一能同時覆蓋復發和新確診卵巢癌患者的PARP抑制劑。

「PARP抑制劑一線維持治療進入醫保可以說是我們醫生最近特別關注、關心的一件事,它能進入醫保,對於卵巢癌的治療可以說是革命性的。」高雨農說到,這意味著更多的晚期患者能夠有機會進行維持治療,給臨床帶來的意義是非凡的,對於提高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和社會的積極影響是巨大的。

高雨農還提到,PARP抑制劑醫保適應症進一步擴展後,對於實現卵巢癌邁向「慢病管理」的目標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維持治療可及性的提高,更多患者有望實現延緩復發,提高生活質量,同時也極大減輕了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

相關焦點

  • 2020 NCCN卵巢癌指南解讀回顧|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化療|腫瘤|...
    本次會議邀請了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吳小華教授擔任會議主席,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林仲秋教授進行指南解讀,並邀請了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高雨農教授、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李從鑄教授、雲南省腫瘤醫院楊宏英教授、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
  • ...年確診卵巢癌!腫瘤專家:超90%遺傳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
    在腫瘤醫院接受卵巢癌手術的一對親姐妹將於近日出院。五個月前,她們的五妹也在腫瘤醫院進行了卵巢癌手術。三姐妹同年確診卵巢癌,如此罕見的聚集發病究竟是何原因?主診醫生、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吳小華教授給出了「真相」:「三姐妹同為典型的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患者,這類卵巢癌的主要特徵就是家族聚集發病!
  • 遺傳性卵巢癌的診斷和治療
    要做哪些檢查?首先,如果您家族中又人得過卵巢癌或乳腺癌,您可以去醫院做一個遺傳諮詢。醫生會根據您家族中的患病情況繪製一個遺傳圖譜,來推測您攜帶突變基因的概率有多大。 一個家族的遺傳圖譜其次,您可以去做一個基因檢測,檢測一下自己到底有沒有攜帶那些與卵巢癌和乳腺癌有關係的基因。3、有哪些基因與遺傳性卵巢癌有關?
  • 三姐妹同一年確診卵巢癌,上海專家用基因檢測揭秘「真兇」
    她們的主診醫生、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吳小華教授表示,三姐妹同為典型的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患者,這類卵巢癌的主要特徵就是家族聚集發病。吳小華進一步解釋說,「導致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的『真兇』則為BRCA1/2基因突變;研究表明超90%的遺傳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
  • 三姐妹同一年確診卵巢癌,復旦專家用基因檢測揭秘「真兇」
    她們的主診醫生、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吳小華教授表示,三姐妹同為典型的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患者,這類卵巢癌的主要特徵就是家族聚集發病。吳小華進一步解釋說,「導致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的『真兇』則為BRCA1/2基因突變;研究表明超90%的遺傳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
  • 遺傳性卵巢癌的診斷和治療_身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要做哪些檢查?首先,如果您家族中又人得過卵巢癌或乳腺癌,您可以去醫院做一個遺傳諮詢。醫生會根據您家族中的患病情況繪製一個遺傳圖譜,來推測您攜帶突變基因的概率有多大。 一個家族的遺傳圖譜其次,您可以去做一個基因檢測,檢測一下自己到底有沒有攜帶那些與卵巢癌和乳腺癌有關係的基因。3、有哪些基因與遺傳性卵巢癌有關?
  • 一人患癌5名親屬查出基因突變 專家:兩種婦科癌症有遺傳
    在醫生的建議下,朱阿姨多位親屬也接受了基因檢測,結果有5位親屬分別查出相關基因突變,都屬於惡性腫瘤易感相關。 一人得癌,為何一家都要做基因檢測?湘雅醫院婦科腫瘤專家張瑜教授表示,對於所有患卵巢上皮性癌症(包括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的婦女以及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個人史或家族史的患者,建議進行遺傳諮詢。
  • 三姐妹同年確診卵巢癌,復旦腫瘤專家揪出發病「真兇」
    她們的主診醫生、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吳小華給出了「真相」:「三姐妹同為典型的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患者,這類卵巢癌的主要特徵就是家族聚集發病!而導致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的『真兇』則為BRCA1/2基因突變;研究表明超90%的遺傳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  三姐妹共有兄妹7人,其中女性5人。
