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進展!大連醫科大學劉強/徐潔揭示表觀遺傳對於乳腺癌幹細胞樣...

2020-12-06 騰訊網

RNase III DROSHA在多種癌症中上調,並通過迄今尚不清楚的機制促進腫瘤進展。

2020年8月28日,大連醫科大學劉強及徐潔共同通訊在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題為「Oncogenic AURKA-enhanced N6-methyladenosine modification increases DROSHA mRNA stability to transactivate STC1 in breast cancer stem-like cell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證明DROSHA與β-Catenin相互作用,以不依賴RNA裂解的方式反式激活STC1,從而有助於乳腺癌幹細胞樣細胞(BCSC)的特性。

DROSHA mRNA穩定性通過N6-甲基腺苷(m6A)修飾而增強,該修飾被AURKA在BCSC中激活。AURKA通過抑制METTL14的泛素化和降解以促進DROSHA mRNA甲基化來穩定它。此外,AURKA與DROSHA轉錄物的結合進一步增強了m6A閱讀器IGF2BP2的結合,從而穩定了m6A修飾的DROSHA。此外,野生型DROSHA而不是m6A甲基化缺陷型突變體,可以增強BCSC保持性,而抑制DROSHA m6A修飾則可以減弱BCSC性狀。該研究揭示了AURKA誘導的致癌性m6A修飾是乳腺癌DROSHA的關鍵調控因子,並鑑定了在促進BCSC表型方面的新型DROSHA轉錄功能。

DROSHA將primary miRNA加工成miRNA前體。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DROSHA直接調節整個轉錄組的各種RNA代謝,包括轉錄後控制RNA穩定性,可變剪接, 3'-末端加工和轉錄終止。在病理上,DROSHA在多種癌症類型中異常表達, 並且通過其miRNA加工和RNA裂解功能在癌症進展中貢獻。

最近的一項研究報導,DROSHA通過與CBP80和RNA聚合酶II作用,特異性結合近端啟動子區域以誘導基因轉錄。然而,DROSHA的這種轉錄作用如何促進了腫瘤的發展,所涉及的潛在機制還鮮為人知。此外,以前的研究表明DROSHA在癌症中受到關鍵癌基因的轉錄調控。例如,c-Myc直接與DROSHA啟動子的E-box結合以激活其在B淋巴瘤細胞和肺癌細胞中的轉錄。然而,在腫瘤發展過程中DROSHA mRNA穩定性的調控仍然未知。

m6A是mRNA中的一種高度普遍的修飾,並被m6A結合蛋白(閱讀器)識別,該蛋白通過調節其剪接,翻譯或穩定性來決定mRNA的命運。m6A修飾是由核心METTL3-METTL14-WTAP m6A甲基轉移酶複合物催化的(書寫者)並被兩種關鍵的擦除酶(FTO和ALKBH5)清除,這些因素對於癌症的發生和發展至關重要。例如,ALKBH5使新生的FOXM1轉錄本去甲基,並通過lncRNA FOXM1-AS增強FOXM1的表達,從而促進膠質母細胞瘤的致瘤性。新近鑑定的m6A閱讀蛋白(IGF2BP1-3)也通過穩定致癌靶標(尤其是MYC)的mRNA甲基化在癌症中發揮致癌作用。因此,m6A修飾是否調節DROSHA mRNA穩定性以促進致瘤性值得研究。

Aurora激酶A(AURKA)癌基因在多種腫瘤中過表達,並在癌症發展中起多種作用。最近研究還表明,AURKA與hnRNP K協同作用,在激活MYC啟動子方面顯示出與核激酶無關的功能。該研究發現DROSHA與β-Catenin相互作用以非規範的方式激活了乾性基因STC1,以促進BCSC特性。此外,通過m6A修飾增強了DROSHA mRNA的穩定性,而m6A修飾又由AURKA-METTL14軸介導,並由AURKA-IGF2BP2複合物穩定。DROSHA m6A修飾的耗竭顯著抑制BCSC表型。總而言之,這些發現揭示了AURKA介導的m6A修飾是DROSHA表達的關鍵調節因子,並定義了DROSHA在BCSC維持中的反式激活作用。

參考消息:

—END—

相關焦點

  • 劉光慧等合作繪製人類幹細胞多譜系分化和重編程多維表觀遺傳圖譜
    該研究系統繪製了人類胚胎幹細胞多譜系分化和細胞重編程過程的全基因組R-loop圖譜、轉錄圖譜及多維表觀遺傳修飾圖譜,首次揭示了R-loop在人類細胞命運決定過程中的作用,並提出R-loop可作為一種新型的表觀遺傳記憶發揮功能。
  • iP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姚紅傑課題組與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江賜忠課題組合作,揭示出化學小分子來源ip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更加接近於E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胚胎幹細胞(ES細胞)在再生醫學的臨床應用中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但是由於存在倫理問題而被限制了應用。據報導,使用經典的四個轉錄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誘導獲得的誘導多能幹細胞(4F-iPS細胞)與ES細胞存在表觀修飾差異的現象。北京大學教授鄧宏魁最早採用化學小分子誘導獲得多能幹細胞(C-iPS細胞)的方法,開啟了全新的iPS細胞獲取的方法。
  • 廣州生物院等在iP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姚紅傑課題組與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江賜忠課題組合作,揭示出化學小分子來源iP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更加接近於E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  胚胎幹細胞(ES細胞)在再生醫學的臨床應用中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但是由於存在倫理問題而被限制了應用。
  • 劉強團隊發現可逆轉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藥的新靶點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細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是最重要的腫瘤蛋白之一,可促進腫瘤細胞增殖和乳腺癌的他莫昔芬耐藥,但是其關鍵的作用機制尚不明確。長非編碼RNA可以調控腫瘤的發生、增殖、轉移以及耐藥過程,其作用方式包括結合DNA、結合RNA和結合蛋白等。長非編碼RNA在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藥中作用以及是否結合併且調控Cyclin D1的表達尚不清楚。
  • 科學家揭示人類表觀遺傳多樣性模式
    2017 年 8 月 29 日,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研究團隊發表了關於世界各地不同人群之間表觀遺傳變異的最新研究進展。研究發現,在人群範圍內的表觀遺傳變化比 DNA 序列的變化快得多。相關研究於今日發表在 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 期刊,這可能揭示了人類如何通過表觀遺傳學反應來應對環境壓力。表觀基因組是基因組與環境之間的接口,因此研究它提供了人類對其周圍環境作出反應的線索。
  • 杭州師範大學Cell Stem Cell揭示幹細胞表觀遺傳調控
    來自杭州師範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SIRT6通過表觀遺傳調控Wnt信號控制了造血幹細胞穩態。這一研究發現發布在4月7日的《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雜誌上。杭州師範大學衰老研究所的鞠振宇(Zhenyu Ju)教授與助理研究員汪虎(Hu Wang)博士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 2018中國生命科學領域重大研究進展
    華東理工大學等機構開發了一系列特異性檢測NADPH的高性能遺傳編碼螢光探針iNap,實現了在活體、活細胞及各種亞細胞結構中對NADPH代謝的高時空分辨檢測與成像。   在細胞圖譜方面,繪製人體生理和病理條件下的細胞圖譜將為重大疾病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手段。華中科技大學首次繪製出小鼠乙醯膽鹼能神經元全腦分布圖譜,在單細胞水平解析了全腦內乙醯膽鹼能神經元的定位分布。
  • 研究揭示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對成年小鼠造血幹細胞靜息狀態的調控...
    研究揭示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對成年小鼠造血幹細胞靜息狀態的調控作用 2018-07-20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該工作首次揭示了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在成體造血幹細胞(HSC)自我更新中的關鍵作用。
  • 《科學》子刊:詳解阿司匹林殺死乳腺癌幹細胞的機制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高度致瘤性癌症幹細胞(cancer stem cell, CSC)的數量與癌症的進展和侵襲性成正比。CSC最初被認為是腫瘤發生的起始因子,但是後來在腫瘤內發現其在腫瘤發生的各個主要方面---包括腫瘤血管生成、轉移、耐藥性和復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CSC的藥物和化療耐藥性增強的特點是由於它們較高地表達藥物外排泵。
