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防治宣傳周 | 鄭瑩:每年10萬女性死於乳腺癌,如何預防?

2021-01-11 澎湃新聞

乳腺癌對全球女性來說都是一大惡魔,也是中國女性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國內現有110萬名乳腺癌患者,每年新增36.8萬例,10萬名女性會死於乳腺癌。如何早期發現和預防這一嚴重危害女性健康的疾病呢?

時值腫瘤防治宣傳周,在由中國癌症基金會和醫學界傳媒主辦的「2020癌症防治在行動」大型公益活動上,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預防部主任鄭瑩教授為我們做出了精彩分享。

入門篇

1. 從世界範圍來看,乳腺癌在男性和女性中是怎樣的發病情況,我國有什麼特點?

答:乳腺癌在全球和中國都是女性中發病第一位的惡性腫瘤,在男性當中則相對罕見。資料顯示,男女發病比例約為1:100。中國女性發病特徵是高發年齡為45~55歲,診斷時平均年齡比歐美國家更小,更可能涉及生育問題,絕經前患者較多。

2. 我患乳腺癌的風險有多大?

答:平均而言,女性一生患乳腺癌的風險接近4%。

鄭瑩教授詳解:中國女性一生中不同年齡段患病風險不同,20歲前發病風險極低,隨後逐漸上升,50歲左右達到高峰,再逐年下降。我國人群中乳腺癌患病率為1.6/1000人。對一名女性來說,一生中患乳腺癌的累積風險高達3.84%,死亡風險約1.0%。

中國女性乳腺癌發生風險

3. 有辦法估算自己的乳腺癌風險嗎?

答:有相應的評估工具。

鄭瑩教授詳解:美國的乳腺癌風險評估主要包括年齡、初潮年齡、首次活產年齡、一級親屬(母親、姐妹、女兒)乳腺癌患病情況、乳腺活檢次數、活檢診斷有無不典型增生等要素。我們中國也有自己的癌症風險評估工具,十分專業,請讀者朋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來獲取!

4. 婦科腫瘤家族史是否與乳腺癌發病相關?

答:有點關係。

鄭瑩教授詳解:目前發現卵巢癌和乳腺癌有一定關聯,與易感基因相關,部分易感基因攜帶者卵巢癌和乳腺癌風險均升高。如果家族中有患有這兩種癌症的直系親屬,且發病年齡較輕,就提示可能存在易感基因,這些人群建議進行基因易感性檢測。

預防篇

1. 女性乳腺癌有哪些致病因素?

答:總體來說分為不可預防因素和可預防因素兩大類。

鄭瑩教授詳解:女性乳腺癌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兩類:

1)非個人選擇因素(不可預防因素)

乳腺密度(與歐美女性相比,中國女性乳腺密度相對較大);

遺傳和家族史;

年齡、種族、經濟狀況;

2)生活方式因素(可預防因素)

生育行為、母乳餵養;

外源性雌激素;

吸菸、飲酒;

飲食、肥胖、體力活動。

2. 乳腺癌會遺傳嗎?

答:有遺傳的可能。

鄭瑩教授詳解:乳腺癌的易感基因主要有BRCA1/2、p53變異、CYP19等。如果有一級親屬(母親、姐妹、女兒)患乳腺癌,特別是發病年齡較輕(45~50歲前)者,或有男性乳腺癌家族史者,提示家族中可能存在易感基因,可在醫生指導下決定是否進行基因檢測。

家族史與乳腺癌發病風險相關性

3. 乳腺癌的發生和雌激素有關係嗎?

答:當然有關係。

鄭瑩教授詳解:體內的雌孕激素是乳腺細胞生長繁殖的基礎。初潮早、絕經晚、生育晚和不哺乳,都會增加乳腺癌風險!

初潮:月經來潮每推遲一年,乳腺癌危險度下降約15%;

絕經:停經每推遲一年,乳腺癌危險度增高3%;

生育:初產年齡小於20歲的女性乳腺癌風險是初產年齡晚於35歲女性的一半;

哺乳:每哺乳一年,降低4.3%的乳腺癌發生風險。

4. 這麼說來,補充外源性雌激素也會增加乳腺癌風險吧?

