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取得乳腺癌研究新進展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記者田曉航)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江澤飛教授領銜的「西達本胺聯合依西美坦治療激素受體(HR)陽性絕經後晚期乳腺癌的Ⅲ期臨床研究(ACE研究)」,日前在國際權威腫瘤學雜誌《柳葉刀·腫瘤學》在線發表。這項研究成果為部分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我國女性乳腺癌發病率呈上升趨勢,HR陽性乳腺癌約佔全部乳腺癌的65%-70%。針對HR陽性絕經後晚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常被作為優選治療方案,然而內分泌耐藥卻是臨床上面臨的重大挑戰。

  據了解,該研究在22家研究中心進行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Ⅲ期臨床試驗,研究入組接受過至少1次內分泌治療(挽救治療或輔助治療)復發或進展的HR陽性且HER2陰性的絕經後晚期乳腺癌患者。研究結果顯示,針對接受過內分泌治療後復發或進展的HR陽性且HER2陰性晚期乳腺癌患者,選擇性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C)抑制劑西達本胺聯合內分泌治療能顯著改善其生存獲益。

  既往研究提示,表觀遺傳學改變與乳腺癌的疾病進展及內分泌耐藥有關,而HDAC是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調控形式。HDAC抑制劑能通過誘導抑癌基因和促凋亡基因的轉錄活化,抑制腫瘤細胞生長,還能廣泛調節多種與腫瘤耐藥和轉移相關,以及腫瘤微環境中免疫相關的信號通路活性。

  體外研究結果顯示,西達本胺可能通過改變生長因子介導的信號通路活性,增強HR陽性乳腺癌細胞對內分泌治療的敏感性;此外,與內分泌治療藥物聯用,具有相對單藥更明顯的腫瘤抑制效果。我國自主研發的口服亞型選擇性HDAC抑制劑西達本胺片已於2014年12月獲批用於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治療。

