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鄭瑩教授,關於乳腺癌的早期篩查及防治...

2021-01-11 澎湃新聞

我是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鄭瑩教授,關於乳腺癌的早期篩查及防治,問我吧!

每年10月是「世界乳腺癌防治月」,也稱作「粉紅絲帶月」。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而早期乳腺癌篩查在乳腺癌疾病的治療中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我是鄭瑩,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預防部主任,主任醫師,教授。長期從事乳腺癌等腫瘤流行病學研究工作以及腫瘤防治的健康教育和科普,建立起了以人群為基礎的乳腺癌患者隊列和大腸癌篩查人群隊列。共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獲得市級以上成果5項,中華預防醫學科技獎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獎1項,上海醫學科技獎1項。入選國際乳腺健康行動組織全球專家參與制定《國際乳腺健康和乳腺癌控制指南》。有關乳腺癌在中國的流行狀況和疾病特徵,乳腺癌的早期篩查及防治等問題,歡迎向我提問。

新穎、大膽、專業、有趣的好問題更有機會獲得回復,開始提問吧!
提問

52個回復 共94個提問, 熱門 最新

鄭瑩 2017-10-28

說你什麼好呢

鄭瑩 2017-10-28

說你什麼好呢

鄭瑩 2017-10-28

說你什麼好呢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2個回答

鄭瑩 2017-10-28

說你什麼好呢

鄭瑩 2017-10-28

說你什麼好呢

鄭瑩 2017-10-28

說你什麼好呢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1個回答

鄭瑩 2017-10-28

說你什麼好呢

鄭瑩 2017-10-28

說你什麼好呢

鄭瑩 2017-10-28

說你什麼好呢

鄭瑩 2017-10-28

說你什麼好呢

相關焦點

  • 腫瘤防治宣傳周 | 鄭瑩:每年10萬女性死於乳腺癌,如何預防?
    時值腫瘤防治宣傳周,在由中國癌症基金會和醫學界傳媒主辦的「2020癌症防治在行動」大型公益活動上,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預防部主任鄭瑩教授為我們做出了精彩分享。入門篇1. 從世界範圍來看,乳腺癌在男性和女性中是怎樣的發病情況,我國有什麼特點?
  • 專訪丨鄭瑩:探索腫瘤防與治之間,更好的結合
    原創 唐曄 曄問仁醫人 物 介 紹鄭瑩,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預防部主任、上海市抗癌協會癌症預防與篩查專委會主任委員。隨著上海市抗癌協會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發布了2020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她認為,社會各界共同重視腫瘤的預防,倡導惡性腫瘤的預防和腫瘤治療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三早」理念,可以真正讓民眾免於忍受癌症帶來的疾苦,也不再談癌色變。「健康生活方式的改變,是腫瘤預防的關鍵,不過,它挑戰的是人性,除了改變觀念,還要創造支持性的環境。」她說。
  • 專訪|鄭瑩:面對腫瘤,「三觀」要正,遠離「生活方式癌」
    2月4日是世界腫瘤日。這個日子在中國一直不太被提起,因為2月總在新年前後,「晦氣」、「不吉利」。這種迴避,有文化因素,但更多的是對腫瘤的「恐懼」。從事腫瘤防治工作20年,鄭瑩坦言,無論生活條件、醫療技術,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 ...乳腺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邵志敏|化療|卡培他濱
    經過8年努力,一項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領銜的三陰性乳腺癌臨床試驗研究成果,在全球腫瘤學頂尖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在線發表。據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介紹,化療仍然是三陰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對於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術後以蒽環類化療藥物和紫杉醇類化療藥物為基礎的輔助化療是其標準的治療方案。但患者5年無病生存率仍徘徊在80%左右,已成為生存率的一個「瓶頸」。
  • GE醫療與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聯合舉辦中國乳腺癌篩查標準化論壇
    中國廣州2015年10月20日電 /美通社/ -- 2015年10月18日,GE醫療與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在廣州聯合舉辦中國乳腺癌篩查標準化論壇,與百位行業專家、學者、同行分享乳腺癌防治、標準化篩查所面臨的挑戰與機會,共同探討我國乳腺疾病篩查標準化體系的建立。
  • 復旦腫瘤醫院多項成果攻堅「最難治」乳腺癌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於近期連續獲得三項「重磅」突破:繪製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探索國人乳腺癌精準治療靶點並在臨床上成功應用;在有「最難治」乳腺癌之稱的三陰性乳腺癌研究領域首次提出基於代謝特徵的治療策略
  • 復旦腫瘤醫院多項成果攻堅「最難治」乳腺癌
    日前,從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傳來消息,該院乳腺外科於近期連續獲得三項研究突破:繪製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01 繪製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作為我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乳腺癌堪稱『紅顏殺手』。在上海等大城市中,乳腺癌已經連續20餘年位居女性惡性腫瘤前列。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精準腫瘤中心主任邵志敏教授表示,「相比於歐美發達國家,國人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仍然有不小差距。
