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腫瘤醫院多項成果攻堅「最難治」乳腺癌

2020-11-12 新民晚報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於近期連續獲得三項「重磅」突破:繪製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探索國人乳腺癌精準治療靶點並在臨床上成功應用;在有「最難治」乳腺癌之稱的三陰性乳腺癌研究領域首次提出基於代謝特徵的治療策略;鑑定中國患者特異的胚系基因變異,證實國人三陰性乳腺癌特異性治療靶點的存在。近日,系列研究先後在國際權威期刊《細胞代謝》、《自然通訊》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發表。

圖說: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 系列研究先後在國際權威期刊

繪製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

填補國人乳腺癌精準診療「空白」

乳腺癌是我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堪稱『紅顏殺手』;在上海等大城市中,已連續20餘年位居女性惡性腫瘤前列。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精準腫瘤中心主任邵志敏教授表示:「相比於歐美發達國家,國人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仍然有不小差距,主要原因之一在於國人乳腺癌發病較為特殊。例如國人乳腺癌患者發病年齡有45-55歲、70-74歲兩個高峰,與西方國家不同。這些差異提示探索更適合國人乳腺癌的精準方案勢在必行」。

圖說:邵志敏教授團隊 採訪對象供圖

基因突變圖譜是乳腺癌精準治療的基礎 「參考索引」。邵志敏教授團隊提出從基因層面揭示國人乳腺癌的獨有特徵、進而探索精準治療方案的設想。然而,國人相應圖譜尚屬「空白」,相關研究長期依賴西方數據。

為突破這一「瓶頸」,基於前期研究,邵志敏教授團隊篩選了484個、覆蓋國內外已經公布過的與乳腺癌個性化治療方案高度相關的基因,形成了乳腺癌多基因精準檢測「目錄」,並據此收集了1134例配對的乳腺癌標本和外周血標本,全面分析乳腺癌隊列的基因組數據,繪製出國內首個千人乳腺癌基因變異圖譜。

這也是目前最大規模的單中心中國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展示了國人群乳腺癌中最常見的突變基因和突變頻率。

該項成果於11日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發表。邵志敏教授表示,成果首次系統性揭示了中國人群乳腺癌的基因突變特徵,為全面探索中國人群乳腺癌精準治療靶點並在臨床成功應用提供了良好基礎。

首提基於「代謝特徵」的治療策略:

完善「復旦分型」體系,揭示「最難治」乳腺癌新靶點

三陰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種亞型,約佔總體乳腺癌的15%。由於復發轉移風險大,預後較差,且既往缺乏有效的治療策略,被稱為「最難治」乳腺癌。

2019年,邵志敏教授領銜團隊繪製出全球最大的三陰性乳腺癌隊列多組學圖譜,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復旦分型』標準,根據不同基因特徵將三陰性乳腺癌分為4個不同的亞型:免疫調節型、腔面雄激素受體型、基底樣免疫抑制型、間質型,為三陰性乳腺癌的有效治療提供了精準依據。

繼而,邵志敏教授團隊開展了一項名為「FUTURE(未來)」的「傘形」臨床研究,通過「復旦分型」的精準分類,為患者個體化施治,大大提高了難治性三陰性患者的療效,進一步證明了該分型的有效性。

然而在臨床研究中發現,部分三陰性乳腺癌亞型對目前的治療策略並不敏感。邵志敏教授團隊決定對這部分亞型更深入分析,以進一步優化 「復旦分型」。

不同種類的腫瘤或同一種腫瘤的不同亞型,代謝特徵存在著明顯差異。基於三陰性乳腺癌是一種混合類型的乳腺癌亞型,邵志敏教授團隊嘗試從腫瘤代謝的角度研究,以期發現更多三陰性乳腺癌的特異靶點。

研究團隊根據前期繪製的三陰性乳腺癌多組學圖譜,通過大數據比對分析,發現三陰性乳腺癌的代謝特徵在不同樣本中的確存在著較大差異。多種數據結果提示,三陰性乳腺癌中存在三種不同代謝特徵的亞型。研究團隊進一步根據三陰性乳腺癌的特異性代謝特徵,探索不同分型對於特定代謝抑制劑的敏感性差異,發現不同代謝特徵亞型的三陰性乳腺癌對不同類型的治療方案敏感性不同。

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代謝》在11月12日凌晨刊發了這項成果。邵志敏教授表示,這是國際上首次基於多維組學大數據、系統性地對三陰性乳腺癌的代謝特徵進行的分析,創新性的從代謝角度進一步定義和優化三陰性乳腺癌「復旦分型」,揭示了三陰性乳腺癌的全新靶點,為後續精準有效的治療方案帶來新希望。

