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研究揭示年輕人體內的乳腺癌致癌基因

2021-01-07 生物谷

2020年5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在過去的20年中,我們對遺傳性疾病的了解有了飛躍性的發展,並且發現了一些遺傳性基因變異,可能會導致癌症的發展。長期以來,我們已經知道人類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變可能導致癌症的發展,對於卵巢癌和乳腺癌尤其如此。


最近,來自哥本哈根大學等機構的研究者們發現了RBBP8基因,並將其確定為年輕的女性中乳腺癌發展的關鍵遺傳風險因素。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我們已經研究了年輕的乳腺癌女性患者中RBBP8基因變異的生物學意義。我們現在已經表明RBBP8通常可以保護細胞免受損傷。基因組以及RBBP8功能降低可能反過來會導致癌症的發生。」


此前研究並未揭示編碼CtIP蛋白的RBBP8基因與遺傳性乳腺癌的發展之間的關係。在剛剛發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雜誌上的新研究中,作者認為該基因的罕見突變會導致癌症發生風險上升。


該研究首先基於特定患者,但是隨後在丹麥患者和更大的國際人群中得到了研究。研究人員篩選了129名年輕的丹麥患者,這些患者在35歲以下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隨後,作者對1092例乳腺癌或其他未發生突變的癌症患者進行了基因測序,並最終發現了 BRCA1或BRCA2基因的突變情況。


RBBP8中的突變可能解釋了為什麼一些非常年輕的婦女患上乳腺癌。基礎科學研究表明,RBBP8在修復和調節人體DNA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它可以修復對染色體的破壞。


「我們的合作取得了快速的進展,因為我們有機會將臨床數據和基本的科學方法相結合。這有助於增進我們對複雜機制和稀有基因變異的理解,這些變異會增加患乳腺癌和其他癌症的風險,」臨床教授Finn Cilius Nielsen說道。


研究人員希望這項研究將為發現更多可能導致癌症發展的基因奠定基礎,並且從長遠來看,可以提供有助於癌症患者早期發現,診斷和治療的研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包括家庭研究和國際研究,以更準確地確定突變的風險。(生物谷 Bioon.com) 

資訊出處:Danish researchers find new breast cancer gene in young people
原始出處:

Reihaneh Zarrizi et al,

Germline RBBP8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early-onset breast cancer compromise replication fork stability,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020). DOI: 10.1172/JCI127521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或發現新乳腺癌致癌基因
    科學家或發現新乳腺癌致癌基因有望藉此開發更有效的乳腺癌治療手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常與遺傳有關。
  • 何謂「致癌基因」?致癌基因如何促使人體發生癌症?
    致癌基因由人體的正常基因轉變而來「致癌基因」(oncogene)是「原致癌基因」(proto-oncogene)發生變異所致。原致癌基因是細胞內的「正常」基因,表現的蛋白質通常具促進細胞生長及增生能力。正常細胞平常並不會大量表現原致癌基因,只有當細胞受到外界刺激需要進行細胞增殖時,才會誘發原致癌基因的表現。
  • 為什麼乳腺癌越年輕惡性程度越高?關鍵是緣於這些基因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25日訊 年齡幾乎是所有惡性腫瘤不良預後的獨立危險因素,年齡越大患腫瘤的機率越大,腫瘤患者的預後也越差,研究表明惡性腫瘤發病率在0~37歲段處於較低水平,37歲以後開始快速升高。但這一腫瘤發病規律似乎在乳腺癌中有所不同。
  • 研究發現近全部乳腺癌相關基因突變
    2016年5月2日,《自然》雜誌報導了一項對於乳腺癌的最新研究結果,該研究發現了可引起乳腺癌的幾乎全部基因突變,對治療乳腺癌的藥物研究及乳腺癌基因水平的個性化治療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人類基因組約包含2萬個基因,而科學家們現在已經發現了與乳腺癌相關的全部基因——這93個基因的其中一個一旦發生突變,就可能引起乳腺癌。研究團隊將把這項研究成果分享給各個大學,藥物研究中心,生物科技公司,等以方便這些機構開發出新的治療乳腺癌的靶向藥物。1990年,研究人員陸續於人類第17號和第13號染色體上發現了乳腺癌1號和2號基因,稱為BRCA1、BRCA2。
  • 研究稱甲醛、乙醛可作用於乳腺癌易感基因,系常見空氣汙染物
    研究稱甲醛、乙醛可作用於乳腺癌易感基因,系常見空氣汙染物 澎湃新聞記者 吳躍偉 2017-06-07 10:57 來源
  • 乳腺癌21基因檢測的研究進展
    近幾年,我們開發了多種評估腫瘤基因譜或分子生物標誌物的多基因檢測方法,以更準確的預測患者預後並更好的制定全身治療方案。21基因檢測從中脫穎而出,成為美國臨床腫瘤協會(ASCO)、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指南中推薦使用的基因檢測項目。本文就乳腺癌21基因檢測內容及其研究進展進行論述。
  • 基因「魔剪」和乳腺癌的不解之緣
    CRISPR-Cas9已廣泛應用於操縱細胞培養和動植物基因編輯,包括腫瘤的研究和治療;而這項基因「魔剪」技術與乳腺癌之間也有著許多「不解之緣」。但在CRISPR-Cas9「魔剪」技術的背後,人們沒有忘記其他科學家的一些開創性工作,比如為基因編碼技術奠定基礎的「同源重組」研究。
  • 研究人員確定了與乳腺癌相關的110個基因
    現在,我們也知道其他基因突變與乳腺癌有關,包括PALB2,TP53,PTEN和BRIP1基因的突變。英國倫敦癌症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聯合了110個乳腺癌風險較高的基因。為了進行這項研究,研究人員使用一種名為Capture Hi-C的新型高通量遺傳分析技術,通過繪圖分析來觀察以前與乳腺癌風險相關的63個人類基因組區域。
  • JCI:「守衛」變「殺手」 都是p53惹的禍
    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DAPK1蛋白對於攜帶TP53基因突變的乳腺癌和其他類型癌細胞的生長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DAPK1全稱為死亡相關蛋白激酶1,正如這個名字所提示的,大量研究表明,在癌細胞中該蛋白能夠激活促凋亡信號通路,促進癌細胞發生程序性死亡。而這項發表在jci上的研究表明在一些攜帶TP53基因突變的癌症類型中,DAPK1發揮著不一樣的功能。
  • 「生物鐘」得了諾貝爾獎,所以熬夜真會致癌嗎?
    2016年的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給了「細胞自噬」的研究,然後各種斷食、禁食養生的帖子就滿天飛了。2017年的諾貝爾獎給了生物鐘的研究,獲獎者是Jeffrey C. Hall、Michael Rosbash、Michael W. Young,獲獎的原因是他們的研究揭示了生物鐘的分子機理。可以預料的是,各種人體器官排毒時間表的文章也要滿天飛。
  • 最殘忍的患癌原因:致癌基因
    最命運的患癌原因:基因美國女星安吉麗娜.朱莉2013年主動接受了預防性的雙側乳腺切除手術,以降低患癌風險,原因是,朱莉的母親患有乳腺癌,而她通過基因檢測也發現自己帶有BRCA1基因,這個基因的存在代表她患乳腺癌的機率比平常人平均高出
  • 遺傳性乳腺癌,源於這一基因突變
    研究發現,在乳腺癌患者中,20%~25%具有家族聚集性,即家族中一級及二級親屬至少有2個及以上患有原發性乳腺癌和(或)卵巢癌,稱之為家族性乳腺癌,其中55%~60%屬於遺傳性乳腺癌,其佔乳腺癌總體的5%~ 10%。
  • 一些致癌基因狼狽為奸
    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這是因為一種名為c-Myc的核蛋白可擺脫細胞內的控制機制,促使癌細胞分裂。這種蛋白可調節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合成這種蛋白的基因本應在造血、胚胎發育等情況下「工作」,在不需要時受細胞抑制而「休息」。但是,在癌細胞中這種基因卻擺脫抑制、放肆表達,在淋巴癌、乳腺癌等癌症中甚至扮演了「製造者」的角色。
  • 近期乳腺癌研究新進展在這裡!
    Science子刊:受體靶向納米顆粒治療原發性和轉移性乳腺癌由於許多納米載體和靶向分子會與細胞、細胞外和血管內成分呈非特異性結合,因此開發有效的腫瘤細胞靶向納米藥物製劑具有相當大的挑戰性。由於癌症並不會對激素療法或用於其它形式疾病的靶向性療法產生反應,因此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計劃尋找其它治療手段;大約15%的乳腺癌都是三陰性乳腺癌,其比一般的乳腺癌更易於擴散,且患者常會在療法後出現疾病復發;其在年輕人群、非洲裔和西班牙裔女性和攜帶BRAC1突變的人群中尤其常見。
  • Cell:新研究有助鑑定出對免疫療法作出反應的侵襲性乳腺癌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些生物學線索,它們可用於協助鑑定對激活免疫系統對抗癌症的藥物作出反應的侵襲性乳腺癌。他們的發現是通過對小鼠進行研究和對來六項臨床試驗的數據進行分析獲得的。如果在未來的研究中得到證實的話,那麼這些新見解可能有助於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治療,從而讓這些患者遠離無效的治療。
  • 英報:科學家發現最致命乳腺癌基因
    參考消息網1月13日報導 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導致人們罹患其中一種最為致命的乳腺癌的原因。這令人們有望找到針對這種癌症的新治療方法。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月9日報導,他們確定了引發三陰性乳腺癌的基因。這種癌症生長尤為迅速,而且很難治療。
  • 大連醫科大學劉強/徐潔揭示表觀遺傳對於乳腺癌幹細胞樣...
    ,該研究證明DROSHA與β-Catenin相互作用,以不依賴RNA裂解的方式反式激活STC1,從而有助於乳腺癌幹細胞樣細胞(BCSC)的特性。該研究揭示了AURKA誘導的致癌性m6A修飾是乳腺癌DROSHA的關鍵調控因子,並鑑定了在促進BCSC表型方面的新型DROSHA轉錄功能。
  • 曾被認為的致癌基因實際上或是一種抑癌基因!
    圖片來源:CNIO文章中,研究者發現,依據腫瘤亞型的不同,PLK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達或能幫助患者確定不同的預後狀況;該基因對於腫瘤細胞的分裂和增殖非常重要,很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知道然而,PLK1基因的致癌特性從未被研究人員證實過,換句話說,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並未進行過任何實驗來闡明PLK1過表達能夠誘發腫瘤產生。
  • 研究揭示乳腺癌患者中FOXA1突變的功能
    研究揭示乳腺癌患者中FOXA1突變的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4 20:15:15 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aurizio Scaltriti和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Eneda Toska小組合作取得一項新突破
  • BRCA突變類型及位點影響乳腺癌、卵巢癌風險
    他說,下一步將要確定哪種級別的致癌風險能影響到患者預防措施的選擇。「這些研究數據不改變基因測試方法,我們仍然需要將全基因測序作為標準程序。因為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這些信息。」Rebbeck博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