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鄭瑩:面對腫瘤,「三觀」要正,遠離「生活方式癌」

2020-12-05 澎湃新聞

2月4日是世界腫瘤日。這個日子在中國一直不太被提起,因為2月總在新年前後,「晦氣」、「不吉利」。這種迴避,有文化因素,但更多的是對腫瘤的「恐懼」。

從事腫瘤防治工作20年,鄭瑩坦言,無論生活條件、醫療技術,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腫瘤早就不全是「絕症」,並不是所有腫瘤都像影視劇中那麼可憐、可嘆、可怕。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預防部主任鄭瑩

如今,癌症已經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鄭瑩教授一再提到「三觀」,面對癌症,三觀一定要正。怎麼理解?簡單來說,就是在疾病面前,你怎麼看待疾病?怎麼看待自己?你是相信傳言,還是相信科學?你把自己當成久治不愈的病患,還是重獲新生回到工作、生活?對待疾病的態度,很多時候也決定了你能否戰勝疾病、回歸生活。

如何幫自己抗癌

2016年,國際抗癌聯盟(UICC)制定了主題為「Wecan. I can.」的《2016-2018年三年抗癌計劃》,建議普通公眾在幫助自己、家人及癌症患者抗癌時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激發行動,採取行動

預防癌症

創建健康學校

創造健康工作場所

創建健康城市

支持患者回歸工作

改善診療服務

推動公共政策

培養專業人員

建立癌症控制的基金

患者個人能做的也不少,包括:

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懂得早篩可以挽救生命

尋求支持

恢復工作

掌控自己的診治康復過程

愛,被愛

讓我的聲音被聽到

遠離「生活方式癌」

現在有個新詞,叫「生活方式癌」,說的就是因為各種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所引發的癌症風險。比如,休息在家,怎樣最舒服?對很多人來說,就是開著電視,點份外賣,葛優躺上一天。殊不知,不動加多吃最易長膘。肥胖不僅僅只是外形上的不美觀,更是導致癌症的危險因素。

鄭瑩教授指出,肥胖會導致10種癌症風險上升,包括食管(腺癌)、絕經後乳腺癌、肝癌、膽囊癌、胰腺癌、腎癌、前列腺癌、結直腸、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要想避免,最好的方法就是管住嘴、邁開腿。實際上,運動也被證實,可以降低癌症風險。

研究表明,經常運動,可以顯著降低13種惡性腫瘤的風險。無論男女老少、高矮胖瘦,適度的運動不僅可以提高身體各方面的機能,也能降低癌症風險。是時候遠離沙發,每天抽一點時間動一動身體了。

當然,說到生活方式,大家最容易想到的還是怎麼吃,吃什麼。鄭瑩教授提醒,一日三餐最重要的還是搭配。沒有什麼食物是萬能的,吃了就能長命百歲,但有些食物確是絕對應該避免的,比如黴變的食物含有黃麴黴素,是確認的致癌物。另外,醃製的食物、燒烤、香腸等也有明確的致癌物,能少吃就少吃。大夥喜聞樂見的油炸食品,就是「肥胖」的幫兇,少吃解饞,多吃長膘。

至於紅肉,不是說一點不能吃,但不能過量,從降低癌症風險角度,成年人推薦一周的紅肉量在一個拳頭大小。當然,對於愛吃肉的人,這點量可能還不夠塞牙縫。一飽口福VS健康,孰輕孰重,每個人心裡都應該有桿秤。

控煙勢在必行

預防癌症,除了遠離「生活方式癌」,還有很多可以做。

目前最成功的例子就是HPV疫苗。女性適時接種HPV疫苗,就可以遠離宮頸癌的風險。男性也可以接種HPV疫苗,不僅可以預防肛門癌,一部分的口咽癌,還可以預防尖銳溼疣,降低疾病或癌症病發率,同時也是在保護女性被感染HPV病毒。

控煙,也是預防癌症的利器。鄭瑩教授指出,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吸菸都是導致癌症的第一因素。在肺癌患者中,有80%與吸菸有關。這還不算,另外還有16個部位的癌症與菸草脫不了關係。美國的統計顯示,控煙可以降低85.8%的肺癌風險。

面對癌症,我們的誤區在哪裡?在患病前不重視,患病後不理智。實際上,癌症可以預防,也可以早發現。

鄭瑩教授指出,上海的「癌譜」比較接近歐美發達地區,肺癌、乳腺癌、腸癌的發病率比較高。這些癌症,以現在的技術很多都可以早期發現,但前提是每個人都要重視體檢。以乳腺癌為例,定期篩查就可以早發現,如今宣傳多了,大家重視了,早發現的乳腺癌比例也在上升,而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也同樣在上升。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以上。