鎖定中國三陰性乳腺癌遺傳「特有」基因:

「撥開」三陰性乳腺癌精準治療「迷霧」

胚系基因變異是發生在遺傳細胞中的基因變異,目前已發現多個基因的致病性胚系變異與乳腺癌的「遺傳」相關。進一步解析這些胚系變異的特徵,有助於發現適合乳腺癌精準治療的「靶標」。

在所有乳腺癌中,三陰性乳腺癌胚系基因變異譜有所不同,且存在種族差異。但中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胚系基因變異及其臨床意義尚不明確,這也導致國人三陰性乳腺癌的精準治療「迷霧重重」。

國際著名期刊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近日刊登了邵志敏教授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完成的一項成果。該項研究利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325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全部基因測序數據,分析中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胚系基因變異的分子特徵及其臨床意義,有望使三陰性乳腺癌精準治療「雲開霧散」。

研究發現,中國患者中比例較高的RAD51D胚系變異會引起RAD51D蛋白較不穩定,進而導致同源重組修復缺陷。臨床實踐證實,存在這部分患者的腫瘤對藥物PARP抑制劑較敏感,可以作為治療靶點,有望用於三陰性乳腺癌的精準治療。

通訊員 江一舟 王廣兆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相關焦點

  • 復旦腫瘤醫院多項成果攻堅「最難治」乳腺癌
    ,探索國人乳腺癌精準治療靶點並在臨床上成功應用;在有「最難治」乳腺癌之稱的三陰性乳腺癌研究領域,繼續完善「復旦分型」研究體系,首次提出基於代謝特徵的治療策略;鑑定中國患者特異的胚系基因變異,證實國人三陰性乳腺癌特異性治療靶點的存在。
  • 繪製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上海專家多項成果攻堅...
    今天一早,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傳來消息,該院乳腺外科於近期連續獲得三項研究突破: 繪製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探索國人乳腺癌精準治療靶點並在臨床上成功應用; 在有「最難治」乳腺癌之稱的三陰性乳腺癌研究領域,繼續完善「復旦分型」研究體系,首次提出基於代謝特徵的治療策略
  • 科學家揭示「最難治」乳腺癌新靶點
    本報訊(記者黃辛通訊員王廣兆)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團隊在有「最難治」乳腺癌之稱的三陰性乳腺癌研究領域獲得新突破。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基於多維組學大數據、系統性地對三陰性乳腺癌的代謝特徵進行分析,揭示了三陰性乳腺癌的全新靶點,首次提出基於代謝特徵的治療策略,為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儘早獲得精準且有效的治療帶來新希望。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細胞—代謝》。三陰性乳腺癌作為乳腺癌的一種亞型,由於惡性程度高、復發風險大、預後較差,且既往缺乏有效的專項治療策略,素有「最難治」乳腺癌之稱。
  • ...乳腺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邵志敏|化療|卡培他濱
    經過8年努力,一項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領銜的三陰性乳腺癌臨床試驗研究成果,在全球腫瘤學頂尖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在線發表。(邵志敏教授與研發團隊)為了證實這個研究猜想,2012年,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牽頭、聯合中國乳腺癌協作組開啟了一項全國多中心、隨機、三期、前瞻性的臨床試驗,旨在尋找這種潛在「配方」可能的有效性。
  • 我是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鄭瑩教授,關於乳腺癌的早期篩查及防治...
    我是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鄭瑩教授
  • 20年填補國內外乳腺癌診治差距:腫瘤醫院探索中國方案至今惠及國內...
    今天召開的第十五屆上海國際乳腺癌論壇上傳出消息: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深耕20年,探索出一套適用於我國乳腺癌患者的診治規範。3.5萬例術後患者隨訪顯示,15年內生存率持續走高,術後5年總生存率達93.8%,媲美國際頂級中心。而今這套國人適用的診治方案已在國內惠及30餘萬人。
  • 復旦腫瘤醫院專家國際講壇發出「中國聲音」 :卡培他濱聯合化療...
    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12日電( 陳靜 王廣兆、李俊傑)三陰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最
  • FDA批准第三款CAR-T細胞療法,中國乳腺癌臨床研究10年巨變 | 腫瘤...
    PR陽性II期和III期男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結局新藥:FDA加速批准第三款CAR-T細胞療法,治療套細胞淋巴瘤新藥:FDA批准具有擴展基因分型能力的HPV測試1Cell Research:難治性三陰性乳癌 「復旦分型」下精準治療方案全球首發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團隊為
  • 復旦團隊繪製中國乳腺癌人群基因突變圖譜
    記者今天從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獲悉,該院乳腺外科主任兼復旦大學腫瘤研究所所長邵志敏教授、胡欣副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歷時5年,首次繪製出PI3K/AKT通路在中國乳腺癌人群中的基因突變譜,並對該通路基因中「功能性突變」進行了系統化地解讀與鑑定。