  • 研究揭示肺中髓系細胞多樣性的轉錄組和表觀遺傳機制
    研究揭示肺中髓系細胞多樣性的轉錄組和表觀遺傳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5 10:53:38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Eniko Sajti等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工作揭示了肺中髓系細胞多樣性的轉錄組和表觀遺傳機制
  • ...和梁興群團隊等揭示Isl1在心肌細胞凋亡表觀遺傳控制中的關鍵作用
    同濟大學心律失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孫雲甫團隊和梁興群團隊等揭示Isl1在心肌細胞凋亡表觀遺傳控制中的關鍵作用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19
  • 科學家揭示ZKSCAN3延緩人幹細胞衰老的表觀遺傳機制
    然而目前國際上關於ZKSCAN3的研究主要基於腫瘤細胞系及模式動物,其在正常人類幹細胞等二倍體細胞中的生物學功能尚不明確。機制方面,ZKSCAN3能通過穩固細胞核膜蛋白與異染色質的相互作用,從而增強基因組穩定性並抑制重複元件表達。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發現ZKSCAN3在人類早衰症間充質幹細胞、複製性衰老間充質幹細胞,以及老年個體分離的原代間充質幹細胞中均呈現出下調表達,暗示著ZKSCAN3與衰老調控的潛在聯繫。
  • 生殖細胞表觀遺傳研究獲新進展 對後代影響重大
    日前,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北京大學喬傑、湯富酬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人類原始生殖細胞的轉錄組和DNA甲基化組景觀圖。該項成果為探究人類生殖細胞表觀遺傳重編程、DNA甲基化隔代遺傳及幹細胞向精卵定向分化等問題提供了理論基礎,對開展輔助生殖技術安全性評估、疾病對後代影響評價等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揭示先鋒轉錄因子在細胞凋亡表觀遺傳中的關鍵作用 | Cell Research
  • 辯論之外的故事:新型組蛋白修飾與表觀遺傳調控(一)
    在上一周,北京大學的饒毅教授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朱冰研究員,針對"表觀遺傳及其在細胞命運決定中的作用"展開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辯論,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辯論的焦點,在於相比於經典的轉錄因子調控,表觀遺傳調節究竟在多大的範圍和程度上影響了細胞命運的決定。
  • 曲靜/劉光慧/張維綺揭示ZKSCAN3延緩人幹細胞衰老的表觀遺傳機制
    然而目前國際上關於ZKSCAN3的研究主要基於腫瘤細胞系及模式動物,其在正常人類幹細胞等二倍體細胞中的生物學功能尚不明確。機制方面,ZKSCAN3能通過穩固細胞核膜蛋白與異染色質的相互作用,從而增強基因組穩定性並抑制重複元件表達。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發現ZKSCAN3在人類早衰症間充質幹細胞、複製性衰老間充質幹細胞,以及老年個體分離的原代間充質幹細胞中均呈現出下調表達,暗示著ZKSCAN3與衰老調控的潛在聯繫。
  • 我國科學家取得乳腺癌研究新進展
    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記者田曉航)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江澤飛教授領銜的「西達本胺聯合依西美坦治療激素受體(HR)陽性絕經後晚期乳腺癌的Ⅲ期臨床研究(ACE研究)」,日前在國際權威腫瘤學雜誌《柳葉刀·腫瘤學》在線發表。這項研究成果為部分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 揭示細胞表觀信息穩定遺傳的相關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 Science子刊:詳解阿司匹林殺死乳腺癌幹細胞的機制,有望用於乳腺癌...
    2020年11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高度致瘤性的癌症幹細胞(cancer stem cell, CSC)的數量與癌症的進展和侵襲性成正比。因此,在這項研究中,Das團隊想要揭示SMAR1在乳腺癌CSC中的作用,特別是在耐藥性的背景下。從多個乳腺癌患者和小鼠的腫瘤中分離出的CSC與分離出的非幹細胞樣癌細胞相比,SMAR1的表達下降了。2015年,Nakka等人也曾報導,在小鼠中,SMAR1缺失的MCF-7細胞引入更多的CD44外顯子變體,且具有更大的轉移傾向。
  • 著名華人科學家Nature發布表觀遺傳重大發現
    這一研究發現與近期其他的研究結果一起,為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增添了一個關鍵的新層面:表觀轉錄組(epitranscriptome)。論文的資深作者、芝加哥大學化學系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何川(Chuan He)說:「這一研究發現為我們進一步打開了通往一個全新生物學世界的窗口。這些修飾對於幾乎所有的生物學過程都有著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