長期的生存率也引發了另一輪思考,癌症患者做完手術之後,應該如何自處?鄭瑩教授坦言,患者需要有一個角色轉換,最好的方式是重回工作和生活。不能老把自己當成病人,深陷其中。日子還很長,心態不能崩。

相關焦點

  • 專訪丨鄭瑩:探索腫瘤防與治之間,更好的結合
    「我們發布的推薦還做不到個體化,至少考慮到不同的風險,所以對每個腫瘤都列出了高危因素,比如一般風險的人做什麼檢查,風險高的話,應該去做怎樣的檢查。」定期篩查可以降低死於癌症的風險。對於癌症患者,在規範治療之後,要考慮後續怎麼去降低復發轉移與死亡的風險。「我們把世界上,包括國內對腫瘤病人的觀察、研究資料告訴患者,今後應該怎麼規劃你的生活。
  • 腫瘤防治宣傳周 | 鄭瑩:每年10萬女性死於乳腺癌,如何預防?
    時值腫瘤防治宣傳周,在由中國癌症基金會和醫學界傳媒主辦的「2020癌症防治在行動」大型公益活動上,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預防部主任鄭瑩教授為我們做出了精彩分享。入門篇1. 從世界範圍來看,乳腺癌在男性和女性中是怎樣的發病情況,我國有什麼特點?
  • 我是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鄭瑩教授,關於乳腺癌的早期篩查及防治...
    我是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鄭瑩教授
  • 【我奮鬥 我幸福】成都婦科醫生鄭瑩:病人的一句話 讓我開始挑戰新...
    鄭瑩教授是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婦科的一名主任醫師,從醫20多年。    四川新聞網成都3月7日訊(記者 劉佩佩 攝影報導)「醫生不能怕辛苦,要有探索精神,勇於挑戰醫療新技術。」從醫20多年的鄭瑩教授是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婦科的一名主任醫師。2017年9月,對鄭瑩和她的患者來說都是不平凡的一個月。在這個月,鄭瑩採用了國內外領先的單孔腹腔鏡微技術為患者施行了手術。
  • 《因為愛情有幸福》獲贊三觀正 製片人:有特別把關
    面對網上的種種好評,執行製片人鄢蓓表示,「我們想做一點不一樣的東西,選擇這個題材是因為能夠給社會和普通觀眾帶來溫暖和正能量」。  該劇備受稱讚的不只是人物設置道德觀念高尚,性格堅韌善良,傳遞的三觀也被大批觀眾認可。對此,鄢蓓也透露,創作過程中對價值觀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我們確實有這樣的導向,因為家庭和諧社會才能和諧。我們希望做出既好看三觀又很正的電視劇。
  • 這部劇三觀不正,但好好看啊
    為了讓這份計劃不出差錯,他們日常生活省吃儉用:送個禮物是超市集點數換來的杯子......(初中生麼?)生氣的周惟惟去和閨蜜吃飯,也要被追問:「各付各的嗎?會吃的很貴嗎?這種雙方劈腿的劇情自然引起爭議,被很多人指責三觀不正,挑戰道德尺度。但導演說了:這不就是會發生在你我周遭的故事嗎?導戲的時候,也這樣對演員說:「一定要完完全全打開心房,道德、執著、形象,把你的本性挖出來。
  • 正三觀需勤學善思
    正三觀需勤學善思 2015-10-27 09:02 來源:德州新聞網
  • 腫瘤要吃什麼藥?正清靈芝口服液「拍了拍」你
    那麼,靈芝為什麼能對治療腫瘤有輔助作用呢?事實上,這與其中的靈芝多糖和靈芝三萜兩大主要成分有關。1、靈芝多糖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靈芝中的靈芝多糖成分能提高機體抗腫瘤免疫功能。如通過激活巨噬細胞,間接殺死腫瘤細胞,也可通過促進T淋巴細胞釋放能抑制或殺死腫瘤細胞的細胞因子來殺死腫瘤細胞或促其凋亡。
  • 郵儲銀行青山支行鄭瑩評為「區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日前,郵儲銀行青山支行行長鄭瑩被武漢市青山區評為青山區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2020年1月下旬,新冠疫情突襲武漢,作為郵儲銀行青山支行的負責人,鄭瑩同志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帶頭做好疫情防控的各項工作,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她的身影。
  • 專家訪談 | 鄭瑩教授:「單孔腹腔鏡技術在婦科惡性腫瘤中的應用...
    單孔腹腔鏡技術主要應用於婦科良性疾病的手術治療,但是隨著醫療設備及手術技能的逐漸提高,單孔腹腔鏡技術逐漸應用於各類婦科腫瘤手術。單孔腹腔鏡技術在婦科惡性腫瘤中的利與弊有哪些?單孔腹腔鏡技術在婦科惡性腫瘤診治中的應用現狀及發展如何?單孔腹腔鏡技術在婦科應用中的熱點問題有哪些?