答:有可能,但需要權衡利弊。

鄭瑩教授詳解:口服避孕藥、雌激素替代療法(HRT)等會升高雌激素水平、增加乳腺癌風險,其使用講究的是權衡利弊的原則。例如HRT,過去確實會增加一定乳腺癌風險,但如今的HRT藥物成分及比例已經過科學調整,風險大為降低。一定要在婦科醫生的指導和風險評估下進行HRT,具體怎麼用聽醫生的,不能自己下結論。

5. 接觸射線有風險嗎?

答:有的。年輕時接受過放療的女性乳腺癌風險較高,需要提高警惕、定期篩查。

6. 得了良性乳腺疾病會增加風險嗎?

答:是的。一些良性乳腺疾病也會增加乳腺癌風險,特別是非典型增生和導管原位癌等,後者發展為侵襲性癌症的機率達30%。

7. 吸菸與患乳腺癌有關嗎?

答:關係很大,特別要警惕被動吸菸。

鄭瑩教授詳解:菸草攝入與100多種惡性腫瘤有關,也是乳腺癌及其他女性特有癌症如子宮體癌、卵巢癌的致癌物。中國女性吸菸率很低,但女性被動吸菸的現象非常普遍,54%的女性常處於被動吸菸狀態,需要儘量避免。妹子們,找對象要找個不吸菸的!

8. 聽說酒喝多了也危險,我只偶爾喝一點點沒事吧?

答:不能有這種僥倖心理。

鄭瑩教授詳解:酗酒會升高乳腺癌風險,這是肯定的。但不僅如此,納入10.5萬名女性、隨訪28年的美國護士健康研究顯示,即使少量飲酒(每天5~10g酒精)或偶爾一次過量飲酒,均會升高乳腺癌風險。女性朋友們,滴酒不沾才最安全!

9. 除了上面介紹的這些,乳腺癌還有其他危險因素嗎?

答:還應特別重視飲食、運動和體重等因素。

鄭瑩教授詳解:運動,大豆、葉酸、水果蔬菜的攝入屬於保護因素,可降低乳腺癌風險;超重、肥胖、靜坐及環境雌激素則會增加風險。特別是肥胖,對女性危害甚於男性,會明顯提高乳腺癌(尤其是絕經期後的乳腺癌)風險。所以減肥不只是為了美,還是為了健康!

10. 看起來乳腺癌應該是可以預防的,具體該怎麼做呢?

答:根據上面介紹的危險因素可以得知,乳腺癌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預防的。建議從這些方面入手,如健康飲食、控制體重、戒菸酒等。

鄭瑩教授詳解:以下建議有助於你降低乳腺癌風險:

保持健康體重,規律體育運動,健康膳食;

儘量避免吸菸、雌激素暴露和酒精等;

堅持母乳餵養。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記住16字訣:

能坐不躺;

能站不坐;

能走就走;

快走最佳。

別忘了避免肥胖、監測體重:

至少每半年稱量一次體重;

關注腰圍和臀圍變化;

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最好小於23);

簡易算法:適宜體重(kg)=身高(cm)-100。

合理飲食可以參考下面這個餐盤:

關於預防乳腺癌,一定要記住這3句話:

健康生活勤鍛鍊;

遠離菸酒保健品;

每年篩查別忘記!

篩查篇

1. 為什麼要做乳腺癌篩查?

答:堅持做好乳腺癌篩查,就是挽救自己的生命!要知道,早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幾乎在95%以上,而晚期只有不到30%。乳腺癌篩查方法簡單、有效、花費少,鼓勵每一位女性每年都要參加篩查。少買一件衣服,就足夠參加篩查啦!

2. 如何進行乳腺癌篩查呢?