  《柳葉刀·腫瘤學》同期發表的專家評論文章認為,ACE研究結果的呈現是內分泌耐藥乳腺癌表觀遺傳調控治療方面的重大進展。

相關焦點

  • 近期乳腺癌研究新進展在這裡!
    Oncogene:科學家有望成功阻斷乳腺癌細胞的擴散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Oncoge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方法或能有效阻斷乳腺癌細胞發生擴散;相關研究有望幫助開發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新型療法。
  • 科學家們在癌症亞型研究上的新進展!
    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他們發現癌症有很多亞型,而針對不同亞型的癌症有著不同的治療手段,本文中,小編就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析科學家們在癌症亞型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分享給大家!【4】Breast Cancer Res Tr:新研究幫助提高年輕女性特定亞型乳腺癌的預測效果doi:10.1007/s10549-018-4950-4近日,約翰霍普金斯吉梅爾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正在深入了解包括激素在內的生物因素的對於乳腺癌,特別是某些亞型乳腺癌無病生存期延長的預測效果。
  • 功能磁共振評估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效果的研究進展
    ,居我國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乳腺癌新輔助化療(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作為局部晚期乳腺癌的規範療法,已成為乳腺癌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部分患者在NAC過程中仍可出現進展的風險,甚至因此喪失手術時機。因此,早期、準確地評估乳腺癌NAC療效,能及早發現治療無效或不敏感的腫瘤,以指導臨床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 乳腺癌免疫治療及免疫生物標誌物研究進展
    雖然在乳腺癌診治方面已取得巨大進展,但對於晚期乳腺癌患者,目前常規治療方案的效果並不理想,尤其是三陰性乳腺癌(TNBC)患者,接受傳統化療藥物治療的晚期TNB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僅13個月。近年來,針對乳腺癌免疫治療的研究逐漸增多,雖然乳腺癌被認為是弱或中等免疫原性的腫瘤,但研究發現,免疫治療在部分乳腺癌患者中也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其中研究最多的是靶向程序性死亡受體1(PDCD1,也稱PD-1)和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1(PDCD1LG1,也稱PD-L1)的抗體。隨著各種PD-1/PD-L1抗體的獲批和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發現,對於乳腺癌免疫治療的研究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 我國科學家在鋼結構多層建築抗震性能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新華社重慶6月9日電(記者柯高陽)記者從重慶大學了解到,我國科學家日前在鋼結構多層建築抗震性能研究領域取得進展。研究人員通過足尺6層鋼結構房屋振動臺試驗,驗證了兩類新型剪力牆的抗震防災性能。重慶大學研究團隊設計製作的6層鋼結構房屋為冷彎薄壁型,鋼柱、鋼梁的厚度分別僅有1.2毫米和1.8毫米。房屋總高達16.2米,採用了鋼管端柱—雙面蒙皮鋼板剪力牆和夾支單層薄鋼板剪力牆兩種抗側力體系,結構通過型鋼梁底座與振動臺的臺面相連。「由於抗震、防火性能等方面的技術限制,目前的鋼結構住宅多為3層以下的低層建築。」
  • HER2陽性乳腺癌治療新進展及展望
    +乳腺癌患者標準的新/輔助治療2。 近年,許多藥物如ADC(抗體藥物偶聯物)和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尤其是小分子TKI藥物在HER2+乳腺癌的治療中嶄露頭角,相關臨床研究結果不斷更新,此次2020年度ESMO大會又報告了一些HER2+乳腺癌治療的新進展,這些新進展對當前以及未來HER2+乳腺癌治療有何啟示?
  • 揭秘生命演化 我國多項古生物學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 題:揭秘生命演化,我國多項古生物學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董瑞豐  冰河時期歐洲人的皮膚和眼睛長什麼樣?4億多年前的麒麟魚如何揭示脊椎動物頜演化之路?15.6億年前華北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群的發現,揭開了地球生命早期演化的哪些秘密?
  • 三陰性乳腺癌免疫治療研究進展
    此外,TNBC具有更多的非同義突變,以此產生腫瘤特異性新抗原,從而激活新抗原特異性T細胞的抗腫瘤免疫應答。基於上述理論基礎,Tanya E.而進一步擴大樣本量的II期研究卻顯示,對於CPS≥1的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單抗二線及以上治療的ORR僅為5.7% (KEYNOTE-086A),而一線治療的ORR能達到21.4%(KEYNOTE-086B),提示一線治療階段就使用免疫治療或許可以取得更好的療效。
  • 我國科學家基因編輯成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陳愛平 攝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戴欣)我國科學家在愛滋病合併白血病患者的基因編輯成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建立了基於CRISPR在人成體造血幹細胞上進行CCR5基因編輯的技術體系,實現了經基因編輯後的成體造血幹細胞在人體內長期穩定的造血系統重建,為後續基因編輯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奠定了基礎。近日,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
  • 徐兵河教授:HR陽性晚期乳腺癌治療的研究進展
    2019年HR陽性晚期乳腺癌領域報導了眾多研究進展,部分臨床試驗取得的積極結果已經或即將改變臨床實踐。在CDK4/6抑制劑方面,MONALEESA-7、MONALEESA-3、MONARCH-2等三項關鍵研究均報導了OS陽性結果,為CDK4/6抑制劑在HR陽性晚期乳腺癌一線治療增加更高等級的循證醫學證據;在PI3K抑制劑方面,基於SOLAR-1研究結果,Alpelisib也已經獲得FDA適應症批准,成為HR陽性晚期乳腺癌內分泌耐藥患者的新選擇。
  • ASCO2017:乳腺癌療法的最新研究進展
    2017年6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在2017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年會上,來自多國的研究人員都發布了他們關於乳腺癌治療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情況,本文中小編帶你一同解讀乳腺癌治療的最新進展情況。
  • 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回望歷史,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在回應時代與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中不斷前行。展望未來,應著力推動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不斷取得新進展。改革開放帶來契機和動力在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劉懷玉看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發展歷程大致可概括為三個基本階段與形態。一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進行相關教材體系改革。
  • 我國科學家在低溫合成氨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人民網大連9月1日電 近日,大連化物所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籌)陳萍研究員、郭建平博士在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組創新性的提出了「雙活性中心」催化劑設計策略,並由此開發出了一系列過渡金屬與氫化鋰組成的複合催化劑體系,實現了氨的低溫催化合成。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期發表在《自然-化學》期刊上。
  • 三陰性乳腺癌免疫治療的研究進展
    因為TNBC缺乏在其他類型的乳腺癌中表達的靶向受體,所以治療這種侵襲類型的乳腺癌是具有挑戰性的。常規化療仍然是早期和晚期TNBC患者的主要治療選擇,基於蒽環類和紫杉烷的化療是主要的治療方法。據報導,在過去的幾年裡,用含鉑和釕的藥物進行新輔助化療對部分化療敏感的TNBC患者產生了治療效果。
  • 上海藥物所等在FTO抑制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4月15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楊財廣課題組與美國陳建軍課題組和錢志堅課題組合作研究,在化學幹預RNA甲基化(m6A)修飾方向上取得新進展。這一發現揭示了細胞內m6A修飾是動態可逆的過程,掀起了m6A修飾及其調控蛋白質生物學研究熱潮,逐步形成了以m6A修飾為核心內容的表觀轉錄學研究新方向。最近發現,FTO基因是白血病、乳腺癌、成膠質細胞腦瘤等癌症發生的重要致癌基因之一。國際上,高質量的FTO抑制劑及其幹預m6A修飾在抗腫瘤靶標成藥性的研究尚處於早期探索階段。
  • 乳腺癌類器官研究進展及臨床應用前景
    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逐年上升且趨於年輕化,嚴重威脅女性生命健康,因此建立一個能夠準確模擬體內腫瘤情況的理想乳腺癌模型顯得尤為重要。類器官與體內來源的組織或器官高度相似,是一種新型的體外三維培養模型,近年來在各種惡性腫瘤的研究中備受研究人員的青睞。
  • 超聲造影及彈性成像評價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的研究進展
    超聲造影及彈性成像評價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的研究進展
  • 近期科學家們在多巴胺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多巴胺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doi:10.1126/science.aaw8806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化學物質多巴胺在大腦中的新作用,除了發揮神經遞質作用之外,這項新的作用似乎對長期接觸或濫用古柯鹼相關的基因表達變化至關重要。
  • 我國科學家水稻綠色發展研究取得新突破
    我國科學家水稻綠色發展研究取得新突破 原標題: 近日,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研究團隊鑑定了一個氮高效基因,對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促進水稻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一成果今天(7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我國晚期乳腺癌治療迎來突破性創新藥 -- 愛博新 開出首日處方
    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廣東省中醫院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五家醫院為乳腺癌晚期患者開出CDK4/6 抑制劑處方,正式開啟我國晚期乳腺癌治療「CDK4/6 激酶抑制劑與內分泌治療」聯合用藥時代。這也標誌著我國激素受體陽性 (HR+) 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 (HER2-) 晚期乳腺癌治療領域結束了近十年來沒有突破性創新療法的局面。