  • 加拿大新不倫瑞克大學鄭瑩教授訪問大連化物所
    3月25日,應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薛松研究員邀請,加拿大新不倫瑞克大學(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化學工程系終身教授鄭瑩博士來該所進行學術交流和訪問。訪問期間,鄭瑩作了題為Biomass to Drop-in Green Disel/Gasoline的學術報告。
  • 「你家人的三觀不正」「呵呵,那也不是你當面罵他們的理由」
    「你家人的三觀不正!」女孩大罵男孩,她說他的家裡人都有點「變態」,還沒過彩禮,就要求倆人住一起,這根本就是三觀不正,歪風邪氣。男孩瞅著女孩老半天,他覺得女孩太保守了,自己不接受現實生活,不跟現代都市生活接軌,每天都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還指責別人的不是,這分明就是個井底之蛙。「呵呵,那也不是你當面罵他們的理由!」
  • 京天利:證券事務代表鄭瑩辭職
    每經AI快訊,京天利(SZ 300399,收盤價:23.02元)11月3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北京無線天利移動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近日收到證券事務代表鄭瑩女士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鄭瑩女士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證券事務代表職務,辭職後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 世界癌症日:預防這些高發癌從改變生活方式做起
    從「談癌色變、坐以待斃」的消極心態到「我們能,我能戰勝癌症」的勇敢宣言,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從最初的怕癌到積極防癌、控癌、戰癌,面對癌症,人類已經不再完全束手無策!然而,現實的另一面是,近年來,癌症患者越來越年輕化,其常見的發病原因多來自於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社交平臺上,防癌治癌的偽科學「滿天飛」,誤導了人們防癌抗癌的正確思路。
  • 毀三觀是什麼意思?毀三觀是哪三觀?|三觀|是什麼-知識百科-川北...
    毀三觀是什麼意思?毀三觀是哪三觀?時間:2015-04-21 10:27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毀三觀是什麼意思?毀三觀是哪三觀? - 請問網絡上的毀三觀是什麼意思?毀三觀是哪三觀?三觀盡毀、三觀不正是什麼意思?
  • 【網友節評選·最美護士】「90後」鄭瑩:用愛溫暖身邊每一個人
    和大多小女孩一樣,小時候的鄭瑩也有一個「白衣天使」的夢。她一直堅持著自己兒時的夢想,直到有一天夢想變成了現實。2011年從衛校畢業後,鄭瑩終於穿上一直讓她魂牽夢繞的護士服,成為市六醫院九病室的一名護士。那一刻,她的內心滿是幸福和喜悅。讓她始料未及的是,這個神聖的職業,卻有諸多困難和挑戰在等著她。鄭瑩所在的九病室承擔著全市五保戶、低保戶的社會醫療救助工作。
  • 什麼是三觀,三觀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我們經常說一個人三觀很正或者毀三觀等等,這裡的三觀是指我們大多數認知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解釋起來更偏向於一個系統的哲學體系,而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人,沒有那麼大的宏觀,所以我也只是在我的角度說一說「三觀」。
  • 角色塑造的問題,不是「三觀不正」,而是「動機不足」!
    但多數觀眾的評價是帶有主觀傾向、甚至是情緒化的,「三觀不正」成為了他們形容角色塑造失敗的常用詞語。然而閱歷、喜好、信仰各不相同的人,很難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達成共識。「三觀不正」就成了一句沒有固定的衡量標準的空話,在此基礎上進行的討論,往往會演變成觀眾之間知識量與口才的較量,甚至偏離對作品本身的評價。
  • 變形計鄭瑩佳渴望自由參加變形,因為有一個控制欲極強的爸爸
    變形計鄭瑩佳和爸爸在《變形計》第十八季第20期播出後,主人公鄭瑩佳吸引了大家的關注,和以往不同的是,鄭瑩佳並沒有什麼不好的習慣,而且因為爸爸的嚴格以及控制欲,導致鄭瑩佳壓抑想要自由,才選擇參加《變形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