答:不同年齡段或不同乳腺癌風險的女性都有相應的篩查策略。

鄭瑩教授詳解:對於普通人群,建議根據年齡採取不同篩查策略。

20~35歲:每月一次乳腺自查,每年一次乳腺外科檢查;

35-39歲:每1~2年乳腺B超檢查,最好接受一次乳腺X線鉬靶檢查;

40歲以上:每1~2年接受一次乳腺X線鉬靶檢查+乳腺B超檢查。

以下高危人群請記住這句話:提早開始,每年一次,鉬靶+B超,遵醫囑。

患有乳腺導管或小葉不典型增生或小葉原位癌;

30歲前接受過胸部放療;

有明顯的遺傳傾向:

家族中有BRCA1/BRCA2基因突變的攜帶者;

家族中有乳腺癌者,發病年齡在45歲前;

家族中有2個乳腺癌患者(1人雙側或2個單側),發病年齡在45~50歲;

家族中有2個或以上乳腺癌、卵巢癌、輸卵管癌、原發性腹膜癌患者;

家族中有男性乳腺癌患者;

曾患有乳腺癌、卵巢癌、輸卵管癌、原發性腹膜癌者。

(家族包含一級、二級親屬;一級親屬指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二級親屬指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

3. 女性在家應如何進行乳腺癌自查,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建議養成自查習慣的同時堅持到醫院篩查。

鄭瑩教授詳解:35歲以下女性每個月都應做一次自查,有助於及早發現症狀。但不能認為堅持自查就可以替代醫院的篩查,年輕女性在自查的同時,還是每年去醫院做一次專業乳腺檢查比較好。

乳腺隨著月經周期會發生細微改變,月經來潮後第9~11天時,乳腺較為鬆軟,若有異常更容易被發現,這時是自查的好時機。建議大家上網查找標準教學視頻,系統學習一下自查手法。

4. 關於檢查方式,鉬靶和B超應如何選擇?

答:需要根據年齡和危險分層來選擇。

鄭瑩教授詳解:對於40歲以內女性主要推薦B超,40歲以上每12~18個月查一次B超+鉬靶。鉬靶屬於放射性檢查,略有風險,不建議40歲以內女性多做。但對於高危女性,B超和鉬靶一個都不能少,且不能以40歲為年齡界限,要提早篩查。

五花八門小問答

1. 飲食中的雌激素攝入是否會增加乳腺癌風險?例如牛奶、豆漿等飲品和含雌激素的保健品?雞肉等肉類中是否也有較高雌激素,吃了有風險嗎?

答:豆類食物中的植物雌激素,並不會增加乳腺癌風險;關於牛奶目前並無定論;雞肉是相對安全的。

鄭瑩教授詳解:關於膳食中攝入的雌激素與乳腺癌是否相關這一問題,很多研究得出了基本一致的結論。不少人認為豆類含植物雌激素,會增加乳腺癌風險,研究顯示恰恰相反,豆類攝入多的人群乳腺癌發病率更低。對乳腺癌患者進行的研究證實,豆類吃得越多預後會越好,復發和死亡風險均會降低。因此可以放心食用豆類和豆製品。

關於牛奶與乳腺癌風險的研究並無定論,目前一般認為牛奶含動物脂肪較多,可能增加乳腺癌風險。建議選擇低脂或無脂奶。

至於雞肉,建議大家選擇市場上經過認證的合格雞肉產品。雞瘦肉是相對安全的,但雞皮含脂肪高,且可能殘留脂溶性的汙染物質,因此建議去皮吃雞肉。雞肉蛋白優於牛羊肉和豬肉等紅肉,可以適當多吃。

2. 生育子女數量與乳腺癌發病風險有怎樣的關聯?

答:生育越多,乳腺癌風險越低。

鄭瑩教授詳解:生育過程中孕激素上升、雌激素下降,多次生育會讓女性處於較低雌激素暴露水平,起到保護作用。不過考慮到養娃成本和國家政策,還是最多生兩個就好啦~切記,生育後一定要堅持母乳餵養,不但省錢還能防癌!

3. 穿著不合適的內衣或每天穿著內衣時間過久會導致乳腺疾病甚至乳腺癌嗎?

答:查閱過很多資料後都沒有發現確切結論,個人認為內衣對女性生活質量很重要,既然穿,就要穿得舒服、合適。如果感覺不影響日常生活,不穿也OK。

4. 幾年前,美國明星安吉麗娜·朱莉曾因自己有明確乳腺癌家族史,接受過預防性乳腺切除手術,轟動一時。這種做法是否可取?