  • 2020 NCCN卵巢癌指南解讀回顧|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化療|腫瘤|...
    本次會議邀請了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吳小華教授擔任會議主席,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林仲秋教授進行指南解讀,並邀請了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高雨農教授、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李從鑄教授、雲南省腫瘤醫院楊宏英教授、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
  • 愛康核磁共振醫學影像中心成立 主攻癌症早期篩查
    另據2013年北京市疾控中心腫瘤篩查防控論壇數據,我國大約80%的腫瘤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現代醫學對於晚期腫瘤的治療效果非常有限。以乳腺癌為例,根據美國癌症學會的數據,0期和1期乳腺癌的5年相對生存率是100%,而IV期的乳腺癌5年相對生存率只有22%。可見愛康核磁共振醫學影像中心提供的早期篩查的重要意義。
  • 朋友圈的乳腺癌防治法是否可信,專家這樣說
    目前,全上海女性乳腺癌早期發現比例上升到了79%,長期生存狀態的乳腺癌患病人群日益龐大,已經超過了5.8萬人。每年的10月為粉紅絲帶世界乳腺癌防治月,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近日採訪了多名乳腺外科專家,聽他們來談談關於乳腺癌傳播甚廣的言論是否可信。雌激素不能吃?
  • 怎樣進行消化系統腫瘤的早期篩查?
    早診早治是降低負擔的有效方式,當前有多種醫療技術和手段可以診治惡性腫瘤,但許多老百姓對於如何進行早期篩查仍很陌生。今天就由東方內鏡的副主任醫師徐勤偉為大家普及一下消化系統腫瘤早篩的理念和方案。 徐勤偉東方醫院消化內鏡科副主任醫師從早癌預防的原理上來說我們進行早期篩查的重點是疾病的發病率,也意味著某地區生某種疾病的概率。
  • 全國治腫瘤最好的醫院其實是這些
    魏則西的遭遇讓很多人心裡又驚又怕,得了腫瘤本身就不幸了,要是找錯了醫院,那更是雪上加霜。擁有5個國家級重點學科、3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1個北京市重點學科。這家醫院有4位院士坐鎮:腫瘤內科的創始人孫燕院士、腫瘤遺傳學吳旻院士、病因學陸士新院士以及程書鈞院士,還有我國頭頸外科學科的創始人之一屠規益教授等名醫大家。2、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上海)1931年3月1日正式成立,是中國成立最早的腫瘤專科醫院。
  • 醫療地圖 | 2020乳腺癌靶向治療藥物最新資訊盤點,看乳腺癌找這幾...
    就診科室  乳腺外科、普通外科、乳腺病科  就醫指南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醫院設有徐匯院區、浦東院區兩個院區,並與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質子重離子中心)高度融合、共同發展。
  • 世界乳腺癌防治日即將到來 乳腺癌如何防?聽聽專家怎麼說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譚鈺欣 實習生 李茂佳 10月18日是世界乳腺癌防治日。如何防治乳腺癌?10月16日,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舉行2020年乳腺癌防治日科普會,乳腺腫瘤中心主任曾曉華現場對乳腺癌相關知識進行解析。
  • 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掛牌成為復旦大學附屬醫院
    圖說: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掛牌成為復旦大學附屬醫院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左妍)在即將迎來開業五周年之際,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再添發展新機遇:昨天,復旦大學與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籤署協議,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掛牌成為復旦大學附屬醫院。
  • 骨轉移、肝轉移、三陰性乳腺癌,範蕾教授、王磊蘋教授、李綱教授為...
    然後點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編者按:乳腺癌患者發生骨轉移和內臟轉移的比例較高,在《腫瘤瞭望》的採訪中,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範蕾教授、王磊蘋教授為大家介紹骨轉移、肝轉移的治療要點。
  • 哈醫大一院率先開展基因甲基化早期腫瘤篩查技術
    人民網哈爾濱4月19日電(方圓)4月18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辦了大型基因檢測腫瘤篩查義診活動。通過與權威專家面對面交流,數百名哈爾濱市民了解到更多腫瘤預防、治療等相關知識。據了解,哈醫大一院是全國首家開展DNA甲基化檢測全身癌症早期篩查技術的醫院,這項世界先進的檢測技術將讓發現早期乃至超早期癌成為可能,為更多龍江百姓造福。 據了解,4月15日至21日為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據統計,2015年中國新增癌症病例高達429.2萬,相當於每天平均確診近1.2萬例癌症病例。
  • ASCO 大咖談 | 王昕教授解析ASCO早期乳腺癌研究亮點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5月29日~31日,一年一度的全球腫瘤界盛會——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首次以線上虛擬會議的形式舉辦。過去我們一直認為三陰性乳腺癌對最常用的內分泌治療以及靶向治療無效,標準化療之後可選擇的治療方案十分有限。
  • 乳腺癌全程管理離不開精準診斷
    每年10月是乳腺癌防治公益活動宣傳月。人們對乳腺癌的認知不斷提升,從事乳腺癌臨床工作的醫護人員正向著乳腺癌全程管理的模式努力前行。篩查、確診、分型、術式、病理、複查、轉歸,從始至終,全程管理的每個診治環節都少不了精準診斷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