  • 卵巢癌早期發現B超檢查是關鍵
    卵巢癌很難被早期發現,這主要是卵巢癌早期表現一般沒有特徵,此外治療也比較複雜,是預後比較差的一種疾病。那麼,對於這個生殖道殺手,女性朋友要如何預防扼殺在搖籃裡呢?專家提醒:切記常做B超檢查是排除卵巢癌早期的關鍵。
  • 不同人群該如何進行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看這裡
    結直腸癌如何早期篩查關注健康預防直腸癌√ 早發現 √ 早診斷 √ 早治療 √多鍛鍊—— 國家數據統計 ——據我國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符合 「 有大腸癌家族史 」 直系親屬篩查(1) 1 位一級親屬患有明確高級別腺瘤或癌(發病年齡小於 60 歲)、2 位及以上一級親屬患有明確高級別腺瘤或癌(任意發病年齡),40 歲 開始(或比家族最小發病者發病年齡小 10 歲開始)篩查,每年 1 次 FOBT 檢查,每 5 年 1 次腸鏡檢查;
  • 女人有這6個特徵,或已成為卵巢癌「候選人」,別以為是月經不調
    在女性患者中,除了受人關注的乳腺癌外,卵巢癌也越來越常見。 在臨床上,卵巢癌如果能早期發現,5年生存率可達80%~90%,但遺憾的是,大部分卵巢癌發現時已是晚期,5年生存率不足30%,有的類型甚至低於20%。
  • 湖南:1人患癌 5名親屬竟查出基因突變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0月10日訊 據三湘都市報消息(記者 李琪 通訊員 板得瑩 陳卓 實習生 龍飛鵬)61歲的朱女士患了卵巢癌,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進行了手術,並接受了基因檢測,被發現存在BRCA1突變。在醫生的建議下,朱阿姨多位親屬也接受了基因檢測,結果有5位親屬分別查出相關基因突變,都屬於惡性腫瘤易感相關。
  • 腫瘤防治宣傳周 | 鄭瑩:每年10萬女性死於乳腺癌,如何預防?
    如何早期發現和預防這一嚴重危害女性健康的疾病呢?時值腫瘤防治宣傳周,在由中國癌症基金會和醫學界傳媒主辦的「2020癌症防治在行動」大型公益活動上,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預防部主任鄭瑩教授為我們做出了精彩分享。入門篇1. 從世界範圍來看,乳腺癌在男性和女性中是怎樣的發病情況,我國有什麼特點?
  • 遺傳性乳腺癌,源於這一基因突變
    研究發現,在乳腺癌患者中,20%~25%具有家族聚集性,即家族中一級及二級親屬至少有2個及以上患有原發性乳腺癌和(或)卵巢癌,稱之為家族性乳腺癌,其中55%~60%屬於遺傳性乳腺癌,其佔乳腺癌總體的5%~ 10%。
  • 有人腫瘤多處轉移,標誌物仍顯示正常;體檢發現腫瘤的人群中,只有10...
    看上去腫瘤標誌物和檢測出腫瘤之間的關係並不大,那麼醫院是怎麼處理那些標誌物異常數據的?來自杭州市一醫院的數據表明,2018年至今完成體檢57136人,對於有指標異常的人團隊中有專職人員根據危急程度在1—10天內電話回訪,建議他們到相關專科進一步檢查。
  • 抗癌片《送你一朵小紅花》上映,遠離腫瘤,你知道多少?
    符合7的「遺傳性大腸癌」家族成員篩查:對FAP和HNPCC患者家族成員,當家族中先發病例基因突變明確時,建議行基因突變檢測。(1)基因突變檢測陽性者,20歲以後,每1-2年進行1次腸鏡檢查;(2)基因突變檢測陰性者,按照一般人群進行篩查。
  • 常見的婦科腫瘤有哪些?
    以子宮及卵巢腫瘤多見,外陰及輸卵管腫瘤少見。1、卵巢癌卵巢癌是婦科中的惡性腫瘤,早期患者並不會有明顯的症狀,一般出現症狀及時再去醫院做檢查已經達到了晚期,所以必須要警惕身體上的一些小變化,若是出現周期性或者突然的腹脹、腹部以及骨盆疼痛、不能正常進食就要引起警惕了,有可能是卵巢癌在作怪。凡是有了性生活的女性都應該每年去醫院做一次腫瘤篩查。
  • 【名醫科普】有些婦科腫瘤和你的「命」有關
    而在2年之後她再次做了卵巢和輸卵管的切除來預防卵巢癌。她那麼勇敢地接受手術,是和她的腫瘤家族史有關。 她的家系是一個非常不幸的家系,外祖母、母親均死於卵巢癌,她的母親是56歲的時候死於卵巢癌,她的小姨則死於乳腺癌,檢查發現她的家族是一個基因BRCA1突變的攜帶者。
  • 復旦腫瘤醫院:卵巢癌「三步化療法」降低患者復發率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王廣兆 溫灝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日前,中國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專委會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吳小華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透露了一套由復旦腫瘤醫院獨創的、較有效抑制晚期卵巢癌發展的新方法——三步化療法。
  • BRCA基因突變是否要切除器官?女性家族性腫瘤患者該何去何從?
    卵巢癌是基因病,超過25%的卵巢癌患者有遺傳學背景,卵巢癌患者在確診後首先要進行基因檢測,以確認後續的治療方案。針對遺傳性卵巢癌,還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次會議給了我們一個探討這些問題的平臺,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管理這些有遺傳學背景的患者。於津浦教授:本次會議將腫瘤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放在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