答:這對朱莉是個不錯的選擇,但並不適合大多數女性。

鄭瑩教授詳解:預防性切除乳腺這種相對激進的手段,一定要經過專業醫生對家族乳腺癌遺傳傾向和本人乳腺癌風險做過科學評估並權衡利弊之後才可以選擇。報導稱朱莉的乳腺癌患病風險超過85%,因此選擇做預防性乳腺切除是比較合理的。但人群中絕大多數女性並沒有這麼高的遺傳風險,也就沒必要提前挨這一刀啦~

專家簡介

鄭瑩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預防部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導。上海市抗癌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抗癌協會癌症預防與篩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康復學組組長,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腫瘤大數據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多原發和不明原因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委會、科普專委會、腫瘤流行病學專委會、篩查和早診早治專委會委員,中國控制吸菸協會控煙與肺癌防治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作者:玉醬

責編:Sharon

編輯:許珈

相關焦點

  • 我是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鄭瑩教授,關於乳腺癌的早期篩查及防治...
    我是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鄭瑩教授
  • 專訪丨鄭瑩:探索腫瘤防與治之間,更好的結合
    採訪筆記在每年一度的癌症宣傳周,她照例又成為媒體爭相採訪的明星。隨著上海市抗癌協會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發布了2020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她認為,社會各界共同重視腫瘤的預防,倡導惡性腫瘤的預防和腫瘤治療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三早」理念,可以真正讓民眾免於忍受癌症帶來的疾苦,也不再談癌色變。
  • 專訪|鄭瑩:面對腫瘤,「三觀」要正,遠離「生活方式癌」
    2月4日是世界腫瘤日。這個日子在中國一直不太被提起,因為2月總在新年前後,「晦氣」、「不吉利」。這種迴避,有文化因素,但更多的是對腫瘤的「恐懼」。從事腫瘤防治工作20年,鄭瑩坦言,無論生活條件、醫療技術,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 26%上海成年女性體重超重 女性肥胖致癌機率為男性3倍
    上海疾控中心腫瘤防治科主任醫師鄭瑩昨天曬出了一張高BMI(即體質指數)相關癌症人體圖,「這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綜合了多項研究的一份結果,目前已證實大腸癌、胰腺癌、腎癌、食管腺癌、女性的膽囊癌、卵巢癌、子宮癌、絕經後乳腺癌等8種類型癌症與超重和肥胖有高度相關性,估計要佔到全球年均新發癌症病例的1/4以上。」  在8個高BMI相關癌症中,胰腺癌、大腸癌、腎癌、女性膽囊癌都是集中在腹部。
  • 第十八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肺癌防治專題
    每年的4月15日到21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是第18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作為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宣傳部部長,我也是這個項目的總負責人。4月15日在北京的啟動儀式之後,全國30多個省市都在進行各種各樣和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包括專家訪談和義診諮詢,還有健康大課堂。
  • 世界乳腺癌防治日即將到來 乳腺癌如何防?聽聽專家怎麼說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譚鈺欣 實習生 李茂佳 10月18日是世界乳腺癌防治日。如何防治乳腺癌?10月16日,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舉行2020年乳腺癌防治日科普會,乳腺腫瘤中心主任曾曉華現場對乳腺癌相關知識進行解析。
  • 作為女性「頭號殺手」,乳腺癌發病率高達24.2%,該如何預防?