  • 點擊就看復旦家最新上架的科研成果
    復旦大學科研團隊近期又取得了數項成果和突破。小編為你整理了2020年8月部分科研成果,快一起來看看吧!附屬中山醫院牽頭的多中心臨床研究證明腹腔鏡全胃切除術治療早期胃癌安全可行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胃癌外科團隊在普外科主任孫益紅教授的領導下,歷經多年臨床實踐,與國內12家知名醫院及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聯手協作
  • 多組學分析助力精準治療,有望攻克三陰性乳腺癌臨床治療難題
    三陰性乳腺癌(TNBC),因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均為陰性表達而得名,佔乳腺癌的10%-20%。目前三陰性乳腺癌幾乎無靶向療法可用,患者只能依靠手術和化療進行治療,治療效果不佳並且復發轉移的風險較高,因此一直被認為是「最毒」的乳腺癌。
  • 三姐妹同年確診卵巢癌,復旦腫瘤專家揪出發病「真兇」
    近日,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接受卵巢癌手術的一對親姐妹即將出院。五個月前,她們的五妹也在腫瘤醫院進行了卵巢癌手術。三姐妹同年確診卵巢癌,如此罕見的聚集發病究竟是何原因?  她們的主診醫生、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吳小華給出了「真相」:「三姐妹同為典型的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患者,這類卵巢癌的主要特徵就是家族聚集發病!而導致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的『真兇』則為BRCA1/2基因突變;研究表明超90%的遺傳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  三姐妹共有兄妹7人,其中女性5人。
  • 最「毒」乳腺癌有了精準治療策略!中國論文登國際頂尖期刊
    「三八女神節」醫學科學界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最「毒」乳腺癌——三陰性乳腺癌有了精準治療策略,未來這一類型的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將可大幅提升。今天凌晨,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等四支專家團隊歷時5年聯合攻關的重要研究成果,刊於腫瘤學頂尖期刊《Cancer Cell》(《腫瘤細胞》,影響因子22分)。
  • 骨轉移、肝轉移、三陰性乳腺癌,範蕾教授、王磊蘋教授、李綱教授為...
    然後點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編者按:乳腺癌患者發生骨轉移和內臟轉移的比例較高,在《腫瘤瞭望》的採訪中,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範蕾教授、王磊蘋教授為大家介紹骨轉移、肝轉移的治療要點。
  • 全國十大腫瘤醫院,最權威排名,值得一看!
    醫院擁有5個重點學科、3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1個北京市重點學科。在肺癌、乳腺癌、骨轉移瘤、卵巢癌等多種腫瘤的多學科規範化綜合治療位居國內前列,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醫院有孫燕、程書鈞等多位腫瘤領域院士。
  • 復旦最新科研成果等你來pick!
    復旦大學科研團隊近期又取得了數項成果和突破。小編為你整理了2020年4月-5月部分科研成果,快一起來看看吧!5月25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毛穎教授和吳雪海教授的意識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王立平研究員團隊最新合作成果以《意識障礙患者語言加工深度的評估》為題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上以研究長文形式在線發表。
  • 來看看島上滿滿的復旦科研成果吧
    生物醫學研究院和附屬腫瘤醫院柳素玲團隊研究為三陰性乳腺癌提供潛在的治療新策略近日,《科學》(Science)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在線發表了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柳素玲團隊最新研究論文。
  • 「最毒乳腺癌」真的無藥可救嗎?來...
    乳腺癌時刻威脅著廣大女性的健康,其三陰性乳腺癌因復發轉移快,預後極差,被稱為「最毒乳腺癌」。那麼它真的無藥可治嗎?《我不是藥神》讓大家認識了白血病和仿製藥。但你知道任何一款藥的面世,都需要經歷什麼過程嗎?
  • 【捷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精準腫瘤中心」滿分通過 CAP MTP-A 能力評估
    CAP MTP-A 能力評估近日,美國病理學家協會(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CAP)公布了2020上半年MTP-A(MultigeneTumor Panel)能力驗證項目結果,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精準腫瘤中心」檢測結果與CAP官方結果完全一致,百分百滿分
  • 邵志敏教授:攻克三陰性乳腺癌路在何方?
    2019年8月16日-19日,中國腫瘤學大會在重慶召開。會議期間,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邵志敏教授就三陰性乳腺癌的現狀與未來進行了分析和總結。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在中國,乳腺癌位居城市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之首,並且近年來發病率持續增高、增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