    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調查顯示,全球乳腺癌發病率高達24.2%,局女性癌症首位,而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趨勢,且每年近30萬女性被診斷出乳腺癌的情況。01乳腺癌的一些誤區1、男性不會患有乳腺癌?雖然它的治療比較困難,但是如果能夠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期的乳腺癌患者治癒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即使有些患者可能已經到中晚期了,但是通過有效的治療和後續的調理,可以有助於延長患者的生成時間,臨床上,患有乳腺癌後,經過治療存活十幾年、二十斤大有人在,所以乳腺癌並不是不治之症。3、胸部按摩,可以預防乳腺癌?現在很多美容院打著按摩預防的名頭,要求女性經常性的光顧。
  • 腫瘤防治宣傳周 菏澤市立醫院在行動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4月15訊 (記者 張振勝) 2020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宣傳周主題是「癌症防治 共同行動」。為提高全社會癌症防控意識,營造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圍, 4月15日上午,菏澤市立醫院在醫院門診大廳內開展了腫瘤防治宣傳周義診活動。來自醫院胸外科、腫瘤科、乳腺甲狀腺外科、婦產科、口腔科、泌尿外科、胃腸外科等多個科室的專家熱情地為群眾提供諮詢服務。義診現場,前來諮詢的群眾絡繹不絕。
  • 關愛女性健康 預防乳腺疾病,對於乳腺癌的防治,我們能做什麼?
    怎麼預防乳腺癌?一級預防改變生活方式:限制脂肪攝入、增加體育活動、控制體重;避免不必要的放射線照射;鼓勵母乳餵養;更年期避免長期使用雌激素;積極治療乳腺癌的癌前病變;控制不良情緒,避免熬夜。二級預防二級預防主要包含普查、自檢和專科醫生檢查。
  • 如何預防乳腺癌?專家教你「救命」新技能
    ');}-->   近年來,乳腺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在我國呈明顯上升和年輕化趨勢,已躍居為城市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為提高患者對乳腺癌康復治療的認知,提升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各國政府將每年十月定為「乳腺癌防治月」。
  • 《中國乳腺癌患者健康管理》粉紅絲帶防治科普行動全國開展
    樂活者聯盟供圖   中新網北京10月17日電 (記者 李亞南)為助力早診早治,推動乳腺癌防治關口前移,《中國乳腺癌患者健康管理》粉紅絲帶防治科普行動正在全國範圍內開展。
  • 粉紅十月·關愛乳腺——這份乳腺癌防治的6大常識請查收!
    每年的10月為世界乳腺癌防治月,10月18日為世界乳腺癌宣傳日,10月的第三個星期五定為粉紅絲帶關愛日。秉承著宣傳和倡導「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這一理念,「粉紅絲帶」已成為全球乳腺癌防治活動的公認標誌。
  • 【粉紅絲帶關愛日】乳腺癌防治知識大全
    粉紅絲帶關愛日來源於1992年10月由雅詩蘭黛集團資深副總裁伊芙琳·蘭黛和美國《自我》雜誌主編彭尼女士發起的以佩戴「粉紅絲帶」為標誌的乳腺癌防治運動。 每年十月的第三個星期五即粉紅絲帶關愛日。
  • 乳腺癌仍是中老年女性「頭號殺手」
    兩年前,她因右乳腫物做了 「右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術後第二年發現「雙肺多發小結節,提示轉移」。今年8月底,趙女士到醫院複查,胸部CT提示「雙肺多發轉移瘤表現,較前明顯增大、增多,考慮病情進展」。    每年10月份為 「世界乳腺癌防治月」,旨在呼籲全球女性提高自我防範意識,關注乳腺健康,遠離疾病困擾。
  • 廣西每年約5萬人死於癌症 肺癌死亡率快速上升
    4月15日至20日,是第14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昨日記者從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廣西腫瘤研究所)了解到,該院最近結束的廣西腫瘤死亡原因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經過10多年的時間,廣西人因腫瘤而死亡的比率大幅增高,其中肺癌死亡率上升最快,躍居第二。  廣西每年約5萬人死於癌症  黃天壬,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書記,此次流行病學調查的主要負責人。
  • 又一女藝人患乳腺癌,乳腺癌成世界第一大癌!女性如何自救?
    #朱俐靜自曝患癌# 罹患乳腺癌對女性是生理和心理的雙重打擊,早期治療乳腺癌需要進行乳腺全切,對第二性徵的毀壞,也讓臨床上出現一些極端案例,一些女性不願切乳放棄治療,不幸喪失生命。 相對其他疾病,乳腺疾病對女性帶來的恐懼感更為強烈,預防乳腺癌,我們普通人第一個想法是:我平時注意些,自查! 但美國《乳腺癌篩查指南》顯示,乳腺自查對於降低乳腺癌死亡率「沒有任何幫助」,反而可能帶來女性不必要的焦慮、緊張以及過度醫療。
  • 關於乳腺癌的40個問答,非常實用!轉給你認識的女性
    今天是母親節,特意整理了這份關於乳腺癌的40個問答。這些都是平時大家最關心也是最實用的乳腺癌防治基本知識。 送給女性,送給天下的母親們! 請轉給家人以及你認識的女性。祝所有女性身體